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湖梦寻-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张京元《龙井小记》:
    过风篁岭,是为龙井,即苏端明、米海岳与辨才往来处也。寺北向,门内外修竹琅
琅。并在殿左,泉出石罅,甃小园池,下复为方池承之。池中各有巨鱼,而水无腥气。
池淙淙下泻,绕寺门而出。小坐,与偕亭玩一片云石。山僧汲水供茗,泉味色俱清。僧
容亦枯寂,视诸山迥异。
    王稚登《龙井诗》:
    深谷盘回入,灵泉觱沸流。隔林先作雨,到寺不胜秋。
    古殿龙王在,空林鹿女游。一尊斜日下,独为古人留。
    袁宏道《龙井》诗:
    都说今龙井,幽奇逾昔时。路迂迷旧处,树古失名儿。
    渴仰鸡苏佛,乱参玉版师。破筒分谷水,芟草出秦碑。
    数盘行井上,百计引泉飞。画壁屯云族,红栏蚀水衣。
    路香茶叶长,畦小药苗肥。宏也学苏子,辨才君是非。
    张岱《龙井柱铭》:
    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
    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
    
 





  (卷四) 
九溪十八涧



  九溪在烟霞岭西,龙井山南。其水屈曲洄环,九折而出,故称九溪。其地径路崎岖,
草木蔚秀,人烟旷绝,幽阒静悄,别有天地,自非人间。溪下为十八涧,地故深邃,即
缁流非遗世绝俗者,不能久居。按志,涧内有李岩寺、宋阳和王梅园、梅花径等迹,今
都湮没无存。而地复辽远,僻处江干,老于西湖者,各名胜地寻讨无遗,问及九溪十八
涧,皆茫然不能置对。
    李流芳《十八涧》诗:
    己酉始至十八涧,与孟旸、无际同到徐村第一桥,饭于桥上。溪流淙然,山势回合,
坐久不能去。予有诗云:“溪九涧十八,到处流活活。我来三月中,春山雨初歇。奔雷
与飞霰,耳目两奇绝。悠然向溪坐,况对山嵯嵲。我欲参云栖,此中解脱法。善哉汪子
言,闲心随水灭。”无际亦有和余诗,忘之矣。
    
 





  (卷五) 
西 溪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
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
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地甚幽僻,多古梅,
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
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
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
为最。余友江道闇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王稚登《西溪寄彭钦之书》:
    留武林十日许,未尝一至湖上,然遂穷西溪之胜。舟车程并十八里,皆行山云竹霭
中,衣袂尽绿。桂树大者,两人围之不尽。树下花覆地如黄金,山中人缚帚扫花售市上,
每担仅当脱粟之半耳。往岁行山阴道上,大叹其佳,此行似胜。
    李流芳《题西溪画》:
    壬子正月晦日,同仲锡、子与自云栖翻白沙岭至西溪。夹路修篁,行两山间,凡十
里,至永兴寺。永兴山下夷旷,平畴远村,幽泉老树,点缀各各成致。自永兴至岳庙又
十里,梅花绵亘村落,弥望如雪,一似余家西碛山中。是日,饭永兴,登楼啸咏。夜还
湖上小筑,同孟旸、印持、子将痛饮。翼日出册子画此。癸丑十月乌镇舟中题。
    杨蟠《西溪》诗:
    为爱西溪好,长忧溪水穷。山源春更落,散入野田中。
    王思任《西溪》诗:
    一岭透天目,千溪叫雨头。石云开绣壁,山骨洗寒流。
    鸟道苔衣滑,人家竹语幽。此行不作路,半武百年游。
    张岱《秋雪庵诗》:
    古宕西溪天下闻,辋川诗是记游文。
    庵前老荻飞秋雪,林外奇峰耸夏云。
    怪石棱层皆露骨,古梅结屈止留筋。
    溪山步步堪盘礴,植杖听泉到夕曛。
    
 





  (卷五) 
虎 跑 泉



  虎跑寺本名定慧寺,唐元和十四年性空师所建。宪宗赐号曰广福院。大中八年改大
慈寺,僖宗乾符三年加“定慧”二字。宋末毁。元大德七年重建。又毁。明正德十四年,
宝掌禅师重建。嘉靖十九年又毁。二十四年,山西僧永果再造。今人皆以泉名其寺云。
先是,性空师为蒲坂卢氏子,得法于百丈海,来游此山,乐其灵气郁盘,栖禅其中。苦
于无水,意欲他徙。梦神人语曰:“师毋患水,南岳有童子泉,当遣二虎驱来。”翼日,
果见二虎跑地出泉,清香甘冽。大师遂留。明洪武十一年,学士宋濂朝京,道山下。主
僧邀濂观泉,寺僧披衣同举梵咒,泉觱沸而出,空中雪舞。濂心异之,为作铭以记。城
中好事者取以烹茶,日去千担。寺中有调水符,取以为验。
    苏轼《虎跑泉》诗:
    亭亭石榻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
    虎移泉眼趋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
    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玞响。
    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
    袁宏道《虎跑泉》诗:
    竹林松涧净无尘,僧老当知寺亦贫。
    饥鸟共分香积米,枯枝常足道人薪。
    碑头字识开山偈,炉里灰寒护法神。
    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
    
 





  (卷五) 
凤 凰 山



  唐宋以来,州治皆在凤凰山麓。南渡驻辇,遂为行宫。东坡云:“龙飞凤舞入钱塘”,
兹盖其右翅也。自吴越以逮南宋,俱于此建都,佳气扶舆,萃于一脉。元时惑于杨髡之
说,即故宫建立五寺,筑镇南塔以厌之,而兹山到今落寞。今之州治,即宋之开元故宫,
乃凤凰之左翅也。明朝因之,而官司藩臬皆列左方,为东南雄会。岂非王气移易,发泄
有时也。故山川坛、八卦田、御教场、万松书院、天真书院,皆在凤凰山之左右焉。
    苏轼《题万松岭惠明院壁》:
    余去此十七年,复与彭城张圣途、丹阳陈辅之同来。院僧梵英,葺治堂宇,比旧加
严洁。茗饮芳烈,问:“此新茶耶?”
    英曰:“茶性,新旧交则香味复。”余尝见知琴者,言琴不百年,则桐之生意不尽,
缓急清浊,常与雨旸寒暑相应。此理与茶相近,故并记之。
    徐渭《八仙台》诗:
    南山佳处有仙台,台畔风光绝素埃。
    嬴女只教迎凤入,桃花莫去引人来。
    能令大药飞鸡犬,欲傍中央剪草莱。
    旧伴自应寻不见,湖中无此最深隈。
    袁宏道《天真书院》诗:
    百尺颓墙在,三千旧事闻。野花粘壁粉,山鸟煽炉温。
    江亦学之字,田犹画卦文。儿孙空满眼,谁与荐荒芹。
    
 





  (卷五) 
宋 大 内



  《宋元拾遗记》:高宗好耽山水,于大内中更造别院,曰小西湖。自逊位后,退居
是地,奇花异卉,金碧辉煌,妇寺宫娥充斥其内,享年八十有一。按钱武肃王年亦八十
一,而高宗与之同寿,或曰高宗即武肃后身也。《南渡史》又云:徽宗在汴时,梦钱王
索还其地,是日即生高宗,后果南渡,钱王所辖之地,尽属版图。畴昔之梦,盖不爽矣。
元兴,杨琏真伽坏大内以建五寺,曰报国,曰兴元,曰般若,曰仙林,曰尊胜,皆元时
所建。按志,报国寺即垂拱殿,兴元即芙蓉殿,般若即和宁门,仙林即延和殿,尊胜即
福宁殿。雕梁画栋,尚有存者。白塔计高二百丈,内藏佛经数十万卷,佛像数千,整饰
华靡。取宋南渡诸宗骨殖,杂以牛马之骼,压于塔下,名以镇南。未几,为雷所击,张
士诚寻毁之。
    谢皋羽《吊宋内》诗:
    复道垂杨草乱交,武林无树是前朝。
    野猿引子移来宿,搅尽花间翡翠巢。
    隔江风雨动诸陵,无主园林草自春。
    闻说光尧皆堕泪,女官犹是旧宫人。
    紫宫楼阁逼流霞,今日凄凉佛子家。
    寒照下山花雾散,万年枝上挂袈裟。
    禾黍何人为守阍,落花台殿暗销魂。
    朝元阁下归来燕,不见当时鹦鹉言。
    黄晋卿《吊宋内》诗:
    沧海桑田事渺茫,行逢遗老叹荒凉。
    为言故国游麋鹿,漫指空山号凤凰。
    春尽绿莎迷辇道,雨多苍翠上宫墙。
    遥知汴水东流畔,更有平芜与夕阳。
    赵孟《宋内》诗:
    东南都会帝王州,三月莺花非旧游。
    故国金人愁别汉,当年玉马去朝周。
    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茫茫只自流。
    千古兴亡尽如此,春风麦秀使人愁。
    刘基《宋大内》诗:
    泽国繁华地,前朝此建都。青山弥百粤,白水入三吴。
    艮岳销王气,坤灵肇帝图。两宫千里恨,九子一身孤。
    设险凭天堑,偷安负海隅。云霞行殿起,荆棘寝园芜。
    币帛敦和议,弓刀抑武夫。但闻当伫奏,不见立廷呼。
    鬼蜮昭华衮,忠良赐属镂。何劳问社稷,且自作欢娱。
    秔稻来吴会,龟鼋出巨区。至尊巍北阙,多士乐西湖。
    鹢首驰文舫,龙鳞舞绣襦。暖波摇襞积,凉月浸氍毹。
    紫桂秋风老,红莲晓露濡。巨螯擎拥剑,香饭漉雕胡。
    蜗角乾坤大,鳌头气势殊。秦庭迷指鹿,周室叹瞻乌。
    玉马违京辇,铜驼掷路衢。含容天地广,养育羽毛俱。
    橘柚驰包贡,涂泥赋上腴。断犀埋越棘,照乘走隋珠。
    吊古江山在,怀今岁月逾。鲸鲵空渤澥,歌咏已唐虞。
    鸱革愁何极,羊裘钓不迂。征鸿暮南去,回首忆莼鲈。
    
 





  (卷五) 
梵 天 寺



  梵天寺在山川坛后,宋乾德四年钱吴越王建,名南塔。治平十年,改梵天寺。元元
统中毁,明永乐十五年重建。有石塔二、灵鳗井、金井。先是,四明阿育王寺有灵鳗井。
武肃王迎阿育王舍利归梵天寺奉之,凿井南廊,灵鳗忽见,僧赞有记。东坡倅杭时,寺
僧守诠住此。东坡过访,见其壁间诗有:“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柴扉夜未掩,片
月随行履。
    惟闻犬吠声,又入青萝去。”东坡援笔和之曰:“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
行未已,草露湿芒履。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清远幽深,其气味自合。
    苏轼《梵天寺题名》:
    余十五年前,杖藜芒履,往来南北山。此间鱼鸟皆相识,况诸道人乎!再至惘然,
皆晚生相对,但有怆恨。子瞻书。
    元祐四年十月十七日,与曹晦之、晁子庄、徐得之、王元直、秦少章同来,时主僧
皆出,庭户寂然,徙倚久之。东坡书。
    
 





  (卷五) 
胜 果 寺



  胜果寺,唐乾宁间,无着禅师建。其地松径盘纡,涧淙潺灂。罗刹石在其前,凤凰
山列其后,江景之胜无过此。出南塔而上,即其地也。宋熙宁间,在寺僧清顺住此。顺
约介寡交,无大故不入城市。士夫有以米粟馈者,受不过数斗,盎贮几上,日取二三合
啖之,蔬笋之供,恒缺乏也。一日,东坡至胜果,见壁间有小诗云:“竹暗不通日,泉
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问谁所作,或以清顺对。东坡即与接谈,声名
顿起。
    僧圆净《胜果寺》诗:
    深林容鸟道,古洞隐春萝。天迥闻潮早,江空得月多。
    冰霜丛草木,舟楫玩风波。岩下幽栖处,时闻白石歌。
    僧处默《胜果寺》诗: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古木丛青蔼,遥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卷五) 
五 云 山



  五云山去城南二十里,冈阜深秀,林峦蔚起,高千丈,周回十五里。沿江自徐村进
路,绕山盘曲而上,凡六里,有七十二湾,石磴千级。山中有伏虎亭,梯以石墄,以便
往来。至顶半,冈名月轮山,上有天井,大旱不竭。东为大湾,北为马鞍,西为云坞,
南为高丽,又东为排山。五峰森列,驾轶云霞,俯视南北两峰,若锥朋立。长江带绕,
西湖镜开,江上帆樯,小若鸥凫,出没烟波,真奇观也。宋时每岁腊前,僧必捧雪表进,
黎明入城中,霰犹未集,盖其地高寒,见雪独早也。山顶有真际寺,供五福神,贸易者
必到神前借本,持其所挂楮镪去,获利则加倍还之。借乞甚多,楮镪恒缺。即尊神放债,
亦未免穷愁。为之掀髯一笑。
    袁宏道《御教场小记》:
    余始慕五云之胜,刻期欲登,将以次登南高峰。及一观御教场,游心顿尽。石篑尝
以余不登保俶塔为笑。余谓西湖之景,愈下愈冶,高则树薄山瘦,草髡石秃,千顷湖光,
缩为杯子。北高峰、御教场是其例也。虽眼界稍阔,然此躯长不逾六尺,穷目不见十里,
安用许大地方为哉!石篑无以难。
    
 





  (卷五) 
云 牺



  云栖,宋熙宁间有僧志逢者居此,能伏虎,世称伏虎禅师。天僖中,赐真济院额。
明弘治间为洪水所圮。隆庆五年,莲池大师名袾宏,字佛慧,仁和沈氏子,为博士弟子,
试必高等,性好清净,出入二氏。子殇妇殁。一日阅《慧灯集》,失手碎茶瓯,有省,
乃视妻子为鹘臭布衫,于世相一笔尽勾。
    作歌寄意,弃而专事佛,虽学使者屠公力挽之,不回也。从蜀师剃度受具,游方至
伏牛,坐炼呓语,忽现旧习,而所谓一笔勾者,更隐隐现。去经东昌府谢居士家,乃更
释然,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执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
非。”当是时,似已惑破心空,然终不自以为悟。
    归得古云栖寺旧址,结茅默坐,悬铛煮糜,日仅一食。胸挂铁牌,题曰:“铁若开
花,方与人说。”久之,檀越争为构室,渐成丛林,弟子日进。其说主南山戒律,东林
净土,先行《戒疏发隐》,后行《弥陀疏钞》。一时江左诸儒皆来就正。王侍郎宗沐问:
“夜来老鼠唧唧,说尽一部《华严经》?”师云:
    “猫儿突出时如何?”自代云:“走却法师,留下讲案。”又书颂云:“老鼠唧唧,
《华严》历历。奇哉王侍郎,却被畜生惑。
    猫儿突出画堂前,床头说法无消息。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其
持论严正,诂解精微。监司守相下车就语,侃侃略无屈。海内名贤,望而心折。孝定皇
太后绘像宫中礼焉,赐蟒袈裟,不敢服,被衲敝帏,终身无改。斋惟蓏菜。有至寺者,
高官舆从,一概平等,几无加豆。仁和樊令问:“心杂乱,何时得静?”师曰:“置之
一处,无事不办。”坐中一士人曰:“专格一物,是置之一处,办得何事?”师曰:
“论格物,只当依朱子豁然贯通去,何事不办得?”或问:“何不贵前知?”
    师曰:“譬如两人观《琵琶记》,一人不曾见,一人见而预道之,毕竟同看终场,
能增减一出否耶?”甬东屠隆于净慈寺迎师观所著《昙花传奇》,虞淳熙以师梵行素严
阻之。师竟偕诸绅衿临场谛观讫,无所忤。寺必设戒,绝钗钏声,而时抚琴弄箫,以乐
其脾神。晚著《禅关策进》。其所述,峭似高峰、冷似冰者,庶几似之矣。喜乐天之达,
选行其诗。平居笑谈谐谑,洒脱委蛇,有永公清散之风。未尝一味槁木死灰,若宋旭所
议担板汉,真不可思议人也。出家五十年,种种具嘱语中。万历乙卯六月晦日,书辞诸
友,还山设斋,分表施衬,若将远行者。七月三日,卒仆不语,次日复醒。弟子辈问后
事,举嘱语对。四日之午,命移面西向,循首开目,同无疾时,哆哪念佛,趺坐而逝。
往吴有神李昙降毗山,谓师是古佛。而杨靖安万春尝见师现佛身,施食吴中。一信士窥
空室,四鬼持灯至,忽列三莲座,师坐其一,佛像也。乩仙之灵者云,张果听师说《心
赋》于永明。李屯部妇素不信佛,偏受师戒,逾年屈三指化,云身是梵僧阿那吉多。而
僧俗将坐脱时,多请说戒、说法。然师自名凡夫,诸事恐呵责,不敢以闻。化前一日,
漏语见一大莲华盖,不复能秘其往生之奇云。
    袁宏道《云栖小记》:
    云栖在五云山下,篮舆行竹树中,七八里始到,奥僻非常,莲池和尚栖止处也。莲
池戒律精严,于道虽不大彻,然不为无所见者。至于单提念佛一门,则尤为直捷简要,
六个字中,旋天转地,何劳捏目更趋狂解,然则虽谓莲池一无所悟可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