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安说:“大哥,谅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你是军中的元帅,去到那里,万一有个好歹,那还了得?”
杨宗保坦然一笑,说道:“叔父,众贤弟,我不可不去呀!我若不去,不仅要被谅祚耻笑大宋怯弱、无能,还将留下后患哪!请大家放心,去去无妨。”接着,杨宗保凑到高君保的身边,附耳低言了一番。
高君保连连点头说:“此计甚好。”
岳安不知杨宗保说了些什么,仍然放心不下,问道:“大哥,你若一走,由谁掌管军中之事啊?”
“由高叔父掌管。”
“嗯!你带领多少人马?”
“五百人马。”
“大哥,让小弟我随你前往吧!”
众将一听,皆向杨宗保请求前往。杨宗保见此情景,笑道:“嗳!那怎么能行啊?你们都去了,万一西夏国前来攻城,有谁交战呢?这样吧,我带刘英前去。高叔父,你看如何?”
高君保闻言,思虑了少时,说:“就依贤侄之言。”
刘英万分欣喜,躬身说道:“元帅,我甘愿为你拉马坠镫。”
杨宗保说:“刘壮士免礼,快快落座。”
高君保又对杨宗保说:“贤侄,此去赴宴,犹如闯龙潭虎穴,可要谨慎行事啊!”
“叔父宽心。到了那里,他有来言,我有去语。何况,还有我方才说的那万全之计呢!”
什么“万全之计”呢?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三日已到,杨宗保带领着人马行至峡谷口,正在观看地形,忽见从里边跑来了一匹战马。马上端坐着一员战将,顶盔贯甲,手执一口大刀,来到杨宗保面前,勒马问道:“你可是宋朝的杨元帅?”
杨宗保把这员战将打量了一番,高声答道:“正是本帅。你到此做甚?”
“末将奉国王之命,前来迎接杨元帅。”
“多谢将军。”
“不必过谦,随我来。”
杨宗保率领着人马,一边行走,一边观看,只见这里的山势甚是险峻:
峭壁层层冲霄汉,
悬崖道道罩深潭,
怪石嶙峋令人惧,
羊肠崎岖难登攀。
走着,走着,那员战将回头说道:“杨元帅,你看前面那座山!”
杨宗保闻听,抬头一望,问道:“将军,前面的山叫什么名字?”
“叫人头山。”
“为什么叫人头山呢?”
“杨元帅,你仔细看看,它像不像人头哇?”
杨宗保仔细一看,好像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有耳朵,真如一个人头。看罢,杨宗保恍然大悟:“哦,原来人头山是按照山势命名的。”
那员战将领着杨宗保刚到人头山下,西夏国王谅祚便迎上前去,躬身说道:“杨元帅,本王在此恭候多时啦!请上山吧!”
杨宗保说了声“请”,随着谅祚登上山顶,来在一座古寺前。只见山门上有一块匾额,写着“龙潭寺”三个大字,心想:在古寺设宴,比之军营更易暗藏机关,切须小心!想到此,抱拳说道:“陛下,借用古刹设宴,可谓用心良苦哇!”
谅祚知其话中有话,说:“是啊,此地幽静,是商议两国和解的好地方!快快请进。”
杨宗保下了坐骑,把随行的将士安顿在寺外,然后说:“陛下请。”
接着,谅祚、杨宗保并肩迈入山门,刘英紧随其后。
人头宴设在大雄宝殿。杨宗保走进殿内,四下扫了一眼,没看到什么可疑的迹象,便与谅祚相互谦让了一番,分宾主坐定。奉茶之后,谅祚突然高声喊道:“来人哪!”
站在杨宗保身后的刘英闻听,刚想抽刀动手,谅祚又讲起话来。
欲知谅祚讲了些什么言语,请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三回 秉正义永为座上客
施奸诈终成阶下囚
谅祚高喊了一声“来人哪”,刘英骤然一惊,刚想抽刀动手,只听谅祚接着吩咐道:“将酒宴摆上,给杨元帅洗尘。”说话之间,酒宴摆齐,席面甚是丰盛: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树上长的,琼浆玉液,八珍俱全。
谅祚率先端起酒杯,笑呵呵地说:“杨元帅一路之上,风尘仆仆,本王为你洗尘。来,来,来,先干一杯。”
杨宗保见谅祚一饮而尽,估量酒中无毒,才说要饮,刘英伸手接过酒杯,走到谅祚面前,躬身说道:“陛下,我家元帅到此,多蒙款待,不胜感谢。恕小人无礼,替我家元帅敬陛下一杯。”
谅祚见此,猛然一愣,问道:“你是何人?”
“小人是我家元帅的马童,名叫刘英。”
谅祚闻听,心想:嗯,好一个机灵的刘英,你哪是马童啊?定是杨宗保的护将。你哪是替杨宗保敬我酒哇?分明是怕酒中有毒。幸亏我没有使用毒酒这一招儿,若是用了这一招儿,被他们识破,那就自讨没趣,难以收场啦!想到这儿,谅祚朗声笑道:“哈哈。。。。。。杨元帅的马童如此‘知礼’,真乃难得呀!刘英,既然你替杨元帅敬酒,本王焉有不饮之理?干!”说罢,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刘英笑道:“哈哈。。。。。。承蒙陛下与小人赏脸,小人深感荣幸。”说着,伸手接过酒杯,转身回到杨宗保的桌前,放下酒杯,斟上了酒,又站在杨宗保的身旁。
杨宗保深知刘英敬酒,惹得谅祚心中不悦,便解释道:“陛下,方才马童替本帅敬酒,实为不礼。不过,本帅十分喜爱刘英,未曾以马童相待。久而久之,习成自然。故而,今日做出了不讲尊卑、逾越礼节之举。此乃本帅之过,望请陛下海涵!”
“嗳!哪里,哪里。杨元帅如此厚待部下,相处亲密无间,真乃令人敬佩。”
“陛下过奖。本帅弥己之过,亲自敬陛下一杯。来,干。”
“杨元帅诚乃谦恭啊,干!”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谅祚高声吩咐:“本王酒酣耳热,献上人头。”
话音刚落,只见从外边进来三个人:前面一人手端黑漆托盘,盘上盖着一块红布;后面并行二人,皆为彪形大汉。这三个人来到谅祚面前,双膝跪地,禀道:“陛下,人头捧到。”
谅祚眨着狡猾的眼睛,笑嘻嘻地对杨宗保说:“杨元帅,你不必惊奇。这是我西夏国的习俗,在敝国,凡是招待贵宾,要在酒酣耳热之时,奉上人头。如若不奉上人头,便是对贵宾的极大不恭。”
杨宗保听谅祚这么一说,心里一激灵,暗想:原以为人头宴是一种宴席的名称,不料当真端来了人头,这与虎狼有何两样?不对,素日从未听说过西夏有吃人头的习俗哇?说不定是要借此对我暗算!他虽说这么想,可又不得不予以应付,于是笑道:“哈哈。。。。。。本帅不知贵国的习俗,既是摆下人头宴,想必陛下将本帅视为贵宾喽?”
“那是自然,元帅还是贵宾中的头等贵宾呢!”
“岂敢,岂敢,陛下过于高抬本帅啦!”
“杨元帅不必过谦啦!来,来,来,你我先观赏一番,然后品尝。”
“好吧,本帅焉能不尊贵国的习俗,怎可辜负陛下的一片盛情?”
于是,杨宗保和谅祚各自离座,来到托盘近前。刘英随即站在杨宗保身后。那两个彪形大汉,急忙起身,一个站在谅祚的身旁,一个站在杨宗保的身旁。
杨宗保默不作声,只见谅祚“刷”地一下揭去了那块盖着人头的红布,对杨宗保说:“杨元帅,你看这人头多新鲜呢,他的眼珠还在动呢!”
杨宗保心里骂道:纯为胡言。若是人头,既已割下,眼睛还怎会动啊?于是,他假装观看人头,两眼却偷偷地向四下察看。
就在这时,站在杨宗保的身边的那个彪形大汉,悄悄从袖筒里褪出了一把明晃晃的牛耳尖刀,“噌”向杨宗保的左肋捅去。杨宗保早有提防,拧身一躲,彪形大汉扑空。说时迟,那时快,刘英乘大汉转身之机,急飞一脚,“啪”踢在了他的手腕上,“当啷”,牛耳尖刀掉在了地上。接着,他又猛扫一脚,“扑腾”把那彪形大汉扫了个仰八叉,咧着嘴,就像吃了苦瓜一样。
谅祚一见此情,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言,暗暗骂这彪形大汉:真是酒囊饭袋。
刘英一看这彪形大汉仰在了地上,急忙抽出钢刀,上前踏住他的小肚子,厉声斥道:“大胆的畜生,竟敢暗刺我家元帅。今日,我非要你的狗命不可。”
这彪形大汉一听,吓得面色如土,浑身打颤,慌忙叫喊:“陛下,你快给小人求求情吧!杨元帅,饶命啊!”
杨宗保站在一旁,望着彪形大汉冷笑不语。
谅祚怒目而视,高声问道:“你是何人?在朕面前,竟敢如此妄为?”
这彪形大汉闻听此言,心里说:哼,你装什么傻呀,你亲自叫我刺杀杨宗保,如今败露了,你想金蝉脱壳哇?你装傻,我不得不充愣了!不然,就没命啦!想到此,他结结巴巴地说:“陛下!小人叫,叫,叫范同!”
刘英问道:“什么?你叫‘饭桶’?哼!我看,你也真是个地地道道的‘饭桶’。”
“不。不是,小人叫范——同。”
谅祚问道:“是谁命你来刺杀杨元帅的?如实讲来。”
这彪形大汉闻听,心想:是你。我怎敢如实讲啊?我还得编瞎话开脱你这个国王啊!于是说,“陛下,无人派遣小人。是这么回事儿,小人一看陛下揭去了红布,以为是要品尝人头,便拿出刀子,打算将人头劈成两半,一半给陛下,一半给杨元帅。不料,被这位宋将给误会了。陛下你想,小人与杨元帅素不相识,一无冤,二无仇。再说,又是陛下请来的贵宾,小人为何要刺杀杨元帅呀?小人刺杀杨元帅,不是自找死吗?陛下,小人冤枉啊!”
刘英一听,怒不可遏,大声斥道:“住口!你竟敢花言巧语,推脱罪责。既然是劈人头,那为何用牛耳尖刀往我家元帅的身上捅呢?范同,快快如实招来。不然,我一刀削掉你的脑袋。”
谅祚一见刘英宽恕范同,担心范同说出真情,便耍了一个花招,假惺惺地说:“范同,在朕面前,你虽说不敢刺杀杨元帅,可是,你不经朕的应允,擅自取刀,怎能不令人生疑?今日,你给朕丢尽了脸面,真乃罪该万死!”
俗话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杨宗保闻听此言,早已识破了谅祚的阴谋:他不是要斩范同,而是想让范同离开这里,以便了结此事。于是,笑呵呵地说:“陛下,范同乃是一名小小的兵丁,未曾经历过大事。一时慌张,将事做错,怎可因此而斩首哇?看在本帅的面上,就饶他这一次吧!”
“杨元帅,范同做出此事,实乃无礼。”
“嗳!俗话说,‘人有失脚,马有失蹄。’谁能不做错事啊?宽恕他吧!”
“好,就依杨元帅之言。”
谅祚闻言,暗自欢喜,转首对范同喝道:“范同,多亏杨元帅讲情,才饶你不死。还不快快起来,与杨元帅叩头。”
范同一听,急忙爬到杨宗保跟前,连声说道:“多谢杨元帅讲情,多谢杨元帅讲情。杨元帅的大恩,小人终生不忘。”
刘英冷冷一笑,指桑骂槐地说:“哼哼!范同,你也真是一 个‘饭桶’。好好演习刺杀的本领吧!以后,别再给西夏国丢人啦!”
谅祚闻听此言,知道刘英是在嘲笑自己,羞得面红耳赤,急忙吼道:“范同,还不快快滚了出去!”
范同慌忙从地上爬了起来,像条夹尾巴狗,慌慌张张地跑出大殿。
谅祚本想借着“吃人头”来暗算杨宗保,使宋军失去首领,以卷土重来,挽回败局。可是,没想到被杨宗保抓住了把柄。他仍然不甘失败,又厚着脸皮说:“杨元帅,请坐下叙话。”
二人坐定,谅祚接着说:“杨元帅,方才范同那个奴才毛手毛脚,做出了不礼之举。嗐,真乃令人扫兴。这人头本是一道菜,并非真人头,它是厨师用肉末、白面、香油做的假人头。杨元帅,你若不信,请来品尝一下,味道甚美。”说罢,拿起一把小刀,割了一块儿,送到了嘴里。
杨宗保也拿起小刀割了一块儿,送到嘴里,一边咀嚼,一边摇头:“名不副实,名不副实啊!”
谅祚问道:“元帅,此话何意?”
杨宗保说:“我应邀赴宴,本想尝尝真人头,想不到吃的是假人头。且索然无味,令人失望啊!”
“这。。。。。。”
“陛下,可否做一道真人头菜呀?”
“哪里能有真人头?”
“将方才那个彪形大汉的人头割下来如何?”
谅祚一听要割真人头,立时慌神了,连连摆手说道:“真人头吃不得,真人头吃不得呀!”
“陛下,不必慌张。本帅说割那彪形大汉的人头,乃是一句戏言,怎可当真?不过,你这人头宴只是以假充真,借以吓人罢了!”
杨宗保这么一说,把谅祚说得满面羞惭,不知所措。为了摆脱窘境,谅祚故意把话岔开,说道:“杨元帅,请接着品尝。”
杨宗保神态坦然,随即附和说:“陛下,请!”
杨宗保又吃了一块儿,一看天近午时,说道:“陛下,这纳贡、称臣之事,何时商议?如无暇商议,本帅就要告辞了!”
“请留步。朕暂且告便,去去就来。”说罢,起身就要退席。
杨宗保见谅祚要走,大喊:“且慢!”
话音未落,刘英一个箭步蹿到谅祚身后,“趴”的一声,用左手掐住了谅祚的脖子,右手紧握匕首顶住了他的后心,厉声说道:“谅祚!抛下客人,自己告便,如此有些不礼吧?”
谅祚没想到刘英突然来了这么一手,“啊”的一声,用眼向四周扫了一下,想叫番兵过来解救。
此时,杨宗保大声断喝:“哪个敢前来解救,我就先割下他的人头,摆一次真的人头宴!”
两旁番兵一个个被吓得呆如木鸡,谁也不敢向前迈动一步。就在此时,从寺外慌慌张张地跑来一个番兵,一进门就匍匐在地,口喊:“启奏陛下,大事不好!”
谅祚猛一激灵,本想答话,可他张了张嘴,没敢出声。
此时,杨宗保点头示意,说:“谅祚,让兵丁禀报!”
谅祚无可奈何,有气无力地说:“好!你说吧,何事惊慌?”
“宋朝人马将龙潭寺团团围住了!”
谅祚一听龙潭寺被围,哆哆嗦嗦地说:“这是为何呀?”
杨宗保冷笑一声,说道:“为写降书。不过,写降书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谅祚。”
“对,叫谅祚写降书!”随着话音,走进一个人来。
欲知此人来自何处,姓甚名谁,请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四回 杨宗保班师回朝
宋真宗设宴庆功
杨元帅让谅祚写降书的话音未了,“噔噔噔”走进一个人来。谁呀?就是在平凉国被招为驸马的白马将军高堇。
有人问:“他不是跟着王后左金凤,到平凉国与公主拜堂去了吗?”诸位不知,高堇去到平凉国,与公主沙丹丹拜罢了花堂之后,就总想着重返前敌,可总是逃不出来。为什么?有两个原因:一 ,公主沙丹丹非常喜爱高堇,自从拜堂以后,终日守在高堇的身边,寸步不离开;二,王后恐怕高堇私返前敌,让国王沙陀龙下了一道密旨——没有王后的许可,不准驸马出宫。这样,高堇自然就难以逃出皇宫了。
有的又问了:“既然如此,那高堇怎么又逃出了皇宫呢?”前面已经说过,延安府危机之际,杨宗保携带走线铜锤来到前敌,破了龙金环的走线鞭,西夏国连连败阵,迫使他不得不从延安府撤兵。而后,八贤王赵德芳、双天官寇准和呼延否显也都从延安府返回了京都。王后得知此信,告诉了高堇,这为的是让高堇不再牵挂延安府被困之事,安心在平凉国居住。从此,对高堇管得就不那么严了。高堇呢?他认为西夏国虽说从延安府一带撤兵了,可并未伏首认输,停止攻打宋朝。谅祚一贯出尔反尔,诡计多端,说不定哪一日还要侵犯大宋疆土。高堇实在放心不下。所以,尽管王后一再对他说前敌无虑,要安心居住,可他还是不安心在平凉国,时刻想回前敌。碰巧,这一天下午,王后病了,公主前去看望。高堇一看这是个好机会,便改换了驸马的衣着,留下了一封书信,出了皇宫,就直奔延安府而来。到了延安府,他听说杨元帅带着刘英到人头山赴人头宴去了,父帅高君保带领着孟定国、焦廷贵和岳安等众将士,按预先定下的计策,也到了人头山接应杨元帅去了,不由得暗自思量:“西夏国王谅祚兵败峡谷口,摆设人头宴,定然不怀好意。杨元帅只身去探龙潭虎穴,虽有父帅前去接应,要万一遭到暗算呢?”想到这里,他没感停留,立即驱马直奔人头山而去。
高堇来到人头山外,见父帅高君保率领的人马已将摆设人头宴的龙潭寺团团围住,急忙上前问道:“爹爹,杨元帅现在哪里?”
高君保见高堇突然来到人头山,问明了高堇如何离开平凉国前来人头山的经过,便急忙说道:“你来得正好。杨元帅现在龙潭寺内,吉凶不明。我与杨元帅预先定好计策,要我率领人马,在今日正午赶到龙潭寺接应。现在已到午时,我命你赶快闯入寺内,见机行事。”
高堇见龙潭寺外屯驻着众多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