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文化教育史-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体育活动。 

     古代中期公元前8世纪以后,希腊形成许多奴隶制城邦国家。在斯巴达 

和雅典的教育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体育作为这两个城邦教育内容所占的地 

位和作用。这里,从体育教育角度出发,再就斯巴达和雅典的体育状况多说 

几句话。斯巴达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利益,教育由国家负责进行,培养 

训练青少年成为一名合格的勇敢、坚韧、绝对服从和无所畏惧的军人则成为 

教育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愿望,斯巴达城邦国家从每一个婴儿出生那一天 

起,直至他二三十岁成为军人取得公民权为止,要进行有组织的一系列的军 

事体育训练,以培养军人应具备的品质。即使成年结婚以后,也还须继续在 

兵营服役,一直到60岁。在20—60岁期间出于军事的需要,斯巴达男子几 

乎都过着军营生活,按照规定天天进行身体训练。在进行日常训练的时候, 

已经注意到年龄特征,训练内容有:跑、跳、角力、拳击、击剑、掷铁饼、 

掷标枪、游泳、骑马、狩猎、徒步旅行、球类比赛,还有和军事相结合的舞 

蹈等。由于斯巴达人一生都在进行军事训练活动,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保持优胜的地位,从公元前720年开始曾达一个多世纪之久。雅典和斯巴达 

一样注重体育,但由于教育目的不同所使然,雅典体育已不单纯是为了军事 

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年一代的身心和谐发展,体育和音乐教育成了实现 

这一目标的两项重要的内容及保证措施。因此,体育和德育、智育、美育是 

结合进行的。但是,自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之后,随着雅典经济的繁荣 

和教育的发展,人们开始热衷于文化知识学习,而对青少年身体的关心慢慢 

地淡薄。此时,雅典的市民享乐气氛充斥,喜欢观看竞技表演,却对本身的 

体育锻炼日渐忽视。这样,就使竞技走向专业化,而普遍的体育活动逐渐衰 

落下来。 



      (2)古代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盛会 

     世界性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代希腊,希腊人在公元前776—公 

元393年之间共举行了293次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盛会。这是希腊民族在人类 

体育发展史的光辉篇章,也是世界古代中期文化教育史上重要的一页。 

     据传,古希腊人为了供奉神灵便筑起神坛,在坛前燔祭他们所杀献的牲 

畜,同时举办庆祝活动,伴随有颂歌和舞蹈。以后,他们又建筑了坛场和大 

庙。在规定的时刻,希腊人汇聚一起在庙坛举办庆节,祭神的庆祝节日活动, 

后来又增加了体育和竞技的内容。这可能是古代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雏 

型。传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由众神之王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所创始 


… Page 37…

的。 

     古希腊各城邦经常在祭神庆节举办运动会,规模比较大的有:奥林匹克、 

伊斯特摩斯、皮托、尼米亚。其中,最负盛名和影响最大的是在奥林匹亚地 

方举行的运动会,即奥林匹克运动会。 

     古代希腊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由伊利斯国王爱菲特斯发起召开,公 

元前776年,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奥林匹亚的地方举行。自此开始, 

以后每4年举行一次,会期一般定为5天。在奥运会进行期间,按照规定, 

各城邦之间相约“神圣休战”,停止战争,故奥运会的召开又象征着和平。 

这时候,从希腊各地来的人们汇聚奥林匹亚,他们当中不仅有运动员,还有 

哲学家、讲演家、艺术家和诗人。比赛期间,既有规模宏大的音乐、戏剧文 

娱表演,也有诗人朗诵自己的作品和讲演家发表的祝辞。参加比赛的运动员 

的基本条件要求是纯希腊血统并获有公民权的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初竞赛 

项目主要有赛跑和角力,以及拳击、战车赛等。在奥林匹克竞技中,跑占有 

重要的位置,赛跑按“斯泰德”计程(1个斯泰德约相当于185—225米), 

最初只有短跑(1个斯泰德),以后逐步增加了往复跑(2个斯泰德)、长跑 

 (7—24个斯泰德),还有武装赛跑和火炬赛跑。短跑有预决赛,可能还按 

年龄和身体状况分组,跑的姿势已和今天大体相近。竞技的胜利者被戴上橄 

榄枝编成的花冠,雕塑家要为他雕像,还要在其家乡举行庆祝活动,热烈欢 

迎运动健儿归来,每个人都为自己城邦获得优胜的参赛者引以自豪。所以, 

对古希腊人说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行是一次民族重大的节日活动,具有 

全希腊的意义。 

     古代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到公元393年共举行了 

293次,时间持续了一千年之久。后来,由于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信奉基 

督教,禁止其他异教活动,便以奥林匹克与基督教相抵触,下令废止运动会, 

并且破坏了奥林匹亚的建筑物和运动场地的设施,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至此 

结束。 

     随着近代体育的兴起,恢复奥运会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1888年,法国 

教育家P。de顾拜旦 (1863—1937)提出恢复奥运会的建议,并在1894年由 

他主持在巴黎召开了国际体育会议。这次会上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 

会”,一致同意在国际范围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委托希腊作第一届国际奥 

运会的筹备工作。1896年近代第一届国际奥运会在雅典举行,以后每4年举 

行一次。由此,揭开了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新篇章。 



      (3)马拉松长跑的起因 

     今天,马拉松长跑的比赛运动也是起源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492—前479年之间,波斯帝国企图控制霸占爱琴海地区,发动 

了对希腊的侵略战争,史称希波战争。波斯国王大流士三次派兵入侵希腊。 

继第一次失败后,便于公元前490年又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入侵。雅典和 

波斯两军在马拉松平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马拉松平原在雅典城东北,是 

一个三面环山的河谷。雅典士兵在将领米太亚德率领下,机智勇敢、以少胜 

多,在马拉松大败波斯军队,最后取得了马拉松战役的辉煌胜利。 

     马拉松之战后,为了尽快地将希腊人取得的这个胜利的喜讯传给全体雅 

典人民,米太亚德决定派善于长跑的战士菲迪皮茨赶快回雅典报捷。于是, 

菲迪皮茨不顾战时的疲劳,带着身上的血迹,立刻从马拉松动身。他以惊人 


… Page 38…

  的毅力,最快的速度,一直跑到了雅典城的中央广场。当他向聚集在广场上 

  的盼望胜利消息的人们激动地宣布:“我们胜利了,大家欢乐吧!”之后, 

  随即倒在地上,英勇地牺牲了。 

       为了纪念这位菲迪皮茨战士的英雄事迹,在雅典近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 

  动会上首次举行了马拉松赛跑。参加这项比赛的运动员,从马拉松起跑,大 

  体沿着菲迪皮茨当年跑的路线,到达雅典城,全程40公里。1920年,人们 

  又对马拉松到雅典的这段路程作了比较精确的测量,确定为42。195公里。从 

  1924年第8届奥运会起,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就把这个距离 (42。195公里) 

  正式规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一直沿用到今天,成为目前世界各国通用 

  的马拉松长跑的距离。 



        (4)古希腊教育家论体育 

       古希腊的教育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重视体育,并且 

  对体育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过探讨。体育作为教育的内容,成为他们教育思 

  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苏格拉底认为,人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需要用身体的,所以要尽可能 

  使身体保持最良好的状态是非常必要的。他自己就很重视体育锻炼,为了准 

  备应付任何严峻的考验,苏格拉底天天早晨跑到广场锻炼身体,以培养忍受 

  饥渴、酷热、严寒和疲劳的能力。他不仅自己重视体育锻炼,而且教育人们 

  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反复告诫青年要为保卫城邦积极地去锻炼身体。有一次, 

  当他看到青年艾皮根奈斯身体很不好,就直言不讳地指出:“艾皮根奈斯, 

  你的身体多么缺乏锻炼啊!”随即向他讲述了身体健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雅典人随时可能与敌人进行生死存亡的斗争,在战争的危险时刻,如果身体 

  虚弱就可能丧生,或被俘而成为奴隶,或者可耻地偷生。 

       希波战争以后,富裕起来的雅典人不再向从前那样重视军事体育锻炼。 

  为此,苏格拉底及时教育青年,他说:“不要因为城邦没有正式规定军事训 

  练,就自己也疏忽起来,而是应该更加注意锻炼才是。应当明确知道,无论 

                                                                    ① 

  是任何其他竞赛或任何事业,把身体锻炼好总不会吃亏的。”苏格拉底还指 

  出,体育锻炼对于人的精神大有好处。在思维活动中,健康的身体也是必要 

  的。许多人“由于身体不好,健忘、忧郁、易怒和疯狂就会经常猛烈袭击许 

                                                             ② 

  多人的神智,以致他们把已获得的知识全部丧失净尽”。但那些身体健康的 

  人却有充分的保证,他们不会遭受由于身体不好而受到危险,相反,由于身 

  体健康很可能获得和身体衰弱完全相反的有益效果。 

       柏拉图在从事教育研究活动过程中,重视体育教育所引起的作用,体育 

  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张身心和谐发展,强调“用体育锻 

  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柏拉图提出7—12岁的儿童进国家学校,学习 

  文化基础知识;12—17岁进体操学校学习游戏、舞蹈、角力、掷铁饼、投枪、 

  赛跑、射箭、骑马等;17—20岁的青少年仍然要继续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这 

  些体育训练,培养勇敢高尚的品德和优美强健的身体。他并且认为,妇女也 

  需要体育锻炼,指出:女孩应该练习舞蹈和角力,结婚以后,便要参加战斗 

  演习、行营布阵和使用武器,这样,一旦当全部的军队出征打敌人的时候, 



① 《回忆苏格拉底》,第131 页。 

② 《回忆苏格拉底》,第132 页。 


… Page 39…

  她们就能保卫儿童和城市。柏拉图关于体育教育的思想内容丰富,除在其教 

  育思想体系占有一定位置,他还抨击当时雅典出现的竞技主义和竞技职业化 

  的倾向,批评人们轻视体育的思想和态度。认为体育应该包括教育手段和健 

  康术。柏拉图这些丰富的体育思想对后世的体育发展都很有影响。 

        亚里士多德是教育史上第一个主张按年龄分期特征进行教育的人,强调 

  对儿童实施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他认为,智力的健全要依赖于 

  身体的健康,所以体育应该先于智育。开展体育训练,对于培养儿童的勇敢 

  和坚强的意志会起积极的作用。在对儿童具体实施体育锻炼时,要求学前儿 

  童身体锻炼应是逐渐的,到了初等教育时期,儿童除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 

  习体操和唱歌,“对于儿童们,这些操练应该是一种比较柔和的,避免粗劣 

                                                             ① 

  的膳食和痛苦的劳作,庶使身体的生长不受损害”。在体育实践中,亚里士 

  多德强调养成健美的体格而不是野蛮的兽性的体格,“应该把高贵的东西, 

                                               ② 

  而不是什么兽性的东西,放在第一位”。他还主张根据每个儿童不同的体质 

  特点选择合理的方法因材施教,而对那些身体还没有发展健全的儿童要采用 

  运动量比较小的活动来锻炼身体。亚里士多德的体育思想,对后来体育理论 

  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① 《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第111 页。 

② 《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第111 页。 


… Page 40…

                三、古代罗马王政和共和时期的文化教育 



     古代罗马在欧洲是继古希腊之后的又一个典型的奴隶制国家。它最初是 

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一个很小的城邦国家。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罗马经过几 

个世纪的扩张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一个大帝国。古罗马的历史, 

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 

     王政时期,约公元前753—前509年; 

     共和时期,约公元前509—前30年; 

     帝国时期,约公元前30—公元476年。 

     古代罗马在吸收古希腊文化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其文化教育也曾取得了 

许多成就。希腊的文化、教育,又主要是通过罗马,对后世的欧洲产生了较 

大的影响。因此,古代罗马在世界文化教育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1。公元前8至前6世纪的罗马社会和早期文化 



     古代罗马国家建立在意大利半岛。地中海中部意大利半岛,气候温和、 

雨量充足、土地肥沃。亚平宁山脉纵贯半岛南北。北部有肥沃的波河平原, 

为主要农业区。东部地区背山面水,宜于畜牧。西部也有一些平原,适于农 

耕。南部和西西里岛地势也有利于农牧业。意大利半岛上有不少河流,以波 

河和第伯河为主要河流。古代罗马城邦就建立在第伯河边。 

     远在旧石器时代,意大利半岛上就有居民生产活动。据说,利古里亚人 

是意大利半岛上的最早居民,大概是从非洲经过现今的西班牙和法国一带移 

民到这里。约当公元前5000年左右,意大利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到公元前 

2000年代初(青铜器时代),意大利人的祖先从东北方越过阿尔卑斯山来到 

意大利。他们操印欧语结成一些部落,拉丁人就是这些部落中的一支,遂定 

居在中部的拉丁平原。公元前1000—前800年间,意大利进入了铁器时代。 

考古发掘调查表明,从公元前8—6世纪,拉丁部落联合、归并其他部落,在 

第伯河口建立了罗马城,并逐步发展形成古代罗马城邦。 

     根据传统的说法,罗马史的最古时期通称“王政”时期,时间约从公元 

前八8至前6世纪,这一时期大约有250年。这是罗马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 

社会过渡的阶段。 

     罗马在“王政”时期,大约有七个王朝统治罗马。第一、三王是拉丁人, 

第二、四王是萨宾人,后三个王是伊达拉里亚人。这一时期,罗马有300个 

氏族和3000个家族。每10个氏族结成一个胞族,称为库里亚。每10个库里 

亚组成一个部落,称为特里布斯。这样,有30个胞族组成了3个部落。每个 

特里布斯就是一个特别的部落,共同构成罗马人民整体。当时,罗马的社会 

制度和管理机构类似古希腊荷马时代的军事民主制,大体情况如下:由所谓 

王、元老院和人民大会管理公共事务。此时,罗马国王是军事首长、最高祭 

司和审判长,由人民大会选举产生。其权力有限,可以罢免,还没有掌握民 

政方面的权力。氏族首长组成元老院,作为国王的咨询机关,和王一起处理 

公共事务,预先讨论向人民大会提出的重大问题。人民大会按胞族召开,称 

为库里亚会议,是罗马王政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大会权力极大,可以 

通过或否决重大问题,选举包括王在内的一切高级公职,决定战争与和平事 

宜,并对判处死刑的案件作最后裁决等。恩格斯在谈到罗马早期的这种社会 


… Page 41…

  制度和管理组织时,指出:“象英雄时代(即荷马时代——著者)的希腊人 

  一样,罗马人在所谓王政时代也生活在一种以氏族、胞族和部落为基础,并 

                                                ① 

  从它们当中发展起来的军事民主制之下。 ” 

       公元前7世纪,罗马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器普遍流行使用,提高了生产 

  的效率。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农业方面,铁制农具普遍使用。手工业也 

  开始从农业中分化出来,出现了木匠、铜匠、陶器匠和皮匠等手工业者。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