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西柏坡。周恩来说过:“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蒋介石打算像1947年进攻延安那样袭击西柏坡。因为当时人民解放军在石家庄地区的兵力不多,就命令傅作义实施偷袭计划,企图打掉解放军的中枢指挥机构,借以缓和东北和华东的局势。10月23日上午,傅作义在北平的华北“剿总”司令部召集军事会议,调集94军三个师的兵力,外加百余辆汽车,大批炸药,由94军军长郑挺锋指挥,准备27日在保定集结,分三路向石家庄进攻。当这项秘密的军事行动即将实施时,北平地下党得到了情报。《益世报》采访主任刘时平借着职业的便利,经常接触国民党将领。23日晚,他与绥远同乡、骑兵第12旅旅长鄂友三吃饭。酒过三巡后,鄂友三说:“委座下令要老傅明天去端共产党的老窝,这次为兄的要大显身手了,老弟等着瞧吧。”刘时平为之一惊,摸清情况后,当夜赶到《平明日报》社,与采编部主任李炳泉(中共党员)紧急前往中共北平地下党负责人崔月犁那里汇报。崔月犁和地下电台工作人员冒着被特务监听的危险,破例在上午开机,将这份加急情报报告了中共华北局城工部部长刘仁。
与此同时,华北军区安插在傅作义总部里的一个刻蜡板的文书甘霖也看到了偷袭石家庄的书面命令。看完这份文件,他当天秘密搭车到了徐水,从徐水县政府给华北军区打了电话:接电话的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唐永健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向聂荣臻报告。10月24日晚上,西柏坡大院正在放映露天电影。任弼时和周恩来坐下不久,机要人员送来一份急电,任和周当即回到办公室。这份电报是北平地下党城工部发来的,具体报告了傅作义部队的偷袭计划和北平西直门火车站匆忙运输的情况。周恩来和任弼时立即报告毛泽东,并和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联系,核实情况,作出紧急部署。'1'当时的情况确实危急。保定以西只有华北军区第七纵队,这是冀中军区部队组建的,武器装备都不强。主力部队距离最近的是郑维山的第三纵队,正在涿鹿一带作战。保定以南直到石家庄,就只有地方部队和民兵了。这形势真像“空城计”,如果国民党军行动迅速,后果不堪设想。聂荣臻命令三纵向满城方向急行军,五百里山路限三天赶到。命令七纵司令员孙毅、政委林铁在保定以南进行阻击,坚持到三纵到达。如果七纵堵不住,就在正定以北的滹沱河放水抬高水位,还命令各分区、县区领导组织民兵在公路上布雷、破路,组织村村联防,用一切办法迟滞国民党军。这时,毛泽东显示出大智慧。他给傅作义唱了一出《空城计》。自10月25日至31日,他为新华社写了三篇新闻稿,让秘书胡乔木送到广播电台公开播送。第一篇名为《蒋傅匪军妄图突击石家庄》,26日播出。全文如下:
新华社华北二十五日电:确息:当我解放军在华北和全国各战场连获巨大胜利之际,在北平的蒋匪介石和傅匪作义,妄想以突击石家庄,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据前线消息:蒋傅匪首决定集中九十四军三个师及新二军两个师经保定向石家庄进袭,其中九十四军已在涿县定兴间地区开始出动。消息又称:该匪部配有汽车,并带炸药,准备进行破坏。但是蒋傅匪首此种穷极无聊的举动是注定要失败的。华北党政军各首长正在号召人民动员起来,配合解放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敢于冒险的匪军。'1'这是要告诉蒋介石、傅作义,他们突袭石家庄的计划中共中央已经知道了,并已作好了一切准备。第二天早晨傅作义看到秘书为他抄录的新华社电讯,大吃一惊。兵力尚未集结,人家就全都知道了。军事机密不保,偷袭又岂能成功?!傅作义拿起电话找秘书长王克俊:“德明,昨天夜里中共方面广播了我们的‘援晋’行动,你听到了吗?看来不妙,人家既然了如指掌,就会有所准备,我们的行动,将难以成功。你要通知郑挺锋,一切行动要谨慎小心,不要中了共军的埋伏……”这天郑挺锋正在保定集结部队,部下看到从石家庄乘火车过来的商人手里拿着《号外》,知道他们的计划已经泄密,郑挺锋等大骂司令部里共产党太多,估计此行成功的可能性已不大了。'2'虽然毛泽东公开表示不怕国民党军偷袭,但必要的防范措施还得抓紧。在周恩来、任弼时的指挥下,中央机关作好了疏散准备。同时命令驻石家庄的华北局机关和所属单位,紧急撤离到安全地带。在正定城里的华北大学接到通知,高级知识分子和科研人员要撤退到邢台的华北大学原驻地。用解放区的习惯用语,叫“逃情况”。通知说: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具和书籍,暂留原地不动,由留守人员保管。大家都轻装转移。历史学家赵俪生教授夫妇和成仿吾副校长、何干之夫妇同乘一辆大马车,经元氏、高邑、赞皇,走了几天,才到达邢台。在那里安顿下来。日子过得轻松悠闲,感觉不到什么战争气氛。两个月后再返回正定时,北平都快解放了。'1'转移最艰难的是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这是华北军区建设的第一个现代化医院,10月24日举行开院典礼。大家高兴地一起会餐、看电影。电影刚演完,华北军区滕代远副司令员突然到来,马上召集党委会说,驻保定的敌人准备奔袭石家庄。医院明天就要往衡水备战转移,已与铁路局联系好,明天中午医院全体伤病员必须上车运走。这真是意外而又紧迫的任务。事关重大,院长李新农立即召集干部,连夜布置。派人到附近农村要大车,装运伤病员。各科的技术装备,能够携带的重要装备装箱运走,笨重的分别坚壁清野。简单布置之后就开始行动了。幸亏大家都有战争经验,不用多说,都懂得任务的严重性和时间的紧迫性,于是彻夜奋战,赶快收拾,很多医疗设备刚刚搬来,还未完全装好,现在又突然拆下装箱搬运,真是忙上加忙、乱上加乱。派出去找大车的人,大部分空手而归,因为当时石家庄全市各机关都要搬家,各村的大车都被征用了,只好自己再想办法。医院原有两辆大车和10副正规担架,远不够使用,于是自己动手,拆门板,绑担架,用以抬重伤员,轻伤员则或是自己走,或是各病房的医护人员背、扶而行。铁路局在极困难的条件下,设法为医院腾出几节车皮,使伤员乘火车安全转移。行动仓促,重伤员只能躺在稻草上。但是经过战争考验的人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没有人叫苦发牢骚,全院在互相帮助和体谅中完成了转移。'2'10月28日,在保定集结的国民党军开始南进。因为知道走漏了消息,解放区已有准备,郑挺锋等指挥部队小心翼翼地前进,行动缓慢。29日左翼鄂友三的骑兵进到正定以北的唐河,刚要进村宿营,突然遭到七纵和地方部队的猛烈袭击。经过一番激战,国民党军骑兵被迫北撤。步兵在行军途中几次踩上地雷,迫使他们边探雷边前进,行动更加迟缓。从10月26日下午,郑维山率领三纵开始急行军。他们翻山越岭,日行百里,途中不顾疲劳,一再轻装,向望都急进。当他们按时赶到望都时,聂荣臻司令员告诉他们国民党军已经南进,要三纵赶到沙河与七纵会合。三纵没有休息,连夜上路,终于在31日凌晨赶到沙河的指定地域。傅作义得知解放军主力已经赶到,怕部队遭到夹击,连忙下令郑挺锋等撤回保定。偷袭石家庄的计划就这样失败了。
经历这一场有惊无险的较量,毛泽东决心尽快解决傅作义集团。在年初,毛泽东提出先东北后华北的战略构想。东北解放后,华北就成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考虑的中心问题。主要目标是消灭傅作义和阎锡山集团,解放北平、天津和太原等大城市。毛泽东原来的方案是先阎后傅。先取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继取太原。绥远、山西解放后,集中华北和东北野战军主力,解决傅作义集团。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休整一个月,再入关攻击平津地区。10月31日毛泽东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中指出:
东北主力除四纵、十一纵等部即行南下外,其余在沈营线战斗结束后,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准备于战争第三年的下半年即明年一月至六月期间,协同华北力量歼灭傅作义主力,夺取平津及北宁、平绥、平承、平保各线,完成东北与华北的统一,以便于战争第四年的第一季即明年秋季,即有可能以主力向长江流域出动,并使政治协商会议能于明年夏季在北平开会。毛泽东的计划本来是比较从容的,但形势的发展比毛的预料还快。
就在东北野战军开始休整时,华野和中野打响了淮海战役。蒋介石鉴于东北国民党军灭亡的教训,与傅作义加紧商讨华北是撤还是守的问题。辽沈战役后,蒋介石一方面承认东北的失败,另一方面又认为,“东北军事虽然失利,但在关内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基础丝毫没有动摇。与共匪实力比较,仍然居于优势”。“东北战事虽告失利,但共匪主力尚难遽予华北局势直接威胁。”傅作义虽然意识到,“东北不保,华北亦难独存”。但他自恃还有相当强的实力,解放军一时对他还无可奈何。他说:“日前局势严重,但其严重程度还不至于威胁华北的生存。”由于蒋介石与傅作义对华北战局的估计尚存有幻想,加上蒋、傅之间的矛盾,在华北作战方针问题上,又陷于或撤或守的两难之中。傅作义对平津退守问题是早就有考虑的。他就任华北“剿总”总司令不久,即去太原与阎锡山商量。阎作为傅作义的老上司,纵论华北形势后,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筑坚强碉堡1万个至2万个,密布于唐山至塘沽及天津一线,以阻止东北林彪部进关;中策是退守北平,守张家口至包头一线,与山西形成犄角之势;下策才是坚守北平。在东北局面未逆转之前,傅作义基于华北的兵力优势,采取了“以机动战术保北平”的方针。即以北平为中心,以平津保三角地区为作战重点,在北宁、平绥、平保各线往返机动作战。
辽沈战役开始后,傅作义感到华北面临危机了,平津退守问题务必尽快定夺,即指示参谋部速拟行动方案。参谋部提出三个方案:一、适时放弃热、察、冀,将全军转至绥远省境附近,以便控制西北,休养生息,便于尔后作战;二、适时放弃承德、张家口、保定各大城市,以一部兵力暂时控制北平,将主力集中于天津、塘沽而坚守之,确保华北的滩头阵地,以便尔后行动自如;三、必要时将原来察、绥军转退绥远,将中央军集中于天津、塘沽,分别守备该地区,以便尔后运动。傅作义征求各兵团司令官和军长们的意见,他们比较倾向于第二案。傅作义不愿意撤往江南,因为傅作义的根据地在绥远,其嫡系部队绝大部分是绥远人,故土难离。傅作义深知蒋的为人与秉性,也不愿退到江南依附于他。所以,傅作义采取了坚守平津张的决策。从11月中旬起,他调整部署,主动放弃承德、保定,将部队沿唐山、张家口、天津一线展开。利用铁路、公路的便利交通,形成呼应之势,确保平津安全。在部队分布上,傅系部队摆在北平以西,国民党中央军摆在北平以东。其目的是:先让蒋的嫡系部队去抵挡林彪,挡不住就让他们从塘沽南逃。自己的部队保存实力,不行就西撤绥远。'1'就在蒋、傅研究对策,调整部署时,徐向前、周士第正指挥华北第1兵团围攻太原。太原是阎锡山的老巢,城防坚固,一时攻不下来。徐向前向中央建议增兵,以打破僵局。中央军委认真地分析了华北形势,认为应该同意徐向前的要求。这样,“可助徐、周攻下太原,并使徐、周早日南下接替刘、邓在中原的任务,以利刘、邓明年渡江”。毛泽东还估计,在解放军攻太原时,傅作义“可能按兵不动”,也有可能乘我华北兵力较空虚之际,“再度进扰石家庄”。果真如此,对我攻克太原并抑留傅作义集团于平、津、张、保地区是有利的。
林彪、罗荣桓、刘亚楼11月15日致电中央军委,建议“暂不攻太原”。他们认为,淮海战役发起后,徐州国民党军已处于一片混乱状态。“在我刘(伯承)陈(毅)大军的进攻下,该处敌人已有迅速被歼和瓦解的可能。在此情况下,蒋介石必更加企图将傅作义及其所属之中央军调至南方增防和避免在平津地域遭受歼灭。而傅作义则为了保存自己,可能企图向西逃回绥远,使东北我军入关将会扑空,不能发挥歼敌作用。”为避免这种可能情况的发生,建议除华北第3兵团暂不攻归绥外,华北第1、第2兵团目前“亦可暂不攻太原,而集中力量迅速包围保定或张家口(除留一部监视太原外),在这两处中何处敌人较多可能达到包围的目的,则包围何处,切断其与北平的联络。对所包围之敌,采取围而不攻的办法,以达到拖住敌人的目的。使傅作义及其所属之中央军,既不能撒手南下,亦不能撤退绥远,亦不能集中兵力守天津或守北平”。等到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与华北部队会合,全歼傅作义集团。至于太原,“在我军歼灭傅作义及其所属之中央军后,届时可随时轻易拿下。故太原之敌横直可歼灭的,并可有意留在打了平津之后作为无仗可打时的目标”。'1'林罗刘的建议立即为毛泽东采纳。16日,毛泽东致电太原前线的徐向前、周士第,建议推迟攻击太原。但是毛泽东认为,撤围归绥、缓攻太原,这一系列欲擒故纵,以退求进的做法,只能在心理上起减轻傅作义迅速决定逃跑的作用,如果傅作义主动放弃平津,华北部队难以阻止其逃跑,这是毛泽东最不放心的。毛泽东认为,华北的第2、第3兵团集结在一起,可以阻止傅作义嫡系部队向绥远撤退,但不能阻止蒋、傅两系部队向海上撤退。淮海战役打响后,对华北国民党军震动极大。他们很可能迅速作出决策,如果向江南撤退,将会给以后的解放战争造成重大困难。因此,东北野战军主力需要尽快入关,切断国民党军从海上南撤的道路,与傅作义决战。
原来毛泽东计划让东北野战军休整到1949年1月再入关,没想到战争进程是如此之快,只能让林彪结束休整,提前入关了。11月6日,毛泽东致电林罗刘,提出“傅部主力均在北平附近。我们曾考虑你们主力早日入关,包围津沽、唐山,在包围姿态下进行休整,则敌无从从海上逃跑。请你们考虑,你们究以早日入关为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休整计划然后入关为好。”'1'林罗刘次日复电,表示“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一是东北解放后部队思想发生很大波动,东北籍战士怕离开家乡,怕走路太远,某些干部已开始滋长享受情绪;二是新兵与俘虏战士的补充还未就绪,争取工作也要相当时间,否则逃亡减员会更为严重;三是部队冬装(大衣、棉帽、棉鞋)尚未发下。他们认为要解决部队思想问题,解决实际困难,都需要时间,而且各纵队的指挥员“均提出要求延长休整时间”。对于东北野战军大战后的实际困难,毛泽东、周恩来是完全理解的。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淮海战役已进入紧张时刻,华北国民党军有迅速撤退可能,必须予以阻止。否则就会丧失时机,犯最大的错误。基于战略上的需要,中共中央军委于11月18日电令林罗刘:“望你们立即令各纵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于21日或22日全军或至少八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逃跑并争取使中央军不战投降。”“望你们在发出出发命令后,先行出发到冀东指挥。”19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报告中央:“我们决遵来电于22日出发。”傅作义当然会预见到林彪大军入关这步棋。为了争取主动,他希望与中共中央对等谈判,用和平方式解决华北问题。11月下旬,他通过关系,委托毛泽东的同乡符定一去石家庄,试探中共的口气。傅来谈判,毛泽东表示欢迎。但在没有分出胜负之前,共产党是不会与傅作义进行和平谈判的。谈判不过是稳住他的一个策略。11月26日毛泽东在给林罗刘的电报中说:
所谓傅作义反正问题是傅之策士侯某与李济深代表彭泽湘谈的,彭有信托符定一带来给毛,据符面谈,在大势上看,傅无出路,有与中共谈和保存实力可能。惟傅本人尚未与彭泽湘见面,据说傅称一见面就要行动,我们已用聂荣臻名义致信彭泽湘表示欢迎傅派代表来石家庄谈判,同时由聂找一傅部俘虏军官,数日内派往北平见傅谈此问题。这些做法都是为了稳定傅不走,以便解决傅蒋两系夺取平津,不是真想与傅谈和。因为不解决傅部,即使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