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相与总义二者,错乱后执为一体,三者任一所断决,若无错乱不立名。】彼所决定之相属性为何?若于自相能决定立名,则发生外道所诠之过。若于总义能决定立名,则亦存在声闻所诠说之过。若于总义和义自相,错觉为同一体作立名,则成立吾等之承许故。无论如何,所作无误觉之决定相属是谬论胡扯。然若非汝自己能作决定立名之思惟。云:信乐能作。

  【此‘自相’、‘幻影’二者,误为同一趣入故,诸长者决定立名,颠倒尔后所取义。】如施幻术者,依世俗趣入义故,犹如咒语之迷惑而趣入义。义体与自相二者相揉同一体尔后,决定立名。如是幻术之错觉而趣入义,依彼幻觉力量,对于义自相性趣入取舍,是诸凡夫们之解脱。释量论如是云:‘以知彼事益,了知遮余故,何为其声义,说即彼无违,识由声所变,彼等所现遮,此随义分行,如是闻遣余。’


  【无实有声之所诠,耽着所诠是自相,所作错误相属性,趣入无欺量士夫。】谓之摄集之偈颂。



  第六章 抉择相违相属法


  戊四:了知相属相违之法

  【尽诸成立与破斥,若待相属相违性,测验量之决定前,所作观察相属相违。】所谓一切量非量等之观察,观待于相属相违之故,首先抉择彼量又分为二:

  己一·区分相属性原因有三:

  庚一·破斥义相属性

  庚二·觉识方面成立相属性

  庚三·成立相属之量



  庚一·又分为二:

  辛一·破斥总相属性

  辛二·破斥各个相属性

  辛一·破斥总相属性

  【二法同一为非有,同一相属非有故,适住于各自体性,一切实事无相属。】一切所知,别‘实体’与‘非实体’外,其余非有。于实体亦可决定自他二方,若是自方,则不牵涉入他方,若是他方,则不牵涉入自方故,若是届于中间,则无第三蕴。故依数论师之见,诸多法相揉杂于一法为非有,于一法非俱有自性与自之相属性,各自单独存在之相属,极为稀罕。观相属论云:‘若唯依他相属性,成立依他又为何!彼故,于一切实事,无有真实相属性。’

  【某些愚者谓无实,亦有真实相属性。】西藏学者有一说:离一与多等因相,非有诸所破事物。所立之法是遮无故,既无直接相属,且非有所破事物,亦无遮反相属,应存在无相属因之过。故于‘无实’亦存在直接相属。然则若不明察秋毫,而谓观待确定遮反相属之说法。云:此不应理。

  【无实事即无实体,若有相属转实事。】若依汝见,若是同体相属则转成自性因之实事。若是彼生相属则转成果因之实事,然而实事与无实事二者,非有同体或彼生相属之定义。

  【任一法不舍余法,是诸相属之总相,‘实事’无相杂之故,实事无体性故无。】总相属之定义:须于存在之二法,任一法不舍弃余法故,彼既实事相杂,且于非实事无体性,故非有总相属,彼亦于观相属论云:‘某一相属之定义,存在二法非具余。’倘若欲许相属之定义,不错乱于余法,不错乱是觉法故,实义不趣入之错乱与否之名辞。且又不趣入相属之声义,佛弟子与外道二者,欲许相属之声,真正之系名谓‘蔘宾陀’或各自之系名‘巴拉宾陀’,欲许二者彼此之间不抛舍。彼诸亦当不成立‘实事’与‘非实事’之相属。倘若有一说:信乐不成立声义而成立定义?依此二谛之名义与定义,相属亦是同一时际之名义与定义。世尊亦于经云:‘诸法无相属’,亦是彼义。

  辛二:破斥各个相属性亦有三:

  壬一:破斥同体之相属

  【唯一同体无二法,无二法非有相属,故所作性与无常,于义之中无相属。】谓声、无常、所作性等相异虚体,是觉识之区别,无相属之义。

  【设所作性与无常,虚体若不成立声,成立三式非有故,谓同体相属之义。】数论师与西藏某些学者,趣味相投,共谓声、所作性、无常是同一实物,且存在相义虚体之义。倘若:虚体是觉识所作,则不能作立破之义,诸随自喜悦于觉识法者与义不相属之故。云:彼不应理。

  【顺同一义诸虚体,若有实义。则虚体,非无相属因相属转异名或果。】所作性和无常二名声,信乐于同一实物无不相符,然而于一实物二相异虚体,观待于觉识之义法,或不观待于觉识之义法,皆可。若别义外,存在相异性,则为所作性与无常虚体之范畴。若无同体相属,则不能成立所作性为无常,且若存在同体相属,则所作之虚体与无常之虚体二者,若为同体相属,则亦是同一实物,虚体亦同体故虽欲许相异之虚体,实义终究无差别。虽于无差别虚设诸多名,如‘月亮’与‘清凉’之名。转成不同之名辞,而非变成相异虚体。倘若相系于彼生相属因,当不转成自性因。复次,所作性虚体若是常,则可能转成恒常之实事,所作性之虚体若是无常,则以何而成立无常。所作性虚体法者为无常,以其所作性之故。若思维以其余因相成立,彼亦需要,其余因相诠释故,如此一来将成无穷尽。故入行论之破斥数论师之时云:‘神我、三自性,非理故无彼,无如是功德,彼亦各为三。’同一理论关键:数论师之自性与功德,若于实义欲许同体相属与西藏学者们主张:若于遮反实义,欲许同体相属,无非变更名称于实义无差别。

  壬二·破斥彼生相属义有二:

  癸一·破斥因果之实质相属

  癸二·破斥因果之同类相属



  癸一·有三:

  子一·破斥渐次因果之相属

  子二·破斥因果单独性

  子三·破斥因果之观待相属性,又分为二:

  丑一·破斥前后因果之不应理。

  【若非前后无彼生,若有前后无任一彼故实事与非实,无有彼生之相属。】相异实事于同时,非有彼生相属,而且非同时,亦若有火因,则不生烟果,是‘无实体’。若烟生于虚空,则彼生之因…火刹那灭性,转成无实事故。无论如何:破斥因果同体,非有相属关系。观相属云:‘因与果之实事亦,彼二者不并存故,尽如成立二并存,如是不并存相属。’虽解述彼性,亦应觉识之连系谓相属,当产生分别识之述说。

  丑二·破斥因果结合届中相属不应理:

  【若谓存在‘生与灭’之间结合之相属。】外道或谓:坏灭火因与产生烟果之间,存在结合之相属。云:不应理。

  【结系若常为非实,若无常则无穷尽。】结合之相属若常则实事不应理,彼无实体远离能所之故,不承许结合二者之作者,而且若无常,坏灭火后则亦坏灭结合相属未能与烟相连,倘若于坏灭后,未生烟之间,欲许存彼结合之相属,则不相属之二因果之能作相属不应理,彼能作相属,以实有第三法故。虽有第三法,然若是能作烟火之相属,则允许烟火二性相连性,又何须相属性之连系。倘若烟火二者和结合相属之间,若亦须其他一相属者,则转成无穷尽。观相属论云:‘若是相异岂相属,若非相异因果何?唯有一他二不系,彼二相属岂何为。’

  子二·破斥单独因果之相属:

  【设若不观待彼此,谓是烟火之相属。】‘相属’:不需观待于二法,洞见烟火等各个自性故,思惟二者相属。

  【虽洞见各个自性,当确定二者相属。】单独之烟与火若是‘相属’,则‘无相属’之情况为非有,既不观待彼此,而且确立因果二者之相属,应不能立,果因相和不可得因相,以其不观待彼此之故。观相属论云:‘彼无亦有故摄一无相属。’

  子三·破斥承许因果观待之相属有二:

  丑一·破斥利益之相属:

  【若观待因果相互,利益故不违相属。】若谓,火是能利益,和烟是所利益故,观待相属二法。

  【因果实事与非实,能利所利难合理。】若存在能利益之因,则不生所利益之果。若产生所利益之果,则坏灭能利益之因,以其不俱时之故。应非有利益性,喻如:能仁和远飞。观相属论云:‘此若摄于余,何二待于一,观待作利益,若无何作利。’

  丑二·破斥无则不生之相属:

  【若无则不生相属,虽左右等成相属。】若谓:欲许不观待于因,唯不生‘果之名言’。相属则牛之左右角和彼处此处和远近等等皆应成因果。观相属论云:‘为何同义相属故,彼二若是因果性,二性等等相属故,左右角亦得彼二。’

  【若无则不生之义,相属观虚实故克。】若谓非唯观待于名言,若实义性存在‘无则不生’之相属?云:若无实质火,则不生实质之烟,或若无‘唯火’之虚体,则不生‘唯烟’之虚体。依第一种情况:实质之火不违越三时域故,信乐无现时见到之烟,则不生过去之火,应非能得实质义,以其过去之火灭尽之故。若承许得到‘未来之火’然若无非因故则不生无果。于现时无有‘无则不生’和‘获得’二者,以其俱时之故。依第二种情况,不区分实质烟火各个实物,欲许若无虚体,则不生虚体,则彼是分别识之连系,实义之相属关系不应理。

  癸二·破斥因果相属性之理论:

  【自相虽无相属性、谓因果相属理论。】若谓因果自相虽无相属,然而存在因果相属理论。

  【彼理若是因果性,无超越前述之过,若别彼另有他类,总类之际已驳斥。】若谓总类之相属,彼为何?若因果为自相之说法,由观察三时已遮止自相。除彼之外,另有其余之总类。若总别二者相异则成胜论师所诠说之过,若总别二者无相异则成数论师所诠之过于前面破除总相之际已述及。

  壬三·成立遮阻其余相属性

  【此俱性和聚集性,差别性和差别者,能作与相遇等之,遮阻欲许相属性。】彼有二:

  癸一·前期之诠说法:

  【枣核能依于果盘,谓彼俱有相属性。】果盘与枣核相异体性,且信乐不从彼生性,无‘同体’和‘彼生’相属,然而所依和能依二者,俱有之相属性。

  【常之所依与无常,共许摄相会相属。】唯‘总树’名等所依唯一常,彼之别相旃檀等等,能依于无常,摄于遇合之相属。

  【所作性与无常等,诠说摄集同一义。】犹如所作性和无常等相异名声之相属,或脊峰项胡、角和四蹄等等,与‘白花牛’相属,或织物之经纬与毛毯之相属,等等互不相属之一切相异法,皆摄集于实义之合集相属。

  【其余相异了知余,谓能差别法相属。】一切相异之柺杖,能知道持杖者等等,实事为能差别法之相属。

  【坏灭之因现时果,相属谓结合相属。】已坏灭之因,与现时之果二者之相属,为结合相属。

  【大我和作业二相,存在能作之相属。】常我和所作性无常能作之相属。

  【谓眼之观见色等,是相遇之相属性。】色与眼之聚合,或如身与所触之聚合,一切缘取之际,谓相遇之相属。

  【主仆夫妻等等亦,是相属愚者之说。】杜鹃和燕子或灵鹫鸟与天空等等,诸主仆和鸳鸯等之配偶,和‘声与义’能诠所诠之相属等等俱分别识故,产生诸多幻相欲许实有义。

  癸二·彼诸一切若破斥其一方有二:

  子一·实义之相属不能立:

  【欲许实义相属性,观察同异故克除。】彼诸俱有和摄集等等,若非实事则实义之相属为非有。若具实有实事亦是同一体,则无相异,若是相异则无相混杂故,相属不应理,前述已破除故,在此亦克除。

  子二·成立觉识观念之相属,然于其他不应理:

  【俱有等若以遣余,连系则谓是能立。】彼诸俱有等等,虽然无实义相属,然依汝见,若遣余之连系,则为何不能成立觉识相属之思惟。

  【俱有者等有能害,若无能害摄集二。】俱有者等彼诸存在妨害者之量故,不容许相属。倘若无妨害量,则信乐成立觉识之相属。然而不违越于彼之同体相属与彼生相属之范畴。

  【云何存在妨害量。】果盘若不产生特别之利用,于枣核则转成不能托住枣核,以其无利益故。虽不利益,而能托住,则核桃非有掉落。若产生特别之利益,则产生于前时不能托住,而后时能托住,无超越于因果之轨则。释量论云:‘于堕性枣等,亦能生彼境。’摄集之相属,亦非摄集所作性、无常。而是所作性与无常同一义性前已述及,亦不承许脊峰项肉等等为摄集相连之有支实物。项肉等之聚合者,摄集诸分支,而产生聚合之团丸,如积集微尘而成山,或聚集青果而成‘蕴’,是利益性之因果。集量论云:‘彼生多义故’。与‘实系余义故,少许尘当生。’量决定论云:‘设置聚合因,是聚合者性,无彼诸无彼,如牛性具角’。从经纬而制成毛毯亦非摄集之相属,以其可现不可得故,释量论云:‘根非缘和合,不见有连系。’若思惟不现见相属,则彼非可现之摄集分散,应不需毛毯,以其毛毯从经纬而织成故。若思惟彼性为相遇集合之相属性,彼应不违越于因果,以从先前之纬线,谓之毛毯而产生余法之故。释量论云:‘言彼缕之衣,谓缕织作已,说后起为果,任何非一时。’又云:‘差别所别事,连系世间论,受已而总合,如是知非余。’若执取能别法←柺杖,所别事←士夫,则设立所别法←持杖者,谓别法之相属,是外道和因明学者之相同说法。若如是,果盘与枣核或火与烟,亦是余相属,为何破斥之?于彼同时之能依所依或火烟之实物,不许相属性。从前一刹那之果盘与枣核之因缘,谓枣核不失落,产生余相属法,若谓‘火烟亦从前一刹那之火随而产生后时之烟,是因果性?此亦如士夫与棍杖俱时不许为因果。从前一刹那单一之‘士夫’和单一‘棍杖’,谓后一刹那之持杖者,产生余法是因果性。然若谓从设立果因相证成立因,此如何成立?信乐果盘与枣核和聚合与聚合者等,一切情况相似,若可能相似则功能相同,若不能相似则功能不相同。倘若承许不能相似亦是因果,为何相违?如灶之烟火,彼故,能差别法之相属,成立因果,无知之愚者们主张‘俱有’与‘摄集’之相属等等一切情况,以无知故,成立因果,须承许是类似外道之主张。

  【复次,数论师信许,如燃烧铁丸与火,谓之揉杂无分别。】燃烧铁丸已成为火焰之下,亦成立因果相属,此道理无知者依数论师之主张,允许掺杂一体而成,同体不分性,若如是摄属因果相属与否,于法称论师一切量论之建立皆丧失作用,以其远离七支量论故。

  【法称论师所舍弃,愚者取诸多恶见,服药尔后所吐物,舍狗之外谁食之】届中之偈颂。

  复次,勤勇所发差别于所作之声等等之根本实体无相异。能别法,明示同一体相属。结合相属于破斥因果相属之际已遮除之。欲许作者业,所作之相属?业果者,如作者天授,烹饪作业,应观察彼‘相属’,作者是常或是无常。数论师之见:作者神我常食者非实作者之义,自性无作,谓俱五法之我,色、声等五境,唯前五识之受用境,欲许作业之相属。胜论师主张:梵我:物质是常(常我、作业者、异熟、食者)等俱有四法,若彼神我是实有受用境,则应变成无常性,俱有其他心者故,欲许谓受用者,为能作之相属。以上诸此不应理,常我为能作之相属,若彼(常我)产生差别,则转成无常,若常我不产生差别,则作者亦无少许所作性,为相属实无目的。若谓:常与无常之相属性虽无少许所作,然而‘业’、‘作者’、‘无常’实有能作之相属?若天授实有蒸煮‘天授’与‘大米’,则蒸煮所作无不生故,若生作业则遮除‘天授’与‘大米’后变成无故,若彼诸之间,岂有相属?若谓大米是所蒸煮性,于彼时无‘作者’与‘业’。如是作者亦应知由眼根之对色作业谓能看,谓:作者由能缘声(耳根)、具声之作业谓能闻。若眼识能产生能缘色,则无须眼根与色。若实有眼根与色境,则无有眼识故,谓‘以眼根看见色体’无相属关系。彼故诸法刹那灭,应无作业,以其需适住能所作事之故。释量论云:‘所作行饶益,无成无观待,此亦有殊胜,刹那性何作’谓之等述说,故如来亦云:‘此无我众生,作者不可得’之说。

  诸法无作之说如理成立彼故,遮除眼与色相遇之理论。如是主仆和配偶等亦彼此身与命共住,若有饶益则不违越于因果相属关系。若无饶益,则非属因果相属性。彼故,应知一切增益之相属,若实体无相异,则不违越于同体相属,若实体相异且有饶益,则是彼生相属关系,若无饶益则无相属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