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卷九0∶
「三空性」∶『中含』(一九0)『小空经』
『中含』(一九二)『大空经』
『论』卷九二∶
'P16'
「师弟二圆满」∶『中含』(一六三)『分别六处经』
『中含』(一六九)『拘楼瘦无诤经』
『论』卷九三∶
「甚深」∶『中含』(九七)『大因经』
『论』卷九四∶
「解」∶『中含』(二三)『智经』
『中含』(九)『七车经』
『论』卷九五∶
「如理」∶『中含』(一0)『漏尽经』
「摄」∶『中含』(三0)『象!A释喻经』
「集谛」∶『杂含』(大正)九八四经
『论』卷九六∶
『杂含』(大正)九六九经
「愚夫」∶『中含』(一八一)『多界经』
「问记」∶『中含』(一一九)『说处经』
'P17'
『中含』(一二二)『成就戒经』
『论』九七∶
「沙门」∶『中含』(一0三)『师子吼经』
「沙门义」∶『中含』(一六二)『分别六界经』
「喜乐」∶『中含』(一)『善法经』
「一切法」∶『中含』(一一三)『诸法本经』
「梵行」∶『中含』(一一一)『达梵行经』
「数取趣」∶『中含』(一一二)『阿奴波经』
「超」∶『杂含』(大正)一0四二·一0四三经。
「二染」∶『中含』(七五)『净不动道经』。
依『杂阿含经』「修多罗相应」的次第,抉择「事相应教」的『瑜伽论摄事分』,包含了二十部以上的『中阿含经』;这些经,在赤铜 部的巴利藏中,有些是编入『增支部』的。『摄事分』又引用了「修多罗相应」以外的『杂阿含经』,如(大正藏编号)九六九经,与巴利『中部』(七四)『长爪经』相当。一0四二·一0四三经,与『中部』(四一)『萨罗村婆罗门经』;(四二)『毗兰若村婆罗门经』相当。九八四经,就是『增支部』「四集」一七九经。『摄事 'P18' 分』所引用的,「修多罗相应」以外的『杂阿含经』,都属於「如来所说」。『摄事分』的抉择经义,包容了「修多罗相应」以外的经典,确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注【4…001】拙作『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六三六──六六四)。
注【4…002】『瑜伽师地论』卷九八(大正三0·八六一下──八六二上)。
注【4…003】『杂阿含经』卷二六(大正二·一八二上)。
注【4…004】『相应部』(四八)「根相应」(南传一六下·四0──四一)。『瑜伽师地论』卷九八『大正三0·八六三中)。
注【4…005】拙作『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对於『道品』的缺失部分,推定为卷二三·卷二五──两卷(六六五)。今改正为卷二五──一卷;『杂阿含经』缺失的另一卷,应为原译本卷二二,如下「如来所说」中说。
注【4…006】『长阿含经』(二一)『梵动经』,为法藏部诵本。赤铜 部所诵,为『长部』(一)『梵网经』。说一切有部也名为『梵网经』,但没有译出。依论义抉择,还论到『中部』(一0二)『五三经』。在说一切有部,『五三经』应属於『长阿含』(『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七二一)。
四 只夜──有偈部分(二)
『杂阿含经』的有偈部份,是古代「只夜」的实存部类,试为解说。九分(十二分)教中, 'P19' 「修多罗」与「只夜」,在不同部派的传述中,始终不移的位列第一、第二,不是其他分教次第不定可比的,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修多罗su^tra;sutta,义译为经,契经,所以『杂阿含经』──『相应阿含经』,全部都可以称为「相应修多罗」。上文说到,『瑜伽论』在解说十二分教时,修多罗与偈颂相对,被局限於长行直说(1)。因此想到了,『杂阿含经』的有偈部分,与『相应部』的「有偈篇」Saga^tha…vagga相当,觉音是解说为只夜的(2)。『杂阿含经』的蕴、处等相应部分,是原始的「相应修多罗」。如初期的阿毗达磨──说一切有部的『法蕴足论』,赤铜 部的『分别论』,分别说系的『舍利弗阿毗昙』,分别的论题,就不外乎这些相应(3)。这样,『杂阿含经』的有偈部分,可能就是早期的只夜!『瑜伽师地论思所成地』说∶「天!我如如舍劬劳,如是如是无减劣。如是广说鲜白品,此中只焰颂应知」(4)!天问渡瀑流,佛说此只焰颂,『瑜伽论』给以抉择。此经,见於『相应部』「有偈品」,『杂阿含经』有偈部分(5),虽文句不同,而意义一致。这可见『杂阿含经』的有偈部分,『瑜伽论』确是称为只焰──只夜的。
只夜geya;geyya,从字义来说,不外乎歌咏的意思。然在九分或十二分教中,与同为偈颂体的伽陀ga^tha^、优陀那uda^na,到底有什麽差别?一般译只夜为应颂、重颂,指长行说明後,再以偈颂来说明,使意义更为明显的部类,但这不是只夜的原始意义。如『阿毗达 'P20' 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大正二七·六五九下)说∶
「应颂云何?谓诸经中,依前散说契经文句,後结为颂而讽诵之,即结集文、结集品等」。 「如世尊告 刍众言∶我说知见能尽诸漏,若无知见能尽漏者,无有是处。世尊散说此文句已,复结为颂而讽诵言∶有知见尽漏,无知见不然;达蕴生灭时,心解脱烦恼」。
『大毗婆沙论』,集成於西元二世纪,在有关(九或)十二分教解说的现在圣典中,这是比较早出的一部。论文分为二段∶一、「依前散说契经文句,後结为颂而讽诵之」,是说明体裁。「即结集文、结集品等」,是指明部类。二、「如世尊言」以下,又举例以说明先长行而後重颂,与一般所说的「重颂」相合,但不是「结集文」、「结集品」的原义,是一般後起的解说。『大智度论』说∶「诸经中偈名只夜。┅┅亦名只夜,亦名伽陀」(6)。这是泛说,不能明了只夜的特殊意义。西元三、四世纪间所造的『成实论』卷一(大正三二·二四四下·二四五上)说∶
「只夜者,以偈颂修多罗」。 「第二部说(名)只夜,只夜名偈。偈有二种∶一名伽陀,一名路伽。路伽有二种∶一顺烦恼,二不顺烦恼。不顺烦恼者,只夜中说。是名伽陀」。
成实论』初解「只夜」为重颂。在解说伽陀时,又说到「只夜名偈」,以及「只夜」的特 'P21' 殊意义。依『论』说,分别如下∶
图片
┌─伽陀
只夜──偈──┤ ┌─不顺烦恼──只夜
└─路伽──┤
└─顺烦恼
「只夜」是一切偈颂的通名,又有特殊的只夜。依『论』说∶偈有伽陀与路伽的分别。伽陀是宣说佛法的偈颂;路伽是世间的偈颂;路伽loka是世间的意思。世间的偈颂,有顺烦恼的(诲淫、诲盗的诗歌);有不顺烦恼的,世间偈颂而不会引起烦恼的,就是「只夜」。『成实论』虽作这样的分别,但对分教的「只夜」来说,意义还是不明了,应从「结集文」、「结集品」去研究解决。『瑜伽论摄事分』,有关於『杂阿笈摩』内容的说明,提到了「结集品」。『论』文有先後二段,次第说明,现分列为上下,以便作对照的研究。如『论』 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说∶
图片
「杂阿笈摩者,谓於是中,世尊观待彼│
彼所化,宣说∶ │
│当知如是一切相应,略由三相。何等为三? 一
'P22'
│是能说,二是所说,三是所为说。
如来及诸弟子所说相应。 │若如来、若如来弟子,是能说,如弟子所说佛
│所说分。
蕴,界,处相应;缘起,食,谛相应;│若所了知,若能了知,是所说,如五取蕴,六
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处,因缘相应分,及道品分。
支,入出息念,学,证净等相应。 │
又依八众,说众相应。 │若诸 刍,天,魔等众,是所为说,如结集品
│」。
後结集者,为令圣教久住,结 !5 南颂│
,随其所应,次第安布。 │
依此对比,从先後的多少差别中,可以了解早期「只夜」的意义。「後结集者,为令圣教久住,结 !5 南颂」,结成的 !5 南颂,不是别的,正是古代集经者的摄颂。如『分别功德论』说 ∶「撰三藏讫,录十经为一偈。所以尔者,为将来诵习者,惧其忘误,见名忆本,思惟自寤」(7) 。结经为偈,在十经後,也有总列在最後,终於自成部类的(8)。原始结集,无论是「法」──相应修多罗,是「律」──波罗提木叉,都是长行散说,名为修多罗。摄十经为一偈,就是名为只 'P23' 夜的「结集文」,这是便於记诵的,世俗共有(而不顺烦恼)的结颂法。『论』文次後又说∶「若诸 刍,天,魔等众,是所为说,如结集品」。论内容,就是先说的,「又依八众说众相应」,但别有部类的「结集品」,是『杂阿含经』的「众相应」──「八众诵」,与『相应部』的「有偈品」相当,与先说「为令圣教久住,结 !5 南颂」,是不同的。这就是『大毗婆沙论』所说,「只夜」有「结集文」与「结集品」的差别。以「结集文」与「结集品」为「只夜」,为传承中的又一古义,得『瑜伽论』而充分明了出来。最初结案「相应修多罗」时,是长行直说;附以摄颂,名为「只夜」,是初二分教的本义。其次集成有偈颂的「八众诵」,也就名为「只夜」,成为『杂阿含经』的又一部分(9)。
名为「结集品」的「只夜」,是『杂阿含经』三大部分之一,在现存本中,次第也是有错乱的,好在有『别译杂阿含经』可以比对。『别译』前一二卷及卷二0,与『杂阿含经』的「八众诵」相当,摄颂多数保存,便於整理,所以近代学者,都依『别译』二0卷本,比对出『杂阿含经』「八众诵」的次第(10)。「八众诵」──「只夜」的次第,现存本有四卷的错乱,『杂阿含经』原译本的次第,应该是∶ 卷三八·卷三九·卷四0.卷四六.卷四二·卷四.卷四四·卷四五·卷三六.卷二二· 卷四八.卷四九.卷五0 'P24'
注【5…001】『瑜伽师地论』卷二五(大正三0.四一八中──下)。
注【5…002】『一切善见律注序』(南传六五.三八)。
注【5…003】拙作『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七0──七一)。
注【5…004】『瑜伽师地论』卷一八(大正三0.三七八上)。
注【5…005】『杂阿含经』卷四八(大正二. 三四八中)。『相应部』「诸天相应」(南传一二·一──二)。
注【5…006】『大智度论』卷三三(大正二五.三0六下──三0七上)。
注【5…007】『分别功德论』卷一(大正二五.三二中)。
注【5…008】结偈而别为部类的,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
注【5…009】参阅拙作『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五一二──五一八)。
注【5…010】吕澄『杂阿含经刊定记』(『内学』第一辑一一0──一一三)。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六五四──六五五)。拙作『v 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六六九──六七一)。
五 记说──如来所说.弟子所说(三)
「记说」,为九分(或十二分)教的第三分,我在『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已有过广泛的论列(1),这里择要(与『杂阿含经』有关)的加以叙述。vya^karan!a;veyya^karan!a,义译为分 'P25' 别,记别、记说等,大乘佛教著重於授记,所以被译为授记。在十二分教中,记说的解说,如『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卷一二六(大正二七.六五九下──六六0上) 说∶
「记说云何?谓诸经中,诸弟子问,如来记说;或如来问,弟子记说;或弟子问,弟子记说;化诸天等,问记亦然。若诸经中,四种问记,若记所证所生处等」。
『大毗婆沙论』的解说「记说」,先约问答的人说,举如来,弟子,诸天;「如来记说」,「弟子记说」(还有「诸天记说」),不正是『瑜伽论』所说的,「如来所(记)说」,「弟子所(记)说」吗?次约问答的法说,是「四种问记」,「所证所生处等」。「四种问记」──一向记,分别记,反诘记,舍置记,可说是一切问答的方式。但「四种问记」,重於法义的分别,是初期佛教,因法义分别的发达,而归纳问答分别为四类的。如第四舍置记,或作无记,无记是不予解答,无可奉告。『杂阿含经』中,与婆蹉种出家,外道出家所作的问答,都是「无记」(2) 。『相应部』的「犊子种姓相应」,「无始相应」,与此相当;这是「记说」中的无记部类,为「如来所说」的一部分。在法义分别以外,「记说」又著重於三乘圣者的「所证」,如预流与阿罗汉果的记说;以及佛弟子的「所生」,死了以後的未来生处。可见在法义问答分别以外,更有对於深秘的事理,作明显的、决了(无疑)说的特性。所证与所生的「记说」,在『杂阿含经』中,如记富兰那兄弟,同得一来果,同生兜率天(3),百手释氏得须陀洹果的记说(4),都见於「如 'P26' 来所说」部分。「相应修多罗」末──「不坏净相应」中,广记比丘等四众弟子,及那梨迦聚落在家弟子的所证与所生,也是「记说」(5)。除佛弟子的「记说」以外,『相应部』中更多见「记说」的实存部类。如「勒叉那相应」,目犍连记说夜叉鬼的形状,由佛记说其前生的恶业(6),这是「弟子所说」。如「龙相应」共「四十记别」,说四生龙的业报(7)。据此体例,那末「乾闼婆相应」,「金翅鸟相应」,「云(天)相应」,也应该是「记说」(乾闼婆,金翅鸟,龙相应,『杂阿含经』缺)。「禅定相应」,末结为「五十五记别」(8)。「见相应」初章,为「预流品十八记别」(9)。这些,在『杂阿含经』中,都是属於「如来所说」的。依此可见,『杂阿含经』的第三部分──「如来所说」,「弟子所说」,是九分(十二分)教中,早期「记说」的实存部类。
『瑜伽师地论』,对「记说」的解说,如卷二五(大正三0.四一八下)说∶
「云何记别?谓於是中,记别弟子命过已後当生等事」。 「或复宣说未了义经,是名应颂。云何记别?┅┅或复宣说已了义经」。
瑜伽系论典,以显了分别,记别未来──二义,解说十二分教的「记说」。记别弟子未来当生等事,与 『大毗婆沙论』 的「所证所生」相同。显了分别,表示「记别」是了义经,这是对「只夜」(应颂)是不了义经而说的,所以「记说」是偈颂的广分别说。这一意义,『杂阿含经』 'P27' 是充分证明了的。由於不了解偈义而广为分别的,『杂阿含经』中,有属於『波罗延耶』的,如答「波罗延耶阿逸多所问」(10);「答波罗延富邻尼迦所问」(11);「答波罗延优陀耶所问」(12);「波罗延低舍弥德勒所问」(13)。有属於 『义品』 的,如「义品答摩 提所问」(14)。有属於『优陀那』 的,如「法无有吾我」偈(15) ;「枝青以白覆」偈(16)。 有属於(只夜)「八众诵」的,如「答僧耆多童女所问偈」(17)。这些偈颂,『杂阿含经』明白的说∶「我於此有馀说答波罗延富邻尼迦所问」;「我於此有馀说答波罗延优陀延所问」;「我为波罗延低舍弥德勒有馀经说」(18)。「有馀说」即不了义说。『波罗延』──『小部』『经集』第五品,纯以偈颂说法,偈颂为有馀说,与『瑜伽论』说完全相合。「只夜」,起初是用为偈颂的通称。偈颂,每为文句音韵所限,又多象徵、感兴、夸张的成分。法义过於含浑,如专凭偈颂,是难以理解法义的。「只夜」(偈颂)是不了义说,是说一切有部所传的古义。所以说一切有部,以四阿含为「经藏」,不取多数是偈颂的『小部』,而称之为(经藏以外的)『杂藏』。『大毗婆沙论』评法善现(即马鸣)的作品说 ∶「夫造文颂,或增或减,不必如义」(19);说「达罗达多是文颂者,言多过实」(20),都是秉承了偈颂是不了义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