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未见敌人而先疲困自己。”于是率领士兵及民众于城外开凿壕沟准备固守。又让士卒做了数十万块砖坯,大家都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等到叛军在城外进攻,李光弼就让士卒用砖坯在城内加高城墙,有毁坏的地方便立刻补修。史思明派人到崤山以东去取攻城的器具,并且让胡兵三千护送,他们到达广阳时,遭到别将慕容溢、张奉璋的拦击,胡兵全部被杀死。
思明围太原,月余不下,乃选骁锐为游兵,戒之曰:“我攻其北则汝潜趣其南,攻东则趣西,有隙则乘之。”而光弼军令严整,虽寇所不至,警逻未尝少懈,贼不得入。光弼购募军中,苟有小技,皆取之,随能使之,人尽其用,得安边军钱工三,善穿地道。贼于城下仰而侮詈,光弼遣人从地道中曳其足而入,临城斩之。自是贼行皆视地。贼为梯冲、土山以攻城,光弼为地道以迎之,近城辄陷。贼初逼城急,光弼作大炮,飞巨石,一发辄毙二十余人。贼死者什二三,乃退营于数十步外,围守益固。光弼遣人诈与贼约,刻日出降,贼喜,不为备。光弼使穿地道周贼营中,之以木。至期,光弼勒兵在城上,遣裨将将数千人出,如降状,贼皆属目。俄而营中地陷,死者千余人,贼众惊乱,官军鼓噪乘之,俘斩万计。会安禄山死,庆绪使思明归守范阳,留蔡希德等围太原。
'8'史思明围攻太原一个多月,还未攻下,于是挑选了一批骁勇善战的精兵,作为流动作战的军队,告诫他们说:“我率兵攻打城北时,你们就暗中往城南;攻打城东时,你们就向城西,见到有机可乘时就进攻。但因为李光弼军令严整,即使叛军没有攻打的地方,巡逻的士卒也十分警惕,未曾大意,所以叛军攻不进城。李光弼在军中征募人才,只要是有小技艺的人都被选中,根据能力予以使用,所以人尽其才。李光弼得到安边军的三个铸钱工匠,他们善于挖掘地道。叛军士卒站在城下抬头辱骂,李光弼就派人从地道中拉住叫骂人的脚,拽入城中,在城墙上杀掉。从此叛军士卒行走时都看着地。叛军又制做云梯和土山作为攻城的器具,李光弼就挖地道以迎战,所以这些器具在临近城时都陷入地中。叛军起初攻城急迫,李光弼就作了大炮,发射大石,一发打死二十多人。叛军在攻城中战死了十分之二三,于是就退营到城墙数十步以外,死死地把城围住。李光弼又派人假装与叛军相约,定好日子出城投降,叛军大为喜欢,不加防备。而李光弼却让士卒在叛军的营地周围穿掘地道,然后用木头顶住。到了约好的投降日期,李光弼率兵站在城上,派遣裨将率领数千人出城,假装投降,叛军都一心站着观看。忽然营中地面塌陷,死了一千余人,叛军顿时惊慌散乱,官军乘机擂鼓呼喊,出城袭击,俘虏杀死叛军一万多人。这时恰逢安禄山死去,安庆绪命令史思明归守范阳,留下蔡希德等人继续围攻太原。
'9'庆绪以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甲戌,子奇以归、檀及同罗、奚兵十三万趣睢阳。许远告急于张巡,巡自宁陵引兵入睢阳。巡有兵三千人,与远兵合六千八百人。贼悉众逼城,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或一日至二十合;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余人,杀士卒二万余,众气自倍。远谓巡曰:“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公请为远战。”自是之后,远但调军粮,修战具,居中应接而已,战斗筹划一出于巡。贼遂夜遁。
'9'安庆绪任命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甲戌(二十五日),尹子奇率领归州、檀州以及同罗、奚人部兵共十三万来进攻睢阳。许远向张巡求援,张巡即率兵从宁陵进入睢阳。张巡有兵三千人,与许远合兵共六千八百人。叛军全力攻城,张巡亲自督战,勉励将士,昼夜与叛军苦战,有时一天交战二十多次,共激战十六日,俘虏叛军将领六十多人,杀死叛军士卒二万多,士气大振。许远对张巡说:“我性情懦弱,不懂得军事,你智勇双全,请让我为你坚守,你代我指挥作战。”从此以后,许远只调集军粮,修理作战器具,在军中处理杂事接应而已,作战指挥权都交给了张巡。叛军攻城不下,乘夜退去。
'10'郭子仪以河东居两京之间,得河东则两京可图。时贼将崔乾守河东,丁丑,子仪潜遣人入河东,与唐官陷贼者谋,俟官军至,为内应。
'10'郭子仪认为河东居于东京与西京之间,如果占据了河东则两京就容易收复。当时叛军大将崔乾率兵守卫河东,丁丑(二十八日),郭子仪秘密地派人潜入河东,与陷于叛军中的唐朝官员密谋,等待唐军来攻时,作为内应。
'11'初,平卢节度使刘正臣自范阳败归,安东都护王玄志鸩杀之。禄山以其党徐归道为平卢节度使,玄志复与平卢将侯希逸袭杀之;又遣兵马使董秦将兵以苇筏渡海,与大将田神功击平原、乐安,下之。防河招讨使李铣承制以秦为平原太守。
'11'当初,平卢节度使刘正臣从范阳败归后,被安东都护王玄志毒死。安禄山任命部将徐归道为平卢节度使,王玄志又联合平卢军将侯希逸袭击杀死了徐归道,并派遣兵马使董秦率兵乘苇筏渡过大海,与大将军田神功进攻平原与乐安,都被攻克。防河招讨使李铣遵照皇上的制书任命董秦为平原太守。
'12'二月,戊子,上至凤翔。
'12'二月戊子(初十),肃宗到达凤翔。
'13'郭子仪自洛交引兵趣河东,分兵取冯翊。已丑夜,河东司户韩等翻河东城迎官军,杀贼近千人。崔乾逾城得免,发城北兵攻城,且拒官军,子仪击破之。乾走,子仪追击之,斩首四千级,捕虏五千人。乾至安邑,安邑人开门纳之,半入,闭门击之,尽殪。乾未入,自白径岭亡去。遂平河东。
'13'郭子仪从洛交率兵向河东进发,途中分兵攻取了冯翊。己丑(十一日)夜晚,河东司户参军韩等翻越河东城来迎接官军,杀死叛军近一千人。叛军大将崔乾跳过城墙得以逃脱,然后他召集驻扎在城北的士兵来攻城,并阻击郭子仪的军队,被郭子仪击败。崔乾领兵退逃,郭子仪领兵追击,杀死四千人,俘虏五千人。崔乾逃至安邑,安邑人打开城门,让他入城,当叛军人马进去一半时,安邑人闭门袭击,把进入城中的敌人全部杀死。崔乾没有入城,从白径岭逃走。郭子仪于是平定了河东。
'14'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江、淮庸调亦至洋川、汉中。上自散关通表成都,信使骆驿。长安人闻车驾至,从贼中自拔而来者日夜不绝。西师憩息既定,李泌请遣安西及西域之众,如前策并塞东北,自归、檀南取范阳。上曰:“今大众已集,庸调亦至,当乘兵锋捣其腹心,而更引兵东北数千里,先取范阳,不亦迂乎?”对曰:“今以此众直取两京,必得之。然贼必再强,我必又困,非久安之策。”上曰:“何也?”对曰:“今所恃者,皆西北守塞及诸胡之兵,性耐寒而畏暑,若乘其新至之锐,攻禄山已老之师,其势必克。两京春气已深,贼收其余众,遁归巢穴,关东地热,官军必困而思归,不可留也。贼休兵秣马,伺官军之去,必复南来,然则征战之势未有涯也。不若先用之于寒乡,除其巢穴,则贼无所归,根本永绝矣。”上曰:“朕切于晨昏之恋,不能待此决矣。”
'14'肃宗到达凤翔十天,陇右、河西、安西、西域的援兵都来相会,江、淮地区所征收的丝织品与布匹也运到洋川、汉中。肃宗从散关向在成都的玄宗上表书,信使络绎不绝。长安城中的民众听说皇上到达,纷纷从叛军的统治下逃出,奔向朝廷,日夜不绝。西方增援的部队既已休整充足,李泌请求肃宗按原来制定的战略,派遣安西及西域兵进军东北,从归州、檀州向南攻取范阳。肃宗说:“现在大军已集,征收的丝织品、布匹等庸调也到达,应该以强兵直捣叛军的腹心,而您却要领兵向东北数千里,先攻取范阳,不是迂腐的计策吗?”李泌回答说:“现在让大军直接攻取两京,一定能够收复,但是叛军还会东山再起,我们又会陷入困难的境地,这不是久安之策。”肃宗说:“你说的有什么根据?”李泌说:“我们现在所依靠的是西北各军镇的守兵以及西域各国的胡兵,他们能够忍耐寒冷而害怕暑热,如果借新到之兵的锐气,攻击安禄山已经疲劳的叛军,定能够取胜。但是两京已到了春天,叛军如果收集残兵,逃回老巢,而关东地区气候炎热,官军必定会由于炎热的气候而想要西归,难以在那里久留。叛军休整兵马,看见官军撤退,一定会卷土重来,这样与叛军的交战就会无休无止。不如先向北方寒冷的地区用兵倾覆叛军的巢穴,那样叛军就会无路可退,可以一举彻底平息叛乱。”肃宗说:“朕急于收复两京,迎接上皇回来,难以按照你的战略行事。”
'15'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军武功,兵马使郭英义军东原,王难得军西原。丁酉,安守忠等寇武功,郭英义战不利,矢贯其颐而走;王难得望之不救,亦走;思礼退军扶风。贼游兵至大和关,去凤翔五十里,凤翔大骇,戒严。
'15'关内节度使王思礼率兵驻于武功,兵马使郭英义驻于东原,王难得驻于西原。丁酉(十九日),叛军将领安守忠等率兵进攻武功,郭英义与叛军交战不利,被箭射穿脸颊而败走,王难得见死不救,也随之败退,王思礼率兵撤退至扶风。叛军的游兵至大和关,离凤翔五十里,肃宗在凤翔大为惊骇,进行戒严。
'16'李光弼将敢死士出击蔡希德,大破之,斩首七万余级;希德遁去。
'16'李光弼亲自率领敢死队出城袭击蔡希德,大败叛军,杀敌七万余人,蔡希德逃走。
'17'安庆绪以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兼领恒阳军事,封妫川王;以牛廷介领安阳军事;张忠志为常山太守兼团练使,镇井陉口;余各令归旧任,募兵以御官军。先是安禄山得两京,珍货悉输范阳。思明拥强兵,据富资,益骄横,浸不用庆绪之命;庆绪不能制。
'17'安庆绪任命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并兼任指挥恒阳军事,封爵为妫川王;又命令牛廷介指挥安阳军事;任命张忠志为常山太守兼团练使,镇守井陉口。其余的将领仍各任旧职,招募军队抵御官军。先前安禄山攻陷两京时,把两京中的珍宝财物全部运往范阳。史思明手握重兵,拥有财物,更加骄横,逐渐不听从安庆绪的命令,安庆绪不能节制。
'18'戊戌,永王败死,其党薛皆伏诛。
'18'戊戌(二十日),永王李兵败身死,他的同党薛等也被杀死。
时李成式与河北招讨判官李铣合兵讨,铣兵数千,军于扬子;成式使判官裴茂将兵三千,军于瓜步,广张旗帜,列于江津。与其子登城望之,始有惧色。季广琛召诸将谓曰:“吾属从王至此,天命未集,人谋已隳,不如及兵锋未交,早图去就。死于锋镝,永为逆臣矣。”诸将皆然之;于是广琛以麾下奔广陵,浑惟明奔江宁,冯季康奔白沙。忧惧,不知所出。其夕,江北三军多列炬火,光照水中,一皆为两,军又以火应之。以为官军已济江,遽挈家属与麾下潜遁;及明,不见济者,乃复入城收兵,具舟楫而去。成式将赵侃等济江至新丰,使及其将高仙琦将兵击之;侃等逆战,射中肩,兵遂溃。与仙琦收余众,南奔鄱阳,收库物甲兵,欲南奔岭表,江西采访使皇甫遣兵追讨,擒之,潜杀之于传舍;亦死于乱兵。
当时李成式与河北招讨判官李铣合兵讨伐李,李铣有兵数千,驻扎在扬子,李成式派判官裴茂率兵三千驻扎在瓜步,广树军旗,列于长江沿岸。李与他的儿子李登上城头,望见军旗极多,心中开始感到惧怕。其部将季广琛召集其他的将领们说:“我们跟随永王走到这一步,只因为天命不助,人谋已不能成功,不如趁还未交战,赶快图谋出路。否则就会战败身死,永远成为逆臣贼子。”诸将听后都认为他说的对。于是季广琛领着自己的部队逃向广陵,浑惟明逃向江宁,冯季康逃向白沙。永王李恐惧,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当天晚上,长江北面的军队盛列火炬,光照水中,一变为二,李的军队也列火炬响应。李错认为官军已经渡过长江,匆忙携家眷与部下潜逃。等到天亮,不见过江的官军,李又返回城中收集军队,乘船而逃。李成式的部将赵侃等渡过长江到达新丰,李派儿子李与部将高仙琦率兵迎击,赵侃与李等交战,射中李的肩臂,李的军队于是溃败。李与高仙琦收集残兵,向南逃奔鄱阳,收聚库中的兵器物资,想向南逃奔岭表,江西采访使皇甫派兵追击,俘获了李,秘密杀死于传舍,李也死于乱军之中。
使人送家属还蜀,上曰:“既生得吾弟,何不送之于蜀而擅杀之邪!”遂废不用。
皇甫派人送李的家属回蜀中,肃宗说:“皇甫既然生擒了我弟弟永王李,为什么不送回蜀中而要擅自把他杀死呢?”于是撤了皇甫的官职而不录用。
'19'庚子,郭子仪遣其子旰及兵马使李韶光、大将王祚济河击潼关,破之,斩首五百级。安庆绪遣兵救潼关,郭旰等大败,死者万余人。李韶光、王祚战死,仆固怀恩抱马首浮渡渭水,退保河东。
'19'庚子(二十二日),郭子仪派他的儿子郭旰与兵马使李韶光、大将王祚等渡过黄河攻下了潼关,杀敌五百。安庆绪又派兵援救潼关,郭旰等大败,官军死者一万余人。李韶光与王祚战死,仆固怀恩抱着马头渡过渭水,退保河东。
'20'三月,辛酉,以左相韦见素为左仆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裴冕为右仆射,并罢政事。
'20'三月辛酉(十三日),肃宗任命左相韦见素为左仆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裴冕为右仆射,罢免了二人的施政办事权力。
初,杨国忠恶宪部尚书苗晋卿,安禄山之反也,请出晋卿为陕郡太守,兼陕、弘农防御使。晋卿固辞老病,上皇不悦,使之致仕。及长安失守,晋卿潜窜山谷;上至凤翔,手敕征之左相,军国大务悉咨之。
当初,杨国忠因为嫉恨宪 部尚书苗晋卿,安禄山反叛后,就请求玄宗让苗晋卿出朝为陕郡太守,兼陕郡、弘农郡防御使。苗晋卿以老弱多病坚决推辞,玄宗不高兴,就让苗晋卿退休。及至长安失守,苗晋卿潜身逃入山谷之中,肃宗来到凤翔,下手敕征苗晋卿为左相,军国大事都向他征求意见。
'21'上皇思张九龄之先见,为之流涕,遣中使至曲江祭之,厚恤其家。
'21'玄宗思念张九龄对安禄山有先见之明,因此痛哭流涕,派宦官到韶州曲江县祭祀张九龄,并重赏他的家属。
'22'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张巡谓将士曰:“吾受国恩,所守,正死耳。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勋,以此痛心耳。”将士皆激励请奋。巡遂椎牛,大飨士卒,尽军出战。贼望见兵少,笑之。巡执旗,帅诸将直冲贼陈,贼乃大溃,斩将三十余人,杀士卒三千余人,逐之数十里。明日,贼又合军至城下,巡出战,昼夜数十合,屡摧其锋,而贼攻围不辍。
'22'叛军大将尹子奇又率大军来进攻睢阳。张巡对将士们说:“我身受国恩,要死守此城,为国家效命。但想到大家为国家献身,血染原野,而赏赐难以酬劳所建立的功勋,感到万分痛心。”将士们听后都情绪激动,奋勇请战。于是张巡杀牛设宴,犒劳士卒,率全军出战。叛军看见官军兵少,而嘲笑官军。张巡手执战旗,率领众将直冲叛军阵中,叛军全军溃败!斩敌将三十余人,杀死士卒三千余人,追赶敌军数十里。第二天,叛军又集兵逼临城下,张巡率兵出战,昼夜交战数十回合,屡次挫败了叛军进攻的锋锐,但叛军仍然不停地围城攻打。
'23'辛未,安守忠将骑二万寇河东,郭子仪击走之,斩首八千级,捕虏五千人。
'23'辛未(二十三日),叛军大将安守忠率领骑兵二万进攻河东,被郭子仪领兵击退,杀敌八千,俘虏五千。
'24'夏,四月,颜真卿自荆、襄北诣凤翔,上以为宪部尚书。
'24'夏季,四月,平原太守颜真卿绕道从荆州、襄阳北至凤翔,肃宗任命他为宪部尚书。
'25'上以郭子仪为司空、天下兵马副元帅,使将兵赴凤翔。庚寅,李归仁以铁骑五千邀之于三原北,子仪使其将仆固怀恩、王仲升、浑释之、李若幽伏兵击之于白渠留运桥,杀伤略尽,归仁游水而逸。若幽,神通之玄孙也。
'25'肃示任命郭子仪为司空、天下兵马副元帅,让他率兵赴凤翔。庚寅(十三日),叛军大将李归仁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在三原县北面截击郭子仪,郭子仪派部将仆固怀恩、王仲升、浑释之、李若幽等埋伏于白渠留连边桥,几乎全歼叛军,李归仁游水逃脱。李若幽是李神通的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