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句令聽受者心得悟解。又有一種愚癡之人云。我止噉魚實不食肉。亦應開示。此處不殊水陸。眾生同名為肉。諸聽講者豈可不審諦受持如說修行。凡食肉者如前說。此皆是遠事未為近切。諸大德僧尼。當知噉食眾生者是魔行。噉食眾生是地獄種。噉食眾生是恐怖因。噉食眾生是斷命因。噉食眾生是自燒因。噉食眾生是自煮因。噉食眾生是自炮因。噉食眾生是自炙因。噉食眾生是自割因。噉食眾生是自剝因。噉食眾生是斷頭因。噉食眾生是斷手因。噉食眾生是斷足因。噉食眾生是破腹因。噉食眾生是破背因。噉食眾生是刳腹因噉食眾生是碎髓因。噉食眾生是抉目因。噉食眾生是割鼻因。噉食眾生是截耳因。噉食眾生是貧窮因。噉食眾生是下賤因。噉食眾生是凍餓因。噉食眾生是醜陋因。噉食眾生是聾因。噉食眾生是盲因。噉食眾生是瘖因。噉食眾生是啞因。噉食眾生是跛因。噉食眾生是蹇因。噉食眾生是瘡因。噉食眾生是瘍因。噉食眾生是疥因。噉食眾生是癬因。噉食眾生是瘤因。噉食眾生是啊颉n食眾生是瘑因。噉食眾生是疵因。噉食眾生是癰因。噉食眾生是癤因。噉食眾生是痔因。噉食眾生是疽因。噉食眾生是瘺因。噉食眾生是埃б颉n食眾生是致蚤因。噉食眾生是至虱因。噉食眾生是至蚊因。噉食眾生是致虻因。噉食眾生是遭毒蟲因。噉食眾生是遭惡獸因。噉食眾生是病瘦因(噉食眾生是寒熱。噉法食眾生)是頭痛因。噉食眾生是心痛因。噉食眾生是腹痛因。噉食眾生是胸痛因。噉食眾生是背痛因。噉食眾生是手痛因。噉食眾生是足痛因。噉食眾生是髓痛因。噉食眾生是腸痛因。噉食眾生是筋縮因。噉食眾生是胃反因。噉食眾生是茫^因。噉食眾生是血流因。噉食眾生是咽塞因。噉食眾生是喉痛因。噉食眾生是風病因。噉食眾生是水病因。噉食眾生是四大不眨m因。噉食眾生是五藏不眨m因。噉食眾生是六腑不眨m因。噉食眾生是顛因。噉食眾生是狂因。噉食眾生乃至是四百四病一切眾因。噉食眾生是熱因。噉食眾生是惱因。噉食眾生是受壓因。噉食眾生是遭水因。噉食眾生是^3□火因。噉食眾生是遭風因。噉食眾生是遭偷因。噉食眾生是遭劫因。噉食眾生是遭僖颉n食眾生是鞭因。噉食眾生是杖因。噉食眾生是笞因。噉食眾生是督因。噉食眾生是罵因。噉食眾生是辱因。噉食眾生是繫因。噉食眾生是俊颉n食眾生是幽因。噉食眾生是椋б颉n食眾生是生苦因。噉食眾生是老苦因。噉食眾生是病苦因。噉食眾生是死苦因。噉食眾生是怨憎會苦因。噉食眾生是愛別離苦因。噉食眾生是求不得苦因。噉食眾生是五受陰苦因。噉食眾生是行苦因。噉食眾生是壞苦因。噉食眾生是苦苦因。噉食眾生是想地獄因。噉食眾生是黑繩地獄因。噉食眾生是眾合地獄因。噉食眾生是叫喚地獄因。噉食眾生是大叫喚地獄因。噉食眾生是熱地因。噉食眾生是大熱地獄因。噉食眾生是阿鼻地獄因。噉食眾生是八寒八熱地獄因。乃至是八萬四千鬲子地獄因乃至是不可說不可說鬲子地獄因。噉食眾生乃至是一切餓鬼因。噉食眾生乃至是一切畜生因。當知餓鬼有無量苦。當知畜生有無量苦。畜生暫生暫死為物所害。生時有無量怖畏。死時有無量怖畏。此皆是殺業因緣受如是果。若欲具列殺果展轉不窮盡。大地草木亦不能容受。向來所說雖復多途。舉要為言。同一苦果。中自有輕重。所以今日致眾苦果。皆由殺業惱害眾生。略舉一隅粗言少分。
諸大德僧尼。諸義學僧尼。諸寺三官。復當應思一大事。若使噉食眾生父。眾生亦報噉食其父。若噉食眾生母。眾生亦報噉食其母。若噉食眾生子。眾生亦報噉食其子。如是怨對報相噉食。歷劫長夜無有窮已。如經說。有一女人五百世害狼兒。狼兒亦五百世害其子。又有女人五百世斷鬼命根。鬼亦五百世斷其命根。如此皆是經說。不可不信。其餘相報推例可知。諸大德僧尼。諸義學僧尼。諸寺三官。又有一大事當應信受。從無始以來至于此生。經曆六道備諸果報。一切親緣遍一切處。直以經生歷死神明隔障。是諸眷屬不復相識。今日眾生或經是父母。或經是師長。或經是兄弟。或經是姊妹。或經是兒孫。或經是朋友。而今日無有道眼。不能分別。還相噉食不自覺知。噉食之時。此物有臁<瓷藓捱成怨對。向者至親還成至怨。如是之事豈可不思。暫爭舌端一時少味。永與宿親長為怨對。可為痛心難以言說。白衣居家未可適道。出家學人被如來衣習菩薩行。宜應深思。
諸大德僧尼。諸義學僧尼。諸寺三官。又復當思一事。凡噉食眾生是一切眾生惡知識。是一切眾生怨家。如是怨家遍滿六道。若欲修行皆為障難。一理中障難。二事中障難。何者。是理中障難。以業因緣自生障難。令此行人愚癡無慧。不知出要無有方便。設值善知識不能信受。設復信受不能習行。此是理中障難。事中障者。此諸怨對或在惡鬼中。或在毒獸中。或在有大力神中。或在大力龍中。或在魔中。或在天中。如是處處來作留難設令修行遇善知識深心信受適欲習行。便復難起。或引入邪道。或惱令心亂修戒修定修慧。修諸功德常不清淨常不滿足。皆是舊怨起諸對障。此是事中障難。如是之事又宜深心思。但以一噉食眾生因緣。能遠離一切佛法。有如是種種過患。貪毒亦如是。瞋毒亦如是。癡毒如是。三毒等分皆同過患。相與宜深自覺察善思方便。
弟子蕭衍。又復敬白。諸大德僧尼諸義學僧尼諸寺三官。北山蔣帝猶且去殺。若以不殺祈願輒得上教。若以殺祈願輒不得教想。今日大眾已應聞知。弟子已勒諸廟祀及以百姓凡諸群祀。若有祈報者皆不得耍悺8鞅M招闹剐奘吖JY帝今日行菩薩道。諸出家人云何反食眾生行諸魔行。一日北山為蔣帝齋。所以皆請菜食僧者。正以幽臁つ荑b見。若不菜食僧作菜食往。將恐蔣帝惡賤佛法怪望弟子。是請法師當見此意。
弟子蕭衍。又敬白大德僧尼諸義學者一切寺官。弟子蕭衍於十方一切諸佛前。於十方一切尊法前。於十方一切拢啊Ec諸僧尼共申約誓。今日僧眾還寺已後。各各檢勒使依佛教。若復飲酒噉肉不如法者。弟子當依王法治問。諸僧尼若被如來衣不行如來行。是假名僧。與俦I不異。如是行者猶是弟子國中編戶一民。今日以王力足相治問。若為外司聽察所得若為寺家自相糾舉。不問年時老少。不問門徒多少。弟子當令寺官集僧眾鳴揵槌捨戒還俗著在家服。依涅槃經還俗策使。唯敢老舊者。最多門徒者。此二種人最宜先問。何以故。治一無行小僧。不足以改革物心。治如是一大僧。足以驚動視聽。推計名德大僧。不應有此。設令有此當依法治問。其餘小僧故自妄言。今日集會此是大事因緣。非直一切諸佛在此。非直一切尊法在此。非直一切拢诖恕VT天亦應遍滿虛空。諸仙亦應遍滿虛空。護世四王亦應在此。金剛密跡大辯天神。功德天神。韋馱天神。毘紐天神。摩醯首羅。散脂大將。地神堅牢。迦毘羅王。孔雀王。封頭王。富尼跋陀羅伽王。阿修羅伽王。摩尼跋陀羅伽王。金毘羅王。十方二十八部夜叉神王。一切持咒神王。六方大護都使安國。如是一切有大神足力。有大威德力。以如是一切善神遍滿虛空。五方龍王娑竭龍王阿耨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伊那滿龍王。如是一切菩薩龍王。亦應遍滿在此。天龍夜叉揵闥婆王。阿修羅王。迦婁羅王。緊那羅王摩□羅伽王。人非人等。如是一切有大神足力。有大威德力。八部神王皆應在此。今日土地山川房廟諸神。亦應仄塞虛空。如是幽顯莫不鑒觀唯無瑕者可以戮人。唯自淨者可以淨人。弟子今日昌言此事。僧尼必當有不平色。設令刳心擲地以示僧與數片肉無以取信。古人有言非知之難其在行之。弟子蕭衍雖在居家不持戒。今日當先自為誓以明本心。弟子蕭衍從今以去至于道場。若飲酒放逸起諸婬欲。欺誑妄語噉食眾生。乃至飲於乳蜜及以蘇酪。願一切有大力鬼神。先當苦治蕭衍身。然後將付地獄閻羅王與種種苦。乃至眾生皆成佛盡。弟子蕭衍。猶在阿鼻地獄中。僧尼若有飲酒噉魚肉者而不悔過。一切大力鬼神亦應如此治問。增廣善眾清淨佛道。若未為幽司之所治問猶在世者。弟子蕭衍。當如法治問。驅令還俗與居家衣隨時役使。願今日二部僧尼。各還本寺匡正佛法和合時眾。皆令聽經法者如說修行。不可復令斷大慈種。使佛子不續。若有犯法破戒者皆依僧制如法治問。若有容受不相治舉者。當反任罪。
又僧尼寺。有事四天王迦毘羅神。猶設鹿頭及羊肉等。是事不可急宜禁斷。若不禁斷寺官任咎亦同前科。別宣意(是義論竟宣意如此)。
弟子蕭衍。敬白諸大德僧尼諸義學僧尼諸寺三官。向已粗陳魚肉障累招致苦果。今重復欲通白一言。閻浮提壽云百二十。至於世間罕聞其人。遷變零落亦無宿少。經言。以一念頃有六十剎那。生老無常謝不移時。暫有諸根俄然衰滅。三途等苦倏忽便及。欲離地獄其事甚難。戒德清淨猶懼不免。況於毀犯安可免乎。雖復長齋菜食。不勤方便欲免苦報。亦無是處。何以故。爾此生雖可不犯眾罪。後報業強現無方便。三途等苦不能遮止。況復飲酒噉食眾生。諸僧尼必信佛語。宜自力勵。若云菜食為難。此是信心薄少。若有信心宜應自強。有決定心菜食何難。菜蔬魚肉俱是一惑。心若能安便是甘露上味。心若不安便是臭穢下食。所以涅槃經言。受食之時令作子想。如俱非惑豈須此法。且置遠事止借近喻。今已能蔬食者^3□惡血腥。甚於不能蔬食者。^3□惡菜茹事等如此。宜應自力迴不善惑以為善惑。就善惑中重為方便。食菜子想。以如是心便得決定。凡不能離魚肉者皆云。菜蔬冷於人虛乏。魚肉溫於人補益。作如是說皆是倒見。今試復粗言。其事不爾。若久食菜人榮衛流通。凡如此人法多患熱。榮衛流通則能飲食。以飲食故氣力充滿。是則菜蔬不冷能有補益。諸苦行人亦皆菜蔬。多悉患熱類皆堅強。神明清爽少於昏疲。凡魚為性類皆多冷。血腥為法增長百疾。所以食魚肉者神明理當昏濁。四體法皆沈重無論。方招後報有三途苦。即時四大交有不及。此豈非惑者。用心各有所執。甘魚肉者便謂為溫為補。此是倒見事不可信。復有一種人。食菜以為冷便復解素。此是行者未得菜意。菜與魚肉如水與火。食菜裁欲得力。復噉魚肉。魚肉腥臊能滅菜力。所以惑者云。菜為性冷。凡數解素人。進不得菜蔬之力。退不得魚肉邪益。法多羸冷少有堪能。是諸僧尼復當知一事。凡食魚肉是魔境界行於魔行。必不決定多有留難。內外眾共魔相嬈作。所以行者思念。魚肉酒是魔潱9什淮浴7彩臭~肉嗜飲酒者。善神遠離內無正氣。如此等人法多衰惱。復有一種人。雖能菜食。恃此憍慢多於瞋恚。好生貪求。如是之人亦墮魔界多於衰惱。又有一種人。外行似熟內心粗惡。見人勝已常懷忿嫉。所行不善皆悉覆相。如是等人亦行魔界。雖復菜蔬亦多衰惱。若心力決正蔬食若節。如是等人。多為善力所扶。法多堪能。有不直者宜應思覺。勿以不決定心期決定人。諸大德僧尼有行業已成者。今日以去善相開導。令未得者今去皆得。若已習行願堅志力。若未曾行願皆改革。今日相與共為菩提種子。勿怪。弟子蕭衍。向來所白。
寺官三百六十八人 宿德二十五人
義學五百七十四人 導師三十九人
右牒眾僧合一千六人
寺官三百六十九人 義學六十八人
導師五人
右牒合尼僧四百四十二人
并右牒僧尼合一千四百四十八人。并以五月二十二日五更。一唱到鳳莊門。
二十三日旦。光宅寺法雲。於華林殿前登枺蚋咦鶠榉◣煛M吖偎禄勖鳌5俏飨蚋咦鶠槎贾v。唱大涅槃經四相品四分之一。陳食肉者斷大慈種義。法雲解釋。輿瘢H御。地鋪席位於高座之北。僧尼二眾各以次列坐。講畢。耆闍寺道澄。又登西向高座。唱此斷肉之文。次唱所傳之語。唱竟又禮拜懺悔。普設中食竟出。
二十三日。會其後諸僧尼。或猶云。律中無斷肉事及懺悔食肉法。其月二十九日。又敕請義學僧一百四十一人義學尼五十七人。於華林華光殿使莊嚴寺法超。奉账律q。光宅寺寶度等三律師。昇高座御席地施座。餘僧尼亦爾。
制旨問法超等三律師曰。古人云。止沸莫若去薪。息過莫若無言。弟子無言乃復甚易。但欲成人之美使佛種相續與諸僧尼共弘法教。兼即事中亦不得默已。故今集會於大眾前。求律中意。聞諸。
僧道。律中無有斷肉法。又無懺悔食肉法。諸律師從來作若為開導。使人致有此疑。法超奉答。律教是一。而人取文下之旨不同。法超所解。律雖許噉三種淨肉。而意實欲永斷。何以知之。先明斷十種不淨肉。次令食三種淨肉。未令食九種淨肉。如此漸制。便是意欲永斷。法超常日講。恒作如此說。
制又問僧辯法師。復作若為開導。僧辯奉答。僧辯從來所解大意。亦不異法超。但教有深湣kA級引物。若論噉三種淨肉。理當是過。但教既未極。所以許其如此。
制又問寶度法師。復若為開導。寶度奉答。愚短所解只是漸教。所以律文許噉三種淨肉。若涅槃究竟明於正理。不許食肉。若利根者。於三種淨肉教。即得悉不食解。若鈍根之人。方待後教。
制又問法超法師。向答是文外意。若依律文作若為判。奉答。常日解義只作向者所說。
制問僧辯法師。意復云何同超法師不。奉答。同法超所解。
制問法超法師。從從來作此解律。諸律師並皆噉肉為不噉肉。法超奉答。不知餘人並若為。法超從來自不食肉。
制問僧辯法師。復食肉不。僧辯奉答。昔恒不食肉。中年疾病有時暫開。
制問寶度法師。復云何。奉答。本住定林末移光宅。二處不得進肉。若在餘處為疾病亦不免開。問講律時噉肉不奉答。講時必有徒眾。於徒眾中不敢。
問不敢有兩義。為不敢食為不敢不食。
制又問僧辯法師。常日講律時為當許徒眾食肉。為當不許。若不許噉肉有食肉者應驅遣去。若許者作若為說。奉答。若約教解不全言不許。若論其意未常開許。
問今正問。約教時為許為不許。答約教不遮。
問不遮是許為是不許。答引其向理許其得食三種淨肉。
問見殺亦可不見。聞殺亦可不聞。疑作若為得免。答若見因緣不假疑。聞因緣亦不假疑。唯遇得者疑。
問以錢買魚肉。是疑非疑。答若理中理自是疑。
問不得以理中見。答若理中為論。眾僧不應巿魚肉。今所問事中是疑不。答若約教非疑問巿中人為誰殺。答乃為買者殺。但買者不作此想。
問買肉者此人既不惛亂。豈得不知是為買者殺而不作此想。答于時作現死肉心。
問為自死詺作死。為殺詺作死。答此旨是理中言。約教辯只得如此。
問法師既為人講說為人明導。為人法城。云何言只得如此。但問作意使人買時作若為意。答買自死者意。
問若自死者處處應有寺中。亦應有自死者。何假往屠肉家買。答理中居然是疑。
問若理中居然是疑者。云何得不疑肉食。僧辯無復對。
制又問。此肉為當作肉味。為當作菜味。僧辯奉答。猶作肉味。
問為是慈心故食肉。無慈心故食肉。答此非慈心。
問若非慈心。豈得非殺耶。答理中常應不得。約事故如此。
問律教欲使人出離不。答令人出離。
問食肉得出離不。答不得。
問若爾云何令食肉。答為溞姓哒f。引其令深。
問為具足戒者說。為不具足者說。答為具足者說。
問既為具足者說。不為童蒙。云何令食肉而是引其令深。答初教如此非是極教。
問云何。初教教具足戒人。答僧辯所解正自齊此。
制又問。律教起何時。僧辯奉答。起八年已後至涅槃。
問若如此涅槃經有斷肉。楞伽經有斷肉。央掘摩羅經亦斷肉。大雲經俊蠼泚K斷肉律。若至涅槃云何無斷肉事。答律接續初教。所以如此。
問律既云接續初教至於涅槃。既至涅槃則應言斷肉。答若制教邊。此是接續初教通於五時。不言一切皆同。僧辯解正齊此。
問法師既是大律師。為眾開導。今日大眾取判法師。不得言齊此。齊此亦不得住。不齊此亦不得住。只問此是優波離律不。答是。
問佛般泥洹時。優波離既親在坐。云何律文不斷食肉。答此是接續前近教。
問若言接近教。近教亦不明食肉。且涅槃前迦葉已持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