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奇·伏罗希洛夫。在当时,人们觉得伏罗希洛夫是比捷尔任斯基更重要、更危险
的人物。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主要的任务
  人们对他的叫法真不知有多少!有人叫他“身穿骑兵大衣的山羊胡子刽子手”,
有人叫他“吸血鬼”,有人叫他“躁狂疯人”,有人叫他“暴虐狂”。那么,他到
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捷尔任斯基出生于1877年8月30日,在维连省奥什米扬县(如今的明斯克州斯托
尔布措夫区)的捷尔任诺沃庄园中一个小地主贵族的家庭里。他曾在一所中学里念
书,但没有毕业。18岁时参加了社会民主派小组,而后加入了“波兰和立陶宛王国
社会民主党”。自那时起一直到1917年捷尔任斯基只从事一件事——党的工作,成
了一名职业革命家,就像当时所称呼的那样。
  1897年他第一次被捕,流放到维亚特省,为期3年。但一年以后他就逃跑了,回
到了维尔诺,从那儿又去了华沙,鼓动工人参加社会民主党人的活动。
  1900年他再次被捕,在华沙城堡和谢德列茨基监狱服刑。1902年他被流放西伯
利亚,为期5年。在路上他就跑了,跑到了国外,在那个时候这并不困难。然而很快
他又回来了。1905年7月又被捕入狱,但此时发生了第一次俄国革命。秋天,他遇上
了10月大赦。1906年底他又被捕了,其后被保释。
  1908年他又一次被捕、受审、流放西伯利亚,这一次是去叶尼塞省。然而捷尔
任斯基很快又逃跑了,其后就在波兰工作。
  1912年他又被逮捕,这回对他动了真格的:判处3年苦役,在奥廖尔服役。服刑
期满后被带回莫斯科。1916年又因过去的事受审,再次被判6年苦役。但是这次他没
有服满刑期:二月革命把他和所有的政治犯都解放了。
  1917年10月10日,捷尔任斯基在彼得格勒参加了有历史意义的布尔什维克党中
央委员会会议,在那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准备武装起义的决议。那一天,正是捷尔
任斯基提出了如下建议:“为了实行政治领导,于近期在中央委员们中选举成立一
个政治局。”捷尔任斯基的建议受到了欢迎:政治局一直存在到1991年的8月。
  在革命爆发的一个星期以前,高尔基在《新生活》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容
沉默!》的文章。他要求布尔什维克们声明不准备发动起义。他写道,如果发生这
样的事,“群众中所有的黑暗本能就会喷发而出,因为他们早已被生活的崩溃以及
政治的虚伪和肮脏所激怒了。人们将要彼此残杀,而不会克服自身的兽性。”布尔
什维克们愤怒地拒绝了高尔基的这一警告。
  捷尔任斯基被选入了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和领导十月武装起义的军事革命
党中央。10月24日,他受命领导占领邮局和电报局的行动。临时政府未做抵抗,政
权落入布尔什维克手中。捷尔任斯基负责斯莫尔尼宫的保卫工作。
  作为斯莫尔尼宫的卫队长,捷尔任斯基给美国新闻记者约翰·里德(即有关十
月革命的名著《震撼世界的十日》的作者)签发了出入证。
  12月20日,捷尔任斯基接受了自己的主要任务——创建并领导全俄肃反委员会。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枪决的权力对‘契卡’无比重要”
  在监狱中服刑11年之久的捷尔任斯基,比谁都更明白镇压机构是如何运作的。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他吸取了哪些经验教训呢?一方面,他厌恶并极不情愿降低到
沙皇暗探局的水平,他憎恨奸细。另一方面,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和自己的同志们是
怎样轻而易举地就蒙骗了沙皇的警察和狱卒的,他不愿重复敌人犯过的错误。
  1918年2月18日,在“契卡”的负责人会议上通过了如下决议:“密探只用于投
机倒把一类案件的侦破,对政治敌人不采用这种手段,对他们的斗争只用‘干净’
的办法,通过苏维埃人员的思想促进来进行。”
  整整一个月之后,在又一次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禁止“契卡”使用密探打入敌
人内部探听情况的办法。然而,良好的愿望在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便逐渐消失了。
  捷尔任斯基被认为是个外行,但正是他开始实行在国室内“整治”犯人的办法:
把密探装扮成犯人送人牢房从而探询出犯人在审讯时不肯招供的情况。这种被称为
“放鸭入笼” 的办法直至今天还在被利用。
  对政治案件的侦查从一开始就利用派秘密奸细潜入敌人内部“卧底”的方法来
进行。没有进行过真正的侦查: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本事。因此,侦查员只
要能弄到犯人的口供就好。告密者、内线的“线人”、密探——这些就被认为是侦
查的主要工具。
  捷尔任斯基并不认为“契卡”是秘密侦查机构、反间谍机关或政治警察机构,
在他看来,“契卡”是有权独立消灭敌人的特殊部门。他写道:“‘契卡’工作人
员是革命的士兵,他们不用去做什么侦查或暗探的工作:专门人才用不着去干这种
事。不应把警察的工作交给‘契卡’这样的战斗机构去做。对‘契卡’来说,有枪
决犯人的权力是无比重要的。”
  1918年6月12日,各地肃反委员会代表会议上的党团通过了以下决议:
  1.可以利用秘密侦查人员;
  2.排除保皇派——立宪民主党人以及右翼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们的著名积
极领导人;
  3.注意并监视将军和军官们的行动,观察红军、指挥人员。俱乐部、各种小组
以及学校等的动向;
  4.枪决那些有名的、确已被揭发出来的反革命分子、投机倒把分子、抢劫犯和
贪污犯;
  5.在地方上禁止各种资产阶级的、妥协派的和庸俗低级的报刊出版发行;
  6.建议中央解除乌里茨基同志在彼得格勒‘契卡’中的职务,用一名更加坚定
不移和雷厉风行的同志来代替他,以便坚决、不屈不挠地推行对那些要扼杀苏维埃
政权与革命的敌对分子进行无情打击与斗争的策略……”
  “契卡” 的党代表们要求从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中撤职的莫伊谢伊·所罗门诺
维奇·乌里茨基是一位在布尔什维克党里受人尊敬的人,曾在牢狱和流放地度过多
年,侨居国外时曾与托洛茨基过往甚密。
  1917年10月25日,乌里茨基被任命为外交部的政治委员。革命次日清晨他就来
到了外交部,同外交人员进行了交谈。但是外交事务他只干了几天,他又有了新的
任务——领导选举立宪会议事务全俄委员会的工作。1918年2月,他受命加人彼得格
勒革命防卫委员会,3月,他开始领导彼得格勒的“契卡”。
  乌里茨基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布尔什维克党人之一,他们为在“契卡”工作而苦
恼,不愿作孽去搞镇压,在这一点上他们与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的后来几代“契卡”
领导人大不相同。
  在担任彼得格勒“契卡”的领导工作以后,他立刻争取到了废除死刑的决定,
甚至对那些犯了重大罪行的人也是如此。这使他的同事们感到愤怒。
  在反对上述决定的肃反工作人员通过了充满激愤之情的决议之后约一个多月,
社会革命党人、大学生列昂尼德·卡涅吉赛尔枪杀了乌里茨基。第二天,1918年8月
30日,在莫斯科又发生了暗杀列宁的事件,那是他在米海尔松工厂发表演说之后出
的事。
  嫌疑犯当场被捕,是28岁的法尼亚·叶菲莫夫娜·罗伊德曼,一个有着丰富革
命经历的青年妇女。她16岁就加入了无政府主义者的队伍,改姓卡普兰。1906年在
基辅的一次爆炸事件中受伤,被判处无期苦役。
  调查进行得空前迅速,谁也没有对她就是犯罪者产生怀疑。克里姆林宫卫队长
马利科夫亲自枪毙了她,尸体被焚烧了。最近几年,人们对那次企图暗杀列宁的是
否就是卡普兰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据专家们的意见,那个半瞎的女人无论如何也不
可能用枪瞄准列宁;而她又是遵照什么人的命令这么干的,也一直没弄清楚。
  尽管也做了一些重新调查的尝试,但是这次未遂暗杀事件的真实情况仍然只是
一个未解之谜,就像约翰·肯尼迪被暗杀始终是迷雾一团一样。或许,卡普兰真的
曾向列宁开枪射击?然而,事实究竟是否如此,已经无法搞清楚了……
  在乌里茨基被暗杀和列宁遭枪击之后,宣布开始实施“红色恐怖” 了。就在此
时,1918年8月4日,协约国的军队又在阿尔汉格尔斯克附近登陆。这也促使了布尔
什维克采取强硬措施。
  结果是,在彼得格勒有500人被枪决,另有500人被抓做人质。1918年9月《红色
报》发表了人质的名单,标题是:《对白色恐怖的回答》。
  彼得格勒苏维埃通过一项决议说:“不要再说空话了!我们的领袖们由工人和
红军战士来保卫。要是我们的领袖们哪怕掉一根头发,我们就会把那些在我们手中
的白卫军们都消灭,我们就会把那些反革命首领一个不留地都杀掉!”
  《红色报》写道:“旧军官、自卫军反叛的骨干们为数并不太多。如果革命需
要,如果旧军官们不放弃他们的疯狂企图——找回自己的特权和沙皇,那么他们就
会全部被消灭,只有他们中间的那些诚实的人,那些已经与他们断绝了关系的人除
外。”
  内务部长格里戈里·彼得罗夫斯基给所有的地方政权机关散发了一份指示电文,
其中说:“对资产阶级实行大规模恐怖手段至今仍是一句空话。要克服纪律涣散和
玩忽职守的现象。这一切都应结束了!我们命令所有的地方苏维埃立即逮捕右翼社
会革命党人、大资本家和旧军官的代表,把他们当做人质抓起来。”
  大规模逮捕开始了。一切受怀疑的人都被抓了起来。然而在那个时候,如果能
找到有影响力的人物,或者有幸遇上不很凶的侦查员,还有可能争取到被捕者的释
放。
  沙皇时代著名的外交家弗拉基米尔·鲍里索维奇·洛普欣在那些日子里也被捕
了,他被带到了豌豆街。“契卡” 的一个侦查员对这位前外交家说:
  “请坐吧。您怎么回事,老爷子,跟投机倒把的搞在一起了?别干这些,干点
儿别的事吧!”
  洛普欣回答说,他跟那帮子人搞在了一块儿完全是偶然的。于是,侦查员就说
了:
  “好吧,我放了您。不过我很累,也很饿了。咱们这么办好不好:我去吃晚饭,
您坐到我的椅子上来,自己写一份审讯记录。您自己审问您自己——就照着这个样
板写。”
  洛普欣不仅为自己,还为自己的同伴们写了根本不曾进行过的审问记录。侦查
员回来之后,把那几份记录看了一遍,就把所有的人都放了。
  竟然也有过这种事……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同托洛茨基站在一起
  布尔什维克政府的第一次危机是由于对德战争而引起的。那时捷尔任斯基同列
宁发生了尖锐的意见分歧。
  11月7日,外交人民委员列夫·托洛茨基,为了履行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诺言—
—结束战争,而向所有的交战国建议签订和约。在呈递给各同盟国大使的外交照会
中说:
  “我有幸通知您,大使先生,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全俄代表大会于10月26日
组织了俄罗斯共和国新政府,即人民委员苏维埃。这个政府的主席是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列宁,我被委任以外交人民委员的身份领导外交活动。
  “请您注意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全俄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关于在各族人民自决
的基础上宣布停战和缔结没有割地与赠款的民主和约的建议文本。我荣幸地请您阅
读上述文件,这是作为有关立即在所有战线上停战并且马上开始和平谈判的正式建
议而提出的。”
  英国和法国的大使没有理睬托洛茨基的呼吁,因为他们不相信布尔什维克政府
能站得住,协约国各国政府拒绝进行谈判。德国和奥匈帝国倒是同意了:他们在战
争中失利,企图在东方签订单独和约,以便腾出手来在西方继续打仗。
  11月22日,托洛茨基签署了在前线停止战斗行动的协议。
  托洛茨基认为,接受德国人提出的强盗式要求是不可思议的,这对自己和对俄
罗斯都是一种耻辱。他曾说,只有在必须屈服强力的时候或者在情况变得毫无出路
时,才可以跟德国人签和约。然而,再把战争继续下去也是不行的:应该让士兵回
家。这不仅是托洛茨基一个人的意见,列宁也持这种看法。
  围绕着同德国人签订和约的问题所展开的一场斗争,不是在列宁和托洛茨基之
间进行的;而是在以列宁和托洛茨基为一方,与要求无论如何要把仗打下去的相当
大一部分党员为另一方,——是在这两方面的人们之间进行的。捷尔任斯基属于后
一种人。
  列宁的路线是:拖延谈判,尽可能慢点签约。
  1918年1月24日,在中央委员会的会议上,大多数人通过了托洛茨基所提出来的
说法,即:“我们停止战争,但并不签订和约,军队要复员。” 两天以后,布尔什
维克党中央与其盟友——左翼社会革命党中央的联席会议通过了上述决定。
  2月10日,在与德国人和奥匈人在布列斯特一利托夫斯克城举行的谈判中托洛茨
基说:“在等待世界各国劳动阶级夺取到政权(就像俄罗斯的劳动人民这样)的那
不远的一刻时,我们将自己的军队和人民撤出战争。
  “从农民中来的我国士兵应该回到自己的耕地上去,应该让他们在今年的春天
就能在和平的环境中耕种土地,那是革命从地主的手中拿过来而转交到农民手中的。
  “从工人中来的士兵应该回到厂房中去,在那儿他们将生产的不是破坏性的武
器,而是创造的工具,他们将和农民一起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
  “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政府要想用军事掠夺的手段占领我们的土地和人民,就让
他们公开地这么干吧!而我们是不会给暴力行为涂脂抹粉的。我们退出战争,然而
我们不得不拒签和约。”
  但是列宁和托洛茨基失算了:德国军队转入了进攻。列宁担心德国人会占领彼
得格勒和莫斯科,于是要求在任何条件下都要签订和约。
  捷尔任斯基与列宁产生了分歧,他同一部分中央委员一起写了反对与德国人媾
和的声明,说这就是投降。然而在做了这个姿态以后,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就像
捷尔任斯基自己所说的,同时在三条战线上斗争——反对德帝国主义者、反对俄国
资产阶级和反对“以列宁为首的一部分无产阶级”——要比反对好和更危险。从原
则上捷尔任斯基又不能举手赞成签订和约,于是在表决时他同托洛茨基一起弃权了。
于是,列宁关于请和的决议得以通过。
  1918年3月3日,以苏维埃俄罗斯为一方,以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
其为另一方,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8月27日,在柏林签署了要向德国支付巨额赔款的补充协议。俄罗斯在相当大的
程度上履行了这个协议。当年的秋天,由于德国发生了革命,被德国人抢去的领土
又归还给了俄国,然而作为赔款付出的黄金就这样留在了德国人的手里。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被解除职务
  左翼社会革命党人——布尔什维克惟一的政治盟友对同德国人签订和约一事最
为气愤。起初,列宁很珍视同社会革命党人的结盟,因为后者有农民的支持。但是,
这种合作关系逐渐地化为乌有了,因为社会革命党人同布尔什维克的分歧越来越大。
在社会革命党人退出政府之后,他们的人只留在了“契卡” 与军队中。
  1918年7月4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第5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陆海军人民委员托洛茨
基要求枪毙那些在与德国分界线上挑起敌对行动的人,因为既然签了和约,就不要
总是去向德国人挑衅。
  要求同德国人交战的社会革命党人,认为托洛茨基的话是针对自己的。社会革
命党中央委员、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副主席鲍里斯·卡姆科夫身挎手枪,破口大骂
德国大使威廉·米尔巴赫伯爵,并称布尔什维克是“德帝国主义的走狗。” 卡姆科
夫反映农民的党——社会革命党人的情绪,他对着布尔什维克们说:“我们要把你
们派的征粮队和贫农委员会揪着后脖领子从农村扔出去!”
  7月6日,社会革命党的中央委员们示威性地离开了正在开着苏维埃代表大会的
大剧院,去到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