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危机故事100篇-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完全被排斥在国民党中央领导层之外。最后,蒋介石以“保护”为名,把 

胡汉民接到黄埔军校,实际上是控制胡汉民的行动。 

     9月15日,汪精卫在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报告,为胡汉民 

辩解,一再表示“政府”对胡汉民没有成见,并提出把胡汉民打发到苏联去, 

将他排除出国民党领导核心。 

     9月22日,胡汉民起程赴苏联,在此前后,国民党右派的代表人物也纷 

纷离开广州。国民党的领导大权落到了汪精卫和蒋介石手中。他们借廖仲恺 

被刺杀的机会,完成了孙中山逝世后的权力转移,而对于刺杀廖仲恺的凶手, 

却迟迟不作处置。直到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何 

香凝等人的努力下,才决定尽快处理廖案。然而,胡毅生、朱卓文始终没有 

抓到,最后只枪毙了一个郭敏卿,监禁了其它几名凶手,草草了结了这一桩 

大案。 

                                                                    (薛兵) 


… Page 261…

                               希特勒的未日 



     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厮杀已近尾声。 

     4月13日,希特勒的故乡,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被苏军攻占。14日,鲁尔 

重工业区的德军被英美军队包围。当天,美军第五军又在意大利展开了攻势。 

4月16日,苏军的总攻准备就绪,在奥得河和尼斯河战线发动了进攻。其意 

图显然在于形成对柏林的包围,此时德军已无力进行防御。 

     4月15日,希特勒考虑到苏美两军在易北河会师,德军被分成南北两块 

后不可能再进行联系,便命令力所不及的地区最高司令拥有处理国防事务的 

全权。北部地区由海军总司令邓尼茨元帅负责,南部地区由西部集团军总司 

令凯塞林元帅负责。 

     16日,苏军在奥得河、尼斯河全线展开进攻。当天,希特勒在地下室召 

开特别军事会议。在会上,他信心十足地发表了解救柏林的作战计划,使出 

席会议的将军们哑口无言。该作战计划要点是:向首都退却的德军如果能在 

柏林附近构筑强大的防御工事——刺猬阵地,那苏军就一定会向这里进攻。 

这样,可以减轻其它战线上德军的压力,他们就可以从侧翼进攻苏军。希特 

勒说:“俄国人进攻神速,但他们供给跟不上。在柏林作战,我军有充分胜 

利的把握。这次如果能击败俄国人,苏军就没有资格参加未来的和平谈判。”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鼓舞保卫柏林的德军士气,希特勒声称他将留在柏 

林。几个将军劝他到上萨尔茨山去,可是希恃勒不予理睬。他说,作为武装 

部队的总司令及国民的领袖,留在首都是他的义务。希特勒写了长达八页的 

布告 (这是他对德军发布的最后布告),交给戈培尔向前线广播。可是,前 

方将士需要的不是空洞的激励言辞,而是炮弹、坦克、飞机和补充兵员,总 

之是战斗力。东部战线迅速瓦解。苏军于19日占领莱比锡。在西部战线,莫 

德尔元帅指挥的部队也完全失去抵抗能力,莫德尔自杀。在意大利,美军已 

占领博洛尼亚。 

     希特勒的总指挥部已经在三个月前转入地下,他是经过一条从新总理府 

延伸到花园下面的地道进去的,除了他的卫队和随从人员,在柏林几乎没有 

人知道这条地道。 

     地下室阴森凄凉,天花板很低,走廊好似墓穴里狭小的墓道。希特勒的 

三间私室比别的房间稍大,有一个带淋浴的盥洗室。房内只有几件家具,布 

置得像修道院的斗室。这里就是第三帝国的最高军事大本营,是希特勒用来 

指挥战争的十三个指挥部中的最后一个。自从1944年7月20日受到施陶芬 

贝格上校策动的暗杀事件冲击之后,希特勒的健康状况就日趋恶化,先是左 

手抖得很厉害,到那年秋天,左脚也开始颤抖起来。眼睛的近视程度越来越 

厉害,看东西必须戴眼镜。为了医治他的肠胃不良,希特勒长期服用含兴奋 

剂的整肠剂,健康情况越来越差。 

     战争的最后三个月,在中欧约有四百万军事人员和平民伤亡,希特勒每 

拖一天,就有成千上万人丧命。从1月到4月,集中营里已有五十五万人被 

送进煤气室。命中注定希特勒要再活105天,但他再也不能在地面上度过一 

个整天了。他从这天起,办公、进餐、睡觉、洗澡,到后来结婚、自杀—— 

全在地下。 

     就像生活在潜水艇里一样,希特勒一次又一次地爬到地面上来呼吸一点 

新鲜空气。在没有空袭的时候,他偶尔也在新总理府玻璃窗已经震坏的办公 


… Page 262…

室里召开军事会议。 

     地下室里只有一个电话总机、一架电台和一部直通最高指挥部的报话 

机。这部报话机必不可少的天线,摇摇欲坠地挂在玛苏伦街柏林大厦顶端一 

个玩具似的铝质气球上,跟当年横跨欧洲的通讯网相比,简直是个绝妙的讽 

刺。然而,就是靠了这么个玩艺儿,希特勒在地下指挥到最后一天,最后一 

小时。 

     4月20日是希特勒的56岁生日,虽然攻打柏林的战役四天前已经开始, 

并在激烈进行,整个城市几乎全被红军包围,可希特勒仍执意要第三帝国所 

有主要当权人物来最后见他一面。这次寿宴是一次光怪陆离的表演。尽管大 

势已去,客人们的举止仍旧竭力装得好像还在显赫一时的岁月里那样。这次 

惨淡的宴会上,希特勒是最后一次看见希姆莱、戈林以及二十多个部长中的 

大部分人。 

     地下室里空气污浊,排风机的柴油发动机嗡嗡嗡地响个不停。只有在停 

机或出毛病的时候才稍稍安静一些,但这样一来,各种气味混合的恶臭就使 

人难以忍受。应召来地下室的将军们感觉这里简直就像一所地下疯人院。在 

临近未日的时刻,希特勒给人的印象就如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过去冰冷发亮 

的眼睛已经变得呆滞、眼珠深陷而充血。褐色的头发变得灰白,走动时慢慢 

地挪动身体,而且有一条腿拖在后面。他两手不停地颤抖。他的医生确认他 

患帕金森氏综合症。 

     生日宴会在平静的气氛中结束。在宴会后的军事会议上,与会的人都希 

望希特勒退到南方,因为一两天内苏军可能切断通南方的最后逃脱路线。希 

特勒对此不接受,他寄希望于党卫队副总指挥费利克斯·施泰纳将军部队的 

反击。当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军团投降、东线濒于崩溃时,施泰纳将军曾不顾 

希特勒死守阵地的命令,迅速后撤到战略上有利的地方。希特勒非但没有像 

罢免其他将军那样罢免他,反而给他以高度评价。因此,希特勒对施泰纳将 

军的侧翼进攻抱有希望。几天前,他说:“俄国人将在柏林面前遭到空前的 

惨败。”尽管前线迅速土崩瓦解,希特勒仍旧持乐观态度。 

     可是,宣传部长戈培尔在这天晚上为庆祝希特勒的寿辰向全国发表的广 

播讲话中却说:“局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危险。因此,现在不能像以往那 

样以普通的祝词来祝贺元首的诞辰。我能说的只有一句话:在充满黑暗痛苦 

的、严峻的今天,只有元首才是西欧唯一的代言人。”“我们德国今天依然 

屹立着,具有优秀文化和文明的西欧,现在还没有沉没在眼前张开大口的深 

渊中——这只能感谢元首。” 

     当天夜里,戈林和希姆菜都逃出柏林。这两个人都希望在希特勒死后成 

为希特勒的继承人,一心一意想取得英美盟国的信任。里宾特洛甫在这天深 

夜也逃出柏林,把外交部迁到他在上萨尔茨山近郊的别墅中。 

     直到22日,施泰纳部队的战况也没有一点消息。希特勒焦急地一再询 

问,回答总是“来得到任何报告”。下午的军事会议上,武装部队参谋长约 

德尔上将同平时一样,毫不隐瞒事件真相,据实报告说:“柏林的四分之三 

已经被包围了。”希特勒急切地问:“施泰纳部队打到什么地方啦?让他快 

报告上来!”陆军代参谋长不得不说实话:“施泰纳的部队尚未组建成,所 

以没有什么可报告的!” 

     希特勒面孔颤动着,呼吸也很急促,气得在房间里直顿脚,口吐白沫地 

大骂所有的人都是叛徒,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的“伟大目标”。随后宣布,由 


… Page 263…

他本人负责第三帝国的防务。大家都表示反对,说元首如果南迁,在捷克斯 

洛伐克还有党卫队的舒埃纳元帅的集团军,西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还有相当 

的兵力。可希特勒根本听不进去,还是命令通过无线电宣布:“元首留在柏 

林,死守到底!” 

     23日,武装部队参谋长约德尔上将由于在柏林难以指挥作战,终于离开 

总理府。这个约德尔是一位杰出的战术家,忠实地为希特勒效劳,直到最后 

也未能看清希特勒的真面目。约德尔走后,希特勒发布了最后的作战命令: 

 “文克部队要调整回头,在易北河采取守势。挺进东北,攻击波茨坦;在科 

特勃斯被围的第九军应突围,同文克的第十二军会师;柏林北方的维克泽尔 

集团军部分部队应向南经奥兰宁堡进入道本斯方向。” 

     其实,这些部队均遭重创,没有战斗力,几乎濒于毁灭,只不过在希特 

勒的军事会议室的地图上还插着小旗而已。 

     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一直在上萨尔茨山,可是在23日中午过后,他就断 

绝了同总理府的联系。他从各种情况判断,希特勒与外部联系已经断绝,丧 

失了统治这个国家的能力。他认为,根据1941年6月29日的总统命令,希 

特勒死后应由自己接班。或者总统由于某种原因不能进行统治时,也应由自 

己代行总统职权,他感到现在时机已到,正是代行总统职权的时候。他打算 

就任代总统后,立即开始同英美盟国进行和谈。希特勒发动战争后,戈林曾 

一度被认为是通情达理的人。因此,他相信自己现在在英国人和美国人心目 

中还有一定的威信,于是,戈林郑重其事地给希特勒发电报: 

          元首阁下: 

          考虑您决心留在柏林,遵照您1941年6月日的决定,不知您是否同意我对整个德国 

     内政外交行使指挥权。如在晚十时前得不到您的答复,我将认为阁下已被剥夺行动自由, 

     阁下的上述决定即告生效,我将为人民和祖国而采取行动。 

          在一生最困难的时刻,阁下知道我对您说这种话该有多么痛苦。我的心情实在难以 

     用语言表达。 

          愿上帝保佑阁下,并愿阁下尽快到这里躲避。 

          忠实于您的部下          赫尔曼·戈林 

     戈林要求希特勒晚上十点前给予答复,这一点很快被擢升为总统身边的 

第一号人物——总统府秘书长马丁·鲍曼所利用。鲍曼认为,希特勒尚未表 

态就要求晚上十点前给予答复,这等于是最后通牒。于是,他要求把戈林处 

以死刑。 

     希特勒犹豫片刻,他对戈林在空军玩忽职守,在卡林·霍尔过着腐化的 

生活也很不满。不过,他对戈林还是有感情的,不同意把戈林处死。他免去 

戈林的一切职务,并发电报说,“你的行为是对元首及国家社会主义的背叛。 

完全可以判你死罪。但考虑你过去对党及元首的献身精神,如能辞去一切官 

职,即可免你一死。同意与否,望你立即回复。” 

     电文是鲍曼起草的。他顺便取消了1941年6月29日的决定,废除了戈 

林为总统继承人的权利。鲍曼知道希特勒对戈林还有感情,唯恐希特勒变卦, 

便暗中同上萨尔茨山的党卫队头目联系,逮捕并软禁了戈林。 

     然而,之后没过几天,又发生了党卫队总指挥希姆莱背叛的事件。起先, 

戈林因空军失利而权势衰落时,希姆莱这颗新垦则高高升起,取代了戈林。 

尤其是发生了刺杀希特勒未遂事件。事件主谋是陆军增援部队参谋长舒伦堡 

上校,该部队司令弗罗姆上将也因此失宠,被免去了职务,由希姆莱兼任。 


… Page 264…

这样,希姆莱除担任党卫队总指挥之外,还担任装备超过正规军的冲锋队司 

令,再插手正规军的首脑部门,其权力已达顶峰。不过自此之后,希姆莱这 

颗明星也逐渐陨落,被鲍曼所取代。 

     鲍曼劝希姆莱去前线指挥部队,以便把他从元首身边排挤出去。希姆莱 

完全上了鲍曼的当,还洋洋自得地就任了莱茵河上游的守备司令。希姆莱本 

来是投考陆军军官学校的,但未被录取。他对军人有强烈的兴趣,一直想成 

为一名军人。希姆莱的权力表面上似乎得到加强,实际上同元首见面的机会 

却减少了。这样他对希恃勒的影响就逐渐下降,鲍曼则逐渐扩大了他的影响。 

     东部边境吃紧时,希姆莱又上了鲍曼的当,他担任了防守正面最关键的 

维克泽尔集团军的司令。这个官职地位虽然很高,任务却相当艰巨。在这条 

战线上,连军事专家们都无法收拾,何况他这个外行司令,处处暴露出他的 

无能。总参谋长冯·古德里安开口闭口批评希姆莱无能。希姆莱的部下各军 

司令也轻视他,不理睬他的命令。他终于忍受不住,经常托病离开前线住进 

医院。甚至连总理府的军事会议也不出席。 

     4月20日,希姆莱离开总理府地下室后,在他的部下——情报部长与瓦 

尔恃·舒伦堡和他所信赖的指压专家克里斯蒂安的再三劝导下,悄悄地去瑞 

典与那位跟盟军上层人物有深交的伯纳多特伯爵见了面。这是他们的第一次 

会晤,目的在于探询同美英盟军进行和谈,这也是希姆莱几经犹豫作出的决 

定。 

     舒伦堡是位头脑聪明的人,虽一度被希特勒所蒙蔽,参加了纳粹党,但 

后来逐渐看清了希特勒的本质,较早地看到这场战争必将以德国的失败而告 

终。舒伦堡懂得,只要希特勒大权在握就不会有和平。他坚持做希姆莱的工 

作,指出战争毫无取胜希望,只有希姆莱能够取代希特勒同美英进行谈判。 

舒伦堡又劝说希姆莱除掉希特勒,必要时,他可以不惜自己的性命。因此, 

早在1943年,希姆莱就有和谈的意向。 

     希姆莱深知希特勒决不会投降,他内心深处仍保留着对希特勒的忠诚。 

尤其是来到希特勒面前时,他没有一点勇气反对希特勒,他是一个比较软弱 

的人。由于他的优柔寡断,他与伯纳多特伯爵的第一次会晤几乎没有任何结 

果。面对伯纳多特的诚恳劝说,他只答应把拉之斯勃鲁克集中营的全部女囚 

引渡给瑞典的红十字会。舒伦堡对此也很生气,说:“我再也不能为您做什 

么了!” 

     回来的路上,两个人都一言不发。车子快到司令部时,希姆莱说:“舒 

伦堡,今后的前途如何,我是很担心的。” 

      “那您就应该拿出勇气,采取行动!”舒伦堡说。 

     希姆莱又是一言不发,他真正担心的是被那个顽固的部下——国家公安 

总局局长卡尔登勃鲁纳所觉察。 

     4月27日,在旧金山召开了成立联合国的会议。当天晚上,英国代表艾 

登外相在霍普金斯饭店的九层楼上冷静地宣布:“顺便说一下,刚才从欧洲 

得到各位感兴趣的消息。据斯德哥尔摩的情报说,希姆莱已经通过伯纳多特 

伯爵向美英军队请求无条件投降。此事眼下正在同苏联方面进行联系。” 

     这个情报是路透社驻旧金山记者兰金在28日凌晨一点得到的。路透社很 

快把这个情报转发给全世界的特约新闻社和通讯社。其内容如下:“据艾登 

致莫洛托夫的报告称,希姆莱承认向美英 (不包括苏联)请求无条件投降的 

信函已交给美英政府。这一点可以信赖,因为明天将在政府人士间公布。希 


… Page 265…

姆菜有权准备向西欧盟国无条件投降,而且他也希望这样做。这一点已得到 

证实。” 

     对总理府地下室的人来说,28日是最严峻的一天。苏军越来越逼近,对 

总理府的炮击越来越猛烈。文克部队的反击毫无指望,连一点消息都没有。 

地下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