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文化教育史-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法进行海外贸易,航海业不发达。斯巴达以农业立国,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农业。 

     斯巴达城邦国家的居民构成,主要有三部分人,即斯巴达人、希洛人和 

皮里阿西人。 

     斯巴达人是多利亚人的后裔。约公元前12—前11世纪时,多利亚人由 

北方向伯罗奔尼撒移民来到拉哥尼亚并定居在这里。此后,这些外来的征服 

者统一了拉哥尼亚地区。在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人建立起自己的奴隶占有 

制国家。斯巴达人是城邦的正式公民。他们是农业贵族,也被称为军事农业 

贵族,享有充分的权利。在人数方面,斯巴达公民(包括家属)人数不多, 

仅有9000户,共3万人,约占全国居民人口总数的10%,其中成年男子只有 

几千人。 

     希洛人为拉哥尼亚地区的原有居民,斯巴达人在征服过程中,把他们变 

成农业奴隶,全体希洛人被固着在土地上,失去人身自由,没有政治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希洛人和斯巴达人之间更是界限分明不可逾越,他们受到极 

端的奴隶待遇,希洛人人数众多,大约有25—30万人。 

     皮里阿西人是由被驱逐到边远地方和原住在边远地区的居民组成,属于 

平民阶层。他们在政治上不享受公民权。而在法律上是自由人,需要纳税和 

服役。这部分人拥有自己的财产和土地,也可以经营手工业和商业。当时, 

皮里阿西人约有3万户。 

     上述阶级结构表明,斯巴达是一个少数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在这个 

国家里,斯巴达人不从事生产劳动,统治着25万以上的奴隶和平民,他们的 

主要职责和任务是从军作战保护城邦。对内残酷压迫剥削和镇压希洛人的反 

抗,对外进行防卫免受战争干扰。这样就使得斯巴达人长期处在高度的军事 

戒备状态,不得不把自己训练成为勇敢善战的军人武士。这种社会经济制度 

决定了斯巴达的教育性质,实行单纯尚武的军事教育,它的整个教育都是为 

战争服务,以至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当人们提起斯巴达时,首先想到的便是 

它的军事教育。 

     ②教育目的和教育组织系统。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和宗旨,是通过严格的 

军事体育训练达到将奴隶主贵族的后代子弟培养训练成为身体强壮的武士和 

勇悍合格的军人,从而去完成对国内奴隶和平民的镇压,并肩负起对外的掠 

夺和防御战争的重任,以确保奴隶主军事贵族的统治。这样,军事训练就成 

为斯巴达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不能成为公民,整个斯 


… Page 8…

  巴达社会无异是一个军营。 

       斯巴达的教育组织,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叫国家教育场所,另一种 

  称作“埃弗比”。 

       国家教育场所是国家的公育机构,类似寄宿学校,内设总监(亦称国家 

  视导员)管理。总监周围还有所谓职衔叫“鞭打者”的作为助手,而从事直 

  接的或正式的管教工作的人被称为小队教导员,一般由 20—30岁的青年担 

  任,负专门的责任。在公育机关里,同龄儿童被分成小队进行编制,每队约 

  由64人组成,挑选机警勇敢的儿童任小队长。 

       埃弗比团是高等教育场所,亦称士官团或青年军事训练团。这种教育组 

  织,要完成对青年的正规军事训练,由所谓“能干”的战略家进行领导管理。 

       ③教育过程、内容和方法。据传,来库古斯 (Lycurgus)是古斯巴达社 

  会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创始人,大约活动在公元前9—前8世纪。他主张 

  教育的目的在于训练和培养身强力壮、效忠国家的统治者和武士,全部教育 

  机关均应由国家主持,强调全民性的军事教育。这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 

  塔克 (约公元46—120年)所说的那样:“来库古斯将自己的同胞训练成既 

  没有独立生活的愿望,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倒象是一群蜜蜂,孜孜不 

  倦地使自己成为整个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聚集在首领的周围,怀着近乎 

  是忘我的热情和雄心壮志,将自身的一切皆隶属于国家。”① 

       斯巴达人认为强国必先强种,对青年一代的教育是国家的重要职责。斯 

  巴达人的生活受国家管制,儿童属国家所有,实际上教育过程和管理,从儿 

  童一出生就开始了。 

       根据来库古斯法规定,斯巴达新生婴孩必须接受地方长老的严格检查。 

  父亲要把孩子抱到长老那里,经过长老们的审慎检验后才能决定儿童的生 

  存。如体弱有病不合格者,或被抛弃于露天野地任其死亡,或被丢给奴隶希 

  洛人。健康的婴儿才能允许保留下来,由父母养育并得到九千份土地中的一 

  份。在斯巴达人看来,开始就在健康方面有天然缺陷的生命,对个人和国家 

  都是无利无益的,只有强健的婴儿可能长成良好的战士。基于同样的原则, 

  妇女对于初生婴儿不是用水,而是用酒洗浴,以此作为一种对婴儿体质的试 

  验。因为据说癫痫和有病的婴儿在烈酒中就会抽风和失去知觉,同时健康的 

  孩子是能象钢一样地接受试验的,并且还能够得到一种坚强的体质。被检视 

  合格的儿童由父母代替国家抚养,至7岁为止。这可以说是斯巴达国家对儿 

  童青少年教育管理的第一个阶段。 

       从7岁开始,男孩被送进国家教育场所,正式接受军事体育锻炼。这是 

  国家对儿童教育管理的第二个阶段。 

       军事训练的主要项目内容是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角力(摔跤)、 

  掷铁饼、投标枪。另外,还有骑马、游泳、射箭和各种军事游戏。这些训练 

  项目均分等级,对儿童进行严格训练。国家教育场所内制度严酷,生活单调。 

  儿童在这里,一年四季衣着单薄,光头赤脚,饮食也非常粗劣。他们睡觉没 

  有被褥,成群地睡在用手而不是用刀从尤罗塔河岸采集来芦苇铺成的床上, 

  冬天也只允许加一点蓟毛取暖。为了培养儿童的顽强坚韧的性格,无论是受 

  到鞭打,还是在格斗中受伤,都不能哀号呻吟,否则被认为是一种耻辱。说 

  来也很奇怪,斯巴达人为了鼓励儿童的机警性,经常让他们到住地附近去偷 



① 普鲁塔克: 《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商务印书馆,1990 年版,第117 页。 


… Page 9…

  柴米和蔬菜,成功者受到表扬,被发现的要受到处罚。正如传说故事讲的那 

  样,一个斯巴达的少年儿童偷了一只幼小的狐狸,把它藏在自己上衣贴胸的 

  地方,这畜牲用尖牙利爪扒出了少年的肠子,但他还是强忍疼痛,宁肯死去, 

  也不愿让人发现他的偷窃行径。看看斯巴达不少青年在阿尔特弥斯·奥提亚 

  祭坛阶下,忍受苦难被鞭打致死的情景,使人更加相信了这一传说的真实性。 

       在这个阶段里,国家教育场所还要对儿童进行特殊的政治教育。斯巴达 

  的社会领导人物经常来到这里,与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谈话。谈话的内容有关 

  各种政治问题,并向儿童提出各种问题,诸如“谁是好公民和谁是坏公民?”, 

   “谁是国内的优秀人物”,等等。要求儿童迅速回答,答案要简短有内容, 

  锻炼儿童的敏捷头脑。此外,国家教育场所的监督和负责者,还要向儿童少 

  年讲述奴隶制国家的政治法律、风俗习惯、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并让他们 

  参加一些实际活动,例如祭神、竞技,以至执政者的就职庆祝仪式。凡此种 

  种谈话和各类活动的意义,目的都是训练儿童将来成为城邦国家的保卫者和 

  统治者。儿童在国家教育场所受训练到18岁为止。 

       年满18岁的青年要转到高一级的埃弗比团学习,进一步接受正规的军事 

  教育。这是斯巴达教育管理的第三个阶段,受教需用2年的时间。 

       青年当成为埃弗比成员时,要主动到阿尔特弥斯圣殿巨大的祭坛上去承 

  受鞭打的严峻考验。届时,忍受了最多鞭打又没有畏缩者就要受奖。在学习 

  期间,受训青年还要参加秘密服役,即在夜间对奴隶希洛人进行突然袭击和 

  追杀。这样作法,是激发斯巴达青年仇视奴隶的心理,同时以此摄服奴隶, 

  加强管制。青年在20岁时结束在埃弗比团的训练学习,开始戍边服役到30 

  岁。30岁时可成为正式公民和合格军人,参加公民大会。斯巴达国家对青少 

  年的教育管理至此才告完成。 

       斯巴达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年轻一代的军事体育训练,极为强调军事教 

  育,但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不重视的。阅读和写字对儿童来说,只学习一 

  些最必需的东西,仅仅学到够用而已。其它一切训练都在追求一个目的:使 

  他们善于服从命令、承受艰难困苦与能征惯战。 

       ④关于妇女教育问题。重视对女子的教育是斯巴达教育的一个显著特 

  点。 

       对妇女教育被视为斯巴达国家的重要职责,其原因是因为女子有生育健 

  康后代的重任。这是斯巴达人对教育价值认识的明确表现。和希腊其他城邦 

  国家比较,“斯巴达的妇女自然要比其他希腊妇女占着受人尊敬得多的地位” 

  ①。斯巴达人允许女孩过一种自由的户外生活,青年女子在出嫁以前,也受着 

  跟男子同样的体育训练,其目的是要培养女孩成为身体强壮的母亲,以生育 

  健康的儿童;另外,男子外出征战时,可以防守本土城池,训练的内容如同 

  男孩练习五项竞技,要学跑、跳、打球、掷标枪、角力以及舞蹈唱歌等。普 

  鲁塔克说,来库古斯对于妇女给予了一切可能的关注,“他让少女们锻炼身 

  体:跑步、摔跤、扔铁饼、掷标枪,为了使她们将来的腹中婴儿在壮健的身 

  躯里打下壮健的底子并更好的发育成熟,也是为了使他们自己健壮结实,怀 

                                                         ② 

  胎足月,能够顺利地、轻易地对付分娩时的阵痛。”但对女子的训练与男子 

  训练所不同的有二点:第一,准许女孩们住在家里不过兵营的生活;第二,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59 页。 

② 普鲁塔克: 《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第102—103 页。 


… Page 10…

  她们的训练强度也比男孩要小。 

       斯巴达人对女子教育的重视和训练成功的效果,使斯巴达妇女作为母 

  亲,在当时希腊人当中,和斯巴达男子士兵享有同样的崇高声誉。 

       斯巴达教育在西方文化教育史上,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类型,对后世 

  欧洲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形成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斯巴达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国家的重要职责而给予关心。普鲁塔克在 

  谈到斯巴达教育时首先明确指出:“就教育而言,来库古斯把它看作是立法 

                                    ① 

  者的最伟大和最崇高的任务。”因此,斯巴达人上至城邦政府,下至普通百 

  姓都对办理教育事业表现出一种很大的热忱。在这种关怀教育的思想指导和 

  鼓舞下,斯巴达教育工作组织严密,对青年一代实施有步骤的教育,对女子 

  教育和训练也非常重视,这些都是斯巴达教育中值得称道的积极方面。 

       斯巴达实行单纯尚武的军事教育,构成了它的教育的基本特点,其教育 

  性质也是野蛮和落后的。斯巴达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均由奴隶主贵族政治目 

  的所制约。斯巴达教育有其明显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教育是为贵族寡头政 

  体服务,教育的目的是在于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以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 

  治。奴隶主贵族子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广大的奴隶和平民的后代则完全 

  被排斥在外。斯巴达办理教育有积极的方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教育存 

  在片面性和消极面。例如,斯巴达只重视军事体育教育,而不重视文化知识 

  的学习,更谈不上对文学、艺术和哲学的研究,这些在斯巴达教育体系中是 

  没有地位的,这就使得斯巴达的生活极为单调狭隘。再如,斯巴达教育单纯 

  强调服从和纪律,这种压制性的纪律约束表现在斯巴达人全部生活举止中, 

  他们的神态言行必须时刻保持严厉和固执,这不能不说是对人的个性发展的 

  一种摧毁。色诺芬对斯巴达教育下的青年形象作了很好的描写:“守纪律和 

  服从的精神在斯巴达盛行”,而青年人“沿街行进时,双手插在斗蓬里,默 

                                                              ① 

  默前行,也不左顾右盼,只是一味谦恭地盯着地面” ,这些都不足为奇。 

       斯巴达教育对古代希腊教育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产生了不 

  小的影响。柏拉图吸取斯巴达人的教育思想,也主张由奴隶制国家统一办理 

  教育,把全体自由民的子女,看成是整个奴隶主国家的后代。亚里士多德和 

  柏拉图同样,更强调教育是国家的职责,教育是国家的事情,认为:“教育 

  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不要象现在这样,每人只分别地照顾自己的 

                                                ② 

  儿童,给予自以为最适合于他们的教育。”斯巴达教育不仅在对西方教育理 

  论方面,而且在实践方面也为后来欧洲有的国家办学所模仿,象英国的寄宿 

  学校让学生过集体生活,公学教师培养学生应该具备勇敢和服从精神,等等。 

  由此可见,斯巴达教育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雅典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 

       雅典是古代希腊另一个有代表性的奴隶制城邦国家,建于公元前8世纪 

  左右。到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古典时代,雅典社会经济和奴隶主民主政治 

  繁荣发展,与此相适应,它的文化教育也独放异彩,和斯巴达实施的单纯的 



① 普鲁塔克: 《希腊罗马名人传》,第102 页 

①  '英'威廉·博伊德等: 《西方教育史》,任宝祥、吴元训主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年版,第13 页。 

②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07 页。 


… Page 11…

军事教育比较,雅典教育重在对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培养,成为进步的古希 

腊文化教育的典型形式。 

     ①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雅典位于地中海中部、希腊东南的阿提卡半岛 

上,是希腊的一个沿海城邦国家。境内多山少平原,不利于农业生产,橄榄 

和葡萄却很早就在这里得到了大量的种植。而大理石、银矿和建筑用的陶土 

等矿藏,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阿提卡海岸线曲折、漫长,连接 

各条航路,处在中希腊各邦和东方联系的前沿地带,可通地中海、黑海沿岸, 

直到小亚细亚。这种地理环境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和从事海外贸易,对经济 

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雅典人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积极开 

展与外界其它国家的交往,吸收比它先进的国家的文化。同时,生活在这样 

环境里的雅典人,大海使他们变得心胸开阔,培养了勇于冒险、开拓、进取 

的精神,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和先驱,在雅典人 

身上,希腊民族的天才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 

     雅典的社会阶级关系比较复杂。公元前8世纪左右,雅典的氏族公社逐 

步解体,开始形成奴隶制城邦。和斯巴达同样,雅典原来也是一个农业国。 

农业贵族是统治阶级,在政治上享有特殊权利,他们霸占了阿提卡半岛的最 

好土地,占有大量的奴隶,有些农业贵族还经商、放高利贷。奴隶完全丧失 

了人身自由。奴隶和奴隶主是雅典社会的两个互相对立的阶级,彼此间长期 

进行着尖锐殊死的斗争。此外,雅典社会还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者,这些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