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格勃全史-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什维克能够控制的也只有彼得格勒、 莫斯科以及与其毗邻的方圆500公里的地区
(主要是莫斯科以东和稍南的地区)。俄国的其他地方则处于完全混乱的状态。不
管怎样,在世界各国政府看来,解散由民主选举的立宪会议使得布尔什维克无法证
明他们是俄罗斯的合法政府。他们的问题也因德国提出的苛刻的和平协定而变得更
为复杂了,而列宁同时又认为,苏维埃俄国除了签约以外别无选择。“如果你们不
准备在污泥中匍匐,你们便不是真正的革命者,而不过是些只会高谈阔论的人而已,
”列宁的这番话,是说给那些对决议是否正确持有疑虑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的,其
中也包括捷尔任斯基。  按照1918年3月3日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签订的和约
(该条约8个月后, 由于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取得胜利后被废除),布尔什维克需要
割让俄罗斯西部的地区。五月西伯利亚地区发生了由沙俄军队组织的捷克斯洛伐克
军团的叛乱。这个武装叛乱拉开了持续两年半的国内战争的序幕。到了七月,在过
去沙俄帝国的领土上已有了十七个反布尔什维克的政府。仅为德国侵略者(到同年
11月他们自己也成了战败国)所承认的苏维埃政权已成了世界的弃儿。协约国的许
多外交官在苏维埃俄国遭遇战火。1918年夏,他们开始与布尔什维克的敌人接触,
而英、法、美、日则进行了军事干涉。
    布尔什维克从一开始就认为,国内战争是协约国武装总阴谋的一部分,而事实
上,协约国并非捷克斯洛伐克军团起义的唆使者。叛乱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军事委
员列夫·托洛茨基想解除这些士兵的武装,而后者担心自己的生命得不到保障,便
揭竿而起。但对列宁及人民委员会来说,这些捷克人无非是“英雄经纪人”的工具。
列宁在七月曾说:“我们遭遇的是英法帝国主义的所有代表为反对苏维埃共和国而
经过数月精心策划的、有组织的、有步骤的军事和财经阴谋。”直到现在,克格勃
还将所有反对新生的苏维埃制度的阴谋和行动视为国内阶级敌人和“国外帝国主义
势力”“共同阴谋”的体现。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如果真有什么“共同阴谋”的
话,布尔什维克政权也就不可能支撑下去了。在1919年间,同布尔什维克作战的有
三个主要的军事势力。春天,由前沙皇海军上将高尔察克为首的部队在西伯利亚发
起,夏天则是由白军的邓尼金将军和尤登尼奇在南部和北部发动进攻。尤登尼奇一
直打到彼得格勒城下,几乎切断了该城与莫斯科的所有铁路联系,布尔什维克能够
挺住多亏统帅红军的托洛茨基的指挥天才,但更多的还是敌人内部的内讧帮了他们。
如果高尔察克、邓尼金和尤登尼奇的分头进攻是针对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有组织的
统一行动的话,则很有可能是反革命一方取得了胜种。但结果却是各支白军队伍各
自为战,每个指挥官都想只身摧毁苏维埃制度而使自己荣光,于是他们便都遭到了
失败的命运。同时,红军则是扮演成一个整个俄罗斯人民的、而非少数派政府的利
益的代表者,去与那些旨在恢复反动统治和旧有特权的白军将军们展开了斗争。
    国内战争的混乱给了西方政府扼杀十月革命的机会,但他们没有利用好这个时
机。直到1918年11月战胜德国之前,协约国部队考虑的主要是军事目的,而不像苏
联的历史学家认为的那样是意识形态的目的。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签订的和
约使得德国人可以从东线调集大量兵力对西线发动整个战争中最强大的进攻。英军
总司令黑格元帅称此阶段为危急时刻。 在他4月11日对部队发表的著名的讲话中说
道:“为保卫每一个阵地,我们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步不后退。就是背后已是
高墙, 我们每个人也要搏斗至终,并坚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到1918年6月,
德军已挺进马恩河,直逼巴黎。与此相比,东线的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命运已退居次
要位置。虽然西线的战局在整个夏天发生了迅速变化,但协约国部队仍未料到德国
会在秋季如此迅速地溃败。
    1918年夏,由西方外交官和派人俄国的间谍制定和实施的对付苏维埃制度的行
动,准备得很不充分,因而并未对布尔什维克造成多大威胁。而且,从诸多情况看
来,肃反委员会倒有意使这些行动看上去规模宏大,这样一来,肃反工作人员成功
地将其揭露便能赢得巨大的宣传上的胜利。甚至同德国停战之后,西方政府尽管要
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的行动上,但他们所做的还不及力所能及的
一半。1919年时,只要协约国有两、三个师在芬兰湾登陆,便可打到莫斯科,结束
苏维埃政府的历史。但一战末期出现的情形是西方国家已无力集结起两个师来,就
更不用说三个了。派往换国的军队只为白军的推进帮了倒忙。而这正中布尔什维克
的下怀。这些军队对于决定国内战争的胜败来说,实在少得可怜,但又足以为布尔
什维克将其所有敌人都称为是西方帝国主义的傀儡找到借口。
    布尔什维克认为,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都起来极力反对他们。肃反工作人员
不无自豪地说。正是他们在保卫年轻的苏维埃国家、在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其
秘密机构阴谋的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今天的克格勃依然这样认为)。1921年,
列宁高度评价了肃反工作人员的工作、称他们是“反对来自那些比我们强大得多的
敌人企图颠覆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的有力武器。”
    “俄国和国外的资本家先生们!我们知道,你们是不可能喜欢这个组织的。而
确实也是不可能的。在你们扼杀我们、围困我们之时,在你们策动内部阴谋、为破
坏我们的和平劳动而不惜犯下任何罪行的时候,它比任何人更能对付你们的阴谋、
对付你们的蓄意破坏。”
    尽管西方的外交官和情报机构的阴谋行动,不像列宁以及迄今克格勃认为的那
样规模庞大,但肃反委员会的确获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肃反委员会最有效的武器便
是按沙皇的“暗探局”创造的模式,派遣间谍“飓鼠”)和奸细。但是,肃反委员
会往西方使馆派遣间谍的首次重大行动却未如愿。
    德意志帝国是当时与布尔什维克政权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的唯一大国,两国
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签订后互派了大使。 1918年4月23日在莫斯科设立
了德国使馆。由威廉·米尔巴赫伯爵任大使。六天后,使馆的一个工作人员即在他
的曰记中写道:“在这儿;我们须时刻提防着,因为周围尽是些间谍和奸细。苏维
埃当局很快就重建了过去沙皇的‘暗探局’,虽然是以另一种面目出现的,但规模
至少也不次之,并且更为残酷。”往德国使馆派遣间谍的任务交给了1918年五月成
立的肃反委员会肃反局的反间谍处。1921年到1922年间,反间谍处有所扩大,并以
其为基础成立了反间谍局,简称“反间局”,这便是克格勃第二总局的前身。20岁
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人雅科夫·布柳姆金成了该局局长。布柳姆金向德国使馆进行渗
透的行动干得十分出色。他结识了罗伯特·米尔巴赫伯爵,此人是德国大使的一个
奥地利亲戚, 战争期间沦为俄国战俘。6月,市柳姆金得到其书面保证——为肃反
委员会提供有关德国以及德国使馆活动的秘密情报。
    但捷尔任斯基将这个行动委托给布柳姆金是不太明智的,因为左派社会革命党
人仍在积极反对布列斯特和约。7月4日,左派社会革命党中央委员会通过了暗杀德
国大使的计划。左派社会革命党人认为,杀了他,可以迫使布尔什维克停止对德国
人的“安抚”,进而恢复在东线的军事行动,并依他们所见,这将促进世界革命事
业的发展。暗杀行动交给了布柳姆金和他的一个同事——左派社会革命党人、摄影
师尼古拉·安德烈耶夫。7月6日晨,布柳姆金备好一份用肃反委员会的公文纸写的、
有伪造的捷尔任斯基及肃反委员会书记签名的文件、内容是委托他和安德烈耶夫同
德国大使进行谈判。捷尔任斯基的助手、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亚历山德罗维奇也被布
柳姆金扯进了这项阴谋之中,他在这个文件上盖上了肃反委员会的公章。当日午后,
布柳姆金和安德烈耶夫驱车来到德国使馆,商定同大使见面的事宜,他们称,必须
和他讨论一个有关他的亲戚罗伯特·米尔巴赫的问题。后来布柳姆金说,是他用自
己的手枪打死了大使,但是据使馆工作人员讲,布柳姆金开的三枪都没打中,威廉
·米尔巴赫是被安德烈耶夫打死的。
    这样一来,肃反委员会作为“革命的盾牌和利剑”的使命差点因这次惨剧而告
完结。 1918年7月,肃反委员会非但没能保卫新生的共产主义国家,反而差点充当
了摧毁它的工具。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列宁写道,暗杀米尔巴赫的行动,将俄国
推到了“几乎重演与德国开战”的边缘。在搞了暗杀行动以后,左派社会革命党人
又发动了起义,在卢比扬卡的肃反委员会的大楼被占领,捷尔任斯基也被逮捕。但
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计划,他们的骚乱也在二十四小时内被忠于共
产党人的拉脱维亚军队镇压了下去。7月8日,捷尔任斯基主动辞去了肃反委员会的
领导职务。后来设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对这次暴乱的情况做了调查,肃反委员会内
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也被清扫出门、8月8日,捷尔任斯基又重新被任命为肃反委员
会主席。从此,肃反委员会内便是清一色共产党人了。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抑制作
用消失了,对待政治敌人的恐怖政策就又有所抬头。捷尔任斯基说:“我们是有组
织的恐怖,这应该明确说明。”
    列宁对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其中也包括采用恐怖手段一一来打击反革
命分子表现出积极的(虽然也不乏幼稚的)兴趣。他非常赞赏使用大型电磁铁来搜
寻藏在房屋里的武器的想法。他总是坚持在肃反委员会中审议这一想法,但捷尔任
斯基则持另外的主张。他对列宁说:“磁铁在搜查中不一定有用,我们已经试过这
个方法了。”但他还是同意在搜查中试验性地使用大型电磁铁,这主要是为了威慑
反革命分子,以使他们自动交出窝藏的武器。
    肃反委员会对协约国的公使馆和其在俄国的情报网的间谍渗透行动。要比他们
对付德国大使馆的行动成功得多。
    直到今天,克格勃还将1918年夏肃反委员会揭露所谓的“洛克哈特阴谋”的行
动视为其最重大的胜利。参加此阴谋的有英、法、美等国的外交官和秘密间谍。罗
伯特·布鲁斯·洛克哈特,这个革命前英国驻莫斯科的代理总领事,是个有才干但
并不可靠的领事工作人员。在自己的仕途中,他有两次不得不在其乱七八糟的桃色
绊闻被曝光后,从头开始一切、1918年初,英国大使被召回后,洛克哈特被派往俄
国同布尔什维克政府进行非正式接触。他没有取得多少成果。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说服布尔什维克,帮助协约国部队继续对德国作战。尽管洛克哈特未获成功,
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仍然签订了和约,但他并没有对形势好转失去信心。在
给伦敦的报告中他写道,尽管签订了和约,但“组织对付德国的行动还是很有可能
的”。军事委员托洛茨基及接替其外交人民委员位置的格奥尔吉·契切林,对同伦
敦建立联系格外感兴趣,他们千方百计地力图使洛克哈特相信布列斯特和约维持不
了多久。但洛克哈特在自己的政府中没有得到多大的信任。英国外交部的一位官员
曾刻薄地说:“也许洛克哈特给了我们一些糟糕的建议,但不能指责我们,说我们
遵循了这些建议。”
    当洛克哈特对恢复东线的战争失去了一切希望之后,他立刻改换了自己扮演的
角色, 由亲布尔什维克的外交官变成一个反布尔什维克的阴谋家。5月中旬,他与
社会革命党恐怖分子鲍里斯·萨温科夫领导的反苏地下组织的间谍建立了联系,此
人在战前就参加过组织刺杀普列韦和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的行动。在自己
的回忆录中,洛克哈特否认他曾唆使萨温科夫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行动,但在发往伦
敦的电报中, 他讲的则全然不同了。1918年5月23日,他往英国外交部发去一份未
加任何说明的电文(这是从萨温科夫的间谍那儿得来的),讲的是关于“在协约国
部队空降之夜除掉所有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并建立一个真正的军人专制的政府”
的计划。同更关心对德战争问题的英国政府不同的是,洛克哈特成了对协约国出兵
干涉、帮助推翻共产主义制度的狂热的拥护者。
    英国秘密情报机构,即当时的军情处,在洛克哈特制造的混乱中也有一份“贡
献”。不仅指示英国情报机构驻俄国的总头目、大尉埃内斯特·博伊斯直接参与行
动,1918年初还派去一些情报机构的军官去碰运气。洛克哈特对他们的工作评价不
高。他认为,“尽管他们很勇敢,也有着明显的语言才能,但却不能正确评估政治
局势。”因而,他们相信那些说共产党的领导人得到德国人的资助的假文件,还相
信那些关于布尔什维克在西伯利亚组建由德国战俘组成的兵团的假传闻。
    尽管肃反委员会声称,军情一处是英国权力核心制定秘密计划中强大的武器,
但该处在英国对外政策中却仍扮演着次要角色。英国秘密机构,即今日军事情报总
局的前身,是1909年才建立的。到战前它也只是一个不大的组织,预算少得可怜,
使得它无法在国外拥有哪怕是一个长期的情报站。如晚些时候公布于众的秘密报告
中所述,由于经费短缺,这个机构直到1914年“用的都是些临时的间谍,其行动就
战争年代的实践和经验看来,简直是无效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情一处
的机构有所扩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一些专业人员。到了1918年初,它已拥有
由四百多比利时人和法国人构成的网络,他们固定地报告德国军队在被占领的比利
时和法国北部的推进情况。西线一直是军情一处活动的主要目标,也就是在那里此
机构有了辉煌的战绩。同西线相比,对付俄国成了次要任务。被派往俄国的军情一
处的军官们同维多利亚女王和爱德华国王执政时期(即职业化的秘密机构建立之前)
被招到秘密机构的那些狂热献身者们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虽然他们的那些惊险经历
对英国关于共产主义俄国的政策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肃反委员会并没有把他们这
些顽童式的阴谋视为混乱和浅薄的见证,而是当作西方情报机构深思熟虑的、无处
不在的行动。
    尽管洛克哈特对军情一处在俄国的行动评价不高,但连他也为西德尼·赖利的
勇敢所叹服。赖利于1874年出生在俄属波兰领地上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他是家
中的独子,在九十年代(19世纪)离开父母,侨居伦敦。从此他为自己博得了精通
数种语言、多情、自信而无畏的国际冒险家的美名。他在自己的仕途上编织了一张
梦幻般的蛛网,坠入网中的通常是那些报道他的人,也有赖利本人。他是一个幻想
家,但同时又无所畏惧,具有一个优秀情报人员所具备的天赋和职业精神。这些品
质引起了曼斯菲尔德·卡明——英国秘密情报机构的第一任头目和温斯顿·丘吉尔
的惊叹。用洛克哈特的话说,赖利的个性是“犹太人的演员气质与天不怕地不怕的
爱尔兰人的勇猛”的结合。
    在一本记叙英国秘密机构历史的畅销书中曾写道;“没有第二个间谍能拥有赖
利所有的权力和影响。”他是个搞暗杀的行家,通晓下毒、刺杀、枪杀、扼杀等各
种手段。他总是备有“十一个证件和同样多的妻子。”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浪
漫的光环,赖利生平中的一些事情仍然令我们兴趣十足。在一战前的圣彼得堡,他
是一个极成功的商人和有两位娇妻的无人不晓的名人。 除此之外, 他当时还作为
“临时间谍” 为卡明效力。1918年春,代号为“CT1”的赖利回到俄国后,他便沉
迷于非同寻常的冒险和哗然一时的闹剧的旋涡中了。但是肃反工作人员们却没有看
出他的奇遇中有什么可笑之处。赖利在5月7日,以同其习性很相宜的妄然行为表现
了他的莫斯科之行。他走到克里姆林宫门口,自称是劳合·乔治的特使,要求同列
宁本人会面。不管怎样,他得以见到了列宁最主要的助手之一弗拉吉米尔·邦奇一
布鲁耶维奇,后者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