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危机故事100篇-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都是人质了!我只要朝汽油桶开一枪,汽车就会爆炸,你们就会统统完 

蛋!” 

     原来,这伙人是绑匪!但他们是何许人?为什么要绑架小学生呢? 

     那戴大皮帽的是绑匪的头子,名川亚克西扬茨。这是个“五毒俱全”的 

家伙,两年前因酗酒、赌搏,欠了赌友扎法罗夫一万多卢布。老婆塔玛拉劝 

他几句,他非但不听,反而拳打脚踢。为还债,他又开始偷厂里的东西。结 

果东窗事发,被关进了监狱。塔玛拉实在无法与他生活下去,就跟他离了婚。 

     亚克西扬茨出狱后,并没有接受教训,反而变本加厉,不仅照样聚赌酗 

酒,而且仇视周围的一切,向往到西方去过花天酒地的生活,于是做起了“出 

国梦”。 

     在一次聚赌时,亚克西扬茨流露出想出国的念头,没料到与赌友们一拍 

即合。他的三个赌友阿纳斯诺索夫、穆拉维廖夫、维什尼亚科夫也都有此想 

法。于是,他们便多次在一起合谋出国的勾当。偷越国境肯定不行,即使跑 

出去也会被遣送回国,因为周边国家不会因此而得罪苏联的。劫机似乎是个 

好办法,但这段时间在苏联连续发生几起劫机事件,机场防范极严,很难将 

凶器带上飞机。怎么办,亚克西扬茨猛然想起,最近放映的一部外国影片里, 

有一段恐怖分子通过绑架人质而获取飞机,逃出国境的情节,他便提议:“我 


… Page 473…

们何不先绑架个人质,再以此要挟政府提供飞机,把我们送出国?”三个同 

伙认为这个方案可以一试。 

     从此,他们时常在一起密谋,并开始付诸行动。要绑架人质,首先得有 

武器,亚克西扬茨通过昔日债主扎法罗夫,从黑社会组织那里弄到一支小手 

枪。接下来是物色绑架对象,这可使他们伤透了脑筋。几个月前,一支“家 

庭爵士乐队”,全家11口人劫持了一架图—134客机,押有60多个人质, 

满以为能一举圆了“出国梦”。但这吓唬不了克格勃,他们一边谈判,一边 

就冲上飞机,毫不顾及那些普通人质的死活。结果,劫持人质者全部成了阶 

下囚。可见绑架一般人质无济于事。要说劫持真正有影响的大人物吧,人家 

警卫一大堆,还没等你沾边,你就成了枪下鬼了。他们议论来议论去,总没 

有个结果。 

     1988年11月30日晚上,4个歹徒又在一起聚会,依旧为绑架对象问题 

争论不休。穆拉维廖夫眼珠子一转,突然想起隔壁邻居家小孩,听说她所在 

的那个班级明天要去参观市印刷厂,何不利用这天赐良机呢?他把桌子一 

拍,喜滋滋地说:“我们绑架不到大人物,就绑架一批小学生吧。他们人虽 

多,却没有反抗能力,好下手,好看管。人多反而能增加与政府讨价还价的 

 ‘砝码’。何况人们对幼小儿童有一种天然的怜爱,政府和克格勃肯定不敢 

贸然动手,否则会引起众怒。”话一出口,同伙们都齐声叫好,认定这是最 

佳的方案。虽然时间仓促一些,但机不可失,必须连夜作准备。 

     经过一番策划,他们兵分两路。亚克西扬茨和穆拉维廖夫窜到马路上, 

见一辆大客车开过来,就拦在路中,要求搭一段车。刚上车,他们就掏出手 

枪,逼迫司机把客车开到穆拉维廖夫家。阿纳斯诺索夫和维什尼亚科夫则设 

法弄来七八个汽油桶,把它们放在车上。这是他们罪恶计划的第一步。 

     第二天下午两点多钟,他们又迫使司机将大客车开到市印刷厂大门口, 

等待小学生们出来。从而实施罪恶计划的第二步。 

     被骗上车的孩子们面对黑洞洞的枪口,顿时吓懵了。有的甚至哭了起来。 

班主任叶菲莫娃为稳住学生们的情绪,轻声细语地安慰着惊恐不安的孩子 

们,给他们讲童话故事,并领他们唱起了队歌。 

     嘹亮的队歌,使亚克西扬茨十分害怕。他挥舞起手枪,怒声吼道:”不 

准唱!不准唱!”随后,他又挤出一点笑容,说:“孩子们,你们谁愿意解 

下红领巾,我就放谁下车!”解下红领巾,就能脱离这恐怖的地方。但孩子 

们望了望班主任老师那威严的目光,想起老师平日讲的有关红领巾的故事, 

谁都没有动手。他们都明白,红领巾所蕴含的意义,它比生命都宝贵。 

     穆拉维廖夫见孩子们都不理睬,就动手去解莎娃的红领巾。 

     可他刚碰到那鲜红的领结,手上就被莎娃狠狠地咬了一口。穆拉维廖夫 

大叫一声,疼得捂着手在车内乱跳,孩子们见绑匪这副丑态,不禁高兴得拍 

起手来。 

     这时,大客车开到了州党委大楼前的广场上。为引起人们的注意,亚克 

西扬茨拿出一张著名歌星肖像的宣传画,强迫叶菲莫娃在反面写上:“快救 

救我们!车上有人质—31个小学生。不要开枪,车内有汽油桶,会爆炸!赶 

快送一部对讲机来!” 

     亚克西扬茨把这张纸挂在车窗外。 

     但是,此刻天还下着大雪,广场上行人稀少,没人注意到这辆大客车。 

亚克西扬茨急了,将一只10公升的汽油桶扔出窗外,证明车上确有汽油,可 


… Page 474…

还是没引起过路人的注意。过了一会,有一辆小轿车开进广场,他便掏出手 

枪,对准小轿车就是一枪,玻璃被打碎,司机受了伤。 

     枪声惊动了行人,他们朝大客车车窗一望,不禁大惊失色,赶紧向警方 

报告。 

     下午4点30分,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的内务部副部长巴塔戈夫上校,率 

领一个行动小组赶到了现场。 

     巴培戈夫上校打开了对讲机,向匪徒喊话,表示同意他们的要求,同时 

也安慰车上的师生,相信政府一定会妥善处理好这一事件。几分钟后,民警 

少校胡阿多诺夫只身一人走近客车,双手高举一部对讲机,从窗户送进大客 

车,然后又在绑匪的监督下离去。 

     恐怖分子立刻用对讲机与当局谈判。亚克西扬茨沙哑着嗓子威胁道:“你 

们听着,我们手里有32名人质,除一名老师外,其余都是孩子!我们要求你 

们把我们送出国。如果你们不答应我们的条件,我就把这些孩子全炸死。我 

可是不怕死的,更不怕坐牢,我才从你们的监狱里放出来。” 

     上校强按住心中的怒火,平静地答道:“我很清楚,车上有儿童。只要 

你们释放全部人质,我们就答应你们的一切要求。你们的条件是什么?” 

     匪首得意地狞笑一声,说:“我们要一架飞机和几名机组人员,还要一 

些急救药品。用飞机把我们送到国外去。” 

      “这些要求我们都可以满足,但你们不得伤害孩子。”接着,上校问道: 

 “你们要到哪个国家?” 

     亚克西扬茨没想到谈判进展得如此顺利,一时也想不出该去哪个国家, 

便与其他几个绑匪商量了一阵,才说:“我们要去以色列。” 

     上校见对方迟迟才答复,知道这几名绑匪并不是精于策划的职业恐怖分 

子,便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应下来:“行,我负责让你们去以色列。我可以提 

供一架伊尔—76T型运输机,不过,这里的机场大小,飞机无法起落。这样 

吧,你们可以到矿泉城去乘飞机。怎么样?现在,我希望你们先把车上的女 

孩子放出来。” 

     亚克西扬茨不答应。他坚持先兑现一部分条件,再释放一批人质。 

     绑架31名小学生的消息,通过电波迅即传遍了整个苏联和全世界,引起 

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立即责成克格勃官员研究处理 

这一突发的恐怖事件,由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波诺马廖夫担任这次反 

恐怖行动的总指挥。他会同有关方面的官员,很快制定了名为“霹雳行动” 

的反恐怖计划。并将与车上绑匪有关的人也召集到指挥中心,其中包括亚克 

西扬茨的前妻塔玛拉。 

     傍晚时分,载有人质和恐怖分子的大客车,前有交通警车开路,后有克 

格勃3辆警车护送,一路上浩浩荡荡地向矿泉城机场驶去。天还下着雪,道 

路很滑,坑坑洼洼的,汽车晃来晃去,缓缓而行,足足爬了8个小时,直到 

第二天凌晨4点才抵达矿泉城机场。 

     在途中,巴塔戈夫上校不时用对讲机与恐怖分子谈判,以稳住他们。与 

上校同车的亚克西扬茨的前妻塔玛拉也通过对讲机与前夫对话,希望他悬崖 

勒马,释放人质、放弃罪恶计划。 

     等车队到达机场,亚克西扬茨看到机场确实停着一架伊尔—76型运输 

机,这才答应释放了一名身体最虚弱的小女孩。 

     依照“霹雳行动”计划,苏联当局已调来一支反恐怖部队埋伏在运输机 


… Page 475…

的周围,并从附近几个城市调集大批民警到机场,以防不测。波诺马廖夫亲 

自坐镇,现场指挥。 

     大客车刚在运输机旁停下来,一个赤手空拳、身着便衣的人走到离客车 

十来米的地方,他就是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国家安全局的谢列梅捷夫上校。 

他拿起对讲机继续与绑匪谈判,苦口婆心地劝说恐怖分子回头是岸。但绑匪 

依旧一意孤行,并进一步要求当局提供防弹背心、手枪、自动步枪、手铐、 

毒品等。此外还要10万美元,这伙视财如命的赌徒,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 

他们要到那个花花世界去,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 

     谢列梅捷夫一一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他表示,只要不流血,释放全部人 

质,所有的要求都可以满足。 

     从清晨开始,当局每隔一、二个小时,就送一批绑匪所需物品,恐怖分 

子也对应地释放几个孩子。亚克西扬茨原打算先把叶菲莫娃打发走,但女教 

师坚决不走,她说:“我是班主任,只要这里还有一名学生,我就不会离开。” 

最后,客车上只剩下女老师和11名小学生。 

     下午3点50分,恐怖分子要求登机。他们每个人抓住一个孩子作掩护, 

押着女教师和其他孩子,一起上了飞机。 

     他们仔细地搜索了整个飞机,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然后把住机舱门 

口,对上机的4名机组人员逐一检查,并给飞行员们戴上了手铐。 

     谢列梅捷夫要求绑匪放掉所有的孩子。亚克西扬茨狡猾地答道:“先把 

塔玛拉带上来,我有话对她说,她不上来我不放人。” 

     塔玛拉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她明知有危险,但为了救孩子,便勇敢地登 

上了飞机。 

     可绑匪又提出了条件。亚克西扬茨要求谢列梅捷夫赶紧把10万美元送上 

飞机。 

     上校沉着地答道,“外汇过一会儿就到。这样吧,你们先把孩子们和教 

师都放了,我愿意做人质。” 

     匪首觉得带这么多人质走,确实难以控制,况且他认为谢列梅捷夫上校 

也够得上是“大人物”了,当局会考虑他的份量,不会轻举妄动。于是,他 

与其他绑匪商量一阵,同意了。 

     谢列梅捷夫按照绑匪的要求,扔掉武器,双手抱头,走上飞机。两个绑 

匪立即给他铐上手铐,并搜查全身。余下的11名孩子和女教师含着热泪,注 

视着这位可亲可敬的勇士,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走下了飞机。女教师是最后一 

个离开的。这个26岁的共青团员,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忠实地履行了她的职 

责,保护了全班学生。等待在机场上的学生家长们纷纷围上来,向她致以崇 

高的敬意。 

     大约半个小时后,一只装有美元的皮箱送到舱门外。 

     绑匪留下两人监视驾驶员,准备开动发动机。亚克西扬茨带一个绑匪押 

着谢列梅捷夫上校来到舱门口。匪首打开皮箱,见到那一捆捆花花绿绿的美 

钞惊喜万分,贪婪的目光一动不动地盯着。他与另一个绑匪忙不迭地俯身数 

起钱来。就在匪徒疏忽的一瞬间,谢列梅捷夫敏捷地跃身跳出舱门,就地连 

打几个滚,然后爬起来就跑。 

     这时,“嗡嗡嗡”的发动机声已经响了起来。绑匪也顾不上朝上校开枪 

了,反正机上还有4名机组人员和塔玛拉做人质,谅克格勃也不能把他们怎 

么样。于是,亚克西扬茨命令立刻起飞。 


… Page 476…

     飞机呼啸着飞上天空。经苏呼米出境,飞越土耳其、塞浦路斯,于莫斯 

科时间当晚6点45分飞抵以色列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机场上空。 

     绑匪们一个个高兴得手舞足蹈,出国梦终于实现了。但他们万万没想到, 

早在飞机从矿泉城机场起飞之前,苏联外交部即打电话给苏联驻特拉维夫的 

领事马尔基罗索夫,指令他就此事与以色列当局接触。 

     实际上,在劫机事件发生前,苏以双方就彼此在对方的财产归属问题进 

行了长达3个月的谈判。这次巧遇劫机事件,苏方有求,以方岂能不利用这 

个机会,摆出一副友好的姿态来呢? 

     不久,以色列外交部代理总干事,打电话给马尔基罗索夫,称以色列当 

局同意接收飞机,表示愿意将劫机犯引渡苏联。 

     当被劫运输机飞抵以色列领空时,以色列空军迅速出动喷气式战斗机前 

往护航。以国防部长拉宾和武装部队参谋长达恩·肖姆龙也亲自作出安排。 

伊尔—76型运输机刚一降落到本古里安机场跑道,大批以色列军警便荷枪实 

弹,把飞机重重包围。恐怖分子以为此举不过是以当局为遮世人耳目而演出 

的“假戏”,便表示“投降”。 

     10分钟后,4名动机犯走出机舱,交出枪支。以军警扑上来,给他们戴 

上冰冷的手铐,并将一皮箱美元也悉数收缴。这时,这伙歹徒才大梦初醒, 

知道自己不会有好下场了。一辆警车开来,他们被押往特拉维夫附近的阿 

本·卡比尔监狱。 

     当天晚上,苏联克格勃的特别安全小组一行19人,乘一架图—154客机 

神秘地飞抵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 

     以色列当局根据事先与苏方达成的协议,将 4名恐怖分子交给了克格 

勃。这4名绑匪只在国外过了一天囚犯的生活,在 12月3日夜里就被分别带 

进那两架苏联飞机,连夜押回莫斯科。这次反恐怖的“霹雳行动”终于胜利 

地结束了。一个月后,在法庭上,女教师叶菲莫娃和31名小学生站在证人席 

前,诉说了4个绑架、劫机犯的滔天罪行。最后,俄罗斯最高法院判处首犯 

亚克西扬茨15年徒刑,绑匪穆拉维廖夫、维什尼亚科夫、阿纳斯诺索夫各判 

14年徒刑。为绑匪提供枪支的扎法罗夫也难逃法网,被判3年徒刑。至此, 

一场震惊世界的绑架小学生劫机案终于划上了句号。 

                                                                  (陈济众) 


… Page 477…

                             联合国秘书长之死 



     非洲的刚果是一个矿产丰富的国家,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比利时殖民 

者的控制下。由于部族领袖之间不团结,内讧不已,刚果的民族解放运动从 

一开始就困难重重。在著名的反殖民主义战士帕特里斯·卢蒙巴为首的民族 

运动党努力争取下,终于于1960年6月宣告独立。卢蒙巴组成了联合政府并 

担任总理。约瑟夫·卡萨武布当选为刚果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当时,刚果军队里的军官几乎还完全由化利时人担任。由于担任总司令 

的比利时将军埃米尔·恩森斯赤棵裸地反对刚果独立,发表“白人主子”腔 

调的侮辱性声明,激起刚果黑人士兵的强烈反感,在加蒂营军事基地便发生 

了驱逐比利时军官的事件。消息传开后,在兰斯道夫和利奥波尔军事基地, 

士兵们也逮捕了比利时军官,要求政府把他们从刚果军队中清除出去。 

     卢蒙巴支持刚果士兵的这一要求。1960年7月9日,他决定解雇恩森斯 

将军和所有的比利时军官,只有少数技术顾问继续留在刚果军队中。 

     事件发生后,西方社会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一些担心财产得不到保 

障的外国老板关闭了企业,纷纷离开刚果。比利时政府宣布将向刚果派遣军 

队。英、美、法等国立即表示支持。 

     就在第二天,比利时空军向伊丽莎白维尔市空投了一批伞兵,他们残忍 

地向和平居民开了火,在大街上留下上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