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237-五胡录-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卢循撤离建康,被刘裕追击。     
    8月,卢循徐道覆进攻荆州,被东晋刘道规、檀道济击败。     
    11月,晋军占领广州。     
    公元411年     
    2月,东晋军占领始兴,杀徐道覆。北凉占领姑臧。     
    3月,东晋交州军击败卢循。平定卢循之乱。     
    公元412年     
    6月,西秦政变,乞伏乾归被杀,乞伏炽磐继位。     
    10月,刘裕杀死刘毅。     
    12月,东晋朱龄石进攻西蜀。     
    公元413年     
    2月,东晋刘裕土断,国力增强。     
    3月,胡夏刘勃勃迁都统万城,改名为赫连勃勃。     
    6月,东晋朱龄石占领成都,谯纵自杀,西蜀灭亡(亡国十二),东晋收复四川地区。     
    公元414年     
    6月,西秦军突袭南凉,占领乐都,秃发傉檀投降,后被杀。南凉灭亡(亡国十三)。    
    公元415年     
    3月,胡夏、后秦、西秦、北凉、西凉互相进攻。     
    公元416年     
    2月,后秦姚兴病死,姚泓继位,后秦大乱。姚泓杀姚弼。     
    8月,东晋刘裕四路北伐,进攻后秦。     
    10月,后秦姚洸投降,刘裕东晋占领洛阳。     
    12月,后秦姚懿叛乱,进攻潼关,被姚绍平定。


《五胡录》 第三部分刘裕北伐大事记(2)

    公元417年     
    1月,后秦姚恢叛乱,进攻长安,被姚绍平定。     
    2月,西凉暠病死,儿子李歆继位。     
    3月,后秦姚绍病死,东晋王镇恶、檀道济军占领潼关。刘裕却月阵击败魏军。     
    7月,东晋沈田子击败姚泓,包围长安。     
    8月,东晋王镇恶攻陷长安,俘虏姚泓。后秦灭亡(亡国十四)。    
    11月,刘裕返回建康,刘义隆镇守长安。     
    12月,胡夏赫连勃勃进攻关中。     
    公元418年     
    1月,东晋长安军内讧,王镇恶、沈田子、王修先后被杀。     
    10月,胡夏包围长安。刘裕派朱龄石解围。     
    11月,胡夏赫连璝全歼刘义真于青泥。赫连昌占领长安。东晋二十万长安军覆灭。     
    12月,赫连勃勃在长安称帝。东晋刘裕杀死晋安帝,另立恭帝。     
    公元419年     
    刘裕加封为宋王。     
    公元420年     
    6月,刘裕称帝,东晋灭亡。南朝开始。


《五胡录》 第三部分第十章  佛狸祠下(1)

    一    
    北魏的第一任皇帝拓跋珪在刘裕攻打南燕的时候被儿子拓跋绍所杀。拓跋珪年轻时靠着过人的武勇和好运气,先后击败了后燕和后秦,成为北方地区的新霸主。有意思的是后燕和后秦这两个国家的创建者慕容垂和姚苌,都派生于当年消灭代国(就是北魏的前身)的前秦。这也许是历史上的某种巧合吧。     
    拓跋珪晚年性格暴躁,疑心很重,往往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让他大动肝火,他的臣子们要是脸色不好、呼吸声太大、走路不稳、说错话都可以成为被杀的理由,大臣们整天都提心吊胆的。后来拓跋珪立儿子拓跋嗣为太子,按照北魏的风俗,太子的生母必须处死,拓跋珪要按老规矩杀掉拓跋嗣的母亲。拓跋嗣不想让母亲被杀,哭求拓跋珪放母亲一条生路,结果触怒了拓跋珪。拓跋嗣害怕有不测,赶紧带着母亲连夜逃亡,躲到贺太后处寻求庇护。     
    这个贺太后是拓跋珪母亲的妹妹(拓跋珪他姨),她和拓跋珪的关系一直是不清不楚。贺太后年轻的时候长得很漂亮,被拓跋珪看上了,要立她为贵妃。贺太后说:“不行,我们有亲缘关系,而且我已经有丈夫了。”拓跋珪就派刺客杀死贺太后的丈夫,然后强逼贺太后成亲(终于得手了)。后来贺太后给拓跋珪生下了儿子拓跋绍,也许是由于他们乱伦所导致的基因不好的缘故,拓跋绍生得是面相凶恶,性格残忍无赖,在平城到处惹是生非,他尤其喜欢活剥路人的衣服取乐。拓跋珪很生气,就把他倒吊起来放到井里,几乎淹死才提上来(用这个法子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也算是拓跋珪的一大创举)。但拓跋绍仍然本性不改。     
    拓跋珪听说贺太后藏匿了拓跋嗣的母亲,就把贺太后关了起来。贺太后派密使告诉了拓跋绍,拓跋绍就领了几个太监摸到皇宫里把拓跋珪给杀了。     
    这次变故并没给北魏带来太大的麻烦,拓跋嗣掌握政权已久,他的脾气性格都很好,深受北魏官员以及百姓们的拥护。拓跋嗣没费力气就杀掉了拓跋绍和贺太后,自立为帝。     
    北魏的大臣们被拓跋珪的暴政给整怕了,因此都很喜欢拓跋嗣这个新皇帝。拓跋嗣可不像后秦的姚泓那样只会当老好人,游牧民族出身的拓跋嗣可谓文武双全。按照现在教科书上的说法就是“拓跋嗣继位后,大力起用汉族知识分子,北魏飞快地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经过拓跋珪这一代的经营,北魏已经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但拓跋嗣登基的时候,北魏离称雄全中国的实力还相差太远。大体上说北魏有三个宿敌,每一个都可以称得上是它的心腹大患。第一个就是驰骋大漠的柔然,这也是拓跋人百年的世仇,一直威胁着北魏的北方;第二个就是曾参与灭亡代国的铁弗人的后代赫连勃勃,他建立了强大的胡夏国,占据西部边疆,势头咄咄逼人;第三个就是南方东晋大权臣,后来成为宋国的创建者的刘裕,他继承了前人的家产,成为北方各政权几个世纪的敌人。这三者对北魏的威胁都很大,对哪个都不能掉以轻心。     
    刘裕消灭后秦时,拓跋嗣也有心进行干预,但他派出的三万骑兵竟然被刘裕以区区两千人的却月阵击溃,这次战斗给跃跃欲试的拓跋嗣当头浇了一盆凉水,也使他明白自己还远不是刘裕的对手。后来胡夏和东晋展开了激烈的关中争夺战,刘裕惨败在赫连勃勃的铁骑之下,又让拓跋嗣明白赫连勃勃比刘裕更难对付。大臣崔浩对此做了精辟的分析,他认为北魏要想发展,只有等到刘裕和赫连勃勃两位瘟神都寿终正寝后才能谈起,反正他们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不可能、也没有多余的精力腾出空儿来灭掉北魏。拓跋嗣采取了以土地换和平的措施,放弃了黄河南岸的土地,向刘裕卑词厚礼求和,双方以黄河为国界。拓跋嗣一方面安心加强国内建设,防备北方柔然可能的入侵,另一方面则时刻准备着,等待二次扩张的时机。     
    时机说来就来了。刘裕当皇帝的时候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而他的儿子们都还太年轻。刘裕当皇帝没过两年就身患重病而死,死前刘裕指定由年仅十六岁的大儿子刘义符继位,刘裕还不放心,又指派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刘义符,刘裕的死昭示着北魏拓跋嗣苦苦期盼的机会终于来了。     
    强大如刘裕一样的枭雄在死神面前也是如此脆弱,这引起了拓跋嗣的恐慌,他就问崔浩:“朕最近身体欠佳,又有刘裕的前车之鉴,一旦朕有个三长两短,儿子们都还年轻,国家怎么办?”     
    崔浩回答:“陛下正当壮年,自然平安,万一不得已,希望听微臣的进言:陛下宜早立太子,选择良才高士对他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尽早尽多地让他接触国家大事,这样既能锻炼太子,又能为陛下分心。”拓跋嗣认为崔浩说得很有道理,就立只有十二岁的长子拓跋焘为太子,并打算从小就要把他培养成文武双全的英雄,还指派了六位最能干的文臣武将当拓跋焘的老师,武将有长孙嵩、奚斤、安同,文官就是崔浩、穆观、丘堆,这帮人可都是北魏最好的人才。(六人当中除了崔浩以外,剩下的都是胡人。奚斤本姓达奚,安同本姓拔拔,穆观姓丘穆陵,丘堆姓丘敦,他们的姓都是后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发动汉化改革后才改的。但史学家已经感觉到使用起来麻烦,便人为地提前使用了。这六人就是拓跋焘的辅相六大臣,确实是北魏最拔尖的人材,拓跋嗣确实很有眼光,挑的人都没错。)     
    处理好自己的后事,拓跋嗣就要放心大胆地和宋国搏一把了。他在平城北部修筑长城,调集守军加入征南的队伍,准备商量派兵攻打宋国的洛阳、虎牢、滑台三处要塞。崔浩就出来劝阻说:“从前陛下向刘裕进贡,现在刘裕一死陛下就要翻脸讨伐,就算得到了领土也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而且国家无法一下子就占领宋国,还要落下一个趁别人发丧的时候讨伐的骂名,微臣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从前刘裕趁姚兴死后进攻后秦,是因为后秦内战不停,让刘裕获得了可乘之机,现在江南并没有出现这种状况。不如派使者去凭吊刘裕,让江南都知道我们的义举。而且刘裕刚死,手下都在,一旦加以重兵,恶战必不可免,不如先缓两年,等他们国家君主昏庸,重臣争权的时候再去,便可以兵不血刃地获得淮河之地。”     
    这个建议没得到拓跋嗣的认可。不久他就派遣司空奚斤为晋兵将军,指挥宋兵将军周几、吴兵将军公孙表发兵黄河(北魏果然还没开化,将军名字都起得这么怪),第一次南北大战爆发。     
    奚斤带领两万军队渡过黄河在滑台东面扎营,准备强攻滑台。崔浩就说:“南方人擅长守城,从前苻坚进攻襄阳,花了一年时间都打不下来。如今大军团受阻于小城市,如果敌人增援四面保卫,我军就危险了。不如派遣铁骑四面分兵,到处出击,直到淮河以北,掠夺粮食钱财,把洛阳、滑台、虎牢三地分割在后方成为孤岛,和建康失去联系,那么他们必定会沿黄河撤退,三城就可以得手了(这个战术应该是闪电战的前身吧。从前看苏联叛逃的苏沃洛夫文集,提到苏联的坦克集团战术是和德国闪电战类似的战术,都起源于当年成吉思汗所运用的蒙古骑兵战术。就是部队分两波进攻,第一波主力是装甲部队,相当于冷兵器时期的骑兵,他们的目的就是拼命地向前冲击,如决堤的洪水一样冲击敌人的阵地,但是冲不破坚固的楼房。尽量将对方的阵地分割开,对于敌人比较顽强的防御阵地就跳过去,隔断他们和后方的联系。这时候第二波部队就来了,他们的主力是步兵,用于围城和攻坚。就象洪水过后的死水区那样,用浸泡的方法来把洪水冲不垮的大楼泡垮。当年蒙古骑兵和德国陆军靠这种战术可谓所向披靡。后来竟成为苏联陆军的标准进攻战法。现在崔浩提出的战术,道理和后人实施的一样。)。”


《五胡录》 第三部分第十章  佛狸祠下(2)

    崔浩的这个计策确实厉害,北魏军一实施就占领了滑台周围的仓垣等小城,把滑台变成了孤岛。但没多久奚斤就把崔浩的指示精神领会偏差,又集结重兵开始强攻滑台,结果枉费兵力也没能得手,只好向平城求援。拓跋嗣大怒,命拓跋焘留守平城,自己带领五万军队来增援奚斤,先放出话来说,如果他到滑台之前奚斤还拿不下城池的话,就治奚斤的罪。     
    奚斤这回害怕了,冒着箭雨亲自督战攻城,东晋滑台太守狼狈逃跑,剩余士兵死不投降,经过激烈的巷战,魏军耗费了巨大的伤亡才占领了滑台。     
    奚斤率军乘胜追击,前锋直指虎牢关。拓跋嗣又加派黑槊将军于栗磾带兵增援。于栗磾是北魏有名的猛将,使一杆黑槊,因此被封为黑槊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占据绝对优势的北魏军相继占领了金墉城和洛阳。    
    二    
    攻陷刘宋的黄河要塞滑台后,北魏骑兵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四处奔流,在平坦的中原大地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除虎牢关以外,宋国在河南的土地基本上已经全部陷落。战况进展得如此顺利,让拓跋嗣感到很意外。不久拓跋嗣又派大将叔孙建带领六万骑兵往东扫荡,进攻青州、兖州一带,叔孙建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占领了础x(今山东茌平)、泰山、金乡、济南一带,几乎占据了整个兖州地区。叔孙建一直攻进了临淄,因为后勤运输实在跟不上,才不得不停下脚步进行休整(呵呵,叔孙建可谓是货真价实的古代巴顿和古德里安)。这时的建康朝廷正在忙着过春节。     
    前方战事再紧,后方该过节还得过节,刘义符张罗着祭祀天地祖宗,大赦改元,文武百官各进爵二等,边境问题自有边防军来管。一直到北魏进攻两个月后,前线的告急书才送到皇帝桌子上。     
    刘义符这位小皇帝的爱好很广泛,除了朝政以外的活动他都喜欢,刘裕刚死他就和太监们鬼混,关系相当暧昧。刘义符在御花园里修建了街道市场,还造了一栋大饭店,自任掌柜的,亲自坐台卖酒,左手倒酒右手拨算盘,该多少钱倒多少斤算得分毫不差,而且童叟无欺,生意兴隆,这可比当皇帝有意思多了。     
    皇帝忙着挣钱,战事只好委托给顾命四大臣,大家一合计,四个人里面惟一能打的檀道济就带着军队去救援山东,西路军谁来指挥呢?刘裕的三儿子刘义真可是指挥过关中大战的,就派他小人家去西线作战。     
    刘义真曾经在胡夏骑兵的马蹄下面侥幸捡回条命来,知道打仗的厉害,这回遭到大哥的排挤他就在心里暗暗怀恨,离开建康往北走了没多远,刘义真就象征性地派遣三千军队(似乎少得过头了,后来皇帝处死刘义真的罪名就有一条说豫州战役指挥不力,对虎牢见死不救)增援虎牢,然后自己带着手下找地方打猎去了。     
    宋军还没碰到敌人就先勾心斗角,北魏军可不是吃素的,前线作战太顺利导致拓跋嗣不敢继续前进了,严令奚斤和公孙表一定要拿下虎牢后再进攻。奚斤和公孙表的进攻越发凶狠,而且使用了发石车、冲车等大型攻城器械,虎牢的宋军渐渐不支。     
    虎牢守将毛德祖是毛修之的亲戚,担任司州刺史,官职已经不小,这回被北魏骑兵包围到了敌人后方,就顺理成章地当上虎牢的最高统帅。面对奚斤和公孙表的猛烈进攻,毛德祖就开挖地道,派遣四百壮士摸到魏军阵地后面来了个突然袭击,杀死敌方几百人,一把火将魏军的所有攻城器械都烧掉了。     
    毛德祖和公孙表小时候关系很好,公孙表性格刚勇,让毛德祖很头疼。战斗间隙毛德祖经常派使者和公孙表互致问候,朋友归朋友,公孙表作战时对毛德祖可是一点情面都不留。毛德祖又派出间谍到奚斤的帐篷里制造流言,说公孙表和毛德祖最近联系密切,奚斤逐渐生疑,到公孙表那里询问究竟。公孙表为了明白心迹,就把毛德祖给他的书信都让奚斤过目。     
    奚斤一看,信上果然都是些问候的话,奚斤对此将信将疑,就拿了几封信回去接着鉴定。哪知到了晚上,毛德祖派的间谍就去奚斤那里送信,交到他手里后才装做认错人了。奚斤可不上当,连忙抢过来一看,这回的信件内容和从公孙表那里要来的可大不一样,都是商量如何杀掉自己共同造反的,然后再一核对笔迹,果然几封信都出自同一人之手,奚斤就把这些信件都送到拓跋嗣那里。     
    拓跋嗣一开始也不相信,他旁边有个算命先生,以前常被公孙表指责为骗子,这家伙这会儿趁机火上浇油,说“虎牢之所以打不下来,都是因为公孙表的军营位置不好,专挑死地扎营,公孙表对兵法深有研究,一定是故意的”云云。拓跋嗣大怒,派人将公孙表勒死,将他的部队划归奚斤指挥(明朝的袁崇焕跟公孙表俩人简直就是难兄难弟啊)。     
    江南援救豫州的宋军四处云集,全都在项城会合。刘义真派出的三千军队到这里也不敢前进,等西线最高统帅刘义真慢吞吞地到了项城后,大家都畏惧北魏的战力,互相推诿着都不想前进。为了照顾大家的面子,刘义真就向建康上表说:“敌人大军进攻虎牢,并没有南侵的意思。如果对方把项城占领了,则淮河一带就失去屏障了,不如让我军死守项城为上。”不久上头批示说刘义真体恤将士用兵谨慎当然准奏,于是一群饭桶都躲在项城看虎牢的笑话。     
    拓跋嗣也得到确切信息说宋军集结项城却无一前来救援或反攻,心里说真是天助我也。就下令全体军队都到虎牢城下会齐,几天后东线作战的叔孙建也前来增援。十多万魏军在拓跋嗣的亲自指挥下向虎牢发动了日夜不停的进攻,奚斤、周几、崔浩、于栗磾、长孙嵩、叔孙建等北魏名将日夜轮值,虎牢被围二百天,无日无夜不在恶战,守军越打越少,而北魏军却越打越多。不久北魏军攻破虎牢外城,毛德祖又在城里修筑三重城墙守卫,又被魏军攻破两重。宋军只能死守住最后一道城墙,昼夜作战,毛德祖衣不解带,吃住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