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443…
本特·辛格不愿滥杀无辜,因此只得作罢。
昨天下午,本特·辛格作好第三次安排。他已经打听到,第二天早上9
点半左右,甘地夫人要在办公室接待客人。他决定在甘地夫人去办公室的路
上行刺。
本特·辛格原定于10月31日星期三下午,在总理府执行警卫任务。萨
特万特·辛格原定也在同一天上午在总理府担任站岗警卫任务。两人在同一
天值勤,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惜只是未能在同一时间值勤。结果还是经
验丰富的本特·辛格想出计谋。
本特·辛格先以私人事务为理由,与一个原定上午值勤的警卫调班。这
样,本特·辛格便可与他的同谋萨特万特·辛格同在上午值班。
接着,本特·辛格利用他的年资和官阶,取得他可以随意在总理府内走
动的差事。对于他的同胞来说,本特·辛格星期三值班和调差,并无不寻常
之处。
几个月前,金庙事件之后,一个外国记者目睹甘地夫人的警卫之中有锡
克教徒时,曾询问她是否觉得安全。甘地夫人的答复是,夸赞随侍在她身旁
的本特·辛格忠心耿耿。直至在遇刺前不久,情报首长接获关于锡克教徒的
情报后,建议甘地夫人更换警卫队中的锡克教徒时,仍遭甘地夫人的拒绝。
甘地夫人与本特·辛格相识将近8年,对他完全信任,信任程度达到经
常差遣本特·辛格驾车接送她的孙儿孙女上学的程度。
本特·辛格的同谋萨特万特·辛格,在实行暗杀之前两天才销假恢复执
勤。萨特万特·辛格原籍旁遮普邦古达期普市,该市是死硬派锡克教领袖班
达伦华尔支持者的根据地。班达伦华尔在印度军队强攻金庙时丧生后,他的
徒众都跑到古达期普。萨特万特·辛格度假期间耳闻目睹印度军队的暴行之
后,义愤填膺,与本特·辛格一拍即合,准备了这次暗杀行动。他在这天早
晨值班时,向上司表示自己拉肚子,要求在总理府其中一幢建筑物附近站岗,
以便他需要时可以使用卫生间。结果萨特万特·辛格如愿以偿,被分派在办
公室与住宅之间的九重葛门下站岗。
就这样,当10月31日上午,本特·辛格同甘地夫人走过住宅草坪,来
到拱门时,震惊世界的暗杀事件发生了。
甘地夫人倒下来,她生命之火被自己的贴身警卫无情地熄灭了。
值得一提的是,暗杀事件一发生,保安部门立即行动。在现场,除了遇
刺倒下的甘地夫人之外,还有当场被击毙的本特·辛格的尸体。在拱门值班
的萨特万特·辛格也受到重伤躺在那里。事件的唯一外围见证人彼得·马斯
蒂诺夫首先受到盘查。他回忆说,一阵急促的枪声后,又听到一阵枪声。他
分析,凶手可能是抓起来后被打死打伤的,显然是为杀人灭口。本特·辛格
这个33岁的锡克侍卫官,是甘地夫人最信任的保镖之一,为什么他率先下手
行刺,而又是谁当场将他击毙?是否有大人物参与策划,是否有外国背景?
这一系列疑团都是由于主犯当场被击毙,给历史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
另外,锡克人仇恨英迪拉·甘地政府已有数年之久,令人不解的是,她
为什么对身边那么多锡克卫士没有提防?如果她有先见之明,将锡克卫士撤
换,也许就可以避免这次杀身之祸。公众舆论对此说法不一。总统宰尔·辛
格是个老国大党人,与尼赫鲁祖孙三代关系密切。当年甘地夫人极力把他推
上总统宝座,不仅仅由于这一点。她知道,他是个锡克人,而锡克之乡的旁
遮普邦局势动荡。有人认为甘地夫人失策之处,是她过于自信,把宰尔·辛
… Page 444…
格的桥梁作用看得过重。另外,金庙流血事件后,锡克人同政府的矛盾日益
加剧,但为了国家的安定,甘地夫人不想在一些小事情上再伤害锡克人的感
情。但这样反而纵容了锡克人。因此,有人说,甘地夫人是被自己的姑息态
度和政治手腕葬送掉的。
就在甘地夫人遇难当天下午,正在西孟加拉邦参加竞选活动的长子拉吉
夫·甘地,匆匆赶回新德里。母亲饮弹身亡使拉·甘地极度悲愤,他惊魂未
定便参加了国大党政府召开的紧急内阁会议。会上,拉吉夫·甘地被推举出
任新总理,成了尼赫鲁家族的第三代印度领导人。
新总理拉吉夫·甘地青年时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从
政前是飞机驾驶员。他喜欢干实业,从来和政治没有缘份。他的弟弟桑贾伊·甘
地则不同,他有和母亲同样的气质,在他身上,遗传着母亲同样的政治才干。
知子莫如母,甘地夫人早就选中次子进行培养,希望他将来接班掌权,以维
持尼赫鲁家族对印度的统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甘地夫人精心培植
这株政治幼苗时,桑贾伊却不幸于1980年驾驶滑翔机时坠机身亡。
小儿子桑贾伊的过早夭折,使甘地夫人悲伤之至,她只好另选他人接班
掌权。甘地夫人终于说服老实忠厚的长子拉吉夫弃业从政。拉吉夫做了母亲
的助手。
母亲遇刺后,年仅40岁的拉吉夫·甘地在全国一片骚乱中,毫无精神地
走马上任,成为这个有7亿人口的文明古国独立后的第4任总理。
不出当局所料,总理遇刺,在全国尤其是新德里引起一片骚乱,烧、杀、
抢事件屡屡发生。人们一见锡克人就打,甚至把锡克人从汽车里拖出来,活
活打死。新德里到处充满了仇恨的情绪,锡克人汽车被烧毁,商店被洗劫一
空。当时的印度报道称之为“黑色的星期三”。
面对这种局面,新总理当晚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紧急呼吁全国各阶层
人民,在这“极度悲痛的时刻”,保持镇定和最大限度的克制,恳求各政党、
各教派协助政府渡过难关,维护印度的完整和荣誉。
英迪拉·甘地的灵堂设在她先父、已故印度总理尼赫鲁纪念馆。
11月1日,即遇刺的第二天,她的遗体在她儿子的护送下,用装饰着鲜
花的炮车从官邸运到纪念馆。遗体上覆盖着印度三色国旗。印度总统宰尔·辛
格和副总统首先前来吊唁,并献上花圈;接着而来的是政府内阁成员和各界
社会名流。
在整个瞻仰遗体期间,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川流不息,人们为印度失去
一位杰出的总理而悲痛万分同时又为这令人发指的暴力行为深恶痛绝。
轮流守灵的还有甘地夫人的儿孙们。她生前在他们身上倾注了无限的感
情,就在遇刺的早上还与儿孙同桌进餐。
11月3日是英迪拉·甘地总理举行国葬的日子。国葬仪式是典型的印度
教徒的宗教仪式,在新德里附近的米木拿河边,离她父亲尼赫鲁火葬不远的
和平森林里举行。
这一天上午,灵车从尼赫鲁纪念馆开出来,在拥挤不堪的大街上缓缓移
动。前来送葬的60多万人使灵车几乎无法通行。人群中有的愤怒。有的哭泣,
更多的是悲哀。灵车在 12公里的路程上竟然走了三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
时,米木拿河畔10英尺高的灵台上,已经架好下包括檀香木在内的200多公
斤柴火。甘地夫人的家庭牧师主持了她的葬礼。这位牧师,20年前为她的父
亲尼赫鲁,4年前为她的儿子桑贾伊主持了同样的葬礼。
… Page 445…
下午3时50分,火葬仪式正式开始。甘地夫人的遗体被送上柴堆,在吠
陀经的朗读声和低回、悲壮的哀乐声中,长了拉吉夫·甘地手持火种,围绕
母亲的遗体走了七圈,然后将柴堆点燃。尸体随着柴堆缓缓燃烧,化作缕缕
青烟,悠悠然向太空飘去。
亲属们放声痛哭。印度总统宰尔·辛格和副总统以及政府高级官员都默
哀致敬,祝愿甘地夫人不朽的灵魂得到自由。参加葬礼的50多位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和特使,也模仿着亲友和印度官员的做法,每人手中拿着一片草叶,
依次向燃烧着的柴堆投放,绕灵台转一圈,向死者表示最后的敬意。
柴堆和遗体继续燃烧,人们神情专注地肃立在周围,望着袅袅升空的青
烟,不由追忆这位政治英才杰出的一生:英迪拉1917年11月19日生于印度
北方邦的圣城阿拉哈巴德市,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独立后的
第一任总理尼赫鲁的独生女。她家是印度最高种姓婆罗门族,她祖父是著名
的大律师。英迪拉的童年正处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动荡岁月之中,祖父母和父
母经常被捕入狱,不满5岁的英迪拉经常到监狱去探视亲人,政治过早地来
到了她稚嫩的心田。
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英迪拉从小立志从政,对于家庭琐事,甚至婚姻
大事都毫无兴趣。后来,青年律师费罗兹·甘地闯入她的家庭,并经常出入
尼赫鲁家,受到了她父母的赏识和好感。1942年英迪拉与费罗兹举行了婚
礼,二人刚度完蜜月,又因参加独立运动而双双被捕。1960年,费罗兹因心
脏病发作而去世。
1947年,尼赫鲁出任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英迪拉作为父亲的助手
和总理官邸女主人的双重身份,开始参政。在国内,她主持总理官邸事务,
起着“第一夫人”(她母亲在她19岁时不幸早逝)的作用;在国际上,她随
父亲出访许多国家,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她见过蒋介石、西哈努克和杜
鲁门总统,后来随父访华,会见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又随父参加了在雅加达
举行的万隆会议。
1964年,尼赫鲁总理病逝。英迪拉·甘地担任了夏斯特里政府的宣传广
播部长。 1966年,夏斯特里总理病逝,英迪拉·甘地竞选获胜,当上了印
度历史上第三任总理。这位“第一千金”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她
当权12年后于1977年大选失利后下台。
1980年,她东山再起,在人民院大选中以绝对多数的优势击败对手,再
度出任总理,直到1984年10月31日遇刺身亡。
英迪拉·甘地从政40年,先后担任总理近17年,如果说,她的家族在
打下江山之前,为印度摆脱殖民统治立下汗马功劳的话,那么,仙本人则为
巩固印度的独立,为印度的发展和建设献出了全部心血。
灵台上的青烟持续了一天多。火化完毕后,牧师将圣水洒在骨灰上,冷
却的骨灰分别装入31只骨灰瓮中,然后撒在印度各地,以了却这位政治家的
报国心愿。
人们还没有忘记,在总理遇刺的前一天晚上,在一次群众大会上,她曾
这样宣称:“我的每一滴血将会贡献给国家的成长、壮大与强盛。”这番好
像和国人诀别的豪言壮语,确实反映了这位政治家的胸怀与气魄。
英迪拉·甘地的性格以“强硬”而著称,她的名言是:“我是怎么样的
人便是怎么样的人,没有人可以改变我,我无惧也无悔。”她曾这样为自己
辩护说:“有人认为女人体力上的耐力比男人差,然而我肯定比我周围的男
… Page 446…
人更强。”但遗憾的是,这位铁腕女总理驰骋政坛40年,最后倒在自己认为
“最安全”的总理府。
甘地夫人一家的悲剧,并没因她的遇刺身亡而结束。她的长子拉吉夫·甘
地在接任总理的几年之后,也于1992年遇刺身亡。拉·甘地比他母亲死得更
惨:他是在竞选过程中,一名据说是受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游击队指使
的年轻女子,在向拉·甘地总理献茉莉花环时,弯腰吻他的脚时引爆了绑在
身上的烈性炸药……政治斗争太残酷无情了,因此拉·甘地的遗孀发誓说,
甘地家的人从今以后再不从政了。
(贺兰)
… Page 447…
西班牙折箭始未
1965年1月15日上午10时22分,一架美国B—52E型战略轰炸机和一
架KC—135空中加油机,从地中海飞临西班牙帕洛马雷斯上空约一方米处。
这架B—52飞机正在执行例行的战略巡逻任务,弹药舱内装载的并非一般炸
弹,而是4枚马克28型氢弹。每枚氢弹为200万吨TNT当量,相当于第二次
世界大战时广岛爆炸的那枚原子弹的160倍。这架载有7名机组人员的B—
52飞机,像往日一样从后方靠近KC—135,正准备加油时,突然发生意外,B
—52的机首撞在KC—135的尾部上。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两架飞机失去平衡,
双双坠落。
多年以来,帕洛马雷斯附近的居民和海上的渔民们,对巨型飞机每天上
午在空中例行加油的场面,早已熟视无睹,司空见惯。但今天这声雷鸣般的
爆炸声却震撼了周围6英里的地区。许多平常已不对空中加油作业感兴趣的
人,也纷纷跑出家门,想看看究竟出了什么事。他们赫然看到,在加油机后
下方飞行的轰炸机已经爆炸,化成一个烈焰四射的火团,加油机摇摇摆摆地
向前飞了一会儿,也开始解体。200多吨燃烧着的飞机残片,散布在空中,
朝地面落去。
农民胡利奥正在帕洛马雷斯村西头浇灌自家的柠檬园,他闻声向上望
去,正好看见两机对撞爆炸,他顿时吓得呆若木鸡。一个巨大的火球从天而
降,砸在他家屋顶。他边跑边发疯似地呼唤正在房子南边浇水的妻子:“玛
丽亚,天上掉火团啦!快跑!”他一把抓住妻子的手,与她一起逃了出去。
胡利奥回头一望,只见那团火球掠过他家屋顶,轰地撞在屋后30码的上路
上。一股浓烟从那块飞机残骸上升起。胡利奥和玛丽亚跑了过去,只见那是
加油机的一段座舱,里面有3个被安全带缚在座椅上的人,其中两人已经死
去,另一个失去知觉,但还发出微弱的呻吟声。等他们用土扑灭烈火,却发
现那人也死去了。夫妇俩低着头,不停地在胸前划着十字。
正在地里干活的农民加西亚也看到了飞机碰撞。他吓得飞奔,一个大火
团在他身后落地,原来是B—52飞机燃烧着的机翼和发动机残骸。
五颜六色的降落伞在空中绽开,有些伞下系着人,有些却吊着古怪的东
西。其中一顶伞下吊着一个大座椅,上面缚着一个人,重重地落到何塞的田
里。着陆时,座椅往前一翻,椅上的人脸朝下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何塞
老婆尖叫起来:“他死了!他死了!”
何塞生气地反问道:“你怎么知道他死了?说不定我们能救他哩!”他
们跑到那飞行员身边,轻轻地给他翻了身。他果然没死,但伤势很重。他就
是34岁的布凯雷少校,B—52飞机上的雷达导航员。撞机时,他按了弹射按
钮,连同座椅一起弹离飞机。不知怎的,座椅竟没跟人分离。他好不容易才
打开降落伞,但座椅增加了大约200磅的负荷,大大加快了下降的速度。他
的脊椎骨撞成骨折,身上被烧伤,嘴里不停地咕哝着:“我冷得厉害,我冷
得厉害。”不一会,他昏了过去。何塞夫妇把他抬上一辆路过的卡车,送往
附近的诊所。
距海岸5英里的海面上,“多丽塔”号渔船正在进行拖网作业。船主马
丁内斯看见有几顶降落伞飘落下来,立刻向船员们喊道:“赶紧收网!”
船员们尚未执行命令,他就开足马力朝一英里外飞行员将要落水的海面
驶去。6名船员吓得面面相觑,还以为他疯了,全速前进时,怎么能收起沉
… Page 448…
重的渔网呢?
马丁内斯驾船及时赶到落水处,几分钟后,把那个飞行员救上了渔船。
遇救者是30岁的温道夫上尉,B—52飞机的机长,他的左臂骨折了。
离船200码的地方,又有一顶降落伞落在水面。“多丽塔”号驶过去,
船员们扔给落水的飞行员一个救生圈,把他拉上船。他是26岁的少尉鲁尼,
B—52飞机的副驾驶员。他的臀部负伤,船员们为他包扎好伤口,替他换上
干衣服,并用毯子把他裹起来。
飞机相撞时,渔民奥尔兹正驾驶着“西莫”号渔船,在“多丽塔”号后
面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