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格勃全史-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他的莫斯科之行。他走到克里姆林宫门口,自称是劳合·乔治的特使,要求同列
宁本人会面。不管怎样,他得以见到了列宁最主要的助手之一弗拉吉米尔·邦奇一
布鲁耶维奇,后者自然对赖利的行为万分惊讶。外交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洛
克哈特,想核实一下,邦奇一布鲁耶维奇的造访者是否是个普通的骗子。洛克哈特
后来承认说,他差点没对他们说,“赖利很可能是一个冒充英国人的俄国人,否则
就是个疯子。”待后来洛克哈特从军情一处驻俄国的情报站长博伊斯那里得知赖利
是英国间谍后,他差点儿大发雷霆。他将赖利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像训小学生
一样将其训斥一通,扬言要将他打发回去”。但据洛克哈特回忆,赖利是个“各种
开脱之辞的天才创造者,而我们最后以痛笑一场收场。”后来赖利装扮成旅居近东
的希腊人,找了几个情妇,开始认真地准备起推翻列宁的阴谋来。
    赖利继续使得那些仔细研究其充满矛盾生涯的苏联情报机构的专家们惊讶不已。
根据1979年发表的军事情报人员的正史记载,赖利出生在奥德萨,他的父亲是一个
爱尔兰大尉,母亲是俄罗斯人。就在这份文件中讲道,在他“充满英雄行为”的一
生中并不具有什么“轰动一时的和凭空虚构的”色彩。就在这份有着真凭实据的文
件材料中还确认,他是军情一处驻俄国的“主要头目”。(而事实上坐在这个位子
上的是埃内斯特·博伊斯)。赖利的生涯使得克格勃现任主席弗拉基米尔·亚历山
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将军颇感兴趣。1979年,当时任第一总局(对外情报机构)
局长的克留奇科夫向第一总局图书馆索要了所有有关赖利的书。很有可能,他的这
种兴趣更为克格勃内部有关国家安全委员会历史的新材料所激发。据一位图书馆馆
员说,“看来,他把这些书都读了。”
    乔·阿·希尔大尉(后来成了准将)大概在赖利的同行中属最有名的一个。他
也是军情一处安插在俄国的间谍, 其代号为“NKS”。据洛克哈特讲,他“和赖利
一样勇敢,同样无所畏惧”,而且“俄语也不比他说得差”。“快乐的乔治·希尔”
(金·菲尔比后来这样称他)  认为他在俄国度过的那段充当英国间谍的日子是其
“生活中一段愉快的经历”。童年时他曾和自己的父亲,“一位英国探险商人(应
从此词最好的意义来理解)”,周游了全世界,从西伯利亚一直到波斯。正是这些
旅行比任何一个专门的职业训练都更好地为其从事间谍工作打下了基础。希尔是在
布尔什维克革命前两个月,以皇家飞行使团工作人员的身份来到俄国的。但到1918
年春他就已和军情二处合作了。和洛克哈特一样,他也指望着布列斯特和约会被撕
毁,指望能说服布尔什维克加人对德的战争。在被冠以响亮的名称《伟大的使命》
的回忆录中,他夸耀了自己是如何获取了托洛茨基的信任,又是如何促成了苏联军
事情报机构和肃反委员会的建立:“同托洛茨基的会面、看戏、赴宴一点也没有影
响我的工作。我帮助布尔什维克的军事参谋部组建情报处,首先是为了弄清德军在
俄国战线上的集结情况,对其部队的推进作长期监视……其次,我参与组织了反间
谍处的工作,是为了监视德国秘密机构和使团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行动。”
    但是,希尔发往军情一处和相关军事部门的报告并未引起轰动效应,虽然其意
义不能低估。他“向布尔什维克许诺说,英国将会提供全面帮助,以说服莫斯科军
区的司令组建一个处,负责对德军配置进行检查和跟踪”。确实,和希尔在其回忆
录中写的不同的是,没有找到任何文件证明他亲自参加了这个处的组建工作。而且
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在1918年肃反委员会反间谍处的组建中起到过什么作用。后
来他自己也承认,他从未和该处第一任处长雅科夫·布柳姆金见过面。但是希尔和
肃反委员会曾就德国军队的情况作过有限的情报交换也是有可能的。当二战期间英
苏两国情报机关之间建立了更高层的合作之后,希尔又作为特别行动处的联络军官
回到了莫斯科。据金·菲尔比讲,“俄国人很高兴地迎接了他,要知道他们对他可
是再熟悉不过了。”到1918年夏,他与苏维埃的情报机构的短期合作结束了。和洛
克哈特一样,他最终也未能说服共产党人重新向德国开战。于是他就建立了揭露东
线上的德国和奥地利军事小分队的网络,并在“有爱国情感的俄国军官’”的帮助
下准备对付这些分队的挑衅性行动。
    到1918年7月, 洛克哈特卷人了旨在推翻共产主义制度的阴谋之中、尽管后来
他否认了这一点。他和驻莫斯科的法国总领事费尔南·格列纳尔一起将一千万卢布
转交给在莫斯科的反革命的“民族中心”,该组织同东北的萨温科夫以及库班河的
沙皇将军阿列克谢耶夫的白军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无论是洛克哈特还是格列纳尔,
都不能与捷尔任斯基一决胜负。 6月,捷尔任斯基向彼得格勒派去两名拉脱维亚族
肃反工作人员扬·布伊基斯和扬·斯普罗基斯。两人自称是施密德肯和布雷迪斯,
扮成了两个在寻求同协约国联系的反革命地下组织的代表。他们见到了英国领事馆
的海军武官P·H·克罗米大尉,此人在英国大使被召回后留在了彼得格勒,为的是
在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一旦有落人德国人手中的危险时,就将其毁掉。克罗米同时又
将布伊基斯和斯普罗基斯介绍给了赖利。这两个人向赖利反映说,驻莫斯科的拉脱
维亚族步兵对现状日益感到不满、他们两个的表演给赖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者
似乎在拉脱维亚人身上看到了推翻共产主义制度的契机。他曾如是得出结论:
    “莫斯科的士兵都是些拉脱维亚人,谁控制了拉脱维亚人,谁就控制了首都。
拉脱维亚人不是布尔什维克,但他们在为布尔什维克效力,因为他们无处可去。他
们都是些外国雇佣军,而外国雇佣军为的就是钱。谁出钱多,他们就跟谁走、我若
是能收买了拉脱维亚人,那我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布伊基斯和斯普罗基斯使得克罗米和赖利认定,有必要与莫斯科的洛克哈特发
生联系。
    当他们在莫斯科策动反布尔什维克起义时,正逢英国开始对俄国北方进行军事
干涉。3月6日,即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签订三天后,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
奉弗雷德里克·普列少将之命在摩尔曼斯克登陆。但海军陆战队员的目的并不是推
翻布尔什维克。派他们去是为了防止德国军队夺取协约国运往东线的大量军事物质。
协约国出兵的性质变化是在普利于8月2日同皇家海军陆战队小分队、一个营的法军
以及五十名美国水兵一起,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实施了第二次登陆之后发生的。阿尔
汉格尔斯克登陆的初始目的,还是为了防止德军夺取军事物资。但这一次正遇上反
布尔什维克的暴动开始。两组在海军陆战队到来之前秘密派来的协约国间谍被布尔
什维克抓获了。8月1日夜发生了政变,其领导人是俄国海军大尉格奥尔吉·恰普林
(过去曾被调往皇家海军任职) ,此人的行动看来与普利的情报机构头目、上校C
·R·M·托恩希尔(曾为军情一处军官)有着密切联系。次日,应政变组织(他们
宣布自己为“北部地区最高行政机关”的反布尔什维克政府)的请求,军事小分队
奉普利之命实施了登陆。
    奇怪的是,协约国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的登陆(普利声称自己是此地区事实上的
总督)并没有立刻导致英国和布尔什维克人关系的破裂。8月8月,英国外交部给洛
克哈特发了一封电报:“你们应该尽可能继续维系和布尔什维克政府的现有关系。
无论如何,首先提出断绝关系或宣战的都应该是布尔什维克一方,而不是协约国。”
    8 月中旬,肃反委员会派遣的拉脱维亚间谍布伊基斯和斯普罗基斯来到莫斯科
洛克哈特的代表处,将克罗米的信交给了他。一向“对间谍的渗透极为敏感”的洛
克哈特仔细研究了这封信。就风格和笔迹来看,他很快就确定此信确为克罗米所写。
“信中所用之词——自己准备离开俄国,并想‘在离开前将门砰地摔上’——这是
这个很讲礼节的军官的典型用词,”洛克哈特这样写道。
    此后不久,洛克哈特又和布伊基斯见了第二次面,另一个遣入的苏维埃间谍、
上校爱德华·别尔津也参加了这次会面。据洛克哈特讲,“这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人,
脸部棱角分明,有一双刚毅的银灰色眼睛。他指挥着苏维埃政府保安赤卫队的一支
拉脱维亚步兵的小分队。”在场的还有赖利及法国总领事格列纳尔。别尔津使他们
相信,拉脱维亚族士兵准备参加反布尔什维克的起义,并且所有事宜可在五、六个
星期内准备妥当。根据洛克哈特的建议,他们决定由赖利承担同拉脱维亚人的谈判
工作。大约于8 月20日开始的几次谈判,都是在肃反委员会监控的地点进行的。赖
利给了别尔津120万卢布做起义经费,后者则将这笔钱交给了肃反委员会。
    除了军情一处的间谍,参加支持俄国境内反布尔什维克组织行动的还有法国和
美国的间谍。8 月25日,在莫斯科美国总领事德·维特·普尔的代表处里举行了协
约国间谍的会面。法国的武官拉维伦将军也参加了会面(洛克哈特没有参加这次会
面)。会上决定,在协约国仍留在俄国的外交官最终撤走之后,间谍和颠覆活动就
将由专门留在俄国的间谍来承担。这些人当中有英国的赖利,法国的安里·德·维
迪曼上校,以及美国的克塞诺冯·德·布卢门撒尔·卡拉马蒂亚诺(俄希混血儿),
参加这次会面的还有肃反委员会的一个间谍——列涅·马尔尚,其表面身份是派驻
法国使馆的记者,他是布尔什维克的秘密支持者,后来成了法共的缔造者之一。
    8 月28日,赖利在肃反委员会的间谍别尔津上校的陪同下,来到彼得格勒,同
有反布尔什维克情绪的拉脱维亚族士兵谈判。捷尔任斯基在等待时机,让莫斯科和
彼得格勒的阴谋分子们为自己更好地搓好绳子。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在8 月30日告
终。这天,诗人列昂尼德·坎经基瑟尔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的领导人 M·乌
里茨基,而女社会革命党人法尼姬(多娃)·卡普兰(此人多半是有些神经失常)
向列宁开了枪,并致其重伤。这两桩互不相干的暗杀行动成了恐怖浪潮的开端。两
天内,仅在彼得格勒就有500多名政治犯被枪决。”
    据苏联官方资料记载,8 月31日清晨,肃反委员会工作人员开始向“洛克哈特
阴谋”发起总攻。肃反工作人员未能逮住赖利,但他们抓到了化名为谢尔波夫斯基
的冒充俄国工程师的美国间谍卡拉马蒂亚诺,并在他的住宅中找到一个罐子,里面
的纸条上写有他们转交给俄国间谍的款项。洛克哈特与赖利和卡拉马蒂亚诺两人不
同,他拥有外交豁免权。尽管如此,8 月31日清晨三点半左右,他在自己的住宅里
被“一个粗暴的声音吵醒,紧接着命令他马上起来”。洛克哈特“睁开眼睛就看见
鼻尖前是手枪枪口”,再看屋里有十来个武装的肃反工作人员。他和助手大尉希克
斯一起被弄到卢比扬卡,在那里,捷尔任斯基的助手拉脱维亚人雅科夫·彼得斯审
问了他、据洛克哈特讲,他有一头“长长的黑色卷发,如诗人的头发,向后梳着,
露出高高的额头”,他脸上的表情“忧郁且恐怖”。“您认识一个叫卡普兰的女人
吗?”彼得斯问到。洛克哈特从未见过她。据洛克哈特本人在一份材料中所述,他
当时要求尊重他在外交上不受侵犯的权力,并对彼得斯说,他没有任何权力向他提
问。“赖利在哪儿?”彼得斯继续问道。洛克哈特没有做答。而后彼得斯从公文夹
里取出一张通行证,这是由洛克哈特交给肃反委员会拉脱维亚族间谍去阿尔汉格尔
斯克会见普利的通行证。“这是你的笔迹吧?”他问道,洛克哈特这才明白,布伊
基斯和斯普罗基斯是肃反委员会派遣的间谍,但他仍未想到,别尔津上校也是肃反
委员会计策的一部分。他再次“非常礼貌”地对彼得斯说,自己有权不回答这些问
题。
    而彼得斯对这次审问所做的记录与洛克哈特所述就大相径庭了。记录中写道,
洛克哈特当时“惊慌之至,甚至连自己的外交证件都没有出示。大概,可怜的英国
外交官以为是指控其刺杀了列宁,而且看来,他心里也是有鬼的。”洛克哈特本人
则认为,彼得斯审问的目的是想将他与法因娜·卡普兰刺杀列宁一事牵扯起来。但
那时最令洛克哈特不安的,是他上衣胸前的口袋里的那本记事本、肃反委员会的间
谍在逮捕他和搜查他的住宅的时候,没有发现他的西装口袋里有一个记事本,这里
有用密码记录的他向间谍赖利,自然,还有萨温科夫提供的款项。洛克哈特担心他
们随时都有可能搜查他,便说要去解手。有两个武装侍卫跟着他,而他从容地从记
事本上撕下那几页能毁掉他的纸页,把它们当手纸使了。
    大约早晨六点时,在卢比扬卡的洛克哈特和希克斯待的房间里领进一个妇女来,
她周身穿的都是黑的,头发也是黑的,并且“眼眶发黑”。
    “我们猜到这就是卡普兰。看来,布尔什维克指望她会认出我们,并且会掩饰
不住。她保持着一种出奇的平静,走到窗口,用手托住下颌,一动不动,默不作声
地立着,茫然地望着窗外,好像任凭命运的摆布,直到看守进来将她带走。”
    法尼娅·卡普兰四天后在克里姆林宫内院被枪决,她最终也不知道,她刺杀列
宁究竟是否成功。
    上午九点,洛克哈特和希克斯被从卢比扬卡放了回来。到住宅后他们发现,洛
克哈特的情妇穆拉·本肯多夫也被肃反委员会逮捕了。
    赖利当时在彼得格勒,因而看来并不知道洛克哈特被捕的事。8 月31日中午,
也就是在洛克哈特被释放三小时之后,他来到军情一处情报站头目埃内斯特·博伊
斯的住处。在那里,他叙述了关于保卫克里姆林宫的拉脱维亚族步兵起义的计划。
按赖利所说,博伊斯称此计划是“极富有冒险”,却又是“值得的”,他还表明,
一旦失败,一切责任要由赖利来承担。而后博伊斯去了英国领事馆,想把克罗米接
到自己的住处与赖利见面、但在博伊斯来到领事馆之前,克罗米就已经死了。当时
有传闻说,刺杀乌里茨基的凶手躲进了英国领事馆。于是就有一伙听信此言的人在
肃反委员会间谍的带领下闯入领事馆大楼。克罗米想阻止这些人,听到的是要他让
路的回答,否则要“像打死一条狗一样打死他”。克罗米开了枪,但他自己也在交
火中被打死。
    9月1日清晨,肃反委员会搜查了法国间谍德·维迪曼的住宅。显然,这一行动
是根据他们的情报员列涅·马尔尚提供的情报进行的。结果搜出了用于破坏行动的
炸药。虽然德·维迪曼隐匿起来了,但第二天人民委员会胜利宣称:“今日,9月2
日,我们破获了一起以英国使馆负责人洛克哈特、法国总领事格列纳尔以及法国将
军拉维伦为首的由英法外交人员策划的阴谋。此项阴谋旨在推翻人民委员会,在莫
斯科实施军人独裁。这一切都企图通过收买红军战士来实现。”
    但在声明中没有一句话提到,这个利用红军战士(拉脱维亚族士兵)来搞军事
政变的计划是肃反委员会的间谍们制定的。为了替其侵犯洛克哈特外交豁免权的行
为辩白,声明中含糊其辞地说,逮捕他的时候其身份并未查明:“在阴谋者的秘密
总部中还逮捕了一名英国人,在被带到特别调查委员会后他声称泊己是英国外交代
表洛克哈特,在其身份被确认之后,洛克哈特立即获得了释放。”
    在人民委员会的声明中讲到, 赖利是“洛克哈特的间谍之一”,他转交了120
万卢布用以实施阴谋行动,这点是确凿无疑的。在声明中还说道,协约国的其他使
馆也参加了暴动的准备。列涅·马尔尚曾经给法国总统雷蒙·普安卡雷写过一封信,
在信中,他详细描述了8 月25日协约国间谍们会面的情形。这封信的复件被肃反工
作人员在一次搜查中给发现了,后来登载在共产党的刊物上。当然,这个发现并非
是偶然的。
    在人民委员会9月2日的通告,以及苏维埃政府后来的声明中称洛克哈特是协约
国阴谋的主要角色。但洛克哈特本人此刻最关心的是其情妇的命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