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刷盘子还是读书-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ü鹑诮艏贝胧⑴┑馗母锏龋谡胶竺土业耐ɑ跖蛘椭杏弥奖沂曷蚋髦肿什1947年,日本的财阀及非财阀系的主要企业,大部分股份被集中到持株会社整理委员会、闭锁机关整理委员会、大藏大臣等政府机关的手中。等到重组结束,日本的大企业有国家股,个人股,各企业间也相互高比例持股,纠缠不清,同集团的经营者结成社长会,如金耀会(三菱)、五日会(三井)、白水会(住友),进行情报交换和协调行动,统一及调整集团意志,占有全部的经营权力。在这种体制下,根本不能指望个人通过买卖股权或参与股东会议来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拥有大部分工业资产的财阀家族被赶走了,但由于这些家族下属的企业之间分工配合紧密,股权又多半被收归政府,在短时间内,与原来的财阀企业相对应的大企业集团又纷纷出现,日本的经济又重新被大企业集团所控制,与战前相比,垄断程度变本加厉,而企业股权又多集中在政府或由企业相互持有,经济体系距离理想的自由市场经济越来越远。50年代中期出现了三菱、三井、住友等企业集团,60年代初又形成了富士、第一和三和,共6大集团。日本的大银行也归属各个企业集团,并且一一对应三菱银行、三井银行、住友银行、富士银行、第一银行和三和银行。近年由于银行不良债权问题进行了合并重组,剩下4大银行,分别是三菱银行、住友三井银行、瑞惠(富士、第一)银行和UFJ(三和)银行。这些大型集团的成立,并非各个组成企业各自的独立选择,而是日本经济部门统一的规划所致。

大企业集团本身掌握了日本的核心资产,还能够干预大量集团外企业的活动,进而掌握了整个日本经济的脉搏。它们的主要控制方式有两种:

1.利用金融进行投资控制和利用技术优势进行控制。金融控制是指大企业集团所控制的银行为外部企业提供资金;战前各个财阀银行主要给本集团的企业融资,如今各个大集团银行大约只有20%的贷款是提供给下属企业的(伞下企业),这使大量的中小企业听命于大集团,增强了大集团的控制能力。在高度成长期,日本企业的平均自我资本只有17%,据1993年的统计,企业的总资本中,私人股份仅占23%,个人大股东已经消失,剩下的主要集中在以金融机关为中心的法人手中。政府对金融机关实行〃护送船团〃的保护,并进行〃窗口规制〃和〃窗口指导〃,以统一计划引导贷款的投向。近年由于银行大量的呆坏帐,政府大量购买银行股份或向银行大量注入公的资金,事实上国有化。大企业的会长和社长,基本不拥有股份,而是由从业员逐步提拔上来的管理者,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

2.技术优势控制是指以大企业为核心,控制大量的配件工厂、合作工厂等中小企业群。大企业不断挑选中小企业进行间接控制,通过持股、金融援助、人员派遣等进行经营指导,特别进行质量管理等技术指导,还把它们编入自己的经营计划。特别培养,比较典型的有日产的宝会,丰田的协丰会,三菱和川崎重工的下请协同组合等。

当然,鉴于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结合之紧密,两种控制方式并没有被严格区分,例如大集团的下属银行采取一种被称为〃系列One set支配〃的独特投资政策,对新兴产业进行成龙配套的投资,便于系统地利用外国技术,中小企业只是在名义上才享有经营上的独立性。

日本即是资本主义又是社会主义,又两者都不象,可以称为会社主义或企业主义(引自《日本经济史'2002年版'》)。日本整是一个会社(企业),叫〃日本株式会社〃。下面的图引自《日本经济入门'2004年版'》,这本书从1985年开始,一年一版,是日本大学经济专业的参考书。此书直接称呼〃日本型社会主义〃,图是原图,只是为了理解方便,把片假名词汇用英语原词替换了。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图1 高度成长期的日本经济体制

日本不是资本主义吗,怎么又变成社会主义了。其实名字不重要,关键看是如何运做的。日本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围绕Full Set产业构造,Full Set是全套完整产业链的意思。金融部门向重点产业低利融资,日本企业自我资本很少,大部是银行的金融资本。如果银行清理呆坏帐,追求经济效益,日本立即休克。政治面是自民党一党支配的官僚体制,其实自民党只是代理人,真正支配的是背后的经团连〃民僚〃。官僚民僚对价格进行控制,价格竞争排除。输出产业奖励,因为日本没有资源,要靠出口换取资源。输入则严格限制,强制进口替代,积极导入技术。整个产业采用护送船团方式,即协调统一发展,不是某个行业超常发展,也不让另一些行业掉队。总之,日本的经济政治体制是以计划为主导的保守僵化的体制,运行效率是不高的,效益是很低的。政府为了培养自己完整的产业,欠了一屁股烂债。银行也有数不清的呆帐,还没有办法清理,只有靠政府印钱补贴银行,来个事实上的国有化。即使是民营,也不知道老板是谁,日本企业的大股东是法人,法人间相互持股,个人大股东早被消灭了,日本是经营者支配,产权不清。进入90年代后,日本经济不景气,进行构造改革,但只是嚷嚷,没有实际动作。

日本的这套体制与苏联有很深的渊源,叫社会主义也不过,反正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1939年,日本在中苏边境与苏联打了一仗,全军覆没,被苏联现代化的装备吓呆了。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获胜,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日本还西伯利亚出兵,与列强一起绞杀俄国革命。20年后,日本远远落后了。于是,在1940年仿照苏联模式,物资调拨,向重点产业倾斜,摒弃〃利润〃,构造了战时计划经济体制。现在的日本经济体制也被称为1940年体制。苏联模式很有成效,但很快也发现了问题,于是进行了一通改革,最终形成了战后的经济体制。在《工業化の軌跡経済大国前史》(岡崎哲二。 読売新聞社,1997年2月)的封面上这么写着:计划与市场纠葛的经济体制在战后的废墟中保存了下来。战败后,财阀解体,农地改革,资本家和地主被清除,企业由从业员支配,越发象苏联的体制。战后的倾斜生产,则由社会主义计划主义派经济学家有泽广巳主导,完全是苏联的做法。其后又进行了改革,最终形成了现在的1955年体制。

这套体制有3个明显的特征,1是整体协调,2是价格控制,3是进出口控制,找不到自由市场的影子。除了内部的垄断(或寡头)经营外,日本对外贸的严格管制一直持续到今天,尤其以技术引进为甚。日本企业引进技术是需要个别申请,由外资审议会后才能获得外汇和引进许可的。主要不是为了节约外汇,而是着眼长远,防止成套技术引进打击国内的自主研发能力,日本制定了如下的审查基准。

1.只能促进不能损伤自主技术的发展;

2.技术导入不能使即存的产业秩序发生混乱;

3.技术导入不能使中小企业陷入困境;

4.技术导入的企业有其它相关技术和资金配套,能够灵活使用导入的技术。

这些判断基准是暧昧的,可以有多种解释,具体负责的官员有否决权。贯彻〃一号机输入,二号机国产〃的方针。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给外资超国民待遇,无保留的放纵外来技术打垮自己的研发力量形成鲜明对比。

在大企业集团的垄断经营下,日本的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基本为少数联系紧密的集团企业垄断,剩下的只有农业。但农业也不是市场经济的天堂,战后日本确实进行了农地改革,土地被无偿平均分配,产生了大量的自耕农,但农民并非单独面对市场,而是加入农业协同组合等组织,农资的购入和农产品卖出主要通过农业协同组合进行。农业协同组合的组织图如图2。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图2 农协系统的主要组织图

根据2000年的统计:农产品贩卖类农业协同组合在农业相关产品贸易中占的比例为谷物96%、牛奶95%、肉类85%、蔬菜水果92%。农资购入类农业协同组合占的比例为饲料67%、肥料83%、农机具71%。这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解散农民组织的政策完全相反。不过日本的农业并不是赚钱的产业,主要还是作为日本这个岛国的一种储备资源,保证在国际市场动荡,粮食进口困难的时候日本人不至于没有东西可吃,这里就不做过多比较了。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牋“北极星书库”|||“数学文集基地”
后页
前页
目录





'Amber demo'

后页
前页
目录
第三节 日本的政治体制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第三节 日本的政治体制


高度成长期的日本被称为〃企业国家〃,即国家整个是一个企业,日本人戏称自己的国家〃日本株式会社〃。这个企业有以下三个特征:(1)通过财政投融资等方式,国家机器将巨大的货币集中,是转化为生产资本的中介者和组织者。(2)国家机器自身拥有巨大财富,是高度集中的生产经营主体,形成作为大机能资本家出现的国家垄断。(3)国家装置对生产、流通、信用、土地、资源利用,贸易、资本输出等诸分野进行规制,也就是国民经济的〃组织化〃和〃计划化〃的展开。

日本这个〃企业国家〃的权利核心是政官财复合体。国会只是装饰品,实际的权利掌握于企业界的联合组织经团连,经团连才是日本真正的政府。经团连对此也不讳言:〃我们是政府〃,与官僚相对应,经团连工作人员被称为〃民僚〃。官僚和民僚的人员互通,官僚退了出任经团连的民僚,民僚退了出任官僚。经团连直接干涉政府的日常工作。首先,政府的各项政策由经团连提出方案(意见书),为了制定政策,经团连内设置了各种委员会,与政府的各省、厅、部、局、会对应。其次,经团连向政府的各审议会、调查会、恳谈会派遣委员。对于全体产业经济的审议会,关系省厅必须邀请经团连的委员成为通例。第三,各省厅的担当局与经团连的事务局保持日常接触,进行政策调整。制定新政策法律的省厅,担当官需要事前与经团连的事务局会晤,询问财界的意向,然后做成政策的方案。

日本政府毕竟在名义上是议会民主的产物,因此经团连需要控制议会。具体控制过程如下,这一过程充分表现了日本议会民主的本质。在日本,政治家和政党接受经济组织的政治捐款(献金)并不是需要避讳的事情,只要遵守一些很松散的规则即可,如:政治团体的代表或领导人,只有在被证明对该团体财务负责人的选任和监督两个方面都出现失察和失责的情况下才要负刑事责任,相关省厅的大臣或政务官不能接受相应的政治献金等等,这些规则一般都非常容易规避。事实上,如果没有政治献金,日本的绝大部分政治团体都无法生存。唯一拒绝接受政治献金的议会党派就是日本共产党(依靠发行党刊和开办医院等党营事业支付办公经费)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长期以来经团连倡导的〃政治献金是自由世界的守护神〃没有依托,再加上一系列政治献金的丑闻,1993年开始经团连被迫停止有组织的现金。1993年自民党丢失政权,1955年体制崩溃。政治献金断绝后,经团连与自民党的关系意外的紧密化了。自民党丢失政权对经团连是不小的打击。经团连的平岩会长辞职,丰田的丰田章一郎出任会长。丰田最大的使命是修复与自民党的关系。

为了推动自民党重新上台,由于不能以献金形式提供资助,而是通过银行贷款,1993年夏的总选举给自民党本部贷款100亿JPY。1996年住宅金融专门会社(住专)不良债权处理法案,由于被国会中的新进党议员阻止,不能通过。连立与党请求经团连,要民间银行能够多承担负担。自民党山崎拓政调会长等连立与党政策责任者到经团连的会馆访问,向银行界的代表末松谦一(樱花银行会长)副会长请求协力。这个事件是自民党与经团连相互新的依存关系形成的起爆剂。作为回报,自民党的紧急金融系统安定化对策本部给经团连提供30兆JPY公的资金。两者的提携,最近涉及养老金制度改革、司法制度改革等广范围分野。经团连经历了政权交代,开始进行政党的全方位外交。不仅仅与自民党接触,还与民主党和自由党提携(现在自由党已经并入民主党)。这样与野党逆转的可能性基本是零。

如果只是企业对政界献金,看起来并不太出奇,因为大大小小的党派和政治团体总不能全靠成员交党费运转,政治派别接受社会政治捐款,各国大抵如此。但国内很少提到的一个事实是:日本大部分政治捐款来自经团连,而经团连根据一个早就拟订好的打分制度对各个党派分发捐款,这个过程充分说明了日本政治的本质。(前面曾经谈到日本的大小企业分别结合成经团连和日经联,并在2002年合并成新的经团连。就是这个经团连代表日本的企业界出面给议会各个政党打分。)下面这张表格是2003年10月,日本众议院选举前,经团连给各政党打分的简表。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v6。18
  Trial version

表1 经团连的评分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打分有很严密的评价体系。国家政策的主要方面都单独立项,每一次立法投票都对各个党派的投票倾向按A…E五等打分,每等中还用+…分出三个档次。汇总后经团连就按这个打分表给各个党派发钱。资金来源是经团连下属企业的捐款,经团连根据纯资产把伞下企业分成25个层次,纯资产100亿以下最低要出50…200万,100…150亿的下限是100…300万,3000亿以上起码1000万以上,此外还根据经营规模和营业额等综合测定,协议出资额,2004年计划分发40多亿日圆的政治献金。(数字引自京都新闻2003。11。19)。在与每一次投票挂钩的高额奖金刺激下,各派政治势力无不对精心揣摩经团连的意图,言听计从,经团连的意见书百分之百的变成了具体的法律规章。

关于降低法人税,要从现在的实质税率约40%,降到20%台的水平。同时消费税从目前的5%逐步提高到18%。此外还削减养老金和提高养老保险费。经团连的意见书:

「産業力強化の課睿日雇D2010年におけるわが国産業社会―」(2003年4月22日) 

「『近い将来の税制改革』についての意見-政府税制眨麞嘶嶂衅诖鹕耆·辘蓼趣幛讼颏堡疲梗2003年5月29日)

「今次年金制度改革についての意見」(2003年9月10日)

这些意见书已经演变成正式法案。经团连关于反对修改独占禁止法的意见书:

「『独占禁止法改正(案)の概要』に対する日本経団連意見」(2004年4月15日)

「『独占禁止法改正(案)の概要』に対するコメント」(2004年6月25日)

日本刚通过可以出口武器的法案,对应的经团连的意见书是:「今後の防衛力整備のあり方について― 防衛生産?技術基盤の強化に向けて―」2004年7月20日

关于修改宪法第九条,2004年5月27日经团连设立了「国の基本問睿龡视懳瘑T会」想必将制订出意见书,然后交国会变成法律。

经如此介绍,读者当可看出,日本议员其实只是大财团的投票机器、政治宠物,各个党派争吵不休,不过是揣摩大企业官僚的心意,吃醋争宠罢了,所谓的议会民主,一张幌子而已。

议会虽然已是经团连的驯服工具,但大企业的官僚们并不希望这个工具索要太高的价码,经团连通过巧妙分配政治献金,始终让议会中的大党之间保持平衡,不使一党独大,防止一党主导议会投票后和经团连讨价还价。如果已经形成了独大的政党,就一定要在党中搞分化,促成各种派别,这也就是日本自民党等大党党内外斗争和不断出现的各种派系的原因。(也是西方民主国家所有议会斗争的本质)

举个例子;根据2004年《一次政策评价的发表》, (经团连网页 keidanren。or。jp/japanese/policy/2004/012。html

关于国会,这里还要说一下,虽然立法活动和内阁决策已经基本为财团掌握,但议员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和象征意义还是让各派势力趋之若骛。特别是官僚集团和一些特殊利益集团,更是希望直接掌握投票权而不是通过收买这种间接方式插手政治。这就构成了日本政治中特殊的〃族议员〃现象。所谓族议员,倒不一定是家族政治(虽然日本议员有相当比例的父子相承,甚至祖孙相承),但肯定是稳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