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保卫中华丛书之八-中国反恐怖 作者:杨佳富-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此次人质事件的残酷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人质中一多半是孩子,甚至还有几个月大的婴儿。目前,校园内的扫雷工作还没结束,据安全人员透露,院子里的炸药可能是恐怖分子趁去年或今年夏天修理校舍时事先埋好的。这个学校的校舍维修工程都是由印古什包工头负责的。一位军官说,恐怖分子策划之周密,准备之耐心,行动中的丧心病狂,都令人难以想像。
这次人质事件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是近10天来在俄发生的一连串恐怖袭击中最新的一件。8月24日,俄两架民航客机遭恐怖袭击坠毁;8月31日,“黑寡妇”又在莫斯科地铁站制造了人体炸弹袭击事件;加上此次人质事件,这一系列恐怖事件的发生,足以说明俄罗斯反恐形势的空前严峻。有专家认为,目前俄罗斯面临的恐怖威胁是全世界最严重的。美国在“9?11”事件后,再没有在本土发生过恐怖袭击事件;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站爆炸事件后,虽然国际恐怖组织扬言要在欧洲制造大型的流血事件,但是也没有发生;曾被认为是恐怖分子袭击目标的雅典奥运会也平安过去了,只有俄罗斯的反恐形势越来越严峻。
两种观点再度交锋
俄罗斯的恐怖活动是同车臣问题密切相连的。所以,每一起重大恐怖事件都会在社会上引起如何解决车臣问题的讨论。官方的立场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坚决拒绝同以马斯哈多夫为首的分裂势力、非法武装进行谈判。第二,依靠车臣内部同联邦政府保持合作的政治力量,通过选举建立合法的政权机构,进而推进各个领域的重建。与此相对的另一种立场认为,政府现行的车臣政策过于僵化,要解决车臣问题,政府必须面对现实,同马斯哈多夫分裂势力谈判。
这次劫持人质事件发生后,右翼力量联盟领导人涅姆佐夫又一次站出来呼吁政府同车臣分裂势力谈判,不过这种声音颇为微弱,在社会上并没产生足够影响。这同右翼政党去年年底在国家杜马选举失败后政治影响力下降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部分人不相信车臣分裂势力是言而有信的谈判对象。在两次车臣战争期间,俄政府曾经同分裂势力进行过谈判,车臣也一度成为不受莫斯科控制的“自由王国”。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恐怖活动也没有减少。有了以往的教训,绝大部分俄罗斯人坚信只能采取武力行动消灭车臣恐怖分子。
尽管俄民众支持政府打击恐怖主义的立场没动摇,但接连发生的恐怖袭击还是令许多人感到恐慌。许多媒体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斗争已持续多年,为什么政府始终不能有效控制局面?莫非同以色列一样,恐怖袭击将成为俄罗斯的生活常态?
随着恐怖活动的升级,俄罗斯人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大,人们迫切渴望政府能早日改变这种穷于应付、被动挨打的局面。
普京推行“以色列化”
与此同时,普京政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俄政府在此次人质事件中的立场得到了国际上几乎众口一词的支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支持俄罗斯政府为打击恐怖主义所作的努力”;印度总理致信普京,赞许“安全部队以审慎的行动结束危机”;联合国、欧盟、阿拉伯国家也纷纷对恐怖分子劫持人质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就连从不承认车臣非法武装是恐怖组织的美国这回也站到了普京一边。但境外旅行者由于害怕而拒绝来俄罗斯旅游,俄罗斯族人同高加索少数民族的关系将更加对立,抗议恐怖活动的游行示威很可能同时表现出反政府倾向等,都让普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普京政府现已将反恐上升到战争的高度来看待。国防部长伊万诺夫1日发表讲话说,国际恐怖主义已对俄罗斯宣战。虽说这是一场看不到敌手也没有明确战线的特殊战争,但俄罗斯别无选择,只能动用一切手段消灭恐怖主义组织。
近来,“向以色列学习”成了俄媒体最热的话题。俄罗斯一位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人士指出,人质事件造成的重大影响,将使俄罗斯反恐“以色列化”提前进行。据了解,普京推动反恐“以色列化”的第一项要务,就是彻底改造俄罗斯安全系统。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恐怖事件显示俄罗斯安全机构已经出现严重缺陷。普京将朝着以色列情报单位的效率与影响力的方向改造俄联邦安全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当俄罗斯政府痛下决心反恐的时候,车臣分裂势力发出了更为疯狂的叫嚣。车臣反政府武装发言人声称,别斯兰人质事件不过是一台大戏的序幕,只要莫斯科不停止在车臣的军事行动,俄罗斯还会遭到更为惨烈的恐怖袭击。9月9日,车臣反政府武装在一个名为“高加索中心”的网站发布通告,出价2000万美元悬赏捉拿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显然是对此前俄联邦安全局出价3亿卢布(约合1000万美元)收集有关车臣匪首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的信息所做出的回应。
俄罗斯人再不可能像从前那样悠闲地生活了。9月11日,俄罗斯总统府新闻局宣布,解除北奥塞梯共和国内务部长赞季耶夫和安全局长安德烈耶夫的职务。两天前,北奥塞梯共和国总统扎索霍夫已签署解散政府的命令。一系列重大的人事调整表明,俄政府要动真格的了。据悉,总统普京这些天接连秘密召集政府要员和北奥塞梯地方官员开会,排兵布阵,准备对恐怖分子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反击战。
谋划一:成立统一的高加索反恐部队
作为向车臣恐怖分子宣战的一个重要举措,普京日前下令建立一支统一行动的高加索反恐部队。
长期以来,俄罗斯反恐工作一直由联邦安全局、内务部和军队联合负责。虽然看上去力量强大,但是由于各部门缺乏协调、信息不畅,实际工作中常常漏洞百出。比如在别斯兰人质事件中,有几个不同系统的部队进入了别斯兰第一中学的现场,其中包括联邦安全局的特种部队“阿尔法”和“信号旗”;北高加索军区的正规军;内务部的军队;还有专管天灾人祸的紧急状态部的人员。在援救过程中甚至发生过不同部队之间的误伤事件,因为这些部队都各自为政,一直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指挥部,也没有统一的长官协调他们的行动。
成立高加索反恐部队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反恐指挥系统,并将整个北高加索地区的各种力量集中起来使用。俄内务部长努尔加利耶夫9日宣布,俄罗斯北高加索13个联邦主体已紧急成立了协调各强力部门活动的专门机构,以配合高加索反恐部队的建立。
与此同时,向车臣地区增派兵力的行动正在展开。为了显示政府解决车臣问题的决心,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10日在同北高加索军区司令会谈时表示:目前部署在车臣共和国的武装部队将会在2005年内全部转为合同兵役制。
谋划二:加强人口管理
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10日在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证实,有证据表明,车臣非法武装头目巴萨耶夫直接领导了别斯兰人质劫持事件,恐怖分子多来自印古什共和国,其中显然还有阿拉伯武装人员。这又一次暴露了俄政府在人口管理方面的漏洞。目前,俄罗斯各地人员进出莫斯科时不需要任何登记手续,流动人口在市政管理中是一个空白。首都尚且如此,别的地方就更加松懈了。
近日,俄罗斯立法机构准备修改涉及流动人口管理、移民、机动车过户、居住登记、交通工具安全管理等近30个法律和法规。8日,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举行特别会议,着手制定《打击恐怖主义法》。这些法规的具体内容还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新法规对人口流动的限制将大大超过以往。俄国内一些学者甚至建议政府学习中国的户籍登记和管理制度。
以前在俄罗斯买国内航线的机票不需要任何证件,自从上月俄两架民航客机遭恐怖分子袭击失事的惨剧发生后,现在购买国内航线机票也需要护照了。随着飞行安全成为俄国内关注的话题,俄罗斯沃罗涅日飞机制造公司8日发布消息说,计划在该公司制造的所有“伊尔”系列客机上安装电视监视仪,以保证飞行安全。
谋划三:整顿强力部门
反恐是一场特殊的战争,更多的是在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上进行,这就要求指挥和参与这场战斗的官员具有很高的素质。近日,一些议员撰文指出,过去俄反恐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强力部门内部腐败。在俄罗斯报章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消息:驻车臣武装力量的个别指挥官同非法武装合作走私石油,有些士兵在执行任务时索取贿赂,有时甚至为了一点小钱就将恐怖活动嫌疑人放走,等等。在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有媒体披露,北奥塞梯的警察工资普遍比较低,这就给了恐怖分子可乘之机。更严重的是,有些官员被恐怖分子收买后,他管辖的整个机构都成了恐怖分子利用的工具。据俄内务部官员近日透露,恐怖分子用来袭击别斯兰中学的武器都是前不久从印古什共和国内务部武器库里偷的,并且早早地被部署到位,如果不是有内线很难做到。
要真正提高反恐工作的效率,必须加强对强力部门的监督。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由于俄地方内务部都归联邦内务部垂直管理,普京对内务部在此次人质事件中的表现相当恼火,准备下一步要对内务部系统进行全面整顿,将北奥塞梯共和国内务部长撤职仅仅是“一个开始”。
谋划四:切断恐怖资金来源
到目前为止,俄国内完善反恐机制的行动更多的是在暗处进行,向社会公开的不多。相对而言,俄罗斯在国际上发起的反恐新攻势更引人注目。俄政府现正着手解决两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将藏匿在国外的恐怖分子引渡回国;二是切断车臣分裂势力的境外资金来源。
迄今只有3个车臣非法武装团伙被美国政府列入恐怖组织黑名单,为数众多的匪首中也只有巴萨耶夫一人被认定为恐怖分子。俄外长拉夫罗夫日前指出,俄罗斯有充分证据证明现在英国的扎卡耶夫和在美国的阿赫马多夫是恐怖分子。莫斯科将继续通过外交渠道向两国提出交涉,要求将这两个人引渡回国接受审判。
车臣恐怖分子每年获得的资助有上亿美元,为了切断其境外资金来源,俄政府正通过各种手段向阿拉伯国家施加影响。沙特政府已正式作出决议,禁止在其境内对车臣恐怖势力提供任何形式的支持。
谋划五:境外打击
除了向外国施压以外,俄罗斯也准备自己动手了。俄军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8日宣布,俄有可能对车臣恐怖组织境外基地实施预防性打击。
不过,俄罗斯发动境外打击并非易事,首先这需要国家间的协议或得到联合国批准。目前联合国和欧盟对此持保留态度,但美英两国表示了支持。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认为莫斯科的想法可以理解,而且符合国际法。美国国务卿鲍威尔10日指出,俄在打击恐怖活动时有必要动用一切手段。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则明确指出,阿富汗的一些恐怖基地有可能被“基地”组织和车臣恐怖组织共同使用。
俄罗斯总体实力无法同美国相比,要“伸长胳膊”到境外打击恐怖势力在技术方面的难题也不少。军事评论家伊瓦绍夫认为,俄罗斯实际上已经没有具备战斗力的航空母舰。远程空军仅有15架图—160轰炸机和数十架图—95轰炸机,其数量不足以对境外的恐怖基地进行密集打击。如果使用空降兵来摧毁恐怖基地,俄罗斯又面临着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预测俄实施预防性打击的首选目标时,许多媒体都将矛头指向了格鲁吉亚。近年来,莫斯科多次指责格鲁吉亚为车臣恐怖分子提供过境通道。媒体分析说,格鲁吉亚同车臣接壤,俄罗斯有能力派兵过境捣毁恐怖基地。然而俄格关系一再恶化,格女议长布尔贾纳泽已对俄方发出警告说,俄罗斯在反恐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何处是自己的边界,何处是邻国的领土。
俄外长拉夫罗夫10日承认,对境外恐怖基地发动预防性打击将是一种“极端的做法”。不到万不得已,俄罗斯不会行使这一自卫权。
2004年世界仍不太平
美英联军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以萨达姆“非法”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的。尽管美国到现在也没能找出这一危险武器,尽管人们就这场战争是否正义的争辩还会继续下去,但是,战争仍然在世界范围内起到了强大的示范作用———如果非法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可能招致美国的打击。监狱中的萨达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伊战后,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让美国仍感到“不爽”的国家有3个:利比亚、伊朗和朝鲜。但也许是由于形势所迫,2003年下半年,以上3个国家在核问题上均有所让步。
2003年10月,伊朗在核问题上突然从“拒不合作”转为“服从联合国决议”,并且在10月23日正式向联合国递交了有关核问题的文件。为了让伊朗妥协,法国外长德维尔潘、德国外长菲舍尔和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联袂出访德黑兰,展开了外交斡旋。当然伊朗照顾到3位外长的“面子”,也拾级而下。尽管美国对伊朗的合作态度仍然表示怀疑,但眼下伊朗坚持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第二个做出让步的是利比亚。该国颇具传奇色彩的总统卡扎菲,在长期与美对抗后,经过深思熟虑,年底来临之前向美国抛出了橄榄枝:利比亚放弃发展并决心销毁本国所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卡扎菲近期还频频出现在美国各大电视媒体中,承认伊拉克战争是导致他做出如此重大决定的原因之一。布什闻讯大喜,立刻发表讲话,呼吁其他国家以利比亚为榜样,与美积极合作。
而备受亚洲国家和世界关注的朝鲜核危机,2004年应该也不会升级,且极有可能得到妥善的、令各方都满意的解决。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平壤和华盛顿抱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在中国政府展开的马不停蹄的调停行动中,朝核问题会在北京“六方”会谈的圆桌上找到答案。
《纽约时报》资深分析家威廉?萨菲尔在2003年年终专栏中问了读者一个有意思的问题:2004年,哪个国家会重蹈伊拉克的覆辙?萨菲尔给出4个备选答案:叙利亚、伊朗、朝鲜和委内瑞拉。然而,在文章的最后,萨菲尔公布了自己的答案:None(一个都不会)。
基地恐袭与美国反恐斗争
拉登仍然在逃,恐怖组织的网络仍在运作,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恐怖与反恐怖的争夺和表演还会继续。基地组织已经放话,要在美国本土再上演一场不逊于“9?11”的人间惨剧。美国的挚友以色列也发出警告,恐怖分子可能会从海陆空多方面对其发动袭击,将战火烧到以色列和整个阿拉伯世界。
“伊拉克泥潭”与美国政治大戏
2004年,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美国将上演政治大戏,布什和他的民主党竞争对手将一一粉墨登场,竞选总统。虽然最近美国的民意测验结果让白宫窃喜,特别是美国经济在2003年下半年出现令人意外的“井喷”行情,然而,布什的连任竞选班底依然丝毫不敢松懈。有人“笑话”老布什:打赢了战争,却丢掉了选举。小布什可不想步老爸的后尘,因此现在依然不敢放松。
布什2004年连任总统的最大隐患就在伊拉克,因为现在还没到宣布“赢得战争”的时候。美国9万部队还在伊拉克,每天都面临死亡的危险。在伊拉克政治局势平稳过渡之前,美军的伤亡数字将决定着选民手中选票的去向。在美国已经有人开始揣测:美军会陷入“越战”泥沼吗?真可谓:成也伊拉克,败也伊拉克。
反恐怖斗争需要自制和忍耐精神
2001年9月28日讯:日前,就美国对恐怖分子的报复行动,日本朝日新闻发表文章,表示反恐怖斗争需要自制和忍耐精神。文章大意如下:〃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这是古代汉姆拉比法典里的一句名言。
人们习惯于将之理解为复仇之意,其实,这句话的原意似乎是警告复仇不要太过分。当时的王权虽不禁止报复,但为了防止报复行为过分,或许对复仇行为制定了一定规则,正如〃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所说,受到伤害的一方,可以让对方也受到同样伤害,但报复要有一定限度。
人类是很容易冲动的动物,人类无止境的复仇只会使复仇不断升级。所以,必须对复仇加以抑制。据说该法典是在公元前1700年制定的,也就是说,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出现对人性如此明察秋毫的贤哲。
如果该法典真是出于警告复仇行为之意,那么,称之为人类文明的开端也毫不过分。再看看现代国际社会,我们不得不为人类并没有进步多少而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