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边疆区委及州委批准。”
  谢列平继前任谢罗夫之后继续清理档案中的危险文件。
  有一封谢列平亲笔写给赫鲁晓夫的信保存了下来。谢列平在信中建议销毁有关
卡廷事件的全部文件,以使波兰人永远得不到他们1939年被俘的军官根本不是被希
特勒枪决,而是被斯大林枪决的证据。这封信是近几年所公开的最令人发指的文件
之一。
  克格勃内部对谢列平有何看法呢?
  前克格勃第一副主席菲利普·杰尼索维奇·博布科夫大将认为,谢列平犯下的
一个重大错误是他没有掩饰对国家安全机关干部的不信任,他撤换了一批有经验的
肃反人员,用年轻的团干部替代他们。他未同专家商量就立刻着手调整委员会的结
构。他撤掉了所有分管部门,像分管经济、运输等方面工作的分支机构,成立了一
个统一的反间谍总局。           博布科夫认为,谢列平是一个准备完成上司任何指示,但同时又希望显得有原
则的人。后来他在执行上头的命令时已不是那么听话了……
  前莫斯科市党委第一书记尼古拉·格里戈里耶维奇·叶戈雷切夫说:“改弦更
张需要很大的勇气。他开始改组克格勃,邀请年轻人进来工作。”
  谢列平把受过良好教育的团干部调进克格勃。他们缺乏工作经验,但手脚是清
白的。谢列平之前的许多克格勃工作人员甚至连中学都没读完。由于新来的人立即
被授以高级军衔,被委以重任,肃反干部感到愤愤不平。
  在谢列平上任前,克格勃有自己的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相对应的机构,有负责经
济的局、负责意识形态的局、负责运输的局等等。谢列平把所有这些局合并为一个
统一的反间谍总局,并精减了工作人员。安德罗波夫上任后则采取了完全相反的一
套做法。
  谢列平依靠的是电子情报工作和负责破译外国密码通信的破译员。
  1959年谢列平在任期间出现了“D”处,后来又被改称 “A”处,即“积极措施”
处的代称。这个处的任务是炮制假情报,其主要目标是被指责搞新纳粹主义和复仇
主义的西德。
  谢列平重新确立了捷尔任斯基一位完美的、一直可靠地保护苏联人的肃反
人员的偶像地位。克格勃的普通工作人员却对谢列平心怀不满:他剥夺了工作
人员享受机关疗养院、休养所及其他一些特权的权利。
  瓦季姆·阿列克谢耶维奇·基尔皮琴科中将说:
  “谢列平有时表现出对普通工作人员的意见感兴趣的样子。这只不过是某种老
套套,为了表现自己的民主。例如,有一次,在克格勃主席的办公室讨论完非洲当
前的问题后,我请求准许离开他的办公室,在得到同意后,我向门口走去。这时谢
列平突然叫住了我,说:‘对不起,基尔皮琴科同志,我忘记问您个人对这一问题
的看法了!’我记得,当时我对克格勃主席‘亲自’征询我的意见感到非常高兴。
  “我所知道的第二件谢列平对业务人员个人意见感兴趣的事例总的说来带有轰
动性质。情报部门的一位领导在向主席汇报情况时,主席突然出人意料地问他对索
马里事态的发展有何看法。作汇报的人答不上来,请求给他些时间研究一下,但谢
列平显得迫不及待,说他要马上知道情报部门的看法,于是立刻吩咐自己的助手去
查直接负责该国的情报人员的电话号码。
  “几分钟后,助手报告说,负责索马里的是维塔利·伊万诺维奇,并说了他的
电话。谢列平借此机会用自己的民主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给这位情报部门的领导
上了一课。他亲自拨号,并向那位工作人员自我介绍说:‘打扰您了,我是克格勃
主席谢列平。您能否回答一个问题?……’
  “关于这一电话交谈的消息很快在情报部门的走廊里传开了,所有人都对新的
民主作风惊讶不已。”
  谢列平在任期间,依然继续追杀叛逃到西方的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他的前任谢罗夫曾签发除掉人民劳动联盟的主要思想家列夫·列别特的命令。
1957年10月12日,列别特被克格勃军官波格丹·斯塔申斯基杀害。
  两年后,斯塔申斯基在慕尼黑杀害了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的领袖斯捷潘·班
杰拉。当班杰拉打开自己寓所的门时,躲在楼门口的杀手向他的脸部开了枪。
  斯捷潘·安德烈耶维奇·班杰拉1908年出生于一个希腊天主教神甫的家庭。西
乌克兰曾被并入波兰版图,最初的几年班杰拉一直在同波兰人作斗争。1934年他在
华沙策划行刺波兰内务部长,遭到逮捕,被判死刑,后被改成终生监禁。德国人把
他放了出来。1941年6月30日,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在被德国人占领的利沃夫宣布
乌克兰独立。这惹恼了希特勒,班杰拉银挡入狱,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呆了3年,直
到1944年才获得自由。
  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和战后,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在他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反抗红
军和苏维埃政权的进攻。他的身上背负着数千人的血债,因为班杰拉之流并不仅仅
是向肃反人员和红军战士开枪……抵抗被镇压后,班杰拉使用化名在慕尼黑定居下
来。
  波格丹·斯塔申斯基从克格勃得到一支特制瓦斯手枪,这种枪可以使含有氰化
钾的胶囊呈雾状喷出。喷出的气体可导致心脏停止跳动。使用这种手枪的目的是为
了使病理解剖学家认定死亡原因是心衰竭。
  谢列平因他除掉了班杰拉而授予他红旗勋章。但波格丹·斯塔申斯基有一个心
爱的女人,是德国人,她的存在使他滑向另一个方面。两年后,即1961年8月12日,
波格丹·斯塔申斯基逃到西方,把他所知道的一切向西德警方和盘托出。
  这件事发生后,克格勃决定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取此类追杀行动。
  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说:
  “斯塔申斯基同一名德国女人发生了恋爱关系。他请求允许同她见面。作为奖
赏,谢列平给了他一周的时间去看他所爱的女人,但他留下了,并供出了一切。我
后来对谢列平说:‘你为什么要放他去呢?’你这哪像‘铁腕人物舒里克’呀……”
  德国人对波格丹·斯塔申斯基进行了审判,但法庭裁定他是个执行者,对他从
轻判处,而克格勃主席亚历山大·谢列平被指控为谋杀的组织者。这件事导致谢列
平在西方声名狼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成了把谢列平赶出政坛的理由。
  1961年,在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上,克格勃主席谢列平发表了措词尖锐的反对
斯大林的讲话,他谈到了镇压,并列举了数字。他说:“国家安全机关已进行了重
新改组,完成了大幅度的精简,剔除了其所不应有的职能,清除了钻营分子……国
家安全机关已不再是稻草人贝利亚及其帮手这些敌人在不远的过去企图使其成
为的样子,而是我党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政权机关……现在,肃反工作人员可以问心
无愧地面对党,面对苏联人民。”
  1961年10月31日,在22大后的第一次全会上,谢列平被选举为中央书记。这为
其在党内平步青云奠定了开端。他在克格勃工作的时间不到3年。在他离开克格勃主
席岗位两周后,他的朋友和同事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就任该职。
谢米恰斯内此前是阿塞拜疆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二书记。
  尼古拉·叶戈雷切夫说:“赫鲁晓夫倚重新人,开始提拔我们这些年轻人。亚
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私下里被认为是我们这些搞党务工作的年轻人中地位最高的,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想。”
  谢列平一下子得到了好几个职位。他还是政府首脑,即赫鲁晓夫本人的副手,
党和国家统一的监察委员会的主席。这几项职务集于一身使他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
的人之一。
  列昂尼德·扎米亚京说:“赫鲁晓夫喜欢他严格要求的作风和他的聪明劲儿。
谢列平从不喧宾夺主,在第二把手的位置上表现得很谦逊……”
  赫鲁晓夫对任何人都没有这么信任过,也从未像提拔谢列平那样快速地提拔过
任何人。第一书记信任谢列平,重视他的工作能力,把最重要的事情交付他,其中
包括选拔党的干部这种工作。
  为什么1964年恰好是以谢列平为首的“年轻人” 反对赫鲁晓夫呢?
  赫鲁晓夫是一个精力极其充沛、能耐很大却未能充分施展的人。但不高的文化
水平使得他经常弄出一些让全国上下当笑料的不理智的和愚蠢的新花样来。
  另一方面,赫鲁晓夫身边的人不赞成他采取自由主义行动,批判斯大林,庇护
索尔仁尼琴和特瓦尔多夫斯基,尝试同西方寻找共同语言,裁减军队和压缩军工生
产。
  党中央的几位书记都有不喜欢赫鲁晓夫的个人原因。他们渴望平静与舒适,而
赫鲁晓夫却不断地进行人事变动,把中央委员像小孩子似地呼来阿去。
  诗人安德烈·沃兹涅先斯基这样描写赫鲁晓夫:“在学完了伪装和自我控制的
课程之后,他隐藏起对暴君的仇恨。为了向其献媚,他不得不在客人面前跳起‘戈
帕克’。想必他要为自己过去所受的屈辱报仇,登上王位之后,他养成了公开侮辱
人、践踏人的尊严的习惯。”
  一批党的领导,其中包括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商定推翻赫鲁晓夫。谢列平保
证,这一消息不会传到赫鲁晓夫耳朵里。
  但是,赫鲁晓夫大概还是感觉到了什么,他想使朱可夫元帅重返政坛,准确地
说是叫他来帮自己的忙是不无原因的。
  当时在外交部工作的列昂尼德·米特罗法诺维奇·扎米亚京向我描述了赫鲁晓
夫下台前不久在欢迎印度尼西亚总统的宴会上出人意料地发表公开讲话的情景。赫
鲁晓夫说:“真有意思,我前不久休假回来后,所有人都来安慰我,说我健康有问
题,该去治治病。医生这样说,这些人也这样说。好吧,我去。等我回来的时候,
我要拔掉所有这些‘中央的软木塞子’。”他指了指在座的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接着说:“他们认为没有我照样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自以为是害了赫鲁晓夫。在他还没来及除掉更为年轻的对手之前,他就已被打
发回家养老了。
  推翻赫鲁晓夫并没有引起国内的不满。相反,人们感到很满意。出现了更新和
改善生活的希望,出现了年轻的、让人愉快的面孔。除个别人以外,党的老一代领
导人都不太得人心。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当时写道:
  一天又一天,默默地隐忍
  照片上的这群人物
  个个一副十足的猪的嘴脸
  真让人忍无可忍
  谢列平后来回忆起,在赫鲁晓夫被打发退休的那次全会结束后,中央委员会主
席团全体成员和他告别。大家站着,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走过来,和大家…一握
手。当走到谢列平面前时,他说:“他们也会这样对你的,说不定更糟……”
  谢列平当时可能只是冷笑了一下。但经验丰富的赫鲁晓夫没有说错。他的活应
验了……也许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不该参与推翻赫鲁晓夫?如果赫鲁晓夫继续执政,
他们的境遇可能会好些。谢列平和他的朋友们后来有没有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感到后
悔呢?
  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说:
  “没有后悔。赫鲁晓夫待我们不错,当有人对他说,我和谢列平也参加了时,
他甚至都不相信。但问题并不在这里。当时国内的形势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我
们错看了勃列日涅夫,尽管客观上说他具备了一切条件。柯西金合适,但他一向处
在次要角色的位置上。而勃列日涅夫适合所有条件,是党的第二把手,搞过航天和
火箭方面的工作,讨人喜欢,善于交际……”
  起先人们都把勃列日涅夫当成一位软弱的、临时性质的领导,而国家需要的是
一位强有力的人物,因此人们认为,勃列日涅夫将不得不让位于一个更加强有力的
领袖谢列平。
  同谢列平保持着朋友关系的赫鲁晓夫的女婿阿列克谢,阿朱别伊神秘地对大家
说:“要不了多久一切就会改变。廖尼亚(列昂尼德的小名译者注〕的位于坐
不了多久,谢列平就要上台了。”
  当时许多人都认定勃列日涅夫是个临时性的人物,没太把他放在心上。
  列昂尼德·扎米亚京说:
  “谢列平对他的看法也是这样。勃列日涅夫充其量只是个州一级的干部,而不
是个大国的领导。他头脑简单,把两三种观点归纳一下的能力都没有,理论知识微
乎其微。所有发言都需要别人事先写好……”
  谢列平在赫鲁晓夫下台后得到了提升,进入了中央委员会主席团。谢列平与勃
列日涅夫不同,勃列日涅夫从未对工作有太大的热情,而谢列平对工作却是全身心
的投入。他俩的关系怎样呢?
  瓦列里·哈拉佐夫说:
  “最初他们很团结。两家甚至你来我往的,可后来开始出现各种细微的问题,
虽说细微,但还是留下了不愉快的阴影。”
  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之间很快有了嫌隙。
  列昂尼德·扎米亚京说:
  “刚开始勃列日涅夫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这个人要拥有打开克格勃这把锁的
钥匙,还要把他当作党和国家的领袖来支持。组成了勃列日涅夫谢列平式双驾
马车。但后来勃列日涅夫开始留意起谢列平。而且好事者很多,他们对谢列平有各
种各样的说法……
  勃列日涅夫表现得非常友好,他意味深长地暗示谢列平,说什么我休假或出差
时由你代替我。然后却让其他人主持工作,他信不过谢列平。
  有一次,科切马索夫到中央找谢列平,问他现在负责什么?所有人都以为谢列
平将成为第二书记。谢列平两手一摊说:“我没有固定的职责,有的只是固定的谈
话。”
  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说:
  “有几个月谢列平被提拔到二把手的位置,勃列日涅夫让他负责组织部,人事
工作是最重要的。谢列平管起了这摊工作。后来勃列日涅夫把人事工作交给了新当
选的中央书记卡皮托诺夫,并把他笼络到自己身边,让谢列平负责轻工业、食品工
业以及财政方面的工作。”
  这并不单单是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党内这帮推翻了赫鲁晓夫的年轻领导很快发
现,勃列日涅夫同样不能令他们满意。他们期望在政治、经济及个人命运方面能有
更大的变化,结果却是,他们打倒赫鲁晓夫仅仅是为勃列日涅夫享受权力打开了方
便之门。
  尼古拉·叶戈雷切夫说:
  “我们同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那些领导人政治观点不同。谢列平是我们这些人
中最有威望的。”
  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说:
  “自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我和谢列平都持相当消极的立场。这使他确信我们是
别有用心。‘倒赫行动’进行得神不知鬼不觉,这让他惶惶不安……”
  难道共青团干部真地策划过阴谋吗?
  人们已习惯对勃列日涅夫进行尖锐的抨击。但也许他并没有那么糟糕?在人们
的眼里,他是相当有自由主义作风的一个人,是性格温和、彬彬有礼的一个人,没
对谁做过特别坏的事。也许勃列日涅夫当国家元首会比谢列平当国家元首更好?
  对他们两个人都了解的人说,勃列日涅夫只是显得和善,实际上他是口蜜腹剑。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话语不多,意志坚强,有组织纪律性,严以律己,
不喜欢自由散漫,但他未必像人们所描述的那么专横,那么严厉。
  尼古拉·梅夏采夫说:
  “说他是铁腕人物,就意味着他会将一切都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吗?他是个天
性民主的人,是个可爱、招人喜欢的小伙子。他不是个眶毗必报的人。要知道,我
们这里的风气一贯是,一旦有谁落难,大家就会落井下石,群起而攻之。而他没有
报复过谁。”
  尼古拉·叶戈雷切夫说:
  “我认为,关于他非常专横的说法言过其实,是想损害他的名誉。事实并非如
此。他是个讲民主、平易近人的人。我知道只有两位国家领导人亲自接电话,一个
是柯西金,另一个就是谢列平。找其他领导则先要过助手或秘书这一关。而且,如
果谢列平正在开会不能接听电话,那他过后总会亲自打电话过来……”
  谢列平周围团结了一批精力充沛、活动能力强、忠实于他的人。党和国家机关
里的年轻人都喜欢他。
  在谢列平关照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团干部出身的人确实占据着国家的
一些极其重要的职位。国家安全机关、内务部、电视台、塔斯社,这些单位到处都
有谢列平的朋友。列昂尼德·伊里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