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释-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严经》中海云比丘告诉善财童子说:「佛法大海,深广无边,但我所知道的只有此念佛三昧,依此三昧得见一切诸佛菩萨以及庄严清净的佛刹,令众生远离颠倒妄想。」既然一切法门都是念佛,即念法报化三身佛,那么也就会往生在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四种净土之中,所以也可以说一切法门都是净土法门,这是毫不过分也不夸大的说法。而且末法时代净土法门在显宗中可以说是苦海中的慈航,暗夜中的明灯,依此法门,纵然烦恼无明不能断尽,也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净土,横出三界。不断烦恼能出三界,在一般教理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这是世尊彻底悲心流露,为末法众生开出的最胜第一方便。《像法决疑经》云:“本师灭度,正法五百年,持戒得坚固;像法一千年,坐禅得坚固;末法一万年,念佛得坚固。”又如《大集经》中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文殊菩萨与观世音菩萨也教诫行人末法时代念佛法门最为殊胜。《高僧传》中记载法照大师面见文殊菩萨的请示足可证明。大师问:“末法时代的凡夫障垢很深,距离圣者已很遥远。善知识也渐渐变得陋劣,所以佛性无法开发令其显现。佛法浩瀚无涯,不知修行什么法门最为紧要?唯愿大圣慈悲开示断除我的疑网。”菩萨回答:“你现在修念佛法门,正是时候。一切修行法门,没有能超过念佛法门。供养三宝,福慧双修,这两种法门,是最直接紧要。为什么呢?我在过去的时劫中,由于观佛故,由于念佛故,由于供养故,现在得到一切种智。所以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由此可知念佛是诸法之王。你应当常念无上法王,勿使停息。”又问:“应当怎样念呢?”回答说:“此世界的西方国土中,有阿弥陀佛。他的愿力不可思议,你应当持念不要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唐朝的慧日法师朝印度,在观音像前,七天之中断食磕头礼拜,志诚祈请,观音在空中显现紫金身,长约一丈左右,坐宝莲花中,右手摩法师顶说:“你打算传法自利利他,应当劝化人们念佛诵经,发愿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到彼国之后,即能见佛与我,得大利益。你应当了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
  净土念佛法门简便易行,快捷稳当。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云:“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此法门甚深广大,所以华严法身大士也发愿往生。《法华》、《宝积》、《大集》、《贤护》、《菩萨念佛三昧经》、《无量寿经》、《往生论》、《起信论》、《婆沙论》等千经万论处处指归。龙树、天亲、马鸣、慧远、智者、道绰、善导、永明、百丈、天如、憨山、紫柏等历代祖师再再激励劝发。
  如《那先经》中所说犹如小石若投水中马上沉底,虽是大石若放在船上也不会沉底。没有佛力摄持虽然很轻的业障也会沉于轮回大海,若有佛愿力摄持,虽然很重业力犹如大石也不会沉底。百丈禅师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所以我们应随佛语,响应历代祖师的号召,修此简便易行的稳当法门,念佛求生净土,圆满成就普贤无尽大愿妙行,尽未来际度化众生。《往生论》云:“欲游戏地狱门者,必生彼土,得无生已,还入生死,救苦众生,以此因缘,求生净土。”天如和尚说:「先圣有言:没有得到不退转位的菩萨,不得混迹于世俗中度化众生;未得无生法忍,须要恒常不离亲近佛陀,譬如婴儿常不离母,又如弱羽只能传枝。」
  《三昧海经》云:“所念之佛如出胎狮子王,喻佛果也。能念佛人,如在胎狮子王,喻佛子也。因果虽殊,威神相继,论其佛也,更何异焉。”念佛之人《无量寿经》中说是“人中芬陀利花,念佛的人是佛的第一弟子。”《阿弥陀经》中说:“闻经受持的人,皆得诸佛护念。”阿弥陀佛化身的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云:“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
  庚二、净土修法分四: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
  辛一、实相念佛
  所谓实相就是诸佛不生不灭、甚深寂灭、远离戏论分别的现空大双运的真实面目,实相在经教中有两种:(一)毕竟空寂的无相实相;(二)远离戏论的无为法大光明的显现实相。虽然说有两种,但本体不二。所以修行人无论持名、观像、观想、参禅、习止观等,如果能心心不离真如实相,念念安住空寂般若实相,远离一切虚妄分别,断除迁流心识,到心行处灭,自心本性弥陀佛,十方诸佛微妙清净法身,常住真心,性净明观,全体显露,如此才能称为实相念佛。百千法门同归方寸之内,恒沙功德总在心源之中,最上乘的了义法以自心为根本,以佛知见,观自心性,清净觉照,永断无明,究竟解脱,这是十方如来最胜秘密心地法门,也是禅教律密的共同交点。
  《宗镜录》云:“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诸想不生,空寂无性,灭诸觉观,是名实相念佛。”中峰禅师云:“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我心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我心。”这就是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意义,即十方一切国土唯心所现,三世诸佛如来不离我心。具如此见解时,不能只执空理,废舍修行。因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为分别障垢所蔽无法显现,所以急须念自心本具弥陀名号,求生唯心净土之中。正当念佛之时,西方依正在我心中,而且我心也入于西方依正之内。这正是华严因陀罗相互映摄之义。离开心无有外境,离开境也无有心,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及阿弥陀佛,本来就是自心,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从来没离开当下一念。法界遍融遍摄,一念中具无量,虽重重无尽但心体空寂,所以念一尊阿弥陀佛,就能遍念一切诸佛。心就是佛,佛即是心,了知一切境唯心自体,了心即佛,念念不忘,时时相续,没有佛以外的心念佛,没有心以外的佛被心所念。虽念念不息,却是无念,因为能念空无自性,所念也空无自性,犹如虚空合与虚空,无能合所合,所以即念而离念,终日念而未尝念;又空性从来不离妙有的显现,所以在无念之中自念不息。
  万法皆是如如之性,心佛从来无二无别,虽自性空寂,但光明显现恒时不灭,就是无量光佛。虽光明不灭,当体自性空寂无生无灭,穷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而不尽,即是无量寿佛。如此本性众生本具无欠无差,由持名使始觉与本觉融合无二,也就是指子母光明合二为一。此时众生与佛无有差殊,烦恼菩提、生死涅槃平等不二,以实相心念实相佛,以法界心念法界佛,一念契合实相一念即是佛,念念不离实相,念念是佛。如古德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飞锡和尚在《念佛宝王三昧论》中云:“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我此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如此修持境寂心空,心佛一如,念念绝待,念念圆融,圆满显发本来空性般若面目,顿时契合灵源妙理,则内外根身器界,一时透脱,此时妙体显露,亲见本来面目,方知西方无量寿,原是主人翁。由此证得三昧,百千法门一时全修,无量功德圆满具足,念佛法身,不离此心,成就正觉。虽悟无生忍,仍发愿往生安乐国得佛授记,然后圆满十大愿王,分身尘刹,返入娑婆,游戏地狱三恶趣中,拔济众生苦难,赐予无上安乐。
  净土法门为无上圆顿大教、第一方便,非空口乱说,也并非指黄叶为黄金,哄小孩止哭。净宗十二祖彻悟梦东禅师云:“一句弥陀,清净实相,绝议绝思,难名难状。一句弥陀圆融法界,觌体全真,交罗无碍。一句弥陀,大圆智镜,身土影含,重重掩映。一句弥陀空如来藏,万法未形,一真绝相。一句弥陀,开般若门,十虚万法,一口平吞。一句弥陀如镜照镜,宛转互含,重叠交映。一句弥陀似空合空,了无痕缝,却有西东。”十三祖印光大师云:“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管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这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著力。现在则未离娑婆,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顿证佛果。”《菩萨念佛三昧经》云:“正念诸法真如之相,是名念佛。”《大集念佛三昧经》云:“当知如是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佛在《文殊师利说般若经》中也广说念实相佛的方法。《大集经》云:“若人称念阿弥陀佛,号曰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所以念实相佛者于无所生之中决定往生。虽往生但不离自心净土,所以实无所去。即如彻悟禅师云:“生者决定生,去者实不去。”
  辛二、观像念佛
  指以标准佛像唐卡,经过开光加持,然后端坐像前,一一详细观看,之后闭目逐一观想,或先观顶髻或面容,或眉间,或胸中卍字,或莲花台,或一时全观明明清清。
  辛三、观想念佛
  按《观无量寿经》观想极乐世界依报与正报的清净庄严。《般舟三昧经》云:“念西方阿弥陀佛身真金色,三十二相,光明彻照,端正无比。一心观想,心念口称,念念不绝者。”如赞佛偈云:“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似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即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如百千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沙化佛,一一化佛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作为眷属。彼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持不舍。所以行人观想自坐宝莲花中,放清净光明,处于极乐世界庄严宝刹之中,面对阿弥陀佛,一心瞻仰佛身相好光明,祈求加持摄受,行住坐卧观想自己处于极乐世界之中。由于观见彼佛,即见十方一切诸佛,所以称为念佛三昧。作如此观想,称为观一切佛身,由于观佛身的缘故,也见佛心。佛心即是大慈大悲,以无缘慈,摄受一切众生。喇拉曲珠仁波切在《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往生四因即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清净愿。仁波切依经论广泛宣说抉择观想修法极为殊胜。尤其念佛人于每天晚上临睡之前,依善导大师开示的窍诀来观想,能极快获得感应。观想自己处于极乐世界,面对阿弥陀佛,祈祷观想佛身,并念诵祈请:“弟子众等,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弟子众等,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阿弥陀佛。”诵此祈祷文,加持特别大,自古以来感应甚多,尤其会在梦中出现不同的征兆。
  辛四、持名念佛
  指在厌离心、欣求心、菩提心、深心、直心、信心、愿心、回向心的基础上执持名号,称为持名念佛。净宗十二祖彻悟禅师总结念佛法门的窍诀云:“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行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土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此八种事,各宜通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矣。”
  念佛法门虽有几种,但佛于诸多经中,马鸣、龙树、天亲于各自论中,历代祖师于浩瀚语录中,再再赞叹,指出持名最为容易方便,而且极为适合末法时代众生根基,能普摄上中下三种根机。藕益大师说能否往生,要看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在行持的浅深上。文殊般若经》云:“众生愚钝,观不能解,但令念声相续,自得往生佛国。”《宝积经》云:“高声念佛,魔军退散。”飞锡和尚云:“浴大海者,已用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亦犹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业报差别经》云:“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涂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生于净土。”《大涅槃经》云:“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不可校量。”
  所谓信者:即信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若回向念佛必能往生。信释迦如来于千经中处处指归净土的金口诚言无有欺诳;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圆满成就,愿者定能往生;信六方恒河沙数诸佛出广长舌所宣准确无误,随诸佛教诲,下定决心往生,更无疑惑。深信纵然散乱念佛也会种下菩提种子,何况净念相续岂能不生净土。深信今日净土及莲池海会清净大众,都是从念佛三昧之因而现前此妙果,加之信事、信理,是名六信,包罗一切信门。而且佛亲自授记龙树菩萨往生极乐世界,马鸣、天亲等也发愿往生,历代祖师圣贤往生的公案班班列列。
  既能深信,一定会发厌离娑婆、欣求净土之往生愿。既有信心之鞭的策励,愿力之牛牵引,自然会发起执持名号的妙行。故于身口意一切善业悉能回向净土,念念不离西方,时时不忘弥陀。广行六度万行皆为净业,遍修无量功德福报无非净土资粮,一切时中无有他愿他念,唯愿生净土念弥陀。深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轮回一切都是烦恼痛苦之因,如梦、幻、泡、影、过眼云烟,身是假借暂住的客舍,心是虚浮漂泊的旅客,一切财富家资都是暂时拥有,应看破轮回的幻影。身处可怕的深渊,当如出牢狱,如出粪坑,应时刻心怀惊惧,渴求出离。所以立即放下娑婆中一切的生死活计,痛切地提起欣求净土的信愿,早日登上弥陀大愿之船,渡过生死苦海,登上解脱安乐的净地乐土。
  古人警诫云:“不结良因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权看数十年。爱欲牵缠没了期,日生烦恼镇相随,官中囹圄犹存赦,家业拘牵没赦时。”贪著家业,爱恋亲人,永远没有解脱之期。此身死后四大散乱各归其所,眼耳鼻舌身意六贼都消散无踪,即生所造善恶业所感苦乐果由主人翁感受,所以现在不要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末法时代想依自力解脱生死简直比登天还难,应当乘着现在有限的时光,深信切愿回向往生净土。中峰禅师云:“西方故国早回还,人命无常呼吸间,有限光阴当爱惜,今生蹉过出头难。西方急急早修持,生死无常不可期,窗外日光弹指过,为人能有几多时。”业海茫茫,头出头没,刚一断气,奠了三杯茶,骷髅尚未烧尽,谁知神识又投胎去,铁人听了也会毛骨悚然。优昙大师云:“生死茫茫古渡头,弥陀拨动度人舟,夙生有分今生遇,快上船来归去休。”末世众生造恶者多,修善者少。则临终之时现在每一思及,真是住于地狱门边,只差一口气断,直迈而入。如来最胜方便应马上提起,才能幸免。所以古德白云警策词《望江南》云:“娑婆苦,身世一浮萍,蚊蚋睫中争小利。蜗牛角上窃虚名。一点气难平。人我盛,日夜长无明。地狱尽头成队人。西方无个背修行,空死复空生。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宠辱悲欢何日了,是非人我几时休,生死路悠悠。三界里,水面一浮沤,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日掩荒丘。何似早回头。”
  在深信切愿的基础上要专心持佛名号,持念时要至诚恳切,全神贯注地用耳朵谛听,从一念乃至百千念,从口中出,从耳中入,心中历历分明。声缘于心,心缘于声,字字句句,心声相倚相托,如猫捕鼠,如鸡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