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以九种住心、六种力、四种作意等之门而新修定的方法;以正念与正知发挥效力的方法;粗细沉掉的辨认和止观双运的瑜伽修法等,故而具足了增上三摩地之殊胜功德。”
(三)行清净,主持噶当派纯正行迹的情况
《妙臂问经》中讲道:
“如禾皆依地,
茁壮能生长,
依戒胜白法,
慧水浇故生。”
《涅磐广论》中讲道:“戒律是一切善法之梯,如树等之本是地一样。”《劝戒亲友书》中讲道:“戒是一切德依处,如动不动依于地。”如此所讲,增上戒学是增上生与决定胜所摄的一切功德之依处或根本。依此得定,由此生慧,所以决定了三学的次第。特别是定学,需要以戒律清净为本的理由,亦在《集论》中讲道:“能修定之要,是正念与正知。此又由戒力而生。”《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也讲道:“戒律是为根本,以余二学从此生故。”即是将前二学处的所依或根本,讲成了戒学。就是在三种戒律中,律仪戒也是后二种戒的根本。《摄抉择菩萨地》中讲道:“此三种戒中即如此:由此律仪戒摄持和使和合。因为若守护彼,余二戒亦成守护;若不守护彼,余二戒亦成不守护。”《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道;“以经中多说律仪戒是后二戒之根本与依处之故。”如此所讲,从损害他人及其事中令心厌舍的这个断心,就是戒律的体性,所以,彼之根本亦唯是近断诸性罪①的律仪戒。而此中又有七类别解脱律仪,其中这个出家律仪,由于唯是一切律仪之最上和佛教的根本。所以,念起佛教基础之必不可少者唯是《律经》以后,宗喀巴大师便在此雪域之境,将佛薄伽梵之佛教大宝,以一切门从根本上创立了清净大规来大加弘扬。由此宏恩浩德,使清净戒律之守护清规——吉祥无匹日沃噶丹派的宗规,无一能比地如风一般,遍布了整个南赡部洲。如是克珠·唐吉欲巴讲道:
“空言讲修貌似善,
佛教只有虚名时,
三学教证佛圣教,
将此师皆显如日。”
如此所讲,在宗喀巴大师未出世前,在此雪域之境佛教只剩偶像。比如传戒时,休说坚守、贤能之德兼具,仅近圆戒也不受地作
① 性罪:不由佛制,本身即是罪恶。如杀生等。
门中通达真实。此外又说:修习坛轮和念诵殊胜的陀罗尼。等讽诵、礼拜和敬奉供养等,皆是有戏论的善行。所以应当舍弃这些,唯修无戏论真实义为妙。又说:对于真实义,无需求得随顺正理的定解,可以全不作意地置寻常识于原状等。这些信口乱讲未解法要的言论,完全是其心中了置教法为有污之大魔的最下流的胡言。
此等皆不应理。因为能证成咒悉地,其基础唯戒律清净为重要,故若无此,就生不出如续部所讲的功效。因为在《文殊根本续》中讲道:
“念诵若毁戒,
此无胜成就,
亦无中成就,
又无下成就,
能仁未曾说,
毁戒咒能成。”
因为在《妙臂问经》中讲道:“咒本首为戒。”和在《本续》中讲道:“外护声闻行;内极喜密集。”此外,未受别解脱戒的在家咒师,也是除了个别特殊的遮戒外,一切别解脱戒亦当守护。这如《妙臂向经》
中所讲:
“佛我所说别解戒,
清净全指毗奈耶,
除去形相与仪轨,
余当在家咒师行。”
以及又讲道:“于持密咒律仪时,外、密、三乘亦皆应,分别守护诸正法。”这是无量光如来的三昧耶。“于大殊胜业类中,应将一切相应
① 陀罗尼:梵音。义为总持、执持。以持久不忘诸法词义的念力和神验不测的智力为其本性,以受持善法,遮止不善法为其功用。
戒,分别持为唯清净。”这是不空如来的三昧耶。即是说,在此二者之时,次第将三乘正法持于不弃和将所承诺的一切戒律持为清净等亦摄于五佛的三昧耶中。所以,修行密乘道的瑜伽师更应当重视戒律。如是善知识敦巴讲道:“有一类人依律排斥咒,依咒排斥律。除我上师之教授传承外,无余能使律为咒之助伴,咒为律之助伴。”又讲道:“虽多学法,然若寻求别的修法之规,实为错误。”善知识夏惹瓦讲道:“总之,出现任何祸福,皆依于法。其中若也依止.《律经》所讲,无需再讲,是心能清净、堪能观察、心意安然和最终善妙。”《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也讲道:“由见此等之中少有开遮不同之分,即执一切皆如寒热一般相违者,是显自智极粗浅耳。如是唯除个别特殊的开遮外,诸佛经极相随顺。故若进入上上三乘或五道,必须完具下下乘道之功德种类。”又讲道:“若未获得如是知解,于一种法获得一分相似决定,便谤诸余。特别于上乘,若生起一种似胜解,便如其次第遂谤弃下乘之法藏与诸度彼岸,即于密乘亦会谤舍下三续部等。故会造积极相系屑、甚易生起和异熟尤重之毁谤正法的深厚业障。”又如该论中所讲;“若起是解:诸大经论乃是讲说法,其中无有可修要旨,别有开示修习心要之教授,遂于正法执有另外讲修二法。应知这是于无垢的显密经典以及无垢的释论起大敬重而造障碍。说彼等中不显内义,唯是开解广大外解,执可应轻毁之处,是集诽谤正法之业障。”
如是宗喀巴大师之殊胜宗规,这个日沃噶丹派,其正见清净,是守持圣师徒之意趣精华——吉祥应成派之无垢主张的宗规;修持清净,是如实无误地如理修行诸大乘师善择了佛子密意的一切经论所讲的三摩地体性——止观瑜伽;正行清净,是在外住于《律经》所讲的纯正威仪中,内修二次第甚深观行,全不违越三律仪的细微制戒界限地守护清净戒律,珍若已睛等,这种因位波罗密多乘中,由见、修、行三门而殊胜之情,且如以上略讲。如是,高贵的五世达赖讲道:
“希有事迹具净戒,
大志大雄菩萨行,
乐空二次瑜伽行,
愿遇洛桑佛教法。”
文间偈颂
智藏白光千万丈,
慧莲妙办遍开放,
离边深语香千万,
遍布方维名无上;
龙树智越广海域,
辩才劲风所提出,
离边中道甘露藏,
无误受用非尊孰;
强手力持教与理,
高发论式侨大笑,
偏私论敌象千军,
顿摧胜鼓擂有顶;
所修禅定稳大地,
诸德十万莲园灿,
除惑热恼做劝慰,
施凉白拂媚态持;
玛拉雅风三戒净,
遍及周围诸金山,
何人不说于末劫,
僧伽初聚又现前;
法藏显密双运道,
自慧心者发际降,
善说圣地恒河流,
想为末劫缘份严;
佛教日从劫云中,
妙显讲修净千光,
照陲教证莲花园,
升为有情利乐福。
二、果位密宗金刚乘之基、道、果的立论如何主张的情况
(一)基位的主张与初次第道的立论
藏地先师,大都对四续部分别安立的差别、如何安立无上部的方法、四续部各自的成就、对所修道堪为法器的各个相续之根的差别和依何灌顶而能成何果的安立道理,以及密乘律仪于相续生起之量等,皆未如本续和大成就者的意趣而通达,并且应以何为主尊的枢要也未认清,出现了诸多杜撰的说法。因此,多数后辈当实修密乘道时也缺少重要的不共必须法,以及从实修方面也产生了诸多不净的过失。见到如此,宗喀巴大师昔往于自在顶佛前发誓愿于五浊横流的诸不净刹土显扬大密金刚乘道,弘扬密乘与中观见双运的佛法精要之发心和誓愿的法力便即现前,故而于此雪域之境才有了如前面所讲的将密乘教法大宝,光显如日的情形。特别是并非仅仅显扬每一个别续部的讲风和实修枢要,而是将浩瀚的大密续部之全部枢要显扬为总纲之理。即从汇集了大金刚持之道次、进入密乘的门径和灌顶的建立等的极清楚的根与外境本身上,
总就四续部各自道的立论,别就曼陀罗的绘制、入门和灌顶等,向完全无诤典范的班智达和得成就者之经典,寻求了根据,以引自正确理路的破立,补充了仪轨之诸不清楚的分支而加以阐明。以及如何守护成就之本——誓言和律仪的方法,亦在(根本随罪释)等论典中无不齐全地讲了对何续部要否守持密宗律仪的界限、根本随罪与各种粗堕的认识、此等之分支齐全与否的细节、如何守护的方法和净除堕罪的方便等。对于大威德,密集和胜乐为主尊的二次第道如何实修的方法,也将生起次第必须完具转三身①为道用之枢要的理由;于浊世的一个短寿中成佛的所依身唯南赡部洲人决定必须具足六界,所以,生、死、中有等三论式也必须加进胎生的理由;将诸不同的转为道用亦算作彼此道的替代,能得圆满成就的道理;自与对面等同与否和自入等一与否的差别;以行怎样的修法,身能成为曼陀罗的方法等各项的细节;与曼陀罗融和一体的立论如何承许的道理;智地分位时修习空性的方法区别于显宗的情况等,以及又在圆满次第时,金刚身的实相;首先对何目的物正视的对境等进道的次第;各个本续特法的不同差别;一切方便的实修成就——幻身与一切智慧的实修成就——光明二者如何分别证成的方法;此二者双运转,即果位色身的近因有学双运证得的方法;由彼如何断除所知障的方法和此后证得无学双运金刚持果位的方法等,皆仰仗怙主文殊菩萨亲任善知识,所赐的语密甚深要门,如实按照本续和大成就者的意趣,无误地做了明辨,并且连根拔除了颠倒修行金刚乘道之一切枢要的全部污垢,弘扬了显密教法大宝。
由此宏恩大德,才使此道之不共讲风较他宗派殊胜,才有了纯正清净实行的妙善传轨,日沃噶丹派才有至今兴盛不衰。
复次,总的来讲,大乘有因位波罗密多乘和果位金刚乘二类。
① 三身:密宗所证光明为法身、幻化为报身、种种现分为化身。
果不随顺四遍净①行相而以发心和六度来细分的话,是波罗密多乘或因乘。果谓佛的处所、身、受用和事业等四种,若随顺此四遍净行相而修,则名果乘或以隐密修而得成就又不向非法器展示和能护心的话,称做密咒乘。如《密宗道次第广论》中所讲:“诸波罗密多宗人所修诸法之真实离诸戏论,即随顺法身行相之道,然无修随顺色身相好庄严行相之道,咒则有之。”又讲道:“特别是分为二大乘,亦非以通达甚深空之智慧而分,需以方便分别。方便之主,是成办色身之分。而成办色身的方便,即随顺色身行相之天瑜伽法。此即胜出余乘之方便故。”如此所讲,波罗密多乘与金刚乘二者的差别,也不以智慧分见地之门来分,也不以化机根利纯之门来分,也不唯以方便分发心和六度来分,此等是显密二乘皆有的共道。因此,总之就像大小乘的差别,不以智慧来分而以方便分别一样,显密二乘的差别,也应当以有无修习方便之主——随顺色身行相之道来分别。又对于密宗四续部分别安立的方法,藏地诸先贤虽有种种主张,但是,对此,《结合》中讲道:“笑、视及握手、两相抱为四,如虫住四续。”《第二十五穗》中讲道:“事、行、瑜伽、无上瑜伽等四续部者,以笑、视、抱持、两相和合和执手而表示之。”如是亦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讲道;“尔时,续部之名亦曰笑续、视续、执手或抱持续和二相和合续,共为四部。”如此所讲,是将主要对同所修的天女彼此互视所生的喜乐持以为道而能信受的种姓所讲的续,称做事续;将主要对同所修的天女彼此唯顾视和互笑所生的喜乐持以为道而能信受的种姓所讲的续,称做行续;将主要对唯依顾视、互笑、抱持或执手所修天女所生的喜乐持以为道而能信受的种姓所讲的续,称做瑜伽续;将主要对把两相和合之欲念持以为道而能信受的化机所讲的续,称做无上续。另外,以化机差别之门而分,证得以妙欲为道的方便——天瑜伽者若能以外事为主,则是事
① 四遍净:四一切行净,如来四种一切行净:身净、缘净、心净和智净。
续;若能将外对事与内定行于等分,便是行续,若能唯以内瑜伽为主,就是瑜伽续;若较此瑜伽更无上者,亦名无上瑜伽续。即如《密宗道次第广论》中所讲:“能以如是欲尘为道之方便者,为空性见与天瑜伽。欲证此二,若须观待众多外事,乃是事部(续)之机。若待外事、内定等分,非待极多外事,即行部之机。若于外事,内定二者中,以定为主,待少外事,是瑜伽部之机。若不观待外事,能生较此瑜伽更无上的瑜伽,是无上瑜伽部之机。”而此亦就所摄正机入道,唯按其主次而说,并非完全确定。对于如是无上瑜伽部,藏地诸先师又承许为方便续、智慧续和无二续①等三续。对安立父母续差别的方法,也有种种主张,然而,宗喀巴大师之自宗,即如《律生》中所讲:
“诸瑜伽续量,
定为六千万,
瑜伽母续数,
许十六千万。”
即主张将无上部分为瑜伽父续和瑜伽母续二类。总之,若是无上部,就定是方便——大乐与智慧——空乐二者和合的方便智慧无二无别的续。所谓方便智慧无二无别的方便,是指俱生的大乐智;智慧,是指了悟空性之智。《五次第明灯论》中讲道:“此中无上瑜伽母与无上瑜伽父二者之瑜伽义,非是方便与智慧一分,此即经中所讲的方便智慧和合之方便,是俱生的大乐;而智慧,即如经中所多讲并广为共许的是了悟无我,无自性性之智。若按照如是空乐的方便智慧二者之和合无别的体性,便是等同将一切无上部皆作为如此一种所诠之最胜义,是故,一切无上部,其自性实况,则唯住于无二续。”如此所讲,即是将这样的方便智慧合一的无上部,
① 无二续:以宣讲生圆双运光明次第为主的密宗续经。
计定为父续和母续二类,并主张无不归为彼者。若尔,以圆满次第之门将父续称做方便续,将母续称做智慧续的方便和智慧这二者,是指什么呢?是指主要能成色身者为现分——方便分,指主要能成法身者为空分——智慧分。即将主要宣说由四空所乘之五色光息,证成世俗幻身方法的本续,以及属于此部之续,称做父续,将主要宣说俱生的乐空二者无别的胜义大乐智或光明的本续,以及属于此部之续,称做母续。即如《五次第明灯论》中明确所讲:“将主要宣说如矛的菩提从顶至私处摩尼之间所生的上降和由此返回顶的下固四喜生起的方法,以及将主要宣说以大手印——俱生的乐空二者和合无别之门,极能趋入胜义真实空性的证悟辗转而进的次第,而不主要宣说由大乐智所乘的五色光息,证成世俗幻身的方法者称做瑜伽母续。因为已经诠说过由于俱生的慧度这个证成法身的方便也是乐空和合无别的瑜伽,而且主要能证成法身者是空品慧分,故亦称做母。”又讲道:“又将主要宣说由渐次收摄风息于光明现起处心间的次第而顺起的四空和以此后从外起的次第而逆起的四空之门,生起空智的方法者,以及将主要宣说世俗幻身由光明风息五色光证成的方法者,称做瑜伽父续。因为已经诠说过由于此亦是由空智与风息所成的二身体性和合无别的瑜伽,由于主要能成色身者是现品方便分,所以亦称做父。”对于道的立论,亦如阿阇黎·江白扎巴(妙音称)所著的《心庄严论》中所讲:“有的人说,生起次第是佛为只修共同悉地的劣慧化机而说,欲得胜悉地者是应从开始就直修圆满次第。有的人主张圆满次第即是唯修第四灌顶之义。有的人说,讲说空性,是唯为破斥分位之邪分别,是故欲得成佛,以圆满次第之广大资粮来修自为天就可以。云云等将二种次第说成了分离。又有的人虽然讲了天瑜伽与了义为双融而修,但其所修了义,却认为只是心住于全无所思,故而全如和尚之见而修持。有的人主张唯由串修此心住于乐明无分别,心就能现起俱生智而即生成佛等,即有密乘道之所依全尽,本续和大成就者
的意趣全成了颠倒的种种说法。然而,此宗规则主张二种次第互不分离,犹如花与其香味住于所依能依,此亦应次第而修。《密集后续》中讲道:
“诸佛所示法,
正住二次第,
即生起次第,
与圆满次第。”
如此所讲,当以共乘的道次善修己心后,转入不共金刚乘道时,应以清净的入门四灌顶来成熟相续,并应以如理守护灌顶时所承诺的三味耶和律仪之门,首先修学粗细生起次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