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完一个伤员的手术后,用自来水冲一冲又给下一个伤员做。没有电,医生
们在汽灯下开颅剖腹;没有血浆,一个个急需输血的伤员就死在手术台上。
截肢截下的胳膊大腿,填满了手术棚外的一个大坑。
7月30日,国务院决定把唐山伤员向全国十一个省市转运。到8月25
日止,共有159列火车、470架飞机,将十万多名伤员分别运往吉林、辽宁、
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江苏、安徽、山东、浙江和上海。在地震中遭到
严重破坏的唐山机场,承担了极为繁忙的飞行任务,密度最大的时刻,仅间
隔26秒就有一架飞机起落。他们为危急中的唐山人民铺平了一条救死扶伤的
道路,也铺平了一条向唐山源源不断输送救灾物资的道路。而参加运输的汽
车则达到了两万多辆!
在那些紧张的日子里,救灾人员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还是抢救那些被
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这个压倒一切的重任,落到了数万名年轻的解放军战
士肩上。7月28日中午12时,某部一营率先赶到唐山市新华旅馆的废墟前。
战士们都惊呆了,谁见过这么惨的情景啊:满地死尸,脑浆、血流……几个
年轻战士呜呜地哭了起来。教导员李福华急得大叫:“哭什么!快救活人呐!”
但他自己的声音也在发抖。然而,他们出发时想得太简单,只带了几把铁锹
来,面对着钢筋水泥和沉重的楼板,战士们虽竭尽全力,但收获甚微。到处
听得见呻吟,到处听得见呼救,可是楼群的残骸像山一样压着无数一息尚存
的生命。战士们咬紧牙关,用手扒开坚硬沉重的瓦砾废墟。当天下午,全营
三分之二的战士的手指甲全部剥落,双手血肉模糊。就这样,到第二天中午,
他们救出了50多个人!到唐山后的三天里,全营没吃饭,没喝水,没合眼。
从营房送来的饭,都在半路上给了灾民和伤员。那几天,人的精力、体力真
是惊人,战士们赤着膊,只穿条短裤,蹭得浑身是伤,但不晓得疼,只知道
扒呀!扒呀!
这支同大自然灾害搏斗的军队,实际上是没有武器、赤手空拳的军队。
战士们的心像成天被刀戳着。有的地方,清清楚楚可以看见废墟下的活人,
可是没有工具,没法救出。里面的人在受折磨,外面的人也在受折磨!战士
们千方百计给压在废墟下的伤员送水送食物,用嘶哑的嗓音一遍遍喊话,让
那些幸存者坚持、顶住!
7月28日上午,几乎没有人怀疑,在灾难中境况最惨的,是开滦煤矿的
万名井下工人。地震一开始,他们就被无情地留在大地深处了。从废墟中钻
出来的矿工家属们,顾不得擦去身上的血迹,便哭喊着亲人的名字,向矿井
口奔去……煤矿的地面建筑几乎全部倒塌了,地下的情况可想而知!然而谁
… Page 404…
也没有料到,矿井下的设备,竟基本上没有遭到毁坏!被隔离在地下的万名
职工,正在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返回地面。
在唐山矿,900米深井下的1600名职工,由三个采煤区的负责人带领着,
从一条可以通向地面的狭窄、倾斜的小道,艰难地移动上攀。数千米的延伸
线上,一盏盏矿灯组成了一串闪耀的光斑。人们仿佛是从深深的海底,向陆
地前进,空气缺乏使人眩晕无力。终于,地面救险人员送进的自然风,吹到
了他们的脸上!这使他们增添了力量,也增添了生存的希望!
在吕家煤扩,六百多名职工,包括几十名妇女,从陡峭狭窄的备用竖井,
攀登了上百米高的金属梯子,在极其危险的姿态下,缓缓地攀到了地面。
在范各庄矿,几十名矿工被困在520米深的井下。组织营救的郭振兴同
志,坐在一条保险梯上,让人缓缓地将他放下竖井。当无数矿工奋力向地面
攀登时,只有这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却在向地层深处前进!他在漆黑的坚
井中整整摸索了三个小时,每一分钟都面临着死神的威胁。但他终于找到了
井下的矿工,让大家沿着保险梯回到地面!
最惊险的生死搏斗发生在赵各庄矿,陈树海、毛东俭等五位矿工,被困
在千米深的地层之卞。没有电,没有水,更没有出路。号称“活地图”的陈
树海,带领着他们,打通了一条又一条艰难的通道,一寸一寸地向地面移动。
他们在地下居然坚持了整整十五天!渴了,喝自己的尿,喝渗出的地下水,
还坚持向上攀。最后三天,他们谁都没有力气行动了,挤在一节运煤的车厢
里,互相紧紧地拥抱着,用自己的微弱的热量温暖着别人。他们终于等到了
下井营救的人!
唐山大地震,留下了三千多名孤儿。他们的父母被夺去了生命,却留下
了这些稚嫩的幼苗。
7月29日,唐山市委副书记张乾在一个防震棚里,把寻找和安置全市孤
儿的任务,交给了女干部王庆珍。副书记严肃地说:“那些孤儿,一个也不
许饿死,一个也不许病死!”
从那时起,王庆珍就坐着一辆破吉普车到处跑,东一个、西一个地把孤
儿们“收”回来。当时,多数孤儿是被父母单位、邻居、医疗队和救灾的部
队收养着的。执行任务的军车上,常常能看见驾驶室里坐着个孩子,裹着大
军装,捧着小苹果。有的解放军连队平均三个战士带一个孩子。但也有人在
抢孩子,全国各地许多没孩子的父母,都在托救灾人员到唐山抱孤儿回来收
养。运输部门有时也会把孤儿带往天津、北京、承德。有一次,河北遵化县
来了一支车队,一下子就带走了二十多个孤儿。
找到了孩子,还要为他们找吃找穿……
这些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孩子,在地震后一下子懂得了许多许多的东西。
有一家父母双亡,留下了四个女孩和一个男孩,解放军收养了他们,把最好
的东西给他们吃,把改小了的军装给他们穿,还在高坡上为他们盖了一间简
易房。孩子们嘀嘀咕咕商量,想做点什么来报答解放军叔叔。可是,他们什
么也没有啊!结果他们想到了家里的五只小鸡,那是他们姐弟五人用小手从
废墟中扒出来的没死的小鸡。心爱的小鸡成天叽叽叫着不离开他们的脚边。
大姐说:“解放军叔叔扒人、盖房那么辛苦,咱们熬一锅鸡汤给他们送去吧!”
弟弟妹妹都赞成。于是,他们真的把那五只小鸡杀了,熬成了鸡汤。战士们
接过那只用布包着的小锅,看着那五只小小的鸡雏,一个个淌下了热泪……
可是,唐山当时的情况仍然很混乱,教育系统、学校和幼儿园损失很大,
… Page 405…
没有力量管这么多孩子,又有瘟疫流行的危险。孩子们在大地震中活下来已
经很不容易,决不能再让他们有个三长两短!因此河北省委决定,把孩子送
往外地抚养。
出发的那天早晨,孩子们从各处聚集到了车站广场。所有的孩子都穿着
蓝色的衣服,胸前挂着写明姓名、年龄、籍贯的白布条,广场上一片蓝色,
四处是尖细的叽喳声。他们每个人都背着一只饱鼓鼓的新书包,里面装着收
养单位送的水果、点心、日用品。
有一个六岁的小哥哥搀着四岁的小妹妹……
有一个五岁的小姐姐吃力地抱着小弟弟……
许许多多唐山人到广场上为唐山的孤儿送行。一个戴矿工帽的小伙子,
为他已故师傅的小女儿在梳辫子,他的手颤抖着,不小心带下了头发……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大娘,深情地望着孩子,喃喃自言自语:“出远门喽,
出远门喽……”
地震,给人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在五百万次以上,其中人类能够感
觉到的达五万次,造成破坏的地震约一千次,而七级以上、足以造成惨重破
坏的强震,平均每年要发生十多次!
更可怕的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密度的增加,
地震破坏的惨重程度也在剧增。有人说,人类面临的两个大难题,就是癌症
和地震。现在,治疗癌症的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攻克癌症已充满希望;可
是对于地震,人们了解得还太少太少!
人类认识地震,也像认识其它种种大自然之谜一样,经历了漫长的曲折
道路,付出了大量的血的代价。今天,中国的地震学家,外国的地震学家,
都有过成功预报地震的经验。总有一天,人类不但能预报地震,而且将有效
地疏导和化解地震!
总有一天,人类将战胜这个置人于生死存亡危机线上的地震恶魔!
(薛小勇)
… Page 406…
伊朗门事件
1985年2月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得到一个绝密情报:伊朗宗教领袖霍梅
尼健康状况不佳,有可能活不多久了。目前伊朗形势非常糟糕,一旦霍梅尼
去世,这个国家将会出现四分五裂局面。苏联已经开始插手伊朗,派了大批
克格勃特务潜入,如果美国不立即采取行动,伊朗便有可能被苏联操纵。这
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伊朗是中东一个石油蕴藏量丰富的国家,同苏联有着漫长的边界线。伊
朗原教旨主义对邻国阿富汗、巴基斯但以及苏联信奉伊斯兰教的各加盟共和
国都有潜在的影响。因此,美国在权衡自己在这一地区利益时,一向很重视
伊朗的地位。当原先的伊朗国王巴列维在位时,与美国的关系是很好的,同
时也得到美国的大量军事援助。1979年,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动的革命推翻了
巴列维的统治,美国自然是支持巴列维的,因此在宗教革命者的眼里,美国
人被视为“大撒旦”,也就是魔鬼的意思。
巴列维国王的垮台,使美国在这一地区失去了一位可靠的盟友,他们的
情报收集网也出现了一个大缺口。不言而喻,这个情报网对美国来说是至关
重要的。
同时,美国在中东的一位好友以色列也非常关注伊朗局势的变化,以色
列与伊朗关系不算太坏,与伊朗的敌人伊拉克关系却非常紧张。美国人要想
插手伊朗,以色列倒是一个有用的角色。
中央情报局中东处将这个情报呈交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麦克法兰,麦
克法兰又将这一情况汇报给里根总统。总统表示,密切注视伊朗动向,随时
准备积极介入。
果然,不久之后,一些位居要职的美国权威人士得到一个重要信息,有
一批伊朗高级官员表示愿意与美国改善关系,他们甚至已经掌握了这些官员
的名单。这使美国政府人士大为惊喜。有情报证明,这批伊朗高级官员是属
于“温和派”的,他们认为苏联才是伊朗最危险的敌人。他们希望与美国进
行广泛的军事和情报合作,也希望美国人能像在巴列维时代一样给他们提供
武器。他们的回报则是协助美国向阿富汗反政府军提供补给,并努力帮助当
时被扣押在黎巴嫩的美国人质获释。
机会来了!美国人为此兴奋不已,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这一切,都是伊
朗政府布置的一个圈套!
当时伊朗正和邻国伊拉克打仗。为了击败主要敌人伊拉克,伊朗急需大
量的武器和零部件,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只有美国。然而,伊朗革命领袖霍
梅尼却不能当着全世界的面向“魔鬼”求援,因此布置了这么一个圈套,诱
使美国佬主动将武器送上门来。他们认为,美国人对伊朗内部政治了解甚少,
绝不会识破这一计划周密的骗局。
伊朗人采取这一行动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打击伊拉克的支持者苏联。
霍梅尼一直担心苏联人会暗中破坏他的政权。两年前,美国中央情报局
将他们掌握的有关苏联克格勃在伊朗间谍网的情报秘密交给霍梅尼政权,导
致将近200名苏联克格勃特务遭处决,伊朗共产党 (人民党)也被解散。这
对苏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苏联在德黑兰的间谍并没有被斩草除根。其后,
克格勃再次将一批特务派入伊朗,特别是潜入了伊朗空军。美国和伊朗的官
员都相信,如果霍梅尼垮台,苏联可能会进行夺权。霍梅尼希望诱使美国提
… Page 407…
供武器后,可以促使克格勃间谍现身,把苏联间谍网一举消灭。
不久前,在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以北丘陵地区贾马兰一座戒备森严的豪
华寓所里,举行了一次非比寻常的重要会议。会议是由霍梅尼亲自召集的,
参加者包括议长拉夫桑贾尼 (兼伊朗作战委员会主席)、总理侯赛因·穆萨
维、伊斯兰革命卫队部长穆赫辛·拉菲克·杜斯特、保安部门负责人穆罕默
迪·雷沙里以及外交部长韦拉亚提。另外,还有霍梅尼的儿子艾哈迈德·霍
梅尼。
经过周密的计划,伊朗政府决定派穆罕默德·卡鲁比来执行这一计划。
他是个出色的国会议员,由于他弟弟迈赫迪·卡鲁比同劫持环球航空公司847
号班机有牵连,并参与了1983年阴谋占领麦加的计划,他与伊朗恐怖组织建
立了联系。霍梅尼认为,可以让卡鲁比出国去会见外国使节以吸引美国人,
称他是“摆在陷阱里的一块干酪”。
1985年初,尽管霍梅尼的健康确实不佳,但在贾马兰村议定的计划仍通
过一系列外交活动开始逐渐实施。不久之后,美国、以色列,甚至苏联都被
诱入了伊朗的这一陷阱之中。
在贾马兰会议后不久,1985年2月中旬,伊朗总理穆萨维邀请一名叫戈
尔巴尼法尔的伊朗军火商到德黑兰会谈。当穆萨维透露想购买25亿美元的军
火时,这个大军火商立刻兴致勃勃地表示,他的好友哈舒吉也是大军火商,
同国外有广泛的联系,他认为这笔买卖可能引起以色列和美国的兴趣。
此后,戈尔巴尼法尔在西德与哈舒吉进行了秘密会谈,制定了行动计划,
并于1985年7月1日将一份表达他们意图的备忘录,送到了美国国家安全顾
问麦克法兰的办公桌上。
1985年7月8日,这两个大军火商又在汉堡的四季饭店召开了一次特别
聚会。参加聚会的有以色列和伊朗的代表。以色列方面有当时的外交部办公
厅主任基姆希、军火商施维默尔和尼姆罗迪。伊朗方面有戈尔巴尼法尔和卡
鲁比,卡鲁比是以这场骗局主角的身份参加会谈的。
在会谈中,卡鲁比滔滔不绝地陈述了他对霍梅尼死后的伊朗局势的预
测。他分析说,伊朗有三个派系,彼此互相争斗。第一派系是激进集团,主
张与苏联建立关系,它由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和总理穆萨维领导。第二派系
是由议长拉夫桑贾尼领导,主张以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国内政策,但又认为伊
朗不应与西方断绝关系。第三派系是温和派,他们认为伊朗最危险的敌人是
苏联。说到这里,卡鲁比从他的长袍中取出一份名单,上面列有第三派五十
位宗教与军事领袖的名字。名单全文共有30页,内容还涉及许多伊朗政界人
物各种关系的“原始材料”。后经美国中央情报局中东处进行分析,结果认
为情况属实。
卡鲁比还透露了伊朗在欧洲和中东的恐怖活动网,这使与会者对他的信
任更加强了。最后,他还提出了对伊朗前途的看法,并暗示他就是伊朗第三
派的人。他警告说,一旦霍梅尼去世,伊朗将会出现“政界人士、神职人员
和军事将领各自为政的局面”,如果斗争不能迅速地解决,伊朗将会四分五
裂。他最后得出结论说,如果西方,尤其是美国不帮助解除苏联的威胁,伊
朗将会成为第二个黎巴嫩。在会议结束24小时后,有关这次会谈的内容概要
便由一位以色列人提供给了华盛顿。
计划进展之顺利简直令伊朗人吃惊。在汉堡会谈几天之后,以色列就接
到美国“畅行无阻”的通知,表示可以继续和伊朗人谈判。于是,伊朗、美
… Page 408…
国和以色列代表开始了正式会谈。
美国发出安全通行令数周之后,里根为了表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