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庭审判。
在此之前,由于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关系急剧恶化,铁托指责赫鲁晓夫摆
出一副“太上皇”的架子,要各兄弟党跟着苏共的指挥棒转,并拒绝在承认
克里姆林宫对其他兄弟党享有指挥权的公报上签字。这使得赫鲁晓夫气急败
坏。下决心尽快了结纳吉一案,杀一儆百。
1958年2月6日,布达佩斯“人民法庭”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首次对
参与暴动的前匈牙利政府官员和军队成员进行了预审。纳吉等人态度坚决地
否认自己犯罪。
4个多月后,1958年6月9日,秘密法庭再次开庭,审判了其他一些被
告,其中包括在暴动中参加与苏军坦克部队作战的匈牙利陆军第33坦克团的
官兵。上校团长麦切里和几十名坦克手以“谋杀”罪被判了死刑。几个小时
后,执行了绞刑。这些士兵年龄大多数不过20来岁,好几个在临上绞架时都
吓得昏死过去。
最后,轮到纳吉了。
1958年6月15日,秘密法庭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开庭。他们特意在屋
顶上悬挂强烈的白色聚光灯,使囚犯们睁不开眼睛。在隔壁的一个厅里,苏
联特使鲍利斯·舒米林、谢洛夫、安德罗波夫和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工农革
命政府的成员,都在暗处观看审判。
伊姆雷·纳吉站在第一被告席上。
纳吉的辩护律师首先指出纳吉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接着,又指出,武
装暴动的责任应由腐败的拉科西——格罗领导集团承担。纳吉当时曾以书面
形式警告过党的最高权力机构可能发生的严重危险;而后来,他又是在苏联
人的压力下出任总理的。他在匈牙利实行新方针和改革措施顺应了历史的发
展和人民的要求……
律师的辩护引起法庭庭长的极大恐惧,他站起身来大声警告:“如果你
继续污蔑伟大的苏联和我党领导人,你自己不久也将坐在被告席上!”
律师向庭长鞠了一躬,接着又列举了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陶里亚蒂、奥
地利共产党政治局委员菲舍尔等人对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看法。
庭长再次打断了他的辩护,指责他引述的不过是修正主义者的观点。然
后,他宣布休庭。
半个小时后,重新开庭。
庭长宣布,被告可以作最后的一次发言。
伊姆雷·纳吉站起来,手扶着围栏,态度镇静地说:“我曾两次在我国
努力维护社会主义这个词的荣誉,那是在1953年和1956年。第一次,拉科
西出来反对我;第二次,反对我的则是整个苏联的武装力量。在这个由热情
和仇恨构成的诉讼中,我必须为了我的思想而牺牲我的生命。我愿意奉献它,
因为照你们的观点它已失去了价值。我相信,历史终将宣判杀害我的刽子手,
只有一点是违背我的意愿的:将来由杀害我的人来替我平反昭雪。”
法庭鸦雀无声。
隔壁房间里的苏联人和卡达尔等匈牙利新政府的成员们也一声不响。他
们是这场审判的真正法官。
接下去,法官转向另一被告——纳吉政府的国防部长,非共产党员的陆
军上将帕尔·马勒特尔。他问道:“你的职业?”
… Page 257…
马勒特尔回答:“匈牙利共和国国防部长。”
法官纠正:“是前国防部长。”
马勒特尔反驳道:“不!匈牙利部长会议主席伊姆雷·纳吉觉得自己仍
然是总理,这可以马上加以证实。”
马勒特尔说完与纳吉相视而笑。
法官转向第一被告:“被告伊姆雷·纳吉,你想提出赦免申诉吗?”
“不!”纳吉用一个字回答。
法官又问第二被告:“帕尔·马勒特尔,你想提出赦免申诉吗?”
回答也是一个“不”字。
法庭庭长缓缓地站起来,用平板板的语调宣布最后的判决:“人民法庭,
以匈牙利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名义宣判:伊姆雷·纳吉死刑,立即执
行……”
纳吉面无表情。这一切早在他预料之中。
同时被宣判死刑的还有马勒特尔、记者米克洛什·基迈什;原国民警备
队司令、布达佩斯警察局局长山多尔·科帕奇被判无期徒刑;其余一些被告
分别被判处12年以下5年以上有期徒刑。
宣判结束,隔壁房间里的苏联人和卡达尔等人握手庆贺。
1958年6月16日,星期一。中央监狱的小拘留所院内竖起了三座黑森
森的绞架,周围布满了荷枪实弹的保安军官,牵着狼狗的警官在四周巡逻。
苏联特使舒米林和谢洛夫,还有匈牙利新政府的领导人则集中在刑场附
近一个隐蔽的地方“监刑”。
6点30分,三名死刑犯被带到绞架下面。
第一个被押上绞架的是米克洛什·基迈什。这位年轻的记者在1956年的
事变中过分活跃,被认为“犯下了极其严重的罪行”。他微笑着同纳吉、马
勒特尔吻别之后,迎着死神走上绞架。
接着,是国防部长帕尔·马勒特尔。他走上生命终点的台阶时,脸色苍
白,眼珠里布满了血丝,声嘶力竭地呼喊一声:“社会主义的、独立的匈牙
利万岁!”
最后,轮到纳吉,他像平时走上演讲台一样走上绞架。当绞索套在他粗
壮的脖子上时,他用尽最后的力气高喊一声:
“社会主义的、独立的匈牙利万岁!”
这个有40年党龄,曾在苏联度过15年光阴,在匈牙利党和政府中身居
要职达20多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知名人物,在一阵痛苦的抽搐之后,结束
了他的生命。
当天的匈牙利报纸都刊登了由司法部公布的一条简短的消息:
“匈牙利十月反革命事件的主谋伊姆雷·纳吉、帕尔·马勒特尔、米克
洛什·基迈什和约什卡·希拉基等4名主犯,因阴谋推翻匈牙利合法制度、
叛国投敌、军事哗变等罪行,被匈牙利人民法庭判处死刑。死刑已于今天早
晨6时执行。”
实际上,约什卡·希拉基早在三个月之前就已被秘密处死了。
苏联的《真理报》迅速转载了这个消息,并且评论这一判决是“严厉和
公正的”。
(华炳)
… Page 258…
廖仲俏遇害始未
1924年1月,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在广州召开。大会重新解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内涵,把
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
会上,还通过了接受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
议,以这种方式建立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但由于对三大政策的态度不
同,国民党内部逐渐分化成左、中、右三派。左派以廖仲恺为领袖。廖仲恺
当时担任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长,后来又兼任农民部长,他的夫人何香凝担任
妇女部长。右派的首领是胡汉民,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中,
右派要占到半数以上。汪精卫以左派的面目出现,实际上是中间派,他在高
层领导中势力薄弱,便高唱“革命者向左转”的口号。并与蒋介石合作。这
时蒋介石还不是中央委员,但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戴季陶、吴稚晖等都积极
支持他,他也竭力取得共产党的支持,在军队,特别是黄埔军校中,有很大
实力。
最初,因为有孙中山的领导,左派声势很大,右派则受到束缚,廖仲恺
成了仅次于孙中山的实权人物,因此更遭到右派的仇恨。
1924年10月,孙中山去北京商讨国家大事,因患肝癌,于1925年3月
12日在北京逝世。此后,国民党内各种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号称“反共急
先锋”的冯自由等人,迫不及待地抛出了“反共产、反苏俄;开除共产派;
反对罢工;各派老国民党大团结”的纲领,企图破坏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联合
战线。胡汉民也开始阻挠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继续实行,限制共产党人在国民
党政府中的作用,限制正在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廖仲恺在共产党人的支持
下,挺身而出,和右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公开发表言论,批驳国民党
右派,并促使党中央将冯自由等右派党员开除出党。
然而,右派的气焰并未因此而减弱。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中国的国
民革命,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左派和右派的斗争,在争夺国民党最高领导权的问题上,又一次激化起
来。孙中山临终前,虽然留下了政治遗嘱,但没有指定接班人。他逝世以后,
国民党内也难以找到一个与孙中山的政治声望可以相比的继承人。而在当时
的情况下,也很难通过民主选举的办法产生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于是,国
民党内各派政治力量都在争夺这个最高领导的位置。
在国民党右派人物中,胡汉民不仅是资格最老的国民党元老之一,而且
也很有政治实力。孙中山逝世后,他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政治会
议主席,并且代理大元帅,还兼任广东省长。胡汉民自以为国民党的第一把
交椅非他莫属。可是,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广大人民和国民党党员的不满,
要胡汉民下台的呼声日益高涨。廖仲恺清楚地认识到、如果继续让胡汉民掌
握大权,势必危及革命。他在苏联顾问和共产党人的支持下,排除右派的干
扰,果断地筹建了广州国民政府。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当
时仍以左派面目出现汪精卫担任主席。胡汉民被迫辞去了代理大无帅的职权
和广东省长职务,只在国民政府中担任外交部长。然而当时国民政府只同苏
联有外交关系,苏联代表鲍罗廷在广州国民政府中的影响很大,实际上中苏
关系由他在沟通,不懂外语的胡汉民只得到了一个无权的闲职。廖仲恺在这
次权力转移中,完全不贪个人名利,只担任了财政部长。但是所有的人都明
… Page 259…
白,廖仲恺是革命左派的真正旗帜。
国民党右派不甘心失败,他们把仇恨都集中到了廖仲恺身上。廖仲恺已
成为右派夺取国民党最高领导权、实行反动纲领的最大障碍。
右派中的极端分子,决心杀害廖仲恺。他们在香港筹备了200万元巨款
作为谋杀革命者的经费。
1925年8月,广州城里谣言四起,对国民党左派领袖进行威吓,迫使他
们向右派让步。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也听到了风声,感到问题的严重,不禁
为廖仲恺的安全担心,同他商量说:“既然有人打算行刺,你也该多带两个
卫士,加强防备才好!”廖仲恺淡淡一笑,说:“增加卫兵,只能捉拿刺客,
并不能阻止他们行凶。我天天要到工会、农会、学生会各团体去开会演讲,
一天到晚不知要跑几个地方,他们想谋害我,完全可以化了装混在人群中下
手。我生平为人处事,凭良心,自问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和民众的地
方。他们如果存心想暗杀我,预防也是没有用的。总之,生死由他去,革命
我是决不能松懈一步的!”
廖仲恺照例按自己的计划去进行工作。
8月19日,上海一家报纸竟荒唐地登出了一份关于廖仲恺死讯的电文!
廖仲恺根本没把这些放在心上,这天晚上,他为黄埔军校筹集资金,直到深
夜才回家。
8月20日,廖仲恺匆匆地吃了早饭,同何香凝一起,去国民党中央党部
参加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6次会议。路上,他们遇上了国民政府监察委员陈
秋霖,便邀请陈秋霖一同乘车前往。
这天,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静得出奇。往日林立的岗哨不见了;应该来
参加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的委员们也迟迟没到;中央党部周围的街口,偶然
有人经过,也是来去匆匆;路旁树荫下,几双可疑的眼睛在闪射出狡黠的光
亮,中央党部门口,几支黑洞洞的枪口正虎视着前方的开阔地。
一个罪恶的阴谋,正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悄悄实施。
汽车在中央党部门前停稳,廖仲恺、何香凝、陈秋霖先后跨出车门,向
中央党部走去。廖仲恺边走边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已是9点50分,三人登上
台阶,正准备举步进入中央党部大门时,突然有五、六个人从门前的石柱后
面窜出来,持枪向廖仲恺射来。廖仲恺“啊”了一声,身子一晃,倒在地上。
何香凝见廖仲恺中弹倒地,赶紧扑过去,将他一把抱住,大声呼唤:“仲恺!
仲恺!”
陈秋霖听到枪声,刚一回头,一粒子弹已射进他的腹部。他踉跄一步,
倒在血泊中。
枪声惊动了中央党部内的警卫。此时,廖仲恺的卫士和中央党部的警卫
立即拔枪还击。一阵枪战过后,一名凶犯被击伤擒获,其他凶犯夺路逃走了。
人们在慌乱中把廖仲恺和陈秋霖送到广东大学医学院急救。廖仲恺已奄
奄一息。医生检查发现,廖仲恺身中三弹,都在胸腹要害部位。虽经医生全
力抢救,廖仲恺终因伤势过重,与世长辞,当时仅48岁。两天以后,陈秋霖
也在医院逝世。
廖仲恺被刺的消息,震惊了广州各界各阶层的人们。当天下午,国民党
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组织“廖
案特别委员会”,授予它政治、军事、警察全权,以应付非常局势,并负责
廖案的侦破和审判。会议还推举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为特别委员会
… Page 260…
负责人。
特别委员会成立后,当天就宣布广州全城戒严,并命令黄埔军校学生在
海岸布防。可是,捉拿凶手的工作相当艰难,被抓住的那个凶犯伤势过重,
只断断续续供出些凌乱线索就死了。侦办人员只知道他名叫陈顺,从他身上
搜出一张枪照和一张名单,枪照系南京16号,1925年8月4日由建国粤军
南路第一路司令梅光培发给;名单是写在新珠海酒店信笺上的,是吴培、梁
博、陈细三人的姓名。此外,陈顺在临死前交待,暗杀廖仲恺的主谋是朱卓
文。
侦办人员首先将梅光培拘捕。梅光培在受审时解释说,枪照虽然是以他
的名义发的,但他并不亲自处理这种事,而是他的参谋长郭敏卿经手办理。
他仔细看了看陈顺作案时使用的手枪,证实这是朱卓文的,因为这枝手枪比
一般的左轮手枪要大,可以发射机关枪子弹,所以他见到后印像根深。
侦办人员随后逮捕了郭敏卿。郭敏卿承认与朱卓文过去关系密切,但又
说最近已不来往。
陈顺身边名单上的梁博也被逮捕。梁博是广州市公安局的侦探,曾是朱
卓文的部下。梁博的妻子林氏交代说,梁博听说廖仲恺被杀后,便说一定是
陈顺干的。据此,梁博被认定为此案的同谋犯。
接着,《国民新闻报》的赵士伟也被作为嫌疑犯关押。
各种证据都表明,暗杀廖仲恺的主犯是朱卓文。8月25日,特别委员会
下令逮捕朱卓文。然而,朱卓文已经得到消息,逃出了广州。其实,这场谋
杀的元凶,则是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胡毅生虽是同盟会的老会员,却组织
领导了“革命纪念会”和“文华堂”两个组织,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还以“反共产”为口号到处拉人入伙,见人就说:“你反共产吗?如反共产
请加入来!”这一伙人暗中策划打倒廖仲恺、刺杀廖仲恺。此外,他们还有
煽动军人反叛的嫌疑。为此特别委员会决定拘捕胡毅生。可是胡毅生也逃走
了。
尽管如此,国民党右派仍然成了众矢之的,右派领袖胡汉民又是胡毅生
的堂兄,更加难逃指责。汪精卫派兵以追捕胡毅生为理由,搜查了胡汉民的
住宅,一时间外界议论纷纷,认为汪精卫将把胡汉民逮捕法办。胡汉民此时
已完全被排斥在国民党中央领导层之外。最后,蒋介石以“保护”为名,把
胡汉民接到黄埔军校,实际上是控制胡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