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主法规论释+索达吉堪布译释-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事周密严谨,悲心深广这些贤良圣士为上师的弘法事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反之,上师不加观察,什么人都收留,只能是毁坏自己的事业,众人也会渐渐远离。前不久《台州佛教》刊登了某学院本来办得很好,中间以各种违缘不得不停办。其原因就是某些主持人不择贤劣,把一些品行低劣,道德败坏的人当作至尊至善的菩萨,结果只有以停办告结。劣者不能摄受为身边久住的眷属,否则就如同把蛇放在怀里,最终会伤自生命。对劣者应该稍作惠施后即驱逐使其远离,不要顾及世人暂时的评论是非,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为佛教未来的前途作想,只能摄受品行高尚的人作为佛门释子,方能真正利益众人。所以现在大家都应该铭记这个教言,虽然眼下还没显现广大的利生事业,也许将来有一日,不忍目睹佛教日趋衰败,而自己传法利益众生能起到很大作用时,肯定会毅然站出来,担负起如来的家业,救护如母众生,到那时,能对传承上师的这些甘露教言运用自如的话,必然能体会到其威力不可思议,进而深深感恩于传承上师们。
  除非欢度节日外,平时散逸游乐事,
  纵为凡人亦失事,何况说是诸君主?
  在欢度佳节时,可以尽情欢娱,此外,若于平时也是散乱放逸,喜于游乐之事,即使凡夫人也会因此失毁正事,更何况说是诸君主呢?
  无论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除特殊时间,都不应该放逸自己的行为。作为修行人,时时以正知正念来提醒自己,从朝至暮凡一切行为,以各种威仪来束缚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凡事出入有节。在特殊情况下,如若是解夏出游或参加金刚娱乐法会时,可以适当地去山清水秀,名山圣地赏心悦目处放松一下。由各人的根界意乐不同,适时放松可以增上修行的觉受。平时应抓紧闻思,不应沉溺于欢歌笑语中,若常串习这些违品,很容易失去正念,在家人看到,会因此失去恭敬心。所以,除了必要时开许外,时时应以正知正念护持自心,使自己行为如法。尤其是大德更应该精进不放逸,只是在顺应弟众不同的根机时,应时外出,借以对外境观修,使自己增上觉受等这是应理的。若是平时就不能今日观黄山,明日游西湖,座垫上无人坐,鞋垫跑破了几双,这样对一个贫僧清众也不应理,更不用说是大君主了。如此只能是荒废自己的道业,遭来世人的讥嫌,切记莫为!
  同样,世间那些事业心很强的人,虽一心想宏展大业,而自己却天天吃喝玩乐,这里去旅游那里去观光,若是职工也肯定要下岗,作为领导,必定是一事无成。所以,除了适时的娱乐以外,平时不应该散乱放逸虚度此珍宝人身!
  饮酒放逸生淫心,失毁一切取舍行,
  自心迷于黑暗中,愚人以此为安乐。
  若耽著饮酒,放逸无度,生起淫欲之心,必将失毁一切行为之取舍,自己的心迷失于黑暗之中,这样为愚痴蒙蔽自心的人,反自以此为安稳快乐。
  佛陀曾经明示:饮滴酒者,非我弟子。律藏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戒律清净的居士误将酒为水喝下,酒醉之后,偷杀了邻居家的鸡,又奸淫了上门找鸡的女主人,进了官府又矢口否认所作的一切恶行,这样五戒全犯了。平时酒杯里泡日子,闲聊中度时光,从言谈中经常撩拔起自己的淫欲之心,又没有正念来对治,久而久之,心态失常,不顾羞耻,作非法行,失毁戒体。这样的人不知取舍,耽执于非法行为,还认为是文化潮流,其心却飘荡在黑暗的旷野中,根本没见过智慧的光明,认为自己英雄能干,无所事事日子过得很清闲,把如疯似颠的行为认为是极大的快乐,却如痴如醉地执迷不悟。从前,古欧洲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只制定了一条极残酷的刑罚,就是将犯人掉在大树上,脚底抹上蜂蜜,让羊不断地添其脚底,初始犯人因痒而笑,最后,一直狂笑至死……我们嗜欲为乐,就如同正受致命的刑罚一样,乐在其中却不知苦在其后?有智慧的人不应将愚人之乐执为乐,而应以智人之乐为所求。
  白昼之时四处走,身为君主不庄严,
  夜间犹如魑魅鬼,到处漂泊何堪言?
  身为君主白天四处游走也谈不上庄严,何况在夜间象魑魅鬼一样漂泊游荡呢?
  君主均应深居宫中,精勤于治国之道,不宜出入频繁。象有些长官要职之人经常出入街头,人们司空见惯,根本不会尊敬他,本有的威望也会失去大半。尤其是那些大总统,经常于公众场合露面,人们当然是褒贬不一,毁誉不同。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是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便随意去霓虹灯下起舞,到星级宾馆耗时光,何谈得上庄严二字?国王应深居简出,才能树起威信,庄严自身。
  修行人欲求解脱,跳出轮回的火坑,必须先调伏身心,不能白日游逛商店,晚上到处窜游如鼠,整天身不在家,魄不守舍,象无垢光尊者所说的康巴人一样,“白天东奔西跑,夜间舍空无人,见此康巴众人,自心生起厌烦”。戒律上也有详细的规定,应时才能出入,我们出家人应以戒为师,解脱才有希望。否者象魑魅鬼一样,白天睡觉,黑夜漂泊,心散乱身放逸,不要说成佛,人都成不了,成鬼还差不多。所以修行人应把心静下来,身稳下来,集中精力闻思修行,安住道场以智慧功德来庄严自身,如寂天菩萨云:“愿诸菩萨众,安住闻法眷,各以妙功德,庄严佛道场”。
  每日尽力以念知,持戒诵咒及修习,
  体察民众之利益,懒散失毁诸事业。
  作为大德君主及每个修行人,应当每天尽力以正知正念,精进持戒诵咒和修习种种善法;亦当体恤明察每位民众暂时与究竟的利益,若整日懒散懈怠,必将会失毁一切事业。
  古来世人都将心地善良有智慧的人称为君子;佛教大乘许为:凡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因地菩萨为法太子。太子必将成为君主,故君主可泛指我们每个修行人。君主最重要的是恒时以正知正念护持三门。如云:守口如瓶,守身如玉,守意如城。晋朝的梁武帝,几乎每天坚持去同泰寺做早晚功课,日日礼佛诵咒,吃素念佛,断除酒肉,过午不食,曾四次弃舍王位献身佛教,在群臣劝他回宫时,他说:“正是为了臣民消灾祈福,才如是去做”。当今南传佛教国家的有些总统,不仅自己习惯于早起诵经参禅等,还将这些优良习惯传于下一代,使他们在幼小时都能早起学习。古刹名寺的修行人,历来都是有条不紊依次地做早课、过堂、讲经、诵经、念佛、晚课、坐禅,始终如一,大众日日如是熏修,个个都是严以律已,慈善待人。这些如法的修持,其目的是为了早日成就广利众生。为此我们应当经常对周围的人们问寒问暖,了知他们所缺乏的衣食和精神粮食,即便是不能全部应其所需,也尽自己力所能及,为大众做一些如搭桥补路等小事,或以悲心诵几句咒语为彼等回向。我们应经常如是串习,不要在上师或别人强调时才免强持续几天,一放松不提,便置于脑后,就象炼炉中的溶液,一离开火马上就凝固了一样。修行中的最大障碍就是懒惰散慢,因为,它会使自己的闻思修和宏法事业很快失毁,所以,我们应勤于护持三门,恒时行持善法。
  倘若依止罪恶友,如同树干为虫蚀,
  衰减善资增罪业,诸过根源即劣友。
  假如依止了行为不如法的恶友,就如同树干为虫蚁噬蚀一空,一切善法功德渐渐趋于减灭,诸多罪业日日增上。所以说,一切过患的根源是劣友。
  若修行人,结交罪恶深重之恶友,一切都会毁之殆尽,如同可做栋梁的参天大树,被虫蚀成朽木而不可雕也。一个戒律清净,心地善良,精进闻思者,本来可以成为佛教界的佼佼者,但因长期与恶友相处,如同久入鲍鱼之肆,不可能不患染一些不良习气,行为随之越来越不如法:对闻法无所谓,逛商场做买卖,口哼流行歌,走路踏舞步,……道心渐退,恶业日见增长,来世只有下堕。对这样的劣友,应渐渐远离,如《佛子行》中云:“交近彼使三毒增,并减闻思修事业,能持慈悲灭尽者,离恶友为佛子行”。
  同样,世间历来多少英雄豪杰,因与奸人为伍,恶人为党,至使大业灰飞烟灭。如今的一些商人财主,事业本来是红红火火,但因结交恶友,常出入于酒肆红楼中,久之则玩物丧志福德耗尽,所作事业不得不关门倒闭。所以,无论何人,皆当远离恶友,亲近良友。
  观看众人聚会等,放荡不羁不稳住,
  犹如柳絮随风飘,君主此行岂庄严?
  经常观看众人聚会、娱乐,行为没有一点约束,极不稳重,就象柳絮一样随风左摇右摆,飘浮不定,君主若有这种行为,岂不是很不庄严吗?
  世人往往由于内心空虚,无法打发时间,经常借助各种娱乐活动来消遣,出入舞厅参加晚会,观看运动会,游逛赛马场等公共场所,东看西瞧凑热闹,所作所为无拘无束。如果君主也象这些愚人一样出入无度,肯定对自己的言行有不良的影响,沾染上这些习气,使自己放逸散乱,不能集中精力处理要事,威望将一落千丈。世间素质较好的学者文人,都不会这样做,他们很少离开书案,以学识充实自心,以高尚品德熏陶人格,身心极为稳重。而现在的某些修行人,连这些在家人也不如,白天穿和尚服去寺院念经挣钱,晚上西装革履在酒桌上谈生意做买卖,从来不捡点自己,且不说了知戒相,连一般做人教言的名词也没听过,一天到晚,如风拂之杨柳一样,随着其相续中的烦恼驱使,业风吹动,飘来飘去,没有身心自在的时候,这样的君主,别人嗤之以鼻,羞于为伍,哪里还称得上庄严?
  时值末法恶世,了知此教言并如理实修者,犹如指甲上的微尘,极为稀少,大家如今幸遇这些金刚语,当励力悔过自新,使自己的身心稳如泰山。
  是故怙主龙树尊,于亲友书中宣说:
  赌博看会与懈怠,饮酒依止恶劣友,
  以及夜间入村落,毁坏名声六种因。
  应以此等为范例,断除一切非法事。
  所以,众生怙主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宣说了:财博、看会、懈怠、饮酒、依止恶劣友,以及夜间出入村落,是毁坏名声的六种因。
  佛教中第二大怙主龙树尊者,为教诫其挚友乐行国王,在《亲友书》中至诚劝他,平时行为应注意六个方面。第一是赌博,如打牌下棋搓麻将等,世间人身心无聊,常常借此来消磨时光,本来是富有盛名万贯家产之人,一旦染上赌瘾,终将声名狼籍,倾家荡产。以前一位大资本家的纨绔子弟,乐于赌博。最后连自己的妻子和小妾都输给了别人,之后只好流浪街头。第二是看会,包括琴棋书画看戏等热闹的地方,古人云:“玩物伤志”,若耽于其乐,君主则顾及不了国政,修行人则心不安稳,随境而转,荒废道业,自心为贪嗔所染,不思修行。故应听受华智仁波切说:“怨仇争处不可去,众人聚处不可去,玩乐之处不可去”,有智慧的人都会远离这些愦闹处。第三是懈怠,即是不精进修学善法,对甚深佛法生不起信心,日复一日地拖延,精进于无益锁事,正如《入行论》云:“贪图懒乐味,习卧嗜睡眠,不厌轮回苦,频生强懈怠。”第四是饮酒,如《宝鬘论》云:“由酒世间讥,误事亦耗财,痴迷行非事,故应常断酒”。饮酒有众多过失,《圣欢喜经》中将其归纳为三十六条,余经有七十二条之说。饮酒为众病之门,至使智慧丧失,能力减弱,舍弃正法而取非法,如疯似颠,啼笑无常成为众人谈笑的话柄。在某地有一营长,经常贪于饮酒,人称“酒疯子”,一次,他喝得醉如乱泥,躺在道边,呕吐狼籍,一群狗跑来吃完呕吐物,舔他的嘴,他也舔狗的舌头迷迷糊糊地说:“哼……,这面片真好吃……”后来,因酒醉做了些失职之事只得贬职回乡。第五是结交恶友,犹如白纱入缁不染自黑,贤良之人若与恶友为群,自然会随之作非法行,增长恶业,失坏一切善法,成为堕入恶趣的基石,故当远离。第六是夜入村落,遭人讥嫌。佛在世时,因阿罗汉邬陀夷,夜入村落而遭难,故而制戒。如今修行人不能逛夜市,吃夜宵,即使不会有梵行难也会遭来世人的讥嫌,不应象魑魅鬼一样,应该安住舍内参禅拜佛等。
  以上六因是失毁名声的行为,以此为例,智者应举一反三,凡非法事悉应断除,不要以不知或因别人都乐于此而放逸随行。在没有证悟空性之前,谁都会对名声有执著,要想有美名,除非已莫为,古人也说:“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若自己某些行为引起他人的嫌疑,将会使名声受到很大损害,而带来不必要的烦恼。所以,我等当励力如法行持,断除一切非法,行持一切善法。
  行持应理非理事,长久串习增功过,
  故以念知不放逸,调正自续则成善。
  行持应理之事,经久串习则会增长功德,若常行非理之事就会增长过患。因此,我们若善于以正知正念护持身心,所作所为不放逸,惯于调自相续,则一切行为都能成为善法。
  每个人的功过增长与串习有相当大的关系。如从前,印度的扎堪婆罗门为调伏自心,使自己念念相应于善法,专门用黑白石子作测判,尽力对治,使自己不生恶心,最初全是黑石子,中间黑白均等,直至最终全是白石子。由此看来,善恶完全在于串习,正如龙树菩萨的《养生篇》中说:“一切众生之功过,皆以串习为根本,习惯亦依赖自己,是故串习德最胜”。如我们出家之前,三点钟肯定睡得正香,出家后,每天早晨不得不三点钟起床,刚开始不习惯,久而久之,三点自然会醒。象有些刚到佛学院,不习惯于整天闻法,总想往外跑,渐渐才习以为常。其中的关键就是善于以正知正念摄持自己。同样,一个人好做坏事,也是与他的习气有关,反之若从小喜欢杀小虫,长大乐于杀猪杀狗。由此可知,应理非理皆由习所致,只要以正念正知常护自心,自然能如法行持。历代传承上师强调诸行之中,皆以调伏相续最为关要。得此窍诀,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只要观察自心,励力于转恶成善,则如上弦月一样,最终肯定会德行圆满。
  行为小心谨慎者,博得诸众之恭敬,
  诸放逸者见彼时,亦会畏惧被慑服。
  言行谨慎,小心取舍的人能博得众人的恭敬,那些放逸身心行为轻浮的人,一见到他就会非常害怕而被其威慑力所镇服。
  做任何事情,若能以戒律世规来衡量约束自己,则必然会赢得众人的赞叹恭敬。但世人不了知这些,本来心地善良,只因为平时说话做事欠思考,冒然而行,至使众人对他印象不良,甚至认为他是个恶劣的人。修行人中,尤其是刚学佛者,本来一直在放逸中度日,根本没有一点寂静相,说话也是高谈阔论,象在商店里大街上一样大吵大嚷抢嘴快舌,走路一蹦三丈高,左摇右晃,横冲直撞,对年迈上座也不知恭让道旁。这些人一旦突然撞到具足威仪,严持净戒者,恨不得马上钻到地缝里躲起来,羞愧无比。所以,我们平时应学习先贤大德的四威仪,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让后学者能效仿并生起敬畏之心。
  贪欲诸祸之根本,佛陀说为木别果,
  虽未断除诸贪执,却莫贪得无厌也!
  贪欲是一切祸患的根本,佛陀将它比喻成木别果,所以我们暂时虽然不能断除一切贪欲执着,但也应尽量对治,不能使自己贪得无厌。
  世间有情被无明痴心所惑,无始劫来,耽著饮食住宅、儿女长情、荣华富贵、享受快乐等等,产生了难以满足的贪欲之心。因今生享乐造业,来世感受痛苦,《妙法莲华经》中告诫我们:“汝等莫贪欲,贪如木别果。”木别果子外看色鲜形美,芬香袭人,令人唾涎,但若食用,马上会断送性命。同理,世人享受妙乐,满足了自己一时的贪欲,但最终都要去阎王前清算债账,受苦无量。
  作为欲界众生,无法使自己刹那断尽所有的欲望,但绝不能和世间从未被正法调化的有情一样,受贪欲的驱使疯狂地追求欲望来满足自己。以五欲妙乐来断除欲望,犹如渴者饮用盐水不能解渴一样,永无尽时,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如一个穷人贪恋于公主,因无法满足致使精神失常。可叹的是,世人为了色财名食睡,日夜贪执,在所不惜,“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体,内箭亦如是,爱箭伤有情。”修行人明知轮回由贪执而生,反将珍宝人身浪费于畜禽淫欲之乐,岂不枉费人身?如《四百论》云:“犬等亦所共,劣慧何贪彼”,修行人虽不能立刻尽断贪种子,也不能太暴露,一旦贪心退消,自己会为一时的贪欲而面红汗颜。所以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