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名一定要早一样,一个打青春招牌的女人转型也要早,因为在荧幕外面,她更要做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
所以总也忘不了几年前,在电视里见到胖了一圈的杨澜,在回答另一个女主持人“这一年你在忙什么”的提问时,她无限满足的表情,曾经那么纯情的杨澜,只用了一句毫不修饰的大白话:“生孩子呢,又生了一个女儿。”
爱情需要速战速决,谈恋爱,一定得有效率!
效率意味着不浪费,不浪费自己和对方的时间、金钱和情感。
爱情经济学是从最根本的层面来看待效率问题,世界是动态的,我们说一个人有能力,其实就是说这个人能够汇集资源、调用资源,而这重能力是必须以效率为前提的。效率的内核就是智慧,效率降低,资源流动的速度就会放慢,所谓有能力的人的中心地位,也会渐渐丧失。
爱情是市场经济,当在另外一个地方,因为相对效率较高,重新形成一个中心的时候,你这一边,就只能是门庭冷落鞍马稀。
熟练可以提高效率,认真规划也可以提高效率,在当爱情降临的时候,你要用理性而不是感性来配置各种稀缺资源,资源配置不合理,会出现负效率,资源配置恰到好处,将出现效率最大化。
这才是爱情所期待的。
第一章 爱的寻觅期——考察市场诱饵是自己(3)
c)“有效需求”下的“吉芬商品”
经济学关键词:
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指得是消费者既有购买意愿又有购买能力的需求。当消费者只有购买意愿,而没有购买能力时,他的这种需求就是无效需求。
吉芬商品——一种商品,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的反常现象。
1845年,在遥远而寒冷的爱尔兰,爆发了史无前例的大饥荒,各种物价飞涨,尤其是食品价格。著名的经济学家吉芬,有一天也加入了排队抢购的行列,到底是经济学家,在排队的过程当中,他的身体在等待,大脑却飞速运转:
为什么因为饥荒,土豆价格飞扬,但大家却增加了对土豆的消费呢?这和价格规律是相违背的啊?!
经济学家回去之后,反复思索,终于得出结论:土豆,是爱尔兰人必不可少的食物,在爱尔兰农民的支出中占据相当比例。饥荒使得物价飞扬,但土豆还是比牛肉、奶酪的价格便宜,为了充饥,大家就放弃了那些相对土豆而言,更为奢侈的食物,专注消费土豆,哪怕它的价格不断攀升。
2002年,韩国的英俊小伙Kyun…woo在一次跟朋友的聚会上,见到了一个清丽脱俗的女孩子,那女孩子跟他想象中的梦中情人一模一样。可惜那时候他不能即时上前认识她,但不久Kyun…woo在地铁车站再次见到了她,但喝醉酒后神志不清的她竟在地铁上吆喝别人给她让座,又吐了别的乘客满头满脸。不知所措的Kyun…woo只好送女孩子先到一家旅馆休息,当他正在洗澡时,警察突然冲入他的房间,一丝不挂的Kyun…woo被带住警署……
女孩子野蛮而霸道,Kyun…woo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爱改变她的行为,可惜每次都被捉弄到欲哭无泪──当她想知道河水有多深时,就把yun…woo推到河里去,直到他快要沉下去时才钓他上来;在咖啡店时她问Kyun…woo要喝什么,答了可乐后她却叫服务生送来两杯咖啡……
你肯定知道的,Kyun…woo就是《我的野蛮女友》中那个倒霉的男主人公,或许从寻常道理中解释不清楚他为什么爱上那个野蛮女友,但从爱情经济学的角度,就是因为这个女孩子虽然厉害,但还是他的“有效需求”,哪怕这个女孩子在经济萧条的时候还是一件棘手的“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的女孩子这么教训Kyun…woo:
“首先,别叫她太淑女。别让她喝酒喝过了头,她会打人。在餐厅要喝咖啡。她要打你,假装很疼;要是疼,要假装不疼。相识100天的纪念日,当众送她一支玫瑰,她会很高兴。要会剑术和壁球。要是她脚伤了,跟她换鞋。最后,她喜欢写作,鼓励她。"
需求和供给是爱情经济学最基本的考虑方法,价格原本是在供求平衡的条件下形成的,当需求增加的时候价格就上涨,当需求减少的时候价格就降低。
搞笑搞新鲜搞无厘头,“野蛮女友” 制造了新经济,反常规和特例独行的女孩子,成为年轻人的阳光和矿泉水,每个早晨,睁开眼睛的时候就需要,所以“吉芬商品”的女孩,一旦让花季的男生遇上,就再也不能戒掉。
但是,吉芬商品往往不是规律,只是稀罕事而已。
比如,2002年的Kyun…woo和他的野蛮女友。
第一章 爱的寻觅期——考察市场诱饵是自己(4)
d)魅力中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经济学关键词:
绝对优势——如果生产商(个人、企业或政府),用一个单位资源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生产商多,那么,这个生产商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如果生产商(个人、企业或政府),能以低于其他生产商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产品,那么该生产商所具有的这种优势就叫做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也就是提倡一个国家要出口生产成本比别国更低的商品;
比较优势是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也就是提倡一个国家要出口自己的两个商品中成本相对更低的一种。
绝对优势是一国的商品与别国商品比较,比较优势则是一国的两个商品的相互比较。
再换种说法,像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各种生产能力都具有绝对优势,他们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得到好处,而像中国或者阿根廷这样的国家,虽然生产能力只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但也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所以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具有一般意义。
有点绕口令的感觉,其实并不难理解。想想恋爱的时候,如果想选择一个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的人,恐怕不太容易;在很多情况下,大家都是经过权衡,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爱人。
这就是爱情经济学的比较优势战略,或者说,就是要勇于展示自己的魅力的战略。
贸易的基础是考虑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出身;学历;容貌;气质;等等。女人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找找看;你身上绝对有最风采;最令别人不能追赶的东西;或许它在眼跟前不值钱;但是换个角度就能木秀于林。两广女子的高颧骨厚嘴唇;在当地叫普通;到了北方就变为“性感”;蒙古利亚人种的单眼皮长眼睛;我们自己看着不舒服;外国人却从中看到了表述不尽的东方世界的神秘和温柔。
具有比较优势就要展现;每一个机会都不要放过。在男人眼里心里你越“比较”完美,他的收益比值就越高,收益比值越高,他的爱情风险就越大,所以他就越会对你呵护备至。
这样一来,女人马上变被动为主动,成功转嫁掉自己的其他不优秀危机。
第二章 爱的吸引期——投身市场吸引的真相(1)
a)他为什么喜欢你?
经济学关键词:
效用—指个人在选择、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时获得的满足和享受程度,可以只是一种心理状态。
偏好—偏好是消费者为什么会选择A物品而不是B物品的原因,偏好一般是稳定的,因此决定个人在机会集合中的选择。
周杰伦和蔡依林分手的时候,媒体曝光说:是性格不互补成的原因造成的。
一个是乐坛小天王,一个是乐坛小天后,典型的郎才女貌,志同道合,但还是分手了。
尽管在舞台上风光火爆,但周杰伦与蔡依林,生活里都是性格内向的人,遇到不熟悉的人和场合,甚至不会轻易发言。另外,两个人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也存在分歧,互不想让,再有,虽然是蔡依林主动追求的周杰伦,但她从来不愿在任何人面前承认二人的情侣关系,或许是为了维持自己“少男杀手”的形象,她甚至在公开场合说,她只爱白马王子,即使周杰伦有再高天赋,不是王子也不能俘获她的芳心。
被伤害了自尊的小天王,转身遇见号称“台湾第一美女主播”的侯佩岑,据说,侯主播性格开朗活泼,容貌俏丽,而且才高八斗,处世大方,不会为一点小事就耍性子、不开心,两个人一见钟情。
很多既喜欢周杰伦也喜欢蔡依林的歌迷发出叹息、表示不理解、甚至去漫骂那个侯主播不道德。
其实爱情就是这样,别人眼睛里的合适,却未必是自己的合适。
因为在爱情里,有经济学上所说的“效用”和“偏好”在发挥作用。
偏好不同,对效用的评价就不一样,自己情有独钟的东西,肯定倾尽全力,而不喜欢的东西,一定避退三舍。所谓三毛讲过的:看不上的,百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上的,千万富翁也要嫁。
同样一杯水,在沙漠里大家对它奉若珍宝,但是到了泉眼旁边,基本就熟视无睹,这是由于场景的不同,效用影响着偏好。更多时候,偏好就是一种心情,在别人眼睛里的价值联城,在我这里就是废铜烂铁,喜欢吃窝头咸菜的,对山珍海味大有微词。
年纪小的时候,谁没有对班级里会画画、或者会弹木吉他的男生想入非非过?那是那个年纪的偏好,后来,开始喜欢那些经常去攀岩、或者自助游的不羁男生,再后来,开始欣赏那些事业有成的稳重男人……
偏好影响着效用,影响着择偶观,也影响着那一时那一刻的判断。
很多时候,大家也不理解王子为什么会爱上灰姑娘,用爱情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仅仅因为场景转变了,相对于那些宫廷里的娇小姐,灰姑娘对王子的效用是另类的全新的,这让王子产生偏好。
但是童话都是没有真正结尾的,因为谁都不知道,当灰姑娘的效用发挥怠尽,王子的偏好再次转移,他们还能不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第二章 爱的吸引期——投身市场吸引的真相(2)
b)你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经济学关键词:
财政幻觉——政府的财政支出给人们带来好处,但人们就此忽略了自己付出的代价,这种感觉就被称为财政幻觉。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购买某种商品或者服务预期支付的价格,减去实际支付价格之后的节余部分,就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当位于市中心的广场上新修建的音乐喷泉对外开放时,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你的好朋友,几个人相约去看风景、拍照片,而后在喷泉下面的咖啡座喝上一杯,在极大的满足感之后,你们夸赞着周围的好风景,惟独忘了夸赞自己,其实正是作为纳税人的你们的努力,才有了政府的这项财政支出,你的这种忽略自我贡献感觉,在经济学上被称为“财政幻觉”。
还有,当老板在上一个岁末拿出一个红包给你,奖励你是一个“最佳员工”的时候,你有一种占了大便宜的快感,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你获得的这个红包不过是你早就创造的价值而已。
爱情也一样,也会有幻觉。被对方吸引的时候,就是自我最没有理智的时候。
你选择的人很爱你,对你呵护倍至,你以为是上天给了你爱情的好运,遇到这么一个肯在你身上花功夫的好男人,其实你忽略了了,你现在得到的,根本就是你原来付出的。所以在爱情里,你根本不用感谢,根本不用为了他丧失自我。
除了“财政幻觉”,“消费者剩余”也给年轻人带来恋爱的满足感。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为购买某种商品或者服务预期支付的价格,减去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后的节余部分。
既然是减法,消费者剩余就可能为正数,也可能是负数。
譬如你要买一条新款的牛仔裤,上月发薪水的时候你愿意为它做出的预算是250块,而实际上你到商场一看,那条牛仔裤才200块,那么你就获得了整整50块钱的“消费者剩余”,你拿这50块钱吃了一顿麦当劳,买了本时尚杂志,而后打了一个车回家,满足感大满贯;而同样是你,这个月的理想是买一双新款的凉鞋,你为她做出的预算还是250块,而实际上到商场一看,你相中的款式要用300块钱才能买回家,那么你的“消费者剩余”就是负50块,你为此只好放弃去星巴客喝一杯的打算,回家也是乘坐的公交车。
恋爱的过程当中,男女双方在身世、容貌、学历上不可能完全等同,差异制造不同的心理感受,当对方综合素质高于自己综合素质的时候,一般就会有“消费者剩余”的心理产生。
《风月俏佳人》实在是个俗套的爱情故事,但是俗套并不妨碍它好看。当爱德华•;刘易斯这个身家百万的钻贵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大家发现他的确是个气度不凡的魅力男人。
但是这样的男人也会有他自己的麻烦,他虽然有着一个接一个的女朋友,但是他经常搞不清楚这些女人为什么会喜欢他,是因为他这个人,还是他的财富和地位。
这不,他和最新一任女朋友的关系又闹僵了。他很烦,就出差到洛杉矶,恰巧洛杉矶的夜景也还不错,他就向做律师的朋友菲利普借了一辆车出去解闷,不知不觉,竟然开到了红灯区。
年轻漂亮的薇薇安是个风尘女,她正在街边东游西荡等待生意的时候,迷失了方向的爱德华把车停在了她身边。爱德华原本只为问路,但是维维安的美丽和活泼吸引了他,他请求她送他回去,在付出一笔小费之后,见钱眼开的维维安答应送去旅馆。
目的地到了,爱德华再次改变主意,他舍不得薇薇安的离开,于是他又出了个高价,告诉薇薇安他要继续“雇”她一晚上。
一晚上之后,爱德华发现自己越发喜欢上了维维安,有一点玩笑的成分在里面,也有一点真情在里面,反正爱情来了,叫人说不清楚为什么,他不愿意让对方看透自己已经坠入爱河不能自拔,就找菲利普商量对策。这个家伙出的主意也还不错,就是花3000块美金雇维维安一周,作为爱德华出席交际活动时的女伴。
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的维维安当然没有异议,天生丽质的她在装扮停当之后,居然气质高雅,让人看不出什么破绽。用餐的时候,维维安认识了年轻的戴维,两个人似乎都对对方产生几许好感,他们于是又同去打马球。这些举动,竟然引得爱德华醋意大发。晚筵结束以后,薇薇安发现,尽管自己可以和别人调情,但她自己真正爱的人,其实是爱德华,她在心里已经离不开爱德华了。
一周的时间转瞬即逝,爱德华已经在心里做了自己的计划:他要在纽约租一个公寓,安置薇薇安住在那里。但是薇薇安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身世和上流社会是没有办法兼容的,她拒绝了爱德华,回到自己简陋的小公寓,她计划下一步要去上学,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
但是,当她准备推门出去的时候,看到爱德华的汽车,停在门外……
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啊,那强烈的“消费者剩余”的心理感受啊……
第二章 爱的吸引期——投身市场吸引的真相(3)
c)是否应该在意他的家庭背景?
经济学关键词:
引致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为引致需求。
一位优秀的商人杰克,有一天告诉他的儿子——
“我已经选定好了一个女孩子,我要你娶她。”
“我自己要娶的新娘我自己会决定。”
“但我说的这女孩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喔!”
儿子喜形于色:“哇!要是这样的话……”
在一个聚会中,杰克走向比尔•;盖茨——
“我来帮你女儿介绍个好丈夫。”
“我女儿还没想嫁人呢!”
“但我说的这年轻人可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喔!”
比尔喜形于色:“哇!要是这样的话……”
接着,杰克去见世界银行的总裁——
“我想介绍一位年轻人来当贵行的副总裁。”
“我们已经有很多位副总裁,够多了!”
“但我说的这年轻人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婿喔!”
总裁喜形于色:“哇!如果这样的话……”
最后,杰克的儿子娶了比尔•;盖茨的女儿,又当上了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当然,这只是个笑话,笑话里大家为了各取所需,成就了一个本来一无所有的傻小子爱情事业双丰收,笑话引出一个经济学里的常用词汇——引致需求。
为什么我们需要面包?因为面包可以使我们充饥,充饥就是面包直接提供的效用。
为什么面包商需要面粉?因为面粉能够做成面包,面包提供给消费者效用,面包又让面包商获利。
正是消费者需要面包,才导致了面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