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危机故事100篇-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义律和英国商人为了表示他们的抗议,全部退出广州,好像要同 

中国断绝贸易往来。但是美国和其它外国商人拒绝参加英国人的抗议活动, 

所以许多英国商人暗地里还在通过别国商人同中国做生意。而且,中国根本 

没有注意到英国商人的这种抗议表示,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国,提倡自给自 

足,一向不重视商业;按照皇帝的意思,同外国人做生意本是“照顾”外国 

人的,英国人来不来做生意,并不放在心上。 

     严重的危机来自清政府内部。尽管道光皇帝积极主张禁烟,但不少大臣 

却用各种方法软磨硬抗,破坏禁烟,反对对吸食鸦片的人处以死刑。其实林 

则徐并没有说立刻把吸食鸦片的人都处死,而是给他们一个戒烟改过的期 

限,过了期限仍不改悔的人才处死,实际上是以死刑威逼吸鸦片的人尽快戒 

烟。直隶总督琦善却向皇帝提意见,故意夸大其词,说吸鸦片的人至少有几 

十万,一起杀掉,势必引起他们反抗和暴乱,甚至会导致清政府的倒台。在 

制定具体的“禁烟章程”时,他们把禁烟完全交给官府去办;其结果,腐败 

的官府往往把严格的禁令变成一纸空文;何况有的官员自己就是鸦片鬼! 

     广州的形势却在向另一个方向发展,鸦片虽已销毁,但义律禁止英国商 

人在永不走私鸦片的保证书上签字。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道光十 

九年(1839年)5月27日,五个英国水手在一个叫尖沙嘴的渔村酗酒,然后 

抢劫了一所庙宇,并且杀害了一位叫林维喜的中国村民。 

     林则徐当即要求在澳门的义律交出杀人凶手。义律却借口不知道谁是杀 

人凶手,拒绝了林则徐的要求。林则徐当即指出,事件发生后,义律曾两次 

到尖沙嘴查讯,如果还不知道凶手是谁,那么这个义律就连木偶都不如了, 

还当什么官?如果查出犯人而不处理,是包庇罪犯,也就犯了同罪犯一样的 

罪!面对义律的蛮横态度,林则徐采取断然措施,禁止向澳门的英国人提供 

食物,并命令中国的买办和民夫退出英国商馆。当时的澳门,虽然有葡萄牙 


… Page 151…

派驻的总督,但也还有清政府派驻的地方官,所以林则徐的命令得到有效的 

执行。五十天后,义律和英国商人不得不撤出澳门,住到商船上。义律再一 

次用信件向清政府提出抗议,五小时后,英国军舰“窝拉宜”号及武装的英 

国商船朝中国海军在九龙的兵船开火,打死中国士兵二人。在中国海军的还 

击中,英军有四人负伤。 

     到这时为止,林则徐仍然表示,只要英国商人签署不走私鸦片的保证书, 

并交出杀害林维喜的凶手,他们随时可以回到广州做生意。新从孟买运棉花 

来广州的英国商船“汤姆士·葛”号偷偷地在保证书上签字后,就顺利地进 

入广州,卖掉了所载的棉花,买到了所需的货物。但是,当运大米来的英国 

商船“罗伊娅·撒克逊”号也打算这样做时,却遭到义律的阻挠。 

     道光十九年11月3日,英国军舰“窝拉宜”号和“海阿新”号在川鼻海 

面与中国海军发生激烈战斗。中国水师提督关天培亲自督战,经过两小时的 

恶战,英舰“窝拉宜”号受伤退走。但中国海军参战的29只兵船几乎全部受 

伤。 

     鸦片战争实际上已经开始。 

     第二天,英国武装船队又向中国官涌要塞开炮,此后接连袭击中国的炮 

台、要塞,但大规模的海战没有再发生。义律在等待援军。林则徐也在巩固 

充实沿海的要塞、炮台和兵船。 

     在他们的背后,中国皇帝和英国女皇的态度也都非常强硬。都希望通过 

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 

     1840年2月,英国政府正式决定向中国派兵。清道光二十年正月,又有 

16艘军舰和武装商船先后开到中国海面。 

     英国人采用了一个狡猾的战略。他们知道,林则徐已把广东的防务搞得 

比沿海任何地方都要坚固,所以英国军舰只对广州进行军事封锁,主力却继 

续北上,攻击中国沿海其它港口。 

     道光二十年6月,英国舰队到达浙江定海,勒令定海炮台的中国守军在 

6月6日前投降。尽管定海炮台装备陈旧,战斗准备极不充分,二千名守军 

几乎是赤手空拳,但中国官兵誓死不投降。结果,定海总兵张朝发受伤后死 

去,知县姚怀祥在定海失守后投水自杀。 

     英国舰队继续北上,向天津进发。舰队的总司令官兼特命全权大使乔 

治·义律少将,是商务监督官义律大校的堂兄。这支舰队一到天津附近的海 

面,就在北京城里引起了极大恐慌。道光皇帝和文武百官,本来以为鸦片问 

题只是广东的事情,没想到竟闹到自己眼皮底下来了! 

     天津属直隶管辖,而直隶总督琦善和军机大臣穆彰阿正是朝中保守派的 

头目,他们对林则徐的禁烟一向持反对态度。现在,琦善不得不去同英国侵 

略者打交道了。 

     英国方面递交了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信中要求赔偿林则徐在广东 

没收、销毁的鸦片价款:对英国商务监督官赔礼道歉,并保证以后不会再有 

侮辱他的行为;指定沿海若干岛屿作为英国商人居住和经商的场所;偿还中 

国公行欠英国商人的全部债务,如此等等。 

     琦善一味推托,说:“这是在广东发生的事情,还是在广东谈判吧!” 

最后双方终于商定,把谈判的地点改到广东。 

     道光皇帝改变了原来的强硬立场,转而斥责林则徐禁烟“办理不善”, 

将他免职。 


… Page 152…

     琦善成为广东中英谈判的中方代表。他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一到广东, 

就把林则徐过去所采取的措施全部推翻。他解散了林则徐和关天培苦心组织 

起来的海军志愿兵,还彻底清除了漂浮在水面上阻碍英国军舰进攻用的船 

笺。他把大部份军队撤退到广州城附近,留在虎门等要塞的军队仅剩二千人。 

然而不管琦善怎么讨好英国人,英国方面提出的谈判条件仍然十分苛刻,实 

际上要求中国无条件投降。除了提出开放天津以外,又要求在福建、浙江、 

江苏,直隶等省,为英国人开放六处以上的贸易商港,并要求割让领土。 

     这些条件,连琦善都不敢轻易答应,尤其是割让领土一条,琦善居然为 

英国人谋划,提出可“暗割”,而不要“明割”实质上是割让,但不要写在 

正式条约上,这样就可以瞒住皇帝而获得批准。然而英国人不领他的情,坚 

持要正式写入条约文件。琦善都不敢把英国人的蛮横要求全部如实地向皇帝 

汇报,他含含糊糊的向皇帝报告,说英国人要求在广州之外,再开放福州、 

厦门两个通商口岸;并说英国人曾要求割让香港,已被他拒绝。 

     这时,英国舰队已离开天津,返回广东沿海。道光皇帝的态度又变得强 

硬起来,就连琦善报告上来的条件,都感到大为愤怒,他大笔一挥,批了八 

个字:“愤恨已极,无可再谕”。意思是像英国这样的“蛮夷”,竟提出如 

此让人愤恨己极的条件,简直没办法再教导他们了! 

     谈判至此破裂。 

     道光二十年(1840年)12月5日,英军以他们的要求被拒绝为借口,突 

然发起军事攻击,目标是虎门要塞第一关口水道的两个阵地:东边的沙角和 

西边的大角岛。由于岛上原有的二千守军,被琦善削减为六百人,根本抵挡 

不住英军的炮火和近一千五百人的登陆军队的猛攻,两处阵地先后失守,沙 

角指挥官陈连升副将阵亡,阵亡的官兵近三百人! 

     琦善慌了手脚,连忙在口头上全部接受英国方面提出的条件。英军这才 

停止了进攻。然而条约的正式签字,必须报经皇帝批准。琦善当然知道皇帝 

不会批准,于是一再拖延正式签约的时间。英军决定再次施加军事压力,向 

水师提督关天培所在的靖远炮台发动进攻。同样由于琦善的削减,靖远炮台 

的守军只剩下二百人。关天培亲自督战,在战斗中,关天培曾向琦善求援, 

然而琦善置之不理,最后,关天培以身殉职。 

     但是,琦善私下答应英国方面条件的事,终于被皇帝发现。道光皇帝大 

怒,又将琦善撤职,改派靖逆将军奕山、参赞大臣隆文和杨芳到广州来处理 

善后事宜。 

     杨芳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勇将,20年前就担任过直隶总督。然而他对现代 

科学一窍不通,听说英军的炮击十分准确,他就认定英军中有会使妖术的人, 

而破除“外夷妖术”的法宝是妇女的尿桶,只要将尿桶正冲着敌舰就行了。 

所以杨芳到达广州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征集妇女的尿桶,越多越好。在这样 

的将军指挥下,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24日,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生日。英军 

选中这一天再次发动进攻,在广州登陆,占领了城西的外国人居住区。 

     广州城危在旦夕。 

     奕山慌忙派出代表,与英军签订了“广东和约”,宣布无条件投降,四 

万多清军不战就退出广州,并且付给英军六百万元“赎城费”,以换取英军 

不进攻广州的保证!然而奕山在向皇帝汇报时,却谎称因为广东天气炎热, 

士兵病倒甚多,才移驻广州城十里外的白云山,以便居高临下控制广州…… 


… Page 153…

     登陆的英军到处烧杀抢掠,残害中国百姓。清军不战而退,更激怒了中 

国百姓。广州三元里的二万名居民挺身而出,打起了“平英团”的大旗。他 

们用锄头、铁锹、木棍为武器,奋不顾身地包围了一千多英军。恰巧当时天 

下暴雨,英军的火药枪被淋湿后无法击发,所以冲不出重围。义律忙向广州 

知府告急。广州知府余保纯竭力劝中国百姓放走被包围的英军。劝说无效后, 

无耻的余保纯居然威胁“平英团”说,如果不放走英军,六百万元的“赎城 

费”将由三元里的百姓负担!结果“平英团”被迫放走被围困的英军。 

     正在这时,英国方面又发生了变化。英政府还嫌义律不够强硬,改派了 

亨利·璞鼎查为特命全权大使,来代替义律。 

     亨利·璞鼎查一到广州,就命令英军舰队再次北上,占领舟山群岛。于 

是厦门、定海、镇海等地相继失陷。五月初,英军攻陷长江口的吴淤要塞, 

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上海守军在两江总督牛鉴率领下仓皇逃走。英国舰队 

溯长江而上,六月初又攻占镇江,进逼南京。 

     北京的清朝君臣再次陷入慌乱之中。道光皇帝的强硬立场彻底崩溃,匆 

匆派伊里布到南京与英军议和。英军提出的条件,皇帝也一概应允。道光二 

十二年(1842年)8月29日,中国和英国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 

号上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 

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保证偿付没收的鸦片价款600万元、公行负债300万 

元和英军远征费用1200万元,合计2100万元;在广州已交付的600万元还 

不计算在内。 

     历时两年的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完全失败而告终。 

     从此,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薛兵) 


… Page 154…

                               圣雄甘地之死 



     在印度,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誉为国父和圣雄,他是印度人 

民民族解放斗争中最杰出的领导人之一。 

     1947年8月15日,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独立。当时的印度 

处于一种分裂的局面:一块是印度教统治的广大国土,另一块是穆斯林统治 

的巴基斯但次大陆,历来宗教战争不断。穆斯林无端屠杀印度教徒,而印度 

教徒又反过来毁灭了一个又一个穆斯林村庄。在城市里,异教居民也是相互 

仇视,宗教狂热分子向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横施暴虐,光天化日之下滥杀无 

辜,数以百万计的人民失去生活根基,贫困和饥饿迫使他们毫无指望地在全 

国各地流窜,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46年11月,甘地为谋求民族和解,冒着生命危险到宗教冲突严重的 

孟加拉东部游说,呼吁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们握手言欢。“爱你的敌人吧!” 

他向所有的人这样说。他每天早晨四点钟起床,步行数英里,到农村访问伊 

斯兰教徒的家,恳求他们与他做朋友; 

     可是,伊斯兰教徒们却不大理会这个异教徒,经常向他投以白眼,长期 

的宗教仇恨太深了。七十八岁高龄的圣雄甘地井不灰心,仍旧挨门挨户访问。 

他认为,这不仅是为了单纯的政治说教,也是一个宽容的印度教徒应尽的义 

务。他很少穿鞋,通常都是赤脚走路。有时,伊斯兰教徒们在路上撒下许多 

碎玻璃片和荆棘,给他制造麻烦。但为了调解两大派之间的矛盾,他仍坚持 

干下去。 

     陪同他游说的共有五个人,圣雄甘地让他们到偏僻的部落中住下,尽量 

接触当地居民。那些地方的生活条件都是非常艰苦的。有一次,一位叫皮亚 

雷拉尔的妇女不幸染上了恶性疟疾,要求回到甘地身边,甘地却不同意,他 

叫别人转告她:“得了病,要么在那里治好,要么就死在那里。”皮亚雷拉 

尔流着眼泪接受了。当地伊斯兰教村民也不忍心看着这个可怜的女人就这么 

死去,他们找来草药给她治疗。皮亚雷拉尔后来居然转危为安,痊愈了。 

     还有一位崇拜甘地的伊斯兰教姑娘,为了劝说自己的同伴消除对印度教 

徒的仇恨,竟采取了绝食行动。这都是受了甘地精神力量的感召,对缓解宗 

教矛盾起了不小的作用。 

     1947年6月15日,印度国民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印巴分治方案,大 

势所趋,这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但这个决议也使甘地统一印度的梦想破灭了, 

他无限感慨地说:“我已经失去活到一百二十五岁的希望,在印度已经没有 

我的家了。”于是,他又到两大派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去游说,甚至连8月15 

日的独立盛典也没有参加。 

     8月31日晚,他正在加尔各答寓所睡觉,一群疯狂的印度教徒抬着被伊 

斯兰教徒杀害的同伴尸体闯了进来,对他骂不绝口,说这是圣雄甘地对伊斯 

兰教徒容忍放纵的结果。他们叫嚷着要杀死他。 

     圣雄甘地从床上爬起来,对愤怒的人群进行劝解,可是没有一个人理睬 

他。石块飞进了窗子,棍棒从他头上掠过,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坚 

持演讲。加尔各答贫民窟的伊斯兰教徒保护着他。 

     印巴分治以后,有一千五百多万难民在两国之间流窜,到处是暴力和杀 

戮行为。印度出现了空前的混乱,首都德里也笼罩着一片不安的气氛。 

     1948年1月13日,圣雄甘地为了争取首都两大教派和解,开始绝食, 


… Page 155…

除了饮几口清水之外,什么都不吃。连续几天下来,其健康状况日渐恶化。 

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都满怀同情地关注着老人孤身反对亿万宗教狂热分子的 

抗议行动。在印度,要求结束同胞相煎的呼声也如风起云涌。但骚乱并未停 

止。到1月18日,尼赫鲁总理为表示对甘地的同情,也开始绝食。消息见报 

后,首都各派代表集会,宣誓要恢复平静,并请圣雄甘地停止绝食。中午, 

在甘地的参与下,两派代表签署了停火协议,这时他才饮下第一口桔子汁。 

     当天晚上,他呼吁,德里的停火应当扩展到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联 

合国的安全理事会上,巴基斯但的代表高兴地宣布:圣雄甘地已经达到他的 

目的了。“友谊和和平的时刻已经降临,印度次大陆的安宁有了保证!” 

     然而,这样的断言太乐观了,极端分子并没放下屠刀。 

     圣雄甘地住在德里一个朋友的宽敞别墅里,这座私邪高墙深院,绿草成 

茵。他的两个孙女——玛努和阿瓦照料他的生活;有武装卫队保卫他的安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