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行相应难
这段文字,音韵和文学境界美得很, “又见解圆明是目 ”,学佛第一要见解圆融通达,有法眼。见解不通达,你学的是外道法,修的是外道法。第二,光理论上懂没用, “行解相应是足 ”。理论了解得到,行为就要做到。我经常告诉青年同学们做事情,言行相应很难,不要轻易讲一句话。你年轻,有时候高兴起来,便随口答应人家事情。往往有许多朋友说: “耶!你到我那里去看一看好不好,吃一餐饭。 ”我说: “好呀! ”其实我是告诉你绝对可以,但是不一定喔!因此我上面这一句话,自己晓得讲错了。说好好好,是给人家的诚意逼到那个墙角去,没得办法了,顺口答应下来。但是下面,我害怕了,这句话骗人的。我哪里有时间去呢!我事情多得动不了。所以人的话说要这样,但是人生的种种其实是永远不一定的。年轻人不懂,不知道 “言行相应 ”很难,尤其答应了一句话做不到,那很痛苦的。所以真正修行的 “行 ”,是心理与行为,见解和事行要相应合一,这是 “足 ”。如两只走路的脚,踏实地实践佛法。修行要有眼睛看到正路,不是走的歪路,然后两只脚要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去。
目足更资,理行扶助,可趣涅槃之域,能到清凉之池。若定慧未熏,如摩尼之匿矿;性相不辩,犹古镜之未磨。欲望雨宝鉴容,无有是处。若意珠既净,心镜才明,更以万行熏修,转加光洁。
骤雨难涤久污镜
“目足更资,理行扶助 ”,道理通了,心理行为,帮助修持, “可趣涅槃之域,能到清凉之池 ”,这样便可达到真正的解脱自在。因此打坐修定是重要,但是求智慧更重要。 “若定慧未熏,如摩尼之匿矿 ”,没得定,也没得慧,你说我很聪明,书读得很好,那不是慧,那是学问。必须要在定中启发自己的无师智,那才是慧。什么叫无师?并不是说不要老师,而是跟佛一样,佛所见到的这个理我也见到了,自己证到。换句话说,不得到真慧,你那个打坐也不算数,那只是打坐。真正得到定,要慧到了才是真得定。所以定慧没有熏修,等于你那个摩尼珠永远埋藏在泥石头里。 “性相不辩,犹古镜之未磨。欲望雨宝鉴容,无有是处 ”,性相的事理永远不清楚,等于一个古镜沉埋太久了,没有擦拭干净,你想天上下一场雨,便把它洗干净,可以照出面孔,那做不到的。你不修定,不修慧,想把自己无始以来这个肮脏的心镜,能够变成容光焕发照见万物,无有是处。 “若意珠既净,心镜才明 ”,重点在意珠,我们第六意识这个意珠,要活泼泼的,亮晶晶的,由定修到那个智慧源源不绝而来,这智慧是自动启发的,却不是妄想,是清明的心镜,本来无一物。这样到达了这个清明的心镜的智慧境界,还要不要修呢?要! “更以万行熏修,转加光洁 ”,一点细行都不能马虎,一定要时时处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样才能到家。
如《华严经》云:佛子,譬如金师,善巧炼金,数数入火,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菩萨亦复如是,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皆为修行清净地法。所有善根,悉以回向,一切智地,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然虽万行磨练,皆是自法所行。
这里所引是佛教里头最大的一部经典《华严经》,一看是非常清楚的,因为它翻译的文字非常美,但是在逻辑的思辩上,在佛法修持的层次上,则要特别留意。佛说一个修证佛法的人,譬如像一个金店里头的金师,要把金子再三地锻炼,放进火里烧,加高温,使很坚固的东西化柔软了,再用他的智巧和技术,将它变成了一件应用品或艺术品。这炼化过的金子,你随便爱怎么样变化它,就怎么样变化它。这个譬喻说明修大乘菩萨道的人 “亦复如是 ”,也是同这个样子一样。这种炼化即所谓菩萨的修行,包括 “供养诸佛,教化众生 ”等等。对上对下,拿中国文化来讲,就是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就在这种行为上, “皆为修行清净地法 ”,能够凭藉事的磨炼和调理,使心地更为洁净。以教化众生来讲,教化不一定居师道的位子,对社会人类做一番非凡的贡献,就是教化。
中国文化里的通人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统统都为修行达到清净的境地。这里请注意,并不像其它经典说为了达到空的境界。所谓佛法谈空,只是一个初步而已,并非了不起的究竟。佛法最高的境地是达到清净地,而且依大乘佛法的精神,所有自己所修的善根,自己所得到所有的好处,自己一概都不要了,统统回向,布施出去,贡献出去,给什么地方? “一切智地 ”,和众生一起达到最高智慧的成就。这就是 “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皆为修行清净地法。所有善根,悉以回向,一切智地。 ”所以,我经常同诸位青年同学们说,所谓悟道成佛,不是别的东西,正是最高智慧的成就,也就是成就一切智地,使智慧 “转转明净 ”。譬如有许多人,在佛学或人生哲学的理论上都到了,要如何做人,理论讲起来都很好,但往往碰到事情便过不去了。智慧到了,行不到,心理同所做现实的行为有落差,那么所讲的理论都是空话。因此一切善行不论对上或对下都是使智慧 “转转明净 ”的实验,也是智慧真正明净的证明。
我们中国文化,老一辈子问一个人读书,并不是问你哪里毕业。你哪里毕业根本不在话下,话都懒得提,你是哪个学位也不管,硕士也好,博士也好,都不问,就问你这个人啊!读书读通了没有?书读得很多,学问很好,做人不通达,做起事情来,学问跟人事配不上,没有用,那是书呆子。要做过去所称谓一个通人,非常不易。在佛法里头比通字还要进步,通了还要明,心智通明,照见一切。通明还不算,没有一点残余的渣子,心地、心智要修养到这个程度才合乎佛法。
诸佛所遇到的难题
大家学佛都知道,对人要和善慈悲,讲起来很容易,理论上早做到了,事实上却做不到。往往你佛法越了解,个性却越来越古怪,行为越来越狭窄,这有什么用呢?所以我经常说你们不要学这一套好不好?这学了毫无用处。学佛要 “转转清明,调柔成就 ”,要把自己刚强尖锐化的气质转为柔软慈善。所以我经常说,佛与佛之间有个外交辞令,这个外交辞令差不多固定有几句: “众生易度否? ”“少病少恼否? ”这两句话一定有的。等于一个国家元首到另一个国家彼此互祝 “政躬康泰 ”、 “国运昌隆 ”。 “众生易度否? ”您身体不大有病吧?!烦恼少吧?!我们反过来看,可见成了佛,第一个碰到的困难是教育众生之难。众生不容易度,因为刚强众生,很难调伏,那么强的个性,那个讨厌的气质,根本很难调柔。所以修持用功夫,打坐也好,修什么法门也好,主要就是两个字 ——“调柔 ”。
自动自发 自助自度
调柔还不算数,心性柔软了,变成软糕一样,也没有什么用,还要使它成就,变成有用有成果的东西,能够 “随意堪用 ”,出世也好,入世也好,一切皆在佛法中行,能够成就利益大众之事。在这种情况下,佛又加一句话: “然虽万行磨练,皆是自法所行 ”,各种的行为,在磨炼自己的习气与个性,并不是靠他力。 “他力 ”是佛学的专有名词。他,就是讲药师佛、阿弥陀佛等诸尊,或其他宗教讲的上帝、天、或者鬼神。人所谓成就,普通事业成就也好,佛法事业的成就也好,都是自助自度自救,即使有他力可以依仗,但也要自助而后天助。换句话说,你能够站得起来,佛菩萨的力量才能够得到。你不是一块铁,他再给吸铁石也没有用,要你本身是铁,吸铁石才能起作用,这是仗他力的道理。
所以这里特别强调, “然虽万行磨练,皆是自法所行 ”,是由自己自动自发地在自己的心地法门上修。有许多人学佛说: “唉呀!我也念佛念了好几年! ”又有些人说: “我念了三十年佛,一点感应都没有。 ”这就是在做生意。我都做了三十年生意了,一个铜板都没有赚到。就是这个心理。他因为不晓得佛法的道理要 “万行磨练,皆是自法所行 ”,你先要扪心自问,不要没有真心自动自发地修行,却求他力要这样、要那样,这样是不成的。
第九十二章 大士由来是童军
佛法的修行是要达到一切智慧的成就,所有善行都是在使众生刚强的个性调柔,而这些 “皆是自法所行”,都是自动自发的行为。
如先德云:一切佛事无边化门,皆依自法融转而行,即自心中有真如体大。今日体解,引出法身。由心中有真如相大,今日了达,引出报身。由心中有真如用大,今日修行,引出化身。乃至十波罗蜜一切尘沙万行,但是自心中引出,未曾心外得一法行一行。若言更有从外新得者,即是魔王外道说。
佛学是绝对唯心的宗教哲学,永明寿禅师又引佛教界老前辈的话来做说明。 “先德云:一切佛事无边化门,皆依自法融转而行。 ”我们学佛人做佛事,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到庙子给亡故的亲友放个焰口、念个经,这叫做佛事。当然放焰口、念经超度也是佛事的一种,一切佛事无边化门之一而已。广义来讲,什么是做佛事?就是做人事。譬如我们大家小时候学的名言: “日行一善。 ”一个人一天起码做一件好事。我们小时候受教育时,这个是最起码的。你看,真正做个童子多好,可惜我们现在已不是童子了,每天也还日行一善,但是要别人对我日行一善,我却不想对你日行一善。我们只想人人为我,我却不必去为人人。人越老了,年纪越大了,可能就变成这个心理,这是很可怕的喔!
如果我们始终保持童心,就是佛行。小孩子都很纯真,看到别人容易起同情心,容易想做好事。可是等人世间的经验越多了以后,那个纯真的心理就不纯了。所以佛事就是童真纯洁、仁慈至善,依这个心理,一切的行为都是佛事,都是自心无边的化门,由善心自然发起的种种教化、感化和爱护众生的行为,这是永无止尽的, “皆依自法融转而行 ”,全是这个心的力量,生生不息地圆融连转的功能。
不生不灭的法身和奇妙的化身
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修道成就,能证到佛的法、报、化三身,如《心经》里头所讲的 “不生不灭 ”。我们这个肉体要不生不死,不可能。父母所生的这个身体,有生必定有死,有死也必定有生。然而法身就不是这样了,勉强说它是一个精神生命,那个东西是形而上的,是一切存在现象的本体。说它是法身,这法身的法,就是智慧的意思,法身就是智慧的生命之身,它无有生灭,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修佛法的人要认得这个,怎么认呢? “即自心中有真如体大,今日体解,引出法身。 ”要能体会省悟自己的精神生命具足那个叫真如的本体,由此去 “引出法身 ”,呈现法身本体的实相,证明到它。
我们的身体,包括釋迦牟尼佛的肉体,都叫做报身,受报来的,也可以叫做报应身,用来指成佛者的报身。我们的就叫做业报身,受业报来的,这是因为过去的种子带来的。这一生变成男人、女人,或者变成胖子、瘦子,或者是身体健康、不健康,都是一种业报的现象。而佛的报应身是应化来的,是应众生之需要来教化众生,所以这个报身也是有尽的,这是显教一般的道理。但是另有一说,假使法身真证得的人,这报身他也可以加工修持,修到父母所生的这个肉身留形住世,变化无穷。那是特殊的一种方法。另外,所谓化身,就是报身成就可以留形住世的人,依他的智慧功德与心行,可以化身千百亿,随缘度化,大作佛事,这对凡夫来讲,更是不可理解,也难以想象了。
其实,在理论上讲,我可以说就是诸位的化身,诸位也就是我的化身;我们是佛的化身,也是狗的化身、苍蝇的化身,反之亦然。本来父母生我们这个身体,第一天生下来就在新陈代谢中,七年一个变化,七岁以后同七岁以前,已经换了一个身体。如果说骨头没有变,十二年以后连骨架子也都变了。事实上,身体的变化是分分秒秒、刹那刹那变去。青菜、葡萄、牛肉、大蒜、洋葱都放进去和身体一起变化,然后身体把它们排泄出来,又去变洋葱、青菜、变麦杆、稻草,给牛吃下,牛又变化出牛奶被我们喝了。同时身体就这样长大,这样变老,生了下一代的男男女女和下下一代的子子孙孙一大堆。天地万物就这样彼此连在一起变化着,互相变来变去,化来化去,到头来大家都认不得了,你骂我,我打你,原来打的、骂的还是自己的老祖先,甚至是自己。人类就是那么可笑,一切众生也是那么可笑。所以化身在哪里?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本来也就是在化身中,都在变化中,互相都有关连。究竟是青菜豆腐吃我,还是我在吃豆腐青菜,都搞不清楚了。这是从根本原理去讲天地万物的化身变化。
另外,从特别事上的变化来讲,又有两种化身,譬如道家所讲的出神。出神有两种,一种叫出阴神,得了定的人,可以坐在这里入定,另外一个身体出去了,这是定力有相当程度的。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坐在这里,说不定旁边左右还有些出阴神的朋友,也在这里听课呢!可能他就坐在你头顶上,你也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看这里的一切看得很清楚,讲的什么也都听得清清楚楚。他也拍拍我们的头跟我们打招呼,可是我们没有感觉,因为那是阴神。但是,如果真成就了,可以出阳神。所谓阳神是一个肉体的报身坐在这里,这个报身可以分化出来很多的报身,一个报身可以回家跟人来搓麻将,另一个却在这里听《宗镜录》,一边在打麻将,一边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听得清楚。这种情况,不是两边而已,而是可以有许多个,这是阳神的化身,都是有相的,而法身则是无相的。但是不管化身与报身的成就,其中都有法身的功德,没有法身,这两种都不能成就。所以禅宗所谓悟道明心见性,是见自性法身。
有许多朋友打起坐来,出现一些状况,跑来说: “唉呀!老师啊,今天我到了 ”。我说: “什么到了? ”“我看到自己了。 ”有许多人做功夫做得好些的时候,忽然看到自己,面孔看得很清楚,另一个我就站在那里看,或者看到自己歪倒,看到自己低个头流口水。他以为站在那里看的那个是法身,那不是法身,也不是化身,那是你用功太紧了,把自己的精神憋到躯壳外面去了,形成一种精神飞越的现象,同离魂症、梦游症的道理一般,不是化身,也不是阴神。一般所谓的催眠术也有同样的作用,但跟化身或法身都不相干,大家千万要认识清楚,不要乱搞。
生命放得下 才能现大庄严、起大作用
以上是法、报、化三身成就的大原理,《宗镜录》引古德的话说 “皆依自法融转而行,即自心中有真如体大,今日体解,引出法身。 ”你修行是要自己转变心理行为的习气,转变以后,不执著身体,不认为这个肉身是我,放得下生生死死的肉身,然后扩而充之,悟到包含虚空的那个“真如体大 ”,使它开显出来。真如是个佛法的代名称,拿现在哲学的用语就叫本体,这个真如的本体,本来是无量无边的,所以称为 “体大 ”。 “今日体解,引出法身 ”,这两句话用得太巧妙了。 “今日体解 ”可以做两种解释,体解是体会到、理解到,这是就理论上讲。如果讲功夫上的,就是身体解放掉了,到达了身体四大的结构分散,也就是把肉体化空了。肉体真正化成空,所以解脱了。这样肉体的报身化空了,便引出法身,现出自己本有本能的那个法身。换句话说,法身哪里来?并不是外来的,它是我们生命与生俱有的功能。
再来, “由心中有真如相大 ”,既然我们生命与生俱有法身的本体,那它必然也会有它的相和用。譬如这个黑板,它是金属造的,这是它的体,而体在便有一个它的相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