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危机故事100篇-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炸弹投到首脑人物身边。计划已制定妥当,现在是该进入实施的阶段了。 

     眼看离七国首脑会期越来越近,坐镇总部的警视厅长官俊藤田,心情一 

点也不轻松。三月以来,对东京首脑会议的保卫工作,在俊藤田的亲自领导 

下,进入了筹备阶段。为了向极左派发出警告,东京地方检察院对革命者协 

会的非公开活动家城野顺治,以侵入建筑物、违反枪刀管理法等罪名,向东 

京地方法院起诉。对反对东京首脑会议的极左派进行起诉,这是第一次。 

     可是,极左派并没有因此而屈服。警方逮捕了中核派头目桥本利昭,从 

没收的暗号备忘录中分析,警视厅已经预感到在这次首脑会议期间,极左派 

可能从高楼直接发射炸弹,袭击会场。俊藤田与同僚们商量后,决定把以迎 

宾馆和各国首脑下榻的新大谷饭店、大仓饭店为中心向外扩展两公里区域, 

划为会议期间警备圈,增派三万名警备人员,昼夜戒备,并给警备部增配喷 

气式战斗机、武装直升飞机、飞艇和红外线夜视望远镜、精确狙击枪、装甲 

巡逻车等先进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在圈内的每座高楼的前面都设置一组岗 

哨,严密监视出入的人。对从街上采购回来的主妇挎的篮子,以及送牛奶的 

货车,都要一一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尽管如此,俊藤田对周密的警备计划心中依然没有底。是啊,1986年, 

是哈雷彗星回归年。对科学家来说,这是近距离研究这个神秘天外来客的最 

理想的年份。可这一年,对人类来说却发生了许多不幸的事件。仅仅是前4 

个月,就出现好几起震惊世界的事件: 

    ——2月28日,瑞典首相帕尔梅被不明身份的人枪杀,凶手至今未找到; 

    ——4月6日,西柏林舞厅发生重大爆炸事件,200余名美国海军陆战队 

队员,在硝烟血泊中呻吟; 

    ——4月15日,美国“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对利 

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及周围的军事目标进行了猛烈袭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 

险些丧命; 

    ——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毒气外泄,致命的放射性尘 


… Page 238…

埃随风飘荡,使大片欧洲土地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组织和团体扬言, 

将以“适当的方法”提醒西方七国首脑,对此事予以重视…… 

     所发生的一切,与四方七国首脑会议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谁敢担保 

国内国外的“特殊人物”不挺而走险? 

     首相中曾根放心不下,俊藤田更是忧心忡忡。 

     决定性的日子——1986年5月4日终于来到了。 

     雨后天晴的东京,格外美丽宜人。第12次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将在这座 

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中召开。 

     下午两点,位于青山墓地北侧的赤坂国宾馆,披上了节日盛装。在前厅 

里,军乐队奏响了欢快的进行曲。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拉开了序幕。 

     此时,日本警视厅进入了紧张的战斗状态。首脑人物的前后左右,簇拥 

着身材魁梧的便衣保镖;树丛中、花坛后手提机枪的保安人员,如临大敌地 

注视着四周的动静。国宾馆外,牵着警犬、骑着摩托的警察,组成了严密的 

警戒线。空中机动飞艇的舱内,拿着高倍望远镜和精确狙击枪的特等射手, 

虎视眈眈地监视着地面,一旦发生可疑情况,他们就将毫不留情地扣动扳 

机…… 

     然而,如此严密的保安措施并非滴水不漏。 

     里根总统两天前就已到达东京,为出席会议作准备。而英国首相撒切尔 

夫人,则是在欢迎式已经开始后的2分半钟,才从羽田机场匆匆赶到赤坂国 

宾馆。法国总统密特朗。甚至比撒切尔夫人还晚到一个小时。 

     按照惯例,欢迎仪式按欧洲共同体、加拿大、意大利、联邦德国、英国、 

法国、美国的顺序,每隔20分钟分别举行一次。当某一国家的首脑同中曾根 

首相一起站到红地毯中央的检阅台前时,陆上自卫队中央音乐队就奏起为这 

次会议新谱的“祖国”歌曲,而后奏两国国歌,检阅91人组成的陆上自卫队 

特别仪仗队,向飘扬在仪仗队中央的两国国旗献礼。一次欢迎仪式实际上只 

用7分钟。 

     又一次欢迎仪式开始了。 

     乐队奏响了英国国歌。站在中曾根首相身边的撒切尔夫人和着乐曲,无 

声吟唱着这首产生于18世纪40年代的歌曲。 

     接着,日本国歌响起来了。撒切尔夫人对这首名为《君王的朝代》似乎 

并无多大兴趣。望着红、白、蓝“米”字旗,撒切尔夫人希望这次能加强与 

西方国家的合作。她做梦也不会想到,此时离国宾馆2600米外的松原公寓 

内,有5门自动迫击炮的炮口已对准了自己。 

     整个欢迎仪式结束后,各国首脑齐聚检阅台前,互致问候。作为东道主 

的中曾根首相,一面指着飘忽在会场上空巡逻的日本警视厅飞艇,一面同各 

国首脑窃窃私语,表现出一副春风得意、从容自信的神态。然而,他非常清 

楚,此时此刻的首脑会议,正处在危机四伏的险恶局势之中。 

     今年3月25日,极左派为反对举行庆祝日本天皇在位60年纪念典礼和 

东京首脑会议,向日本皇宫和美国大使馆发射了火焰弹;4月15日,美军横 

田基地又遭到迫击炮袭击;紧接着,大阪和东京也发生了5起炮击事件。 

     中曾根首相暗暗祈祷苍天保佑:但愿今天不要发生意外。4点2O分,最 

后到达东京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匆匆赶到会场。他刚刚走进迎宾馆,再过10 

分钟就将举行欢迎美国总统里根的最后一轮仪式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5发迫击炮弹伴着巨响和浓烟,从松原公寓4楼的401号房间,以2分 


… Page 239…

钟的间隔连续发射出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把周围住宅的门窗玻璃震得剧 

烈颤抖。 

     赤坂国宾馆顿时一片混乱。惊慌失措的保镖们一边喊:“有刺客!”“快 

隐蔽!”一边连拽带拉地把几位首脑送到了安全的地方。在现场采访的各国 

记者,更是鸡飞狗跳,乱成了一锅粥。 

     由于松本等人计算失误,5枚尾部带着8枚叶片的炮弹,发出尖利的呼 

啸声,掠过检阅台上空,分别落在离发射地3100米——350O米的新坂40号 

大楼屋顶、赤坂公寓阳台和加拿大大使馆门前。其中射程最短的炮弹坠落在 

离迎宾馆前厅只有660米的地方。真是玄而又玄。 

     毫无疑问,这些炮弹是射向西方七国首脑的。俊藤田恼羞成怒,立即组 

成特别搜查本部,开始搜查。根据发射点附近居民在电话上提供的线索,奔 

赴现场调查。 

     在松原公寓401房间,俊藤田看到窗口安放着5尊炮筒,对着迎宾馆。 

金属窗户的里层,有上下开关,通过定时自动控制装置,使它在炮弹发射时 

自动打开。为了不致留下痕迹,炮弹发射后,室内自动着火,使人无法辨认。 

警方发现,这种自制的迫击炮炮筒长150厘米,炮弹全长40厘米,直径10 

厘米,与袭击美军基地时使用的炮筒完全一样。 

     俊藤田立刻把情况向中曾根首相报告,并断定这是中核派干的。 

     迫击炮弹使从未在重大活动中失手的日本警视厅丢尽了脸面,不仅打乱 

了七国首脑会议,也打乱了东京平静的生活。 

     加拿大大使馆坐落在东京港区赤坂七条、周围矗立着各式各样的高级公 

寓。每座公寓前都有一名警官在不分昼夜地戒备着。当第一枚炮弹落在离使 

馆仅10米的青山街上爆炸时,在一阵惊人的警笛尖叫声中,警车急驰而过。 

手持金属探测器的警官也在四处奔跑,顿时呈现出一片惊慌而忙乱的景象。 

     有一个叫饭沼顺子的目击者说:“正当我们沿着人行道向青山一条走去 

时,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嗖嗖的炮弹飞行声。定睛一看,一颗炮弹划着抛物线 

落到我们前面三米远的地方,立即发出 ‘嘣’的一声巨响和一股黑烟,柏油 

路上陷进一个直径20厘米、深5厘米左右的弹坑。好在炮弹没有爆炸。想起 

来真是可怕极了。” 

     这次袭击中,西方首脑们死里逃生,平民百姓也无人受伤,但它却震惊 

了世界。聚集在新大谷饭店记者中心的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安莎社的 

记者,几乎在同一时刻,用最快的速度报道了这一消息: 

      “导弹射向西方七国首脑!” 

      “迫击炮燃烧了!” 

      “西方首脑东京遇险!” 

     当天下午6点钟,出席晚宴的各国首脑走进中曾根首相官邪,一群新闻 

记者便围了上来,请求发表感想。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不要大惊小怪地报道。”记者又转向里根总 

统问道:“您害怕吗?是否担心再次遭到袭击?”里根微微一笑,回答说: 

 “炸弹虽然射出来了,但从迎宾馆上空飞过去了,可惜没击中。”演员出身 

的里根总统表现出一副临危不惧的沉着态度。 

     在宴会席上,撒切尔夫人别出心裁地向中曾根首相建议说:“为了表示 

我们并不怕恐怖主义者,明天我们一起到大街上走一趟。”中曾根首相尴尬 

地笑着点了点头。 


… Page 240…

     晚上7点半钟,警视厅举行紧急记者招待会,正式向各国记者通报这一 

事件。 

     俊藤田阴沉着脸,对记者们说:“原来,警视厅把炮弹的射程估计为2 

公里,并为此采取了严密措施,但今天的射程却是3。2—3。7公里……” 

     记者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俊藤田接着说:“预测发生差错,十分遗憾!虽然事先也收到了中核派 

已经发明出射程达3。4公里的炮弹的情报,但是怕扩大警戒圈会削弱警备力 

量,所以就没扩大。这次他们果然出手啦!我们正在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防 

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当天晚上,原定的半径2公里警戒圈扩大到半径4公里,自卫队的特种 

部队也开始介入警戒任务。并且连夜印制了旅客登记表10万张,第二天早晨 

便发到圈内各个旅馆饭店,让他们火速将一切行迹可疑的人的情况,填表报 

上来,以便控制。同时布下天罗地网,缉捕嫌疑犯“松本夫妇”。 

     然而,大海捞针谈何容易。“松本夫妇”一直下落不明。 

     东京西方七国首脑被炸,是80年代最危险的谋杀案。以往恐怖分子、极 

端主义者,大都是以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首脑或要员作为袭击的目标。像这 

样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以七个发达国家首脑为袭击对象,在80年代绝无仅 

有,在整个20世纪也极为罕见。 

     如果“松本夫妇”计算精确,炮口稍稍低一点,里根、撒切尔夫人、密 

特朗、玛鲁尼。中曾根等人恐怕就难逃厄运了。如果西方七个主要国家的首 

脑同时落难,对他们所在的国家,对西方社会,甚至对整个世界局势所带来 

的影响和后果,将是难以预料的。 

                                                                     (何文) 


… Page 241…

                            斯莫尔尼宫的枪声 



     1934年12月1日是原苏联历史上重要的一天。下午四点钟,列宁格勒 

州委第一书记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写完了报告,把笔记本塞进军上 

衣口袋,给州委打了个电话,通知对方他马上出发到斯莫尔尼宫来。 

     48岁的基洛夫四年前出任苏共政治局委员,目前他仍住在石岛路大街一 

幢普通的大楼里,与老百姓为邻。在大门口,他向司机和警卫员问好。坐进 

汽车,越过横跨涅瓦河的特罗伊茨桥,碾着湿漉漉的柏油马路,向斯莫尔尼 

宫开去。 

     斯莫尔尼宫位于涅瓦河畔,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古典式大厦。1917年这里 

曾是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和彼得格勒苏维埃所在地,列宁曾在这里发表一 

个又一个战斗号令,直接领导震撼世界的武装起义。现在则是列宁格勒州、 

市党政机关所在地。 

     基洛夫步履轻捷地走进了通常是警卫森严的斯莫尔尼宫,后面的警卫员 

没跟上来。他独自一人走上三楼,向州委第二书记的办公室走去。走在地毯 

上,没有一点脚步声。正当他停住开门的时候,身后响起了低沉的枪声,有 

人从附近向他开枪,子弹打中了脖子。他摇晃了一下,转过半个身子,一头 

栽倒在镶木地板上,帽子被掀落一半,盖在脖于上,殷红的鲜血往外冒。 

     凶手也失去了知觉,倒在地上,张开两臂,身旁有一支手枪和一只皮包。 

长长的走廊上再无他人,往常形影不离的警卫人员竟没有一个人在场。过了 

一会儿,内务局工作人员跑来,逮捕了凶手。 

     凶手名叫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当过工人,1920年他十六岁时在前线 

入党。 

     1934年以前在列宁格勒工农检察院工作,曾任物价检查员,后被调离, 

下放到工厂。领导派他外出搞运输,他拒绝了,为此被开除出党。不久又被 

开除公职,于是,他全家——老母亲、妻子和两个孩子陷入极度贫困之中, 

无法维持正常生活。 

     尼古拉耶夫给基洛夫写信,请求查清他的问题。他还向基洛夫报告托洛 

茨基分子在列宁格勒机关里为非作歹的情况。可是,一连写了二十封信,却 

没有收到一封回信。他到党和政府机关上访,受到十分冷淡的对待。他陷入 

绝望之中……于是产生了要杀害当地党的监察委员会主席的念头。他想用这 

种绝望的行动来抗议官僚主义。 

     尼古拉耶夫有个朋友,获悉他的企图后,立即报告给列宁格勒州内务局。 

那个朋友安排内务局的负责人伊万·扎波罗热茨与尼古拉耶夫见面。并不时 

地给他点钱,赞扬他的观点,实际上是鼓励他挺而走险。还给了他杀人凶器。 

尼古拉耶夫渐渐感觉到杀一个监委干部不足以产生全国性的影响,决定把基 

洛夫这样的大人物作为刺杀对象。 

     尼古拉耶夫第一次潜入斯莫尔尼宫失败了,那个朋友又来鼓励他,建议 

他最好是傍晚行动,因为那时斯莫尔尼宫防范最为松懈……尼古拉耶夫曾经 

两次企图接近基洛夫,但都被发现,作为嫌疑犯逮捕,不知何故,后来又被 

列宁格勒州内务局副局长扎波罗热茨下令释放了。而且将从他身上搜出的手 

枪也还给他。这一次行刺是第三次,他成功了。凑巧这一天扎波罗热茨到南 

方“度假”去了。 

     事件发生的当天晚上,斯大林与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亚戈达、叶若 


… Page 242…

夫、日丹诺夫等苏共中央负责人,乘专列火车从莫斯科赶到列宁格勒。此时 

全城正沉浸在深沉的哀悼气氛中。基洛夫在苏联人民和党员心目中的威信极 

高,在苏共十七大会议上,他被全党一致通过选入中央委员会的所有领导机 

构,成为政治局、组织局和书记处的成员。而在此之前,只有斯大林一个人 

享有过这样的荣誉。当他上台发言时,全体代表自动起立,报以经久不息的 

暴风雨般的掌声。他的讲话被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所打断,整个大厅都在颤 

抖……基洛夫成了全党全国威望仅次于斯大林的领袖人物,甚至被人们看作 

是斯大林的唯一继承人。 

     党的十七大以后,斯大林提议让基洛夫到莫斯科来工作,基洛夫宁愿在 

列宁格勒独当一面,而不愿在斯大林的眼皮底下工作。但又无法拒绝这个提 

议,于是他要求在列宁格勒城市改造工程完成之前,不要把他召到莫斯科。 

斯大林毫不勉强地同意基洛夫从莫斯科回到列宁格勒以后,满怀热情地投入 

到火热的城市改造工程中去。过了半年,斯大林突然把基洛夫召到南方的疗 

养胜地索契,要他放下手头堆积如山的工作,参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与审定 

工作。基洛夫不是历史学家,他只是形式上参与这项工作,实际上却呆在索 

契无所事事。一个月以后,斯大林又出人意料地要他到哈萨克走一趟,那里 

粮食收购进度过慢,必须扭转这种情况。基洛夫只得奉命前往。在哈萨克耽 

搁了二十多天,其间有人谋图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