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 多休息,少运动。
b。 不要抽烟。
c。 呆在阴凉场所。如果找不到,可搭一凉棚。
d。 尽可能少进食。如果身体得不到水分,体液会从要害器官转移以便消化食物,这会加速脱水。
e。 不要饮酒,那样会使器官消耗大量水分。
f。 不要谈话也不要用嘴呼吸。
B 寻找水源
在野外饮水要注意先将水过滤、煮沸后再饮用。在水源紧缺的情况下,应合理安排饮用水,不要为一时口渴而狂饮。那样身体会将吸收后多余的水分排泄掉,会白白浪费很多的水。在喝水时,一次只喝一两口,然后含在口中慢慢咽下,过一会儿感觉到口渴时再喝一口,再慢慢地咽下。这样重复饮水,既可使身体将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决口舌咽喉的干燥。一标准水壶9-11升)的水量,运用正确的饮水方法,可使一个单兵在运动中坚持6-8小时,甚至更长些。
普通水源包括地下水和地上水。
a。 地下水
凡是高山融雪、溪水、渗入地下之雨水、山谷低凹处积水、岩缝里流出的山泉等,均可视为地下水,此类水源易得,惟须注意消毒。
冬季下雪量多的地方,即使到了仲夏时分,棱线上仍然留有残雪。棱线下方滴下来的水是生津止渴的好东西。露营时,万一找不到可以补充水源的地方,这就是最佳的水源。
1溶冰比溶雪容易——只需较少热能,可以更快更多地化出水来,同样的热能,前者能产生双倍的水量。从雪层的底部取出的雪,颗粒结构比表层多,易于产生更多的水。
2海上冰块化水
海上的冰块含盐高——化成水也无法饮用,除非年代很古老的冰,含盐量较少。年代越近的冰块,含盐量也越高,这些冰轮廓粗糙,一般呈乳白色。
b。 地上水
地上水包括泥泞水、雨水、露水等。
1泥泞水:将茅草制作成一锥形长约一尺左右的草器,将水倒入过滤容器,在底部以容器盛接,过滤数次,消毒后即可饮用。
2雨水收集:下雨时,应该利用已有的装备如帐篷、塑料垫或雨衣等接水备用。或在大的树干上挖一孔,插入竹筒,雨水即沿此筒聚流,底部以容器盛接即可。如无利器挖孔,可用长布条沿树干缠绕,约留尺许于容器内,雨水即沿布条引入。
3露水收集:在日夜温差相当大的地区,会有很多露水。把金属板在夜间露天放置,待水珠凝结成时,可以揩抹下来或者直接舔吸。你可将干净衣服系在腿上,在湿的植被中穿行,然后可以将水拧出来或者直接吮吸。
c。 凝结水
在地面挖一大约宽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中央放一收集皿,在坑上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收集皿中,这种方法适用于沙漠地区或者日夜温差相当大的地区。
d。 植物中取水
1集水类植物。凡树体积粗大、叶阔大、多果实,则树身藏水丰沛。只要用利器在树干上挖一洞,即有水珠流出。竹类中空的节间也常存有水,尤其是那些年老的茎秆。
2藤本植物。直径约为5厘米的粗皮藤本植物也能有效提供水源但你必须学会判断哪些是贮水植物。另外有些汁液是有毒的。有毒种类在茎被砍断时会产生浓的乳白色汁液,你就不要再去碰它了。
3根部取水植物。树的根部靠近地表,很容易挖出来。将树根砍成约30厘米一节,剥去根皮,吮吸汁液。
4棕榈类。扁形棕榈、椰子树都含有糖分的树汁,相当可口。椰子汁富含水分,但成熟椰子中的果汁有很明显的轻泻功能,从而易失去更多的水分。
5仙人掌类。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蕴含丰富水分。切去顶部,汁液即自切口流出,然后捣碎果壳、果肉以吸管吸取汁浆。但如发现其汁液为乳白色时,则切勿饮用,可能有毒。
6野生蔗。只要在树干上挖洞,水即流出。亦可砍去枝叶,以切口对嘴儿饮之。
e。 利用动物踪迹取水
动物出没处,其附近必有水源,但别忘记要注意水源是否清洁,其水如不洁,必须消毒后方可饮用。
第六章
让心灵彻底放松的大自然之旅(3)
野外活动既要领略大自然的妙趣和变幻莫测,更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因此一些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千万不要一顶太阳帽,一根拐棍就出发了,那样会面临许多大自然中难以解决的困难。野外活动者知道不仅留连山水之间、纵情荒野郊外是十分有趣的经历,而且在装备配置与使用上也会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毕竟多数人并不是真正的探险。
A 帐篷
对于野营者来说,帐篷就是家。当一天的劳顿过后,在荒山野岭或者茫茫大漠中,安然酣睡在帐篷为你隔离出的一小块安详空间中时,你会觉得不管外面的环境有多么恶劣可怕,在帐篷中是永远安全而亲切的。帐篷具有容易架设、防雨、重复使用、隐私性、防风与防晒、内部有足够的空间可供置放器材等优点。
帐篷所提供的空间是否合适,是选择帐篷最重要的指标。你有多高?当你舒服地钻在睡袋中躺平时,帐篷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长度?垂直的空间是否够用?你坐在其中是否会感到窝得慌?你打算在帐篷里度过的时间越长,你需要帐篷的空间就应越大。有的旅行者开车到露营地、湖边、海边等风景如画又适合居住的地方,在帐篷里一住就是几周。这种情况下,帐篷就更有家的感觉了,谁都希望住得舒适宽敞一些。
选购帐篷时,帐篷的色泽最好选暖色调如黄色、橘色或红色等颜色鲜明的、非自然的色彩,这是为了方便别人救援时的需要。令人炫目的色彩可以很容易地穿过树林、雪地、沙漠、海滩和不良的天气而被别人发现。对于野外活动者来说,有一个色彩鲜艳的帐篷组成的露营地将减少迷路情况的发生。
B 睡袋
睡袋是野外生存时必不可少的装备。睡袋种类繁多,适合不同的用途,各有其特点,广大野外运动爱好者应怎样选择呢?根据用途不同一般把睡袋分为两大类,一类睡袋较薄,用于一般的旅行或露营,这些睡袋大都在春夏秋三季使用;还有一类睡袋用于较寒冷的环境,甚至是一些探险活动,这类睡袋一般被称为专业睡袋。睡袋最好选择轻便、温暖、舒适、易挤压且能完全盖住头部的。
睡睡袋是有技巧的。在使用睡袋时,有很多外在因素会影响睡袋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并不发热,它只是有效地将体温流失减低,睡袋的温度主要是靠绝缘材料提供密闭的空气来维持的。下面的条件会帮助你睡得更暖些:在野外,一个挡风的帐篷能提供一个温暖的睡眠环境;在选择营地时,不要选择谷底,那里是冷空气的聚集地,也尽量避开承受强风的山脊或山凹;一张好的防潮垫能有效地将睡袋与冰冷潮湿的地面分开,充气式效果更佳;人体就是睡袋的热量来源,如临睡前先做一小段热身运动或喝一杯热饮,会将体温略为提高并有助于缩短睡袋变冷的时间。将人与睡袋之间的空隙充填满,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强。
C 野外服装
野外活动对服装的要求,首先就是防水(雨)性,这是一项很基本的要求;其次是防风性能,因为在野外经常会在风速较大的环境中进行,为了保持体温,防风性能相当重要;三是服装的透气性,可使穿着者保持身体的干爽和舒适;最后服装的耐磨性也不可忽视。
野外活动服装的款式多为短风衣或束腰夹克的式样,大部分还带有帽子。这类服装在设计上有许多独到之处,比如在这些服装肩部或肘部易磨的部分都缝上防磨的牛津尼龙布,在衣服的缝合处还压上一层胶,以防止雨水浸入,在衣服的袖子下面还增加了拉链,在运动时可以拉开透气。所有这些设计都为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所谓防水透气材料是指在布料的内层涂有一层胶质,其上有许多直径位于水分子和水蒸气分子直径之间的小孔,可以排出水蒸气而雨水却无法透入,很好地解决了防水性和透气性这一对矛盾。
正是这些新材料的出现为户外运动带来了巨大变革,人们野外生存的乐趣也大大增加了。户外服装在价格上要高于一般的运动服,但其功能或耐用性大都超过人们的期望值,绝大部分都是物有所值。
D 登山运动鞋
在野外活动,保护好你的双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野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行”。野外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面对烂泥、岩屑地、倒木、硬雪与陡峭岩壁等恶劣情况,没有一双理想的登山鞋,会令你大吃苦头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穿鞋都讲究要合脚,而野外活动时穿用的鞋却不能太“合脚”,而是应至少比平时穿的鞋子大一号。这是因为长时间的步行会使脚部肿胀,如果你的鞋穿上时感觉正好,那么步行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有些挤脚了。通常人们去户外活动都会选择旅游鞋,因其柔软、舒适和便于行走。
山地旅行,地形比较复杂,尤为常见的是碎石坡路,这时旅游鞋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普通无帮鞋子对踝关节没有支持,在地面坎坷时,尤其是在负重情况下,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因此,山地旅行应选用硬底皮面的高儿登山鞋。这类鞋因其底部有较大的轮胎形花纹,因而防滑性能良好。硬橡胶制成的鞋底,在有碎石或不平坦的路面上能有效的防止扭脚和对脚底的伤害。登山的鞋面通常由质地优良的牛皮或硬尼龙帆布制成,防水和保暖性俱佳。有过山地行走经验的人都知道,走路况很差的山路,最累和最易受伤的部位是脚踝和膝部。高登山鞋能尽职尽责地保护踝部的良好固定,减轻了行走给膝部造成的冲击,使长途行走变得安全而轻松。
E 户外背包
只要是隔宿的野外活动就需要大背包,也可以说你的家就在你的背上,所有吃的、喝的、用的、睡的全部家当都放在这么一个背包里。背包面料应牢固、轻巧和防水。大背包依照外形可分为内架式(即俗称直式背包)及外架式(俗称铝架背包)两大类。直式背包主要依赖背包内部靠近使用者背脊的架子支撑,其内支架会随使用者骨骼而弯曲,只要打包得当,整个背包重心会随使用者移动,十分符合人体工程设计。铝架背包间隔良好且大小口袋多,整理起打包装备来十分方便。不管你是在激流探险、野外考察、荒原摄影,还是溪边垂钓、山川游览,几乎没有什么比拥有一个舒适、美观、实用的专用背包更为重要的了。
选择背包最重要的是先确定从事的活动类型和个人的使用偏好,然后尽可能选择小容量而方便携带的背包。放物品时,要把不怕磕碰的重物放在下部,放好后最好是背包可以独立。要将胸带扣上、拉紧,使背包者没有后坠感。行走时双手拉着肩带与背包之间的调节带,身体略前倾,这样行走时的重力实际上是在腰、胯部位,背部无压迫感。在物品多得背包内装不下时,可将帐篷、睡袋、防潮垫等放在背包的外部,使用外挂带固定。
F 炉具
炉具也是露营装备中不可忽视的。建议你可以选择操作简单的酒精炉,或者选择烧烤炉、烧烤架。这些炉具都很轻巧,便于携带。一般来说,酒精炉和烧烤架比较便宜,多为几十元。而烧烤炉则较贵,从一百元到数百元不等。在餐具方面,现在有一种专门为露营而设计的多件套便携餐具,大、中、小不同的锅套在一起,还附有小碗、汤匙及小茶杯等。
在基本装备的基础上,望远镜、手电筒、手杖、指北针、皮水壶、防风灯、急救药品等都是野营必不可少的小装备。还可根据需要增加救生器材、瑞士军刀、净水药片、防水火柴、口哨、弹弓等。有些比较有趣的小装备,平时不用时摆放在房间里还可以当作别有情调的装饰品呢。
第六章
让心灵彻底放松的大自然之旅(4)
野外活动者走的经常是常人不走的野山野水,寻的是地地道道的野趣,当然住的也不是舒适的宾馆饭店,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创造解决。
A 选择露营地
选择露营地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在野外很多意外都可能发生。在搭帐篷之前,必须仔细勘察地势,营地上方不要有滚石、滚木以及那些风化的岩石。一旦发现附近有岩石散落的迹象,绝对不可以再搭帐篷了,尤其是靠岩石壁越近的地方越要留意。
雷雨天不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免遭到雷击。也不要在河滩、河床及川谷地带建立营地,以防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宿营时要注意在离水面几公尺高的高地上搭帐篷,不要选择雨水通道,要选排水良好的地方,还要选择危险时可逃生的路径。深夜或疲惫时都是导致灾难的主要原因,千万不要粗心大意或观察不细。
a。 近水
营地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这样既能保证做饭饮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如果远离水源则会给营地带来很多不便,甚至是危险。但在深山密林中,靠近水源可能会遇到野生动物,要格外小心注意。
b。 背风
风会迅速带走人体的热量,给人制造寒冷,甚至引发疾病。同时大风会卷走帐篷,至少会搅得人员无法休息,点燃篝火就更困难了,做饭取暖也难以保证,所以营地一定要避风。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风处、林间或林边空地、山洞、山脊的侧面和岩石下面等地安营扎寨。
c。 防兽
建营地时要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防伤人或损坏装备设施。要有驱蚊、虫、蝎的药品和防护措施。在营地周围遍撒些草木灰,会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蝎和毒虫的侵扰。
d。 日照
营地要尽可能选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这样会使营地比较温暖、干燥和清洁,便于晾晒衣服、物品和装备。
e。 平整
营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这样会损坏装备或刺伤人员,同时也会影响人员的休息质量。
B 野外宿营
a。 扎营技巧
若想在山区有个好梦,就要粘好一些帐篷接缝点,如角落、营柱接合点等,防止透风进雨;帐篷四角要用地钉固定。
野外活动结束后,最好马上清洗帐篷。如果天气不允许,也要取出擦拭一次并晾干,平日尽量吊挂于通风处,不要密封,如此使用时方不会感到霉味。
野外活动最好在下午四点前到达目的地,可以趁天色未暗前调查营地周围环境,决定搭帐篷地点和取水地方。太晚到达目的地,对周围环境不熟悉,许多工作都得摸黑进行,非常不方便。
b。 营地照明
在山野中露营,晚间照明是一件大事。有汽灯当然是件乐事,可多数人只能用手电作光源,用不了多长时间,干电池就会耗尽。使用手电筒可以与蜡烛交替使用。使用蜡烛要考虑放置或吊挂的地方,睡前还要查明火种是否完全熄灭,才能安心就寝。
用蜡烛照亮会受到风的影响。做一个灯罩可以减小风的影响,有人曾用可乐瓶其他白色透明瓶也可,将其顶和底削去,罩在蜡烛上。这样一根蜡烛可工作3个小时,效果不错,不妨一试。
c。 野外睡眠
到野外露营,带着睡袋或毛毯夜宿,享受野外美好的夜空,呼吸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是多么美妙的体验啊。有充分睡眠才能消除疲劳,第二天才能精神饱满地开始活动。因此必须训练自己,养成在野外安眠的习惯。
有人在家可以熟睡,在野外却不能安眠,这种情形很多。睡觉前,不要想任何心事,静静地躺下,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睡前检查垫铺下是否有小树枝或石头顶住,并多加件衣服取暖,这样晚上较易进入梦乡。
d。 野外炊事
在野外人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会做饭吃。要学会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从而在环境恶劣的野外学会鲁滨逊的本领。有炊具更好,没有炊具也不要紧,自有大自然给我们送上来:
1用石头做架,或用铁丝吊挂脸盆、罐头盒、钢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