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方文学简史(亚非其它国家部分)-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第二年,即挪亚601岁那年正月初一,洪水全部消退,挪亚带着家属和动物走出了方舟,在大地上重新生活、繁殖。

  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这个神话呢?第一,洪水泛滥是古代希伯来人所遇到的极其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按照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科学水平来说,这种灾害几乎是无法抗拒的。于是,他们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上帝的身上。正因为如此,这个神话把一切都说成是上帝的安排,颂扬上帝的功德。这是唯心主义的宗教观念。第二,撇开这点不说,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古代希伯来人对洪水泛滥的有趣想象,这种想象也有它的艺术魅力。尤其可贵的是,这个神话还表现了古代希伯来人力图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挪亚方舟便是这种聪明才智的具体体现。所谓上帝的吩咐只是一种假托,其实是人类自己的创造。第三,这个神话与全世界最早的一部史诗——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所写的内容近似,是从那里脱胎出来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希伯来文学和古代巴比伦文学的联系。第四,这个神话流传之广和影响之大,可以从以下两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看出来:一是“挪亚方舟”已经成为世界通行的“避难所”的代名词,二是鸽子和橄榄枝成为世界通行的和平的象征。第五,关于洪水泛滥,我国也有女娲氏治平洪水的神话,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大卫打败歌利亚的故事

  在《旧约》第九卷《撒母耳记(上)》里,大卫打败歌利亚的故事写得颇为精彩。故事写道:当大卫来到军营看他三个哥哥时,正赶上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的军队列好阵势准备开战。只见非利士方面走出一员大将来,此人名叫歌利亚,身高差不多3公尺,穿着约57公斤的铜铠甲,头戴铜盔,两腿也用铜片保护着。他肩膀上背着一杆铜标枪。他的矛像织布机的轴那么粗,那铁矛头就有7公斤重。有一个兵,拿着他的盾牌,在他前面开路。歌利亚向以色列人喊道:“你们在那里做什么?列阵打仗吗?我是非利士人;你们是扫罗的奴隶!选一个人出来跟我打仗吧!如果他打赢,杀了我,我们就作你们的奴隶;如果我赢了,杀了他,你们就作我们的奴隶。现在我向以色列军队挑战!你们敢不敢派人出来跟我打?”扫罗和他的军队听到这些话,都感到惊惶害怕,谁也不敢出阵。大卫看见这种情景,便对扫罗说:“陛下,我们用不着怕那非利士人!我去跟他打。”扫罗说:“不行,你怎么能跟他打呢?你只是一个孩子,而他是一个职业军人!”大卫说:“陛下,我照顾父亲的羊。有时候狮子或熊来了,抓去小羊,我就追赶它、击打它,救回那只小羊。如果那狮子或熊袭击我,我会掐住它的喉咙,打死它。我曾杀死狮子和熊,同样的可以杀死那个藐视永生上帝军队的非利士人。上主曾救我脱离狮子和熊,他也会救我脱离那个非利士人。”扫罗见大卫说得有理,只好同意他出阵,并把自己的盔甲给大卫穿。大卫不习惯穿这些,他拿着自己的放羊棍子,又捡了五个光滑的石头放在口袋里,带上弹弓子就上阵了。当歌利亚看清只是一个斯斯文文的小伙子时,就嘲笑道:“你那根棍子是干什么用的?你以为我是一条狗吗?”大卫答道:“你来打我,是用刀、矛、标枪,但我打你,是奉上主——万军统帅的名,他就是你所藐视的以色列军队的上帝。”接着,大卫迅速地朝向非利士人阵前跑去;他伸手从袋里拿出一块石子,用弹弓子向歌利亚掷去。石子正好打中歌利亚的前额,打破了他的头盖。歌利亚当即朝地倒了下去。大卫跑上前去,踩在歌利亚身上,从歌利亚的鞘里拔出刀来,杀死了他,砍下了他的头。非利士人看见他们的英雄死了,吓得都逃跑了;以色列人大获全胜。

  在希伯来人建立了自己国家的过程中,曾经跟四邻的国家,其中包括非利士人进行过长期艰苦的战争。这个故事描写了这一系列战争中的一个激烈场面,歌颂了大卫不畏强敌、挺身而出保卫祖国的英雄行为。这样的作品是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的。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把战争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把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从表现方法来说,它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歌利亚外表的强大和大卫外表的弱小形成强烈的对比,歌利亚的狂妄傲慢和大卫的机智勇敢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地表现了大卫的高大形象和非凡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所罗门审断疑难案件的故事

  在《旧约》第十一卷《列王纪上》里,所罗门审断疑难案件的故事是脍炙人口的。故事写道:有一天,有两个妓女来见所罗门王,站在他面前。其中一个女人说:“陛下啊,这女人跟我住在同一个屋子;我在家生产的时候,她也在那里。我生了一个男婴;两天后她也生了一个男婴。这屋子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没有别人。一天晚上,她不小心压死了自己的孩子,她就半夜起来,趁我睡着的时候从我身边抱走我的儿子,放在她的床上,然把她那死了的孩子放在我的床上。第二天早晨,我醒来要给孩子喂奶,发现他已经死了;我再仔细一看,原来那并不是我的孩子。”另外一个女人回答:“不!死的孩子是你的,活着的才是我的!”她们在所罗门王面前就这样争辩起来。所罗门王心里想:她们两个都说活着的孩子是自己的,死的是对方的,这个案件怎样解决才好呢?忽然,他想出了一个主意。于是他说:“给我拿一把刀来。”左右的人立即拿来了一把刀。所罗门王就下令道:“把这个活着的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这个女人,一半给那个女人。”听了所罗门王的命令,那活孩子的真正母亲因为心疼自己的儿子,就对王说:“陛下,千万不要杀这孩子!求您把他交给那个女人好了!”但另外一个女人却说:“不必给我,也不要给她,先把这孩子分成两半吧!”所罗门王听了以后立即说道:“不要杀这孩子!把他交给第一个女人,因为她才是这孩子的真母亲。”以色列人民听到所罗门王做出这样的裁决都深深地敬佩他;因为他们知道上帝赐给他智慧,使他能公平地审断案件。

  在《列王纪》里,这个“所罗门审断疑难案件”的故事紧接在“所罗门祈求智慧”的故事之后,把向上帝祈求智慧作为审断疑难案件的前提条件,而把向审断疑难案件作为向上帝祈求智慧的直接结果。这当然只是一种宗教宣传,不足凭信。如果去掉这层宗教外衣,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故事所赞颂的是所罗门的聪明智慧,断案如神。所罗门的聪明智慧表现在他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被真假混杂的复杂情况所迷惑,不被那个假母亲的花言巧语所迷惑,紧紧抓住真母亲真心爱自己的孩子,假母亲不真心爱别人的孩子这样一个关键所在,使这个疑难案件迎刃而解,既不必动用刑具拷问,也不必枉费口舌审查。这种聪明智慧的断案才能,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在野蛮的、粗暴的奴隶制度下,不能不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它是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和愿望的体现。就艺术表现而言,这个故事也颇值得称道。它的构思极其巧妙,文字十分简洁,很富有戏剧性。整个故事从头到尾不过几百个字,可是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把复杂纷纭的矛盾解决得头头是道,令人心悦诚服。

  雅歌

  《雅歌》是《旧约》的第二十二卷。它是爱情诗集,以诗的体裁描写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互相倾诉爱慕之情。有些译本称这一卷为“所罗门的歌”,因为希伯来原文注明这些诗歌是“所罗门之歌”。但本卷开头第一句“所罗门之歌,是诗歌中最美的诗歌”中的“所罗门之歌”,也可译作“献给所罗门的歌”或者“关于所罗门的歌”。所以,不能由此断定《雅歌》是所罗门所作的歌,《雅歌》的作者是所罗门。正如《箴言》开头第一句“大卫的儿子,以色列王所罗门的箴言”的情形一样,我们不妨把这种说法看作一种假托,即假托名人之口唱出要唱的歌。另外,关于《雅歌》的性质,也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如犹太人认为本卷所描写的是上帝和他的选民的关系,而基督徒则认为本卷所描写的是基督和教会的关系。事实上,如果仔细研究《雅歌》本文就会发现,这些解释都很勉强,都带有明显的宗教偏见,都是企图为我所用的。其实,《雅歌》所写的就是一对青年男女互相倾诉爱慕之情,它是一组情歌,这是显而易见的;《雅歌》的男女主人公是普通百姓,风格是质朴、清新的,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所以它是一组民歌性质的情歌,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雅歌》共有六首,从头至尾始终采用新郎、新娘对唱的形式。新郎像是一个牧羊人,新娘也像是一个劳动者。在这六首诗之间,看不出明显的发展联系,似乎只是反复咏唱,有些词句还有重复,也有不完整的地方。每首诗都可以独立出来,构成一支优美的情歌。如第四首诗就是构思颇为新颖的佳作。这首诗描写姑娘做了个梦,明明听见情人敲门,可是开门以后却不见他,于是焦急万分,四处寻找,以至被守夜者击打受伤,让守城人夺走披肩也不肯罢休,从而表现了一个热烈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女性形象。

  《雅歌》在艺术风格上的特点是大胆、热情、奔放。无论是新郎还是新娘,都在热烈地追求幸福的爱情,尽情地享受幸福的爱情。他们的感情是专一的,正如新郎所唱的那样:“君王有六十王后八十妃嫔,有无数的宫女。但我只爱一个人;她像鸽子般可爱。”在他们的眼里,对方是超群出众的,是无比美好的,如男方夸女方——“我的爱人在女子中,正像荆棘里的一朵百合花”,女方夸男方——“我的爱人在男子中,正像丛林里的一棵苹果树”。他们都为爱情而激动,为思念所困扰,尤其是在第六首诗里,作者通过女方的口把爱情与死亡、阴间、烈火、财富等加以比较,认为爱情跟这些人世间最有力、最可怕的东西一样强大,甚至远远胜过它们——“爱情跟死一样坚强;恋情跟阴间一样牢固;它爆出火焰,像烈火一样燃烧;水不能熄灭爱情,洪水也无法淹没。若有人想用财富换取爱情,他必定招来鄙视。”这是《雅歌》大胆、热情、奔放风格的突出表现,是希伯来民族性格的突出表现。这种写法在别的民族文学中似乎是不多见的。

  《雅歌》在表现方法上也有自己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善于使用比喻的方法。如在第三首诗里,新郎赞新娘长得漂亮的一节,写法很有意思:

  我亲爱的,你多么美丽!

  你的眼睛在面纱后面在闪耀着爱的光辉。

  你的头发像一群山羊,从基列山跳跃着下来。

  你的牙齿如新剪毛

  刚刚洗刷干净的绵羊一样白,成双成对地排列着,一颗都不缺少。

  你的嘴唇像一条深红色的丝带,你开口说话时秀美动人。

  你在面纱后面的双颊像泛红的石榴。

  你的脖子像大卫的高塔,圆直牢固,挂着的像成千勇士的盾牌。

  你的双乳像一对羚羊,像孪生的小鹿在百合花中吃草。

  我要住没药山,到乳香岗上,等清晨的凉风吹拂,黑夜逐渐消逝。

  我亲爱的,你多么艳丽!

  你多么完美!

  这一节的写法在 《雅歌》中很有代表性。在这里,诗人大量使用“像……”、“如……”之类的句式,运用当时希伯来人在实际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东西,运用他们心目中认为最美丽、最可爱的东西,诸如山羊、绵羊、丝带、石榴、高塔、盾牌、羚羊、小鹿等来描绘新娘的美,表现新娘的美。这种比喻具有具体、直接的性质,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很具体,很形象,很生动。这种方法是古代文学,尤其是民间文学 (歌谣)所常用的,表现了古代文学,尤其是民间文学 (歌谣)朴素的美。后世的文学,尤其是专业作家的作品,一般就不这样写了,写得更细致了,更复杂了,但是也就失掉这种朴素的美了。

  除此之外,《雅歌》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从头至尾没有上帝出现,没有丝毫宗教味道。这在《旧约》中是罕见的。因此,可以说《雅歌》是《旧约》中一枝自然清新的奇葩。

  耶利米哀歌

  《耶利米哀歌》是《旧约》的第二十五卷。相传为耶利米所作。耶利米是一位感情丰富、忧国忧民的先知和诗人。他不仅早已预见到以色列所面临的严重危机,而且亲眼看见了、亲身经历了国家和民族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其中最悲惨的便是耶路撒冷城的被毁灭和犹太王国的被灭亡;同时,也正因为他早已预见到这种危机,并且一再发出警告,但却不被人们所理睬,终于酿成大祸,所以这场灾难才使他感到格外痛心。他的作品充满忧国忧民的激情,可以说是用忧国忧民的热泪写成的,因之后来有人物他为“流泪的先知”。

  《耶利米哀歌》是耶利米在亡国之后写成的旨在哀悼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城的陷落、焚毁以及人民被掳的悲剧。这些哀歌充满哀伤的情调,感情充沛,趋势挚动人,被后代人认为是希伯来诗歌的顶峰,尊称为希伯来民族之绝唱。犹太人每年纪念公元前586年国难,在禁食哀悼中举行祭拜时,经常吟唱这些诗歌。

  《耶利米哀歌》共五首,题目是《耶路撒冷之愁》、《上帝惩罚耶路撒冷》、《惩罚、悔改、盼望》、《陷落后的耶路撒冷》和《哀求怜恤》。比如第一首《耶路撒冷之愁》共22节,前九节内容如下:

  从前人烟稠密的城市,现在孤零零地躺在那里;

  从前为世界所尊崇,现在像寡妇一样寂寞。

  从前是诸省之后,现在沦落成为奴婢。

  她整夜痛哭,泪流满面。

  从前知己的朋友们,现在没有一个来安慰她。

  她的盟友都出卖她,都成为她的仇敌!

  犹太人民是可怜的奴隶,被逼离开了家乡。

  他们流浪异域,没有安居的土地。

  他们四面受敌,没有逃避的出路。

  通往锡安的街道凄凉;

  没有人上去过节。

  圣殿歌唱的女子悲伤;

  祭司们只有哀叹。

  城门冷落;

  锡安悲愁!

  她的敌人成为主人;

  他们的权力支配她。

  因为她罪恶多端,上主使她受苦;

  她的儿女被敌人掳到远方去。

  耶路撒冷的光荣已成陈迹。

  她的领袖像鹿一般,因饥饿而衰弱;

  他们逃避猎人的追赶,耗尽了精力。

  耶路撒冷凄凉荒废,追忆着往日的荣华!

  她落在敌人手里的时候,没有人能援助她。

  征服她的人看着她,讥笑她的沦陷。

  她的荣华丧尽;

  她赤身露体,受人轻藐。

  她只有叹息,在羞辱中不敢露面。

  耶路撒冷罪大恶极,一身肮脏。

  她的污秽沾满了衣裙;

  却不顾虑自己的结局。

  她一败涂地;

  没有人能安慰她。

  她的仇敌获胜。

  她才呼求上主的怜恤。

  从思想感情来说,这首诗主要写的是耶路撒冷所遭到的浩劫,读起来可以说字字是血,声声是泪。耶路撒冷是犹太王国的首都,是犹太王国的中心,是犹太王国的象征,耶路撒冷的陷落意味着犹太王国的灭亡。因此,对耶路撒冷的哀叹,就是对祖国的哀叹。就艺术表现而言,这首诗也颇具特色。一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如在第一节里连续三次进行对比——“从前人烟稠密的城市,现在孤零零地躺在那里”,“从前为世人所尊崇,现在象寡妇一样寂寞”,“从前是诸省之后,现在沦落成为奴婢”,把耶路撒冷的今昔变化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构成鲜明的、强烈的对照,更加使人感到它现在处境的悲惨。二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诗人把耶路撒冷比拟为一个人,一个受尽侮辱的妇女,写她“整夜痛哭,泪流满面”,写她的儿女“被敌人掳到远方去”,写她“赤身露体,受人轻藐”,写她“一身肮脏,污秽沾满了衣裙”。这种写法给读者的印象很具体,很形象,同时也增加了感动人的力量。

  路得记

  据学者考证,《旧约》中的小说作品,产生年代要比神话、故事和诗歌都晚; 《旧约》里最早的小说《路得记》,大约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路得记》是 《旧约》的第八卷,它的故事以《旧约》第七卷《士师记》所记述的以色列人自进入迦南之后到建立王国为止的患难时期为背景,即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之间的历史为背景。

  《路德记》的故事说:很久以前,在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