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詈嘀隆!妒吩疲骸坝心钢印!惫手痹击樱烩菊撸云涠憎邮切肉浚手臼巧9氏略啤扳径巍保曰畛轮病
 
  上介请事,宾朝服礼辞。朝服,示不受也。受之当以尊服。 
  '疏'“上介”至“礼辞”。○注“朝服”至“尊服”。○释曰:郑知义然者,案下云“宾皮弁迎大夫”是受之,用皮弁为尊服,明此著朝服,朝服卑於皮弁,是示不受。言示不受,终受之也。
 
  有司入陈。入宾所馆之庙,陈其积。 
  '疏'“有司入陈”。○注“入宾”至“其积”。○释曰:案上文直云“致馆”及“即馆”,不辨庙与正客馆之名。案下记云“卿馆於大夫,大夫馆於士”,皆是大夫士之庙。下文又云“揖入及庙”,郑据此而言,明陈之於庙也。《曾子问》:“孔子云:自卿大夫士之家曰私馆。”即卿大夫士之庙一也。孔子又云:“公馆,与公所为曰公馆。”郑注云:“公馆,若今县官宫也。”彼是正客馆,彼此两言之者,若朝聘使少,则皆於正客馆,若使多,则有在大夫庙。多少不定,两言之也。案《大行人》及《掌客》积与饔饩各别,此注以饔饩为陈其积者,对文饔饩与积别,散文总是委积,故云“积”也。
 
  饔,谓饪与腥。 
  '疏'“饔”。○注“谓饪与腥”。○释曰:知者,上总言“饔饩五牢”,下陈有三处,据此,饔下云“饪一牢”,“腥二牢”,下又别云“饩二牢”,故知饔别饪、腥二者也。若然,饪与腥共以饔目之者,以其同是死,列之以鼎故也。
 
  饪一牢,鼎九,设于西阶前,陪鼎当内廉,东面,北上,上当碑,南陈;牛、羊、豕、鱼、腊、肠胃同鼎,肤、鲜鱼、鲜腊,设扃鼏。膷、臐、膮,盖陪牛、羊、豕。陪鼎三牲,臛、膷、臐、膮陪之,庶羞加也。当内廉,辟堂涂也。肠胃次腊,以其出牛羊也。肤,豕肉也,唯燅者有肤。此馔先陈其位,后言其次,重大礼,详其事也。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疏'注“陪鼎”至“用木”。○释曰:案《公食大夫》庶羞也,以非正馔,故在正鼎后,而言“加”也。云“当内廉,辟堂涂也”者,正鼎九,虽大判继阶而言,其云于阶前,则阶东稍远,故陪鼎犹当内廉也,而辟堂涂,堂涂之内也。云“肠胃次腊,以其出牛羊”也,郑言此者,以其肤是豕肉,肠胃是腹内之物,而在肉前者,以其肠胃出於牛羊,故在肤前列之也。云“肤,豕肉也,唯燅者有肤”者,君子不食圂腴,犬豕曰圂。若然,牛羊有肠胃而无肤,豕则有肤而无肠胃也。且豕则有肤,豚则无肤,故《士丧礼》豚皆无肤。以其皮薄故也。纵豕以四解,亦无肤,故《既夕》大遣奠少牢无肤,以其豚解故也。云“此馔先陈其位,后言其次,重大礼,详其事也”者,先陈其位者,“南陈”已上是也,后言其次者,“牛羊豕”已下是也。案设飧时,直云饪一牢在西,鼎九,羞鼎三,腥一牢在东,鼎七。直言西九东七,不言次陈位,飧是小礼,轻之故也。云“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者,言宫必有碑者,案诸经云“三揖”者,郑注皆云:入门将曲揖,既北面揖,当碑揖。若然,《士昏》及此《聘礼》是大夫士庙内皆有碑矣。《乡饮酒》、《乡射》言三揖,则庠序之内亦有碑矣。《祭义》云:“君牵牲,丽于碑。”则诸侯庙内有碑明矣。天子庙及庠序有碑可知。但生人寝内不见有碑,虽无文,两君相朝,燕在寝,岂不三揖乎?明亦当有碑矣。言所以识日景者,《周礼·匠人》云“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者,自是正东西南北。此识日景,唯可观碑景邪正,以知日之早晚也。又云“引阴阳”者,又观碑景南北长短,十一月,日南至,景南北最长,阴盛也。五月,日北至,景南北最短,阳盛也。二至之閒,景之盈缩、阴阳进退可知。云“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者,云凡碑引物,则识日景、引阴阳皆是引物,则宗庙之中是引物。但庙碑又有丽牲,丽,系也。案《祭义》云:“君牵牲,丽于碑。”以其鸾刀以取血毛,毛以告纯,血以告杀,兼为此事也。云“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者,此虽无正文,以义言之,葬碑取县绳繂暂时之閒,往来运载,当用木而已。其宫庙之碑,取其妙好,又须久长,用石为之,理胜於木,故云宫庙以石窆用木也。是以《檀弓》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时鲁与大夫皆僣,言视桓楹,桓楹,宫庙两楹之柱,是葬用木之验也。
 
  腥二牢,鼎二七,无鲜鱼、鲜腊,设于阼阶前,西面,南陈如饪鼎,二列。有腊者,所以优宾也。 
  '疏'“腥二”至“二列”。○注“有腥”至“宾也”。○释曰:云“优宾”者,案下文士四人皆饩大牢,无腥,是不优之也。
 
  堂上八豆,设于户西,西陈,皆二以并,东上,韭菹,其南醓醢,屈。户,室户也。东上,变于亲食宾也。醓醢,汁也。屈犹错也。今文并皆为并。 
  '疏'“堂上”至“醢屈”。○注“户室”至“为并”。○释曰:云“设于户西,西陈,皆二以并,东上,韭菹,其南醓醢,屈”者,谓其南东上醓醢,醓醢西昌本,昌本西麋臡,麋臡西菁菹,菁菹北鹿臡,鹿臡东葵菹,葵菹东蜗醢,蜗醢东韭菹。案《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有八:韭菹、醓醢、昌本、麋臡、菁菹、鹿臡、茆菹、纴臡。馈食之豆:葵菹、蠃醢。此经直云韭菹、醓醢,屈,知此昌本以下八豆者,案《公食》下大夫六豆,韭菹、醓醢、昌本、麋臡、菁菹、鹿臡;又云“上大夫八豆”,郑注云:记《公食》上大夫异於下大夫之豆数,加葵菹、蜗醢,以充八豆。若然,案朝事八豆,菁菹、鹿臡下,仍有茆菹、麏臡不取,而取馈食葵菹、蜗醢者,案《少牢》正祭用韭菹、醓醢、葵菹、蜗醢,朝事馈食之豆兼用之,明此宾上大夫亦兼用朝事馈食之豆以充八豆可知。云“东上者,变於亲食宾也”者,案《公食大夫》公亲食宾,云“宰夫自东房荐豆六,设于酱东,西上”,此云东上,是变於亲食宾也。云“屈犹错也”者,犹下经错黍,此经菹,菹不自相,当皆交错陈之,故云错也。
 
  八簋继之,黍其南稷,错。黍在北。 
  '疏'“八簋”至“稷错”。○注“黍在北”。○释曰:云“继”者,继八豆以西陈之。云“八簋”者,此陈之次第与八豆同,故郑云“屈犹错也”。八豆言屈,八簋言错者,以八豆之实各别,直次第屈陈之,则得相变,故云“屈”也。八簋唯有黍、稷二种,虽屈陈之,则閒杂错陈之,使当行黍、稷閒错,不得并陈,设亦相变,故郑下注“几馔屈错要相变”是也。
 
  六鉶继之,牛以西羊、豕,豕南牛,以东羊、豕。鉶,羹器也。 
  '疏'“六鉶”至“羊豕”。○注“鉶羹器也”。○释曰:此不言纟争屈错者,纟争文自具,故不言之也。案此文上下纟争屈错似各别,郑此注屈犹错。《士丧礼》“陈衣於房中,南领,西上纟争”,注云:“纟争犹屈。”又似不别者。云纟争屈二者,下手陈之少异,屈者,句而屈陈之;纟争者,直屈陈之;不为句陈讫则相似。故注《士丧礼》云:“纟争犹屈。”言错者,閒杂而陈之,与纟争屈同。或句屈陈而错,此文是也;或纟争陈如错,《公食大夫》是也。故《公食大夫》云:“宰夫设黍稷六簋于俎西,二以并,东北上,黍当牛俎,其西稷,错以终,南陈。”是其直纟争错之也。
 
  两簠继之,粱在北。簠不次簋者,粱稻加也。凡馔屈错要相变。 
  '疏'注“凡馔”至“相变”。○释曰:凡豆及簋之数皆耦,两自相对而陈之。屈错不相对者,欲使陈设者,其要杀各得相变,不使相当。其六鉶纟争者,牛及豕二者相变,羊豕相当,不相变,以其大牢牛、羊、豕不耦,故羊豕不得变也。
 
  八壶设于西序,北上,二以并,南陈。壶,酒尊也。酒盖稻酒、粱酒。不错者,酒不以杂错为味。 
  '疏'“八壶”至“南陈”。○注“壶酒”至“为味”。○释曰:郑云“盖稻酒粱酒也”者,以下夫人归礼,醙黍清各两壶,此中若有黍,不得各二壶。若三者各二壶,则止有六壶,与夫人归礼同。又不得各三壶,若三者各三壶,则九壶,不合八数。止有稻、粱,无正文,故云“盖”以疑之。郑知不直有稻黍而为稻粱者,稻粱是加相对之物,故为稻粱也。此陈饔饩,堂上及东西夹簋有二十,簠六。上文设飧时,与此堂上及西夹,其对则簋十四,簠四。案《掌客》设飧,公、侯、伯、子、男簋同十二,公簠十,侯伯簠八,子男簠六,又皆陈饔饩,其死牢加飧之陈,如何此中飧之簋数及饔饩之簠数皆多於君者?彼是君礼,自上下为差,此乃臣礼,或多或少,自是一法,不可以彼相并。又此中致饔饩於宾,醯醢百瓮,米百筥。《周礼》上公瓮筥百二十,侯伯瓮筥百,子男瓮筥八十。子男少於此卿大夫礼,礼或损之而益,此其类也。
 
  西夹六豆,设于西墉下,北上。韭菹,其东醓醢,屈。六簋继之。黍其东稷,错。四鉶继之,牛以南羊,羊东豕,豕以北牛。两簠继之,粱在西。皆二以并,南陈。六壶西上,二以并,东陈。东陈在北墉下,统於豆。 
  '疏'“西夹”至“东陈”。○释曰:“六豆”者,先设韭菹,其东醓醢,又其东昌本,南麋臡,麋臡西菁菹,又西鹿臡。此陈还取朝事之豆,其六簋、四鉶、两簠、六壶,东陈,其次可知,义复与前同也。 

 
  


□《仪礼注疏》□注  汉·郑 玄□疏  唐·贾公彦
□整理 明月奴□制作 真  如□发布 读书中文网  
  
《仪礼注疏》



卷二十二 聘礼第八 

 卷二十二 聘礼第八   


 
  馔于东方,亦如之,东方,东夹室。西北上。亦韭菹,其东醓醢也。 
  '疏'“馔于”至“北上”。○释曰:云“西北上”者,则於东壁下南陈,西北有韭菹,东有醓醢,次昌本,次南麋臡,次西有菁菹,次北有鹿臡,亦屈错也。上西夹馔六豆,直言北上,不云西北上。此东夹独云西北上者,以其西夹言北上,其东醓醢,是西北上可知。此东夹馔,若不言西北上,恐东夹馔从东壁南陈,以东北为上,其西有醓醢,与西夹相对陈之,故云西北上。见虽东夹,其陈亦与西夹同,是以郑云亦韭菹其东醓醢也。
 
  壶东上,西陈。亦在北墉下,统於豆。 
  醯醢百瓮,夹碑,十以为列,醯在东。夹碑在鼎之中央也。醯在东,醯、穀,阳也。醢、肉,阴也。 
  '疏'“醯醢”至“在东”。○注“夹碑”至“阴也”。○释曰:案《既夕礼》云“瓮三醯醢屑”,郑注云:“瓮,瓦器。其容亦盖一觳。”《瓬人》云:“簋,实一觳。”又云:“豆,实三而成觳。”四升曰豆,则瓮与簋同受升二升也。《礼器》云:“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君尊瓦甒。”注云:“壶大一石,瓦甒五升。”即此壶大一石也。云“夹碑在鼎之中央也”者,上陈鼎云“西阶前,陪鼎当内廉,东面北上,上当碑,南陈”,下腥鼎亦如之,此言夹碑,自然在鼎之中央可知。云“醯在东,醯穀,阳也。醢、肉,阴也”者,醯是酿穀为之酒之类,在人消散,故云阳;醢是酿肉为之,在人沈重,故云阴也。《大宗伯》云:“天产作阴德,地产作阳德。”注云:“天产六牲之属,地产九穀之属。”以六牲为阳,九穀为阴,与此醯是穀物为阳违者,物各有所对,六牲动物行虫也,故九穀为阴。《郊特牲》云:“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又以笾豆、醯醢等为阴。鼎俎肉物总为阳者,亦各有所对。以鼎俎之实以骨为主,故为阳;笾豆穀物,故为阴也。《有司彻》注又以庶羞为阳,内羞为阴者,亦羞中自相对。内羞虽有糁食,是肉物,其中有糗饵粉餈食物故为阴,庶羞肉物故为阳也。
 
  饩二牢,陈于门西,北面,东上。牛以西羊、豕,豕西牛、羊、豕。饩,生也。牛羊,右手牵之。豕,束之,寝右,亦居其左。 
  '疏'“饩二”至“羊豕”。○注“饩生”至“其左”。○释曰:先言“饔”后言“饩”者,陈者先以孰为主,是以先陈饔。饔下即陈孰物继之,故六豆以下相次,此饩是生物,其下次陈刍薪米禾之等相继也。云“牛羊,右手牵之”者,《曲礼》云“效马、效羊者右牵之”,以不噬齧人,用右手,便也。言右手牵之,则人居其左也。云“豕,束之,寝右,亦居其左”者,豕束缚其足,亦北首,寝卧其右,亦人居其左。案《特牲》云:“牲在其西,北首东足。”郑注云:“东足者,尚右也。”与此不同者。彼祭礼法用右胖,故寝左上右。《士虞》记云:“陈牲于庙门外,北首西上,寝右。”郑注:“寝右者,当升左胖也。”变吉,故与此生人同也。
 
  米百筥,筥半斛,设于中庭,十以为列,北上。黍、粱、稻皆二行,稷四行。庭实固当庭中,言当中庭者,南北之中也。东西为列,列当醯醢南,亦相变也。此言中庭,则设碑近如堂深也。 
  '疏'“米百”至“四行”。○注“庭实”至“深也”。○释曰:云“庭实固当庭中,言当中庭者,南北之中也”者,上享时,直言庭实入设,不言中庭,则在东西之中,其南北三分庭一在南,此更言中庭,欲明南北之中也。上文公立於中庭,宰受币於中庭,皆南北之中也。知北上东西为行者,以经云“北上黍粱稻皆两行,稷四行”,若南北纵陈,止得言东西,不得言北上。何者?以黍、粱、稻及稷当行皆一种,无上下故也。明横陈,可知黍两行在北,次粱两行,次稻两行,次南稷四行。所以不用稻为上者,稻、粱是加,黍、稷是正,故黍为上端,稷为下端,以见上下,而稻粱居其閒,亦相变者,亦上纟争屈错之义。云“此言中庭,则设碑近如堂深也”者,陈鼎,上当其碑,南向陈之,醯醢夹碑在鼎中央,亦南向陈之。今米为筥,在醯醢之南北之中,则碑近北可知。言堂深者,犹若设洗南北,以堂深相似。若然,碑东当洗矣。
 
  门外,米三十车,车秉有五籔,设于门东,为三列,东陈。大夫之礼,米禾皆视死牢。秉、籔,数名也。秉有五籔,二十四斛也。籔读若不数之数。今文籔或为逾。 
  '疏'“门外”至“东陈”。○注“大夫”至“为逾”。○释曰:云“大夫之礼,米禾皆视死牢”者,上文饪一牢,腥二牢,是三牢死,故米三十车,并下禾三十车,亦是视死牢也。云“秉、籔,数名也。秉有五籔,二十四斛也”者,下记云:“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籔曰秉。”若然,一秉十六斛,又有五籔为八斛,总二十四斛也。云“籔读若不数之数”者,郑君时以籔为数名,数名有数有不数,故云不数之数。此从音读,其字仍竹下为之,得为十六斗为籔,故下记注云:“今江、淮之閒,量名有为籔者。”是十六斗量器之名。
 
  禾三十车,车三秅,设于门西,西陈。秅,数名也。三秅,千二百秉。 
  '疏'注“秅数”至“百秉”。○释曰:下记云:“四秉曰筥,十筥曰稯,十稯曰秅,四百秉为一秅。”三四十二,为千二百秉也。
 
  薪刍倍禾。倍禾者,以其用多也。薪从米,刍从禾,四者之车皆陈,北辀。凡此所以厚重礼也。《聘义》曰:“古之用财不能均如此,然而用财如此其厚者,言尽之於礼也。尽之於礼,则内君臣不相陵,而外不相侵,故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尔。” 
  '疏'“薪刍倍禾”。○注“倍禾”至“焉尔”。○释曰:云“薪从米,刍从禾”者,以其薪可以炊爨,故从米陈之;刍可以食马,故从禾陈之。郑言此者,以经云“倍禾”,恐并从禾陈之故也。云“四者之车皆陈,北辀”者,以其向内为正故也。引《聘义》者,欲见主君享礼聘宾,外内皆善,故引为证也。
 
  宾皮弁迎大夫于外门外,再拜,大夫不答拜。大夫,使者,卿也。 
  '疏'“宾皮”至“答拜”。○注“大夫使者卿也”。○释曰:云“外门外”者,谓於主人大门外,入大门东行,即至庙门也。云“不答拜”者,亦以为君使,不敢当故也。云“大夫,使者,卿也”者,即上卿韦弁者也。
 
  揖入。及庙门,宾揖入。宾与使者揖而入。使者止执币,宾俟之于门内,谦也。古者天子適诸侯,必舍於大祖庙。诸侯行,舍于诸公庙。大夫行,舍于大夫庙。 
  '疏'“揖入”至“揖入”。○注“宾与”至“夫庙”。○释曰:云“使者止执币”者,下经始云“大夫奉束帛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