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渴。后果大显于世。
置四师
【东汉书】:王莽为太子置师友四人,以故大司徒马宫为师疑,故少府宗伯凤为傅丞,博士袁圣为阿辅,京兆尹王嘉为保拂,是为四师。
置博闻师
【史记】《赵世家》:武灵王少,未能听政,置博闻师三人。
建学立师
【小学】:惟圣斯恻,建学立师。
【宋史】《范纯传》:纯父仲淹。守苏州,首建郡学,聘胡瑗为师。瑗立学规良密,诸生随之不敢犯。自是苏学为诸郡倡。
【元史】:《窦默传》:默又言:“三代所以风俗淳厚,历数长久者,皆建学立师所致。今宜建学立师,博选贵族子弟教之,以示风俗之本。帝嘉纳之。
讲学必立师
【刘炎迩言】:或曰:“近世何师道之不立邪?”曰:“古者师道德;汉魏以来师经学;隋唐而降,所师者,场屋之文而已,宜乎师道之不立也。讲学必立师。尊师,尊其道也;不尊其道,非贤师何如焉?”
立有若为师
【史记】: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
【吴箕常谈】:夫子殁,群弟子以有若似孔子,相与共立为师。他日有问而不能答,卒之避席。退之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岂有为而言欤?不然则非所以为训也。
舍盖公为师
【史记】:曹参为齐相,乃避正堂,舍盖公而师之,齐果大治。
求宿士为师
【职官分纪】:陈虞寄善属文,性冲静,少笃行,造次必于仁厚。陈文帝谓到仲举曰:“衡阳王出阁,须得一人旦夕游处,兼掌书记,宜求宿士有行业者。”仲举未知所对,帝曰:“吾自得之矣。”乃以手敕用寄。寄入谢,帝曰:“所以暂居卿游藩,非止以文翰相烦。乃令以师表相事。”
拜韦母为师
【裴景仁前秦记】:符坚幸太学,问博士经典。博士庐壶对曰:“《周官礼》注未有其师。”韦逞母宋传其父业,得《周官音义》。自非此母,无可授。后坚于是就宋立讲室书堂,生徒百二十二人,隔绛纱幔而授业焉。拜宋爵号宣文君,赐侍婢十人。
拜学官为师
【唐】:李栖筠,字正一。为浙西观察使,增学庐,表宿儒,超拜学官为之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以刺史为师
【唐韩昌黎集】《柳子厚墓志铭》:唐柳子厚为柳州刺史,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以圣贤为师
【宋史】《孙固传》固尝曰:“人当以圣贤为师,一节之士不足学也。
【名臣言行录】:蔡沉年仅三十,即屏去举子业,一以圣贤为师。平居仰观俯察,默坐终晷,然有见于天地之心,万物之情。反求诸躬,众理具备,信前圣之言不予欺也。
以心为师
【关尹子】:善弓者,师弓不师羿;善心者,师心不师圣。
【魏书】《徐遵明传》:遵明曰:“吾今始知真师所在。”猛略曰:“何在?”遵明乃指心曰:“正在于此。”
【元程雪楼集】《慧敏公神道碑》:上问:“汝何所习?”对曰:“臣以心为师。”
【里仁子】《父母篇》:或问师曰:或师人,或师古;师心,则为下矣。尧师君畴,舜师务成昭,禹师西王国,汤师成子伯,文王师驳时子思,武王师虢叔太公,孔子师老聃,郯子师襄苌弘,是师人也。读《论语》而师孔子,读《孟子》而师孟子,读《大学》、《中庸》而师曾子、子思,是师古也。若夫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是师心也。
以苦为师
【晏子】《内杂》篇:景公割地将封晏子,晏子辞不受,曰:“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贫而不恨者,婴是也。所以贫而不恨者,以苦为师也。今封易婴之师,师已轻,封已重矣。
万物为师
【太平御览】:符子曰:玄真子谓由有子曰:“子有师乎?”由有子曰:“吾将以万物为师矣。”
主善为师
【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朱子语略】: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上两句,是教之以其所从师;下两句,是教之以其所择善而为之师。这四句极好。看南轩云。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数语外,惟此四句。但舜大圣人之言语泽沦,伊尹之言,较露锋芒得旦此。这说得也好。
终善为师
【晏子春秋】《内篇》:景公问晏子曰:“人性有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曰:“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止者,其人也。故诸侯并立,善而不怠者为长;列士并学,终善者为师。”
道德为师
【文选】:杨雄《羽猎赋》:历五帝之廖廓,陟三皇之登闳;建道德以为师,友仁义以为朋。
抗颜为师
【儒学警悟】:韩退之抗颜为人师,尝曰:“籍辈虽屡指教,未知其果不叛去否。”之谕业曰:“韩吏部之文,如长江秋涨,千里一道。冲飚激浪,纡流不滞。然而施于灌溉,或爽于用。”推此言也,是殆未纯北面也。又翱之祭愈曰:“我游自徐始得兄交,视我无能待予以友。”是尝肯就弟子之列。
坎为师
【黄庭坚豫章集】《宋乔年真师赞》:士之坎,以其智多。因坎以为师,用智多以见已。
教授为人师
【王充论衡】: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敷畅壅闭,审定文义,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
可为人师
【东汉书】《荀爽传》: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
文为人师
【南史】:梁徐勉,字修仁。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宗人孝嗣尝谓诸子曰:此人师也,尔等则而行之。
经为人师
【唐杜工部诗】《荐伏湛疏》:经为人师,行为人表。
【宋欧阳公集】《孙明复墓志铭》:翰林学士赵等十余人上言:“孙某,行为世法,经为人师,不宜弃之远方。”乃复为国子直讲。
俭为人师
【宋齐丘子化书】《俭化篇》:乳童拱手,谁敢戏之,岂在乎黼黻也?牧竖折腰,谁敢背之,岂在乎刑政也?有宾主之敬,则鸡黍可以为大享,岂在乎箫韵也?有柔淑之态,则荆苎可以行妇道,岂在乎组绣也?而王者之制,设沟隍以御之,陈戟以卫之,蓄粟帛以养之,张栏槛以远之,盖有机于民,不得不藏;有私于己,不得不防。夫能张俭之机,民自不欺;用俭之私,我自不疑。夫俭者可以为大人之师。
学为明师
【韩非子】: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
才为文师
【宋苏颍滨集】《贺欧阳副枢密启》:位在枢府,才为文师。兼古人之所未全,尽天力之所难致。文人之美,夫复何加。
心为严师
【宋史】《列传》:黄裳进言于嘉王曰:“为学之道,当体之以心,王宜以心为严师。于心有一毫不安者,不可为也。”且引前代危亡之事,以为儆戒。王谓人曰:“黄翊善之言,人所难堪,惟我能受之。”
正己为严师
【许鲁斋语录】:正心之始,当以正己为严师。凡所动作,则知所惧。如此一二年间,守得牢固,则自然心正矣。
训人如严师
【后周书】:苏绰为文帝行台尚书常言为国之道:爱人如慈父,训人如严师。
善恶皆我师
【论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则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
【左传】《襄六年》,郑人游于乡校,乡人之学校以论执政,论政得失。然明谓子产:毁乡校如何?患人于中谤议国政。子产曰: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何毁之?
文王我师
【孟子】: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
天赐我师
【新唐书】《则天传》高宗头眩不能视,侍医张文仲、秦鸣鹤曰:“风上逆砭血,头可愈。”后内幸帝,殆得自专,怒曰:“是可斩,帝体宁刺血处耶!”医顿首请命。帝曰:“吾眩不可堪,听为之医一再刺。帝曰:“吾目明矣。”后帘中再拜谢曰:“天赐我师。”身负缯宝以赐。
疏广吾师
【晋书】《羊传》:与弟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以曰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疏广是吾师也。详《本传》。
叔度吾师
【续后汉书】《高士传》:黄宁,字叔度。世贫贱,父为牛医。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阆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阆曰:“见吾叔度邪?”陈蕃、周举尝相谓曰:“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
杜陵吾师
【宋吴总志】:黄,字济川。山谷老人犹子也。年十九岁,会山谷自涪归,寓荆州,教以诗律。济川曰:“为学当师古。吾叔源流实自杜陵,即吾师也。”余时尚幼,方参老人,侍立在傍。会有乞草堂诗者,山谷即试之。济川援笔立成,曰:“径入小庭迂,登登岂按图。主人缘雅趣,有客爱规模。鸥与邻翁狎,船从稚子呼。何当迎接汝,有梦隔江湖。”山谷大奇之,即别以所用研并手校注释杜诗以遗之,且铭研曰:“其重也,可以压险者之累卵;其坚也,可以当谤者之铄金;其圆也,可以消非意之横逆;其方也,可以行立心之直方。夫如是,则研为子师,亦为子友。善友在前,良规在后。”后三年,余与济川别,乃举以相赠,盖传衣也。呜呼!济川肉烂久矣,而二物悉罹于兵火,念之令人鼻酸。
步兵吾师
【北齐书】:齐李元忠为侍中,虽处要任,不以物务于怀。每言宁无食,不可使我无酒。阮步兵吾师也,孔少府岂如我哉!
痛饮真吾师
【唐杜工部集】《戏赠郑广文虔》: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对尔汝,痛饮真吾师。
足为汝师
【南史】《南到溉传》:湘东王绎为会稽太守,以溉为轻车长史,行府郡事。武帝敕绎曰:“到溉非直为汝行事,足为汝师。”
卫交愿师
【韩诗外传】:卫公子交见于子思曰:“先生圣人之后,执清高之操。天下之君子莫不服先生之大名也。交虽不敏,窃慕下风,愿师先生之行,幸顾恤之。子思曰:“公子不宜也,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意;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今公绍康叔之绪,处战伐之世,当务收英雄,保其疆土。非所以明否臧,立规捡,修匹夫之行之时也。”
外国愿师
【新唐书】《艺文列传》:萧颍士授河南府参军,倭国遣使入朝,自陈国人愿求萧夫子为师者。中书舍人张渐等谏不可而止。
父子资师
【唐】:肃宗即位,灵武李泌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帝因赐金紫,拜元帅、广平王行军司马。帝尝曰:“卿侍上皇,中为朕师。今下判广平行军,朕父子资卿道义云。”
兄弟同师
【北史】:贾思伯,字士休。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业成,无资酬之,凤质其衣。时人语曰:“北海阴生不免痴,不识双凤脱人衣。”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遣凤,因具车马迎凤。凤惭不往。
为子求师
【后魏书】:魏宗室钦为右仆射,托高僧寿为子求师。师至,未几逃去。钦让僧寿,僧寿曰:“凡人绝粒,七日乃死。始经五朝,便尔逃去。去食就信,实有所阙。”钦大惭,待客稍厚。
为子延师
【言行龟鉴】:吕原明,正献公之长子也。王献公通判颍州,欧阳文忠公适知州事,焦先生千之伯强客文忠公所,严毅方正,正献公招延之使教诸子。诸生小有过差,先生端坐召与相对,竟夕不与之语。诸生恐惧畏服,先生方略降词色。
敕子从师
【世说】:太傅东海王越镇许昌,以王安期为记室参军,雅相知重。敕世子毗曰:夫学之所以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刑;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
白首从师
【文中子】:繁师玄闻董常贤,问贾琼以齿,琼曰:“始冠矣,年二十。”师玄曰:“吁,其幼达也。”琼曰:“夫子十五为人师焉。夫子,谓文中子。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琼闻之,德不在年,道不在位。
舍职从师
【文中子】《魏相》篇:子之韩城,自龙门关先济,贾琼程元后。关吏仇璋止之,曰:“先济者为谁?吾视其籴页颓如也,重而不亢;目灿如也,澈而不瞬;口敦如也,阚而不张;凤颈龟背,须垂至腰,参如也。与之行,俯然而色卑;与之言,泛然而后应,浪惊拖旋而不惧。是必有异人者也。吾闻之,天下无道,圣人藏焉。鞠躬守默,斯人殆似也。”程元曰:“子知人矣,是王通者也。”贾琼曰:“吾二人师之,而不能去也。”仇璋曰:“夫杖一德,乘五常,扶三才,控六艺,吾安得后而不往哉?”遂舍职从于韩城。子谓贾琼曰:“君子哉,仇璋也!比董常则不足,方薛收则有余。”
负笈从师
【邴原别传】:原旧能饮酒,自行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行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颍川则宗陈仲躬,涿郡则庐子干,汝南则交范孟博,适留则友符伟明,游太学则师仇季智,之陈国则亲庞德公,入汝南则师黄公度。临归,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以一饮咽。”于是每坐饮终日不醉。
负帙从师
【魏书】《李业兴传》: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
负卷从师
【马明叟实宾录】:北齐张雕武好学,精力绝人,负卷从师,不远千里,后为侍中加开府。
蹑从师
【宋史】《陆佃传》:佃居贫苦学,夜无灯映月光读书,蹑从师。不远千里过金陵,受经于王安石。
折节从师
【南史】《未异传》:异年十余,好群聚扌莆博,颇为乡党所患。及长,乃折节从师。
辞亲从师
【宋史】:王存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十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自以为不及。
辞母求师
【北史】《雷绍传》:绍九岁而孤,十八给事镇府。使洛阳,见京都礼义之美。还谓同僚曰:“徒知边备尚武以图富贵,不谓文学身之宝也。生世不学,其犹穴处,何所见焉?”遂逃归,辞母求师。经年,通《孝经》、《论语》。尝读书至“人之行莫大于孝”,乃投卷叹曰:“吾离违侍养,非人子之道。”即还乡里躬耕奉养。
步檐求师
【汉书】:杜乔少好学,常步担求师。
赍金求师
【马令南唐书】《儒者传》:夏宝松工诗。晚进儒生求为师事者,多赍金帛,不远数百里,辐辏其门。
千里寻师
【东汉书】《李固传》:固,司徒之子也。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
【宋史】:王庠颍悟,七岁能属文。年十三,与其弟序闭户穷经史,百家书传注之学。寻师千里,究其旨归。元中,吕陶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荐之,庠推以让宋朝杰。崇宁壬午岁,应能书为首选。
千里追师
【晋书】《董景道传》:景道,字文博,弘农人也。少而好学,千里追师。所在唯昼夜读诵,略不与人交通。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义。三礼之义,专遵郑氏。著《礼通论》,非驳诸儒,演广郑旨。
千里迎师
【仪真志】:孙锡,字昌,世为广陵巨室。父再荣,悉推田宅与诸兄弟,独携锡居建安军杨子县,遂为真州人。千里迎师,立学舍市书,至六七千卷。锡刻意诵习,年十九,举开封进士第二。
孟尝迎师
【韩诗外传】:孟尝君请学于闵子,使车往迎闵子,闵子曰:“礼有来学,无往教。致师而学不能礼,往教则不能化君也;君所谓不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