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个思考的民族,它的宗教中所包含的深邃博大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在 

外族长期统治的历史过程中没有泯灭。印度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一直保 

有自己民族独有的特色。从13世纪德里王朝到16世纪莫卧尔王朝,5个世 

纪的伊斯兰教统治,伊斯兰教最终未能全部取代印度教,未能使印度伊斯兰 

化。 

     当然,伊斯兰教对印度的冲击是巨大的。它的平等观念,它的穆斯林都 

是兄弟的观念,吸引了印度低级种姓的群众,为了争取平等,许多低级种姓 

群众改宗伊斯兰教。一些高级种姓者为了少交税并取得政治上的权势和地位 

也改宗了伊斯兰教。这样阿拉伯、波斯、蒙古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就渗入了印 

度,改变了古代印度吠陀时代以来的某些文化习俗,从而奠定了南亚现代文 

化习俗的基础。 

     印度习俗由于民族众多、教派众多,各种宗教的互相渗透和影响,表现 

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佛教有自己的法会,印度教有其特殊的寺庙、法规,伊 

斯兰教徒从外表即可认清。中世纪印度教 

     占有重要地位,是本章介绍的重点。 

     印度人大多数信仰印度教,印度教的节日就是大多数印度人的节日,印 


… Page 59…

度教所规定的人生礼仪就是大多数印度人的人生礼仪,印度教相信世界有因 

果,人生有轮回。他们认为欲乐、资财、人道、解脱为人生四宝,这四宝决 

定着人生的价值取向。所谓欲乐就是人应该享受生的快乐,狭义的说指的是 

爱和欲。这是关 

     系种族繁衍的大事,古代有《爱欲经》为指导,中世纪盛行生殖崇拜, 

性力崇拜,女神崇拜。表现为节日对处女的膜拜,举林伽狂欢(林伽为性器) 

等。资财是保证生存的条件,印度教视资财为人生之一宝,灯节纪念的拉丝 

密女神即为印度的财神。自然,不管是追求欲乐和财富都是有限度的,不义 

之财不能取,贪婪是罪恶。印度教认为解脱是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人生的理 

想,是人的神性的实现。所以生活只是过程,现实只是达到理想的过程。基 

于种种观念中古的印度人有强烈的宗教意识,也不反对合理的凡俗享乐。这 

种既入世又出世的生活态度构成了印度特殊的人生风俗。 



                             1。南亚生活习俗 



     (1)节日习俗 

     印度教信奉的神多,节日也多。主要的神有三位,湿婆,为大自在天, 

是毁灭之神,可降魔除暴;毗湿奴,为遍入天,保护之神,可降福人间;婆 

罗摩,为大梵天,创造之神。此外还有因陀罗,为战神,雪山女神为毗湿奴 

之妻子;杜尔迦女神,是一位骑在狮子上的女战神;黑天神等。众多节日为 

诸神所设,内容丰富多采。 

     除印度教之外,伊斯兰教徒有自己的节日,佛教也有大规模的活动。 

     ①无遮大会。中世纪前期印度的无遮大会盛况空前。据玄奘 《大唐西域 

记》卷五《曲女城之会》载,戒日王时代,公元642年,戒日王于二月在曲 

女城设大会。戒日王率领数十万人在伽河 (恒河)南岸,拘摩罗王率数万之 

众在河的北岸,以河水中线分界,各从水陆两路并进。两国王在队伍最前面, 

四方有兵士护卫,有坐船的,有骑象的,击鼓鸣螺,吹奏管弦,一路浩浩荡 

荡,奔向曲女城。大队人、象经九十日,至曲女城集中在殑伽河西大花林中。 

     是时,诸国二十余王,先奉诏命,率领本国最优秀的僧人,有佛教的和 

尚,印度教的婆罗门,还有群官、兵士,都来参加集会。 

     戒日王在法会之前在河西命人建一座大寺庙,寺庙东边建一宝台,高百 

余尺,中有金佛像,大小与戒日王相同,台南建一宝坛,是浴佛像之处;从 

这里往东北十四、五里,又筑一行宫。从二月初一,以各种美味食品款待和 

尚和婆罗门。到二十一日时,自行宫至伽蓝,夹道为阁,阁倍加装饰,乐队 

吹奏各种优雅的乐曲。戒日王从行宫中让人拿出一座金像,高三尺余,放在 

大象身上,用幔帐遮住。王身穿僧王之服,手执宝盖在金佛左边侍奉佛像; 

拘摩罗王穿印度王之服,手执白拂在右边。两王各有五百象军,披铠甲在周 

围侍卫。佛像前后各有一百头大象护卫。乐队分别乘坐在象上吹奏着音乐, 

随队伍前进。 

     戒日王边行进,边以珍珠、杂宝、及金银诸花,随步四散,供养三宝。 

     仪式开始在宝坛用香水洗浴佛像,王亲自背着佛像送上西台,以各种珍 

宝,憍奢耶衣数十百千,而为供养。这时只有二十多个和尚随从着,各蕃国 

国王为戒日王侍卫。 

     吃过饭后,集中起不同的学派教派,商榷研讨,论辩真理所在。天色已 


… Page 60…

晚,王驾回行宫。 

     就象这样,每天送金像,有各种卫队乐队护送,一直到大会结束。无遮 

大会参加者不分教派,戒日王在大会上发散财物,每五年举行一次。 

     印度教的节日和斋日很多,“有十二个月十三个节之说,但最主要的节 

日有四个,霍利节、胜利节、灯节、佩镯节。“传统习惯认为佩镯节是婆罗 

门的节日,胜利节是刹帝利的节日,灯节是吠舍的节日,洒红节是首陀罗的 

节日”(《印度各邦历史文化·北方邦》)。实际上这几个节是大家都庆祝 

的节日。这些节日与古代雅利安和达罗毗茶人的战争有关。据说胜利节就是 

纪念雅利安人战胜达罗毗茶人的节日,十首魔王指达罗毗茶的王。 

     ②霍利节。霍利节又称洒红节,也叫印度泼水节。每年印历12月月圆之 

夜开始 (公历在2月、3月间)。是印度教几大节日之一。 

     据《印度文化与民俗》十章介绍,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印度教有一个 

传说。据说印度古代有个叫赫尔那耶伽西布的国王,“暴虐无道,骄傲自满” 

不敬神灵,竟然要全国上下“不准再提天神的名字”,而要尊他为神,否则 

就要严厉惩处。 

     他的儿子普拉赫拉德是保护神毗湿奴虔诚的信徒,对抗他的旨意,继续 

敬神。他非常恼火,千方百计要害死儿子,先是“把儿子从万丈悬崖上推下, 

但儿子没有摔死”,“又叫人用大象踩”也害不死。最后魔王把不怕火烧的 

 “妹妹霍利叫来”,叫他抱住普拉赫拉德坐在火堆上焚烧。但有神灵保护的 

普拉赫拉德没有死,霍利由于符咒失灵而被烧死。当普拉赫拉德从火中走出 

来的时候人民为他祝贺,向他泼洒红色的水以示庆祝。为纪念这次善良和正 

义战胜残暴邪恶的事件,“人们每年用柴草做堆象征霍利”,把它烧掉,以 

表达人民拥护正义、反对邪恶的信念。 

     还有一个与洒红节有关的历史事件。古代拉其普特人遭到帕坦人的猛烈 

进攻,亡国在即。王后罗帕玛蒂急中生智,用甜言蜜语给敌酋写了一封信说: 

 “希望不要再杀了,春天要过去了,请带上你的勇士同拉其普特的女子共度 

洒红节吧”。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帕坦人兴冲冲地来赴会、狂欢时,扮成女 

子的武士们,抽刀血洗了帕坦人,用敌人自己的血染红了敌人的面颊。 

     二月末三月初,印度全民都来参加这个狂欢的节日霍利节。节日早晨人 

们彼此祝贺,互相洒水、洒红取乐。人们手持红色粉末的袋子走街串巷,不 

管是否认识,不管是男是女,见人就贺喜、拥抱,然后相互往对方脸上、头 

上、身上洒满红颜色的水。不管老人小孩,不管地位高低,不管什么种姓, 

人们任意嬉戏,尽情欢笑,有人手中提着有颜色的水桶,向街上的人们泼去, 

浇得个全身湿透,人们也不在乎,照样狂欢狂跳;人们击打各种板子、手鼓, 

弹着歌曲、嘴里喊着,无比疯狂,无比幸福快乐。有的地方男子高举林伽游 

行狂欢。这一天允许人们胡骂,说低级下流话。无人介意。还有人扮成湿婆 

模样骑着毛驴喊着骂人的口号。 

     洒红节亲友们互相在额上点吉祥痣,以示祝贺。 

     农村庆祝霍利节就跟过年一样,打扫屋子制作洒红的颜料。节日时不仅 

洒红抹牛粪和泥巴,还要手执棍棒集体跳舞、唱有关霍利节的歌。这种节日 

舞蹈很有特色,“古吉拉特邦的棍棒舞是很有名的”(《印度文化与民俗》、 

 《印度各邦历史文化》)。 

     ③十胜节。十胜节又叫德喜合拉节、胜利节。 

     十胜节“从九月底开始,到十月初结束,时间一般是10天”(《印度文 


… Page 61…

化与民俗》十章)。 

     十胜节是欢庆罗摩战胜十首魔王波罗那的节日,是印度教四大节日之 



一。 



     据《罗摩衍那》记载,罗摩是十车王的大儿子,品德高尚,武艺高强。 

父亲准备立他为王储。十车王的小王后要国王定她的儿子为太子,国王因为 

对小王后有诺言在先,只好答应了小王后。罗摩劝慰了父亲,自愿到森林里 

去流放14年。罗摩的妻子悉多与他同行。不料到森林后,十首魔王抢走了悉 

多。后来罗摩在神猴哈曼奴的帮助下打败了十首魔王。战争进行了十天,十 

首王及其儿子和兄弟全部被杀死。罗摩获胜,悉多得救。罗摩和悉多重获团 

圆。罗摩重返阿逾陀。 

      “十胜节是庆祝罗摩战胜十首王的节日。过节时,婆罗门供奉笔墨、书 

籍,刹帝利供奉武器,吠舍供奉秤,农民供奉农具和粮食” (《印度各邦历 

史文化·北方邦》)。 

     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宗教仪式。演罗摩故事,最后烧掉“魔王”以示庆祝。 

     人们崇敬罗摩,因为他是毗湿奴的化身,是人们的保护神,可以保佑国 

泰民安。 

     ④灯节。灯节是印度教的重大节日,时间在印历八月见不到月亮后的第 

十五天举行,大约在公历10月、11月。 

     据说“首先庆祝这个节日的是阿逾陀人”。当摩罗和神猴战胜十首王之 

后,回到阔别14年的首都阿逾陀城时,“阿逾陀人全都点上油灯,昼夜热烈 

欢迎庆祝” (《印度文化与民俗》十章),以后沿习成风,遂有灯节。 

     又说,古代有毒王纳拉卡苏为害人间,人类求助于神,诸神派使者克里 

希纳王来帮助人们。他在黎明前征服了毒王。人们欢天喜地,用无数火炬欢 

庆胜利,欢迎光明,驱走黑暗,以后沿习成风。灯节又叫“屠妖节”。 

     印度屠妖节的仪式在庙堂要庆祝五天。每天念诵不同意义的经文。第一 

天献给印度教徒,第二天庆祝毒王纳拉卡苏之死;第三天献给财富和繁荣女 

神拉丝蜜;第四天献给地底之王巴利,拉丝蜜允许他从地下爬出来在光明中 

生活一次;第五天歌颂兄弟姐妹们团结。 

     节前印度人民就忙碌起来,张贴神像、准备供品,打扫房间,点上灯烛, 

迎接神祗的到来。据说财富繁荣之神拉丝蜜女神会在节日时到那些清洁的点 

着灯火的人家去给人祝福。节日之前商人更加紧张,他们要在节前把帐目整 

理清楚,以便节日祷祝,以后另立新帐。屠妖节等于他们的新年。拉丝蜜女 

神是印度的财神。 

     节日这一天人们起得很早,身上涂上姜油洗过澡,换上新衣,以表示纯 

洁和清白。孩子们头发梳整齐,少女们头上插上素馨花。然后一家人站在拉 

丝蜜女神像前祷告。这一天印度教徒都要到庙堂去祈祷和感恩。妇女们手捧 

碟子,里面有槟榔叶、槟榔、香蕉、鲜花和香料,象征和谐相处,家人团结, 

好象生活在清新、美丽的大自然中。人们在庙中默默祷告,然后由祭司把朱 

砂粉放在人们手心,让他们点额,祭司还在神前剖开一个椰子,以椰肉的洁 

白象征人内心的清白,椰水象征纯洁。 

     灯节的夜晚,处处点着一排排小油灯,院子里不留一个死角,门户大开, 

欢迎拉丝蜜女神进家里来,给自己带来财富和好运。 

     街上也是一片光明,鞭炮齐响,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⑤杜尔迦节。杜尔迦节是印度的重要节日,是苏拉特国王掌权以后兴起 


… Page 62…

的节日。当时是每年春天过节,以后改为秋天,每次庆祝五天。 

     据《往世书》记载,凶神阿修罗变成水牛,折磨众神。他把众神赶出天 

堂,“自己登上因陀罗的宝座”。众神请求湿婆和毗湿奴帮助,二神震怒, 

喷出一道火焰,照射整个宇宙,然后这道光焰就“变作一位漂亮的女神”, 

即“杜尔迦女神”。众神送给她各种礼物,各种武器,喜马拉雅山神送给他 

一只狮子当坐骑。 

     杜尔迦有五对手臂,每只手臂各持一件武器。她“伸开十臂向阿修罗挑 

战”,“阿修罗率众前来应战”,战争开始,直打得山摇地动,天昏地暗。 

杜尔迦投出一个圆圈,叫做“巴希”,套住了阿修罗,阿修罗百般挣扎,搞 

得“宇宙突然摇晃起来”。但终未能挣脱,最后“杜尔迦抽出宝剑将它刺死”。 

 “众神和百姓欢声雷动,向杜尔迦祝贺致敬”。众民和诸神都请求杜尔迦在 

他们以后遇到危难时,来解救他们,杜尔迦答应了这个要求。印度教徒们“送 

她回家与亲人团聚”。为了感谢杜尔迦战胜邪恶,扶植正气的功绩,遂有了 

杜尔迦节。 

     过节前人们就开始忙碌,打扫房屋、购置新衣、买节日食品、买礼物、 

塑杜尔迦神像。 

     节日开始,城里到处树立着神棚,神棚内有一个高台,台上并排竖有高 

大的杜尔迦等神像。台上有祭司念诵对女神的祈祷词,台下人群双手合十静 

听祈祷,连续拜神三次,拜神后把手中的鲜花投向女神,以示敬奉之意。据 

说木苹果树是湿婆夫妇心爱之物,印度教徒视为吉祥物,群众也有向神敬奉 

水果及木苹果树的。拜祭完毕人们歌舞欢乐,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据 

说舞者多为男子,他们各持一陶碗,碗内有点燃的干椰壳,轻烟袅袅,有一 

种神秘气氛。欢庆活动在夜间举行更加热烈。参加祈祷者,穿着最新最好的 

衣服,神棚的周围和场地也都装饰一新。 

     杜尔迦节在孟加拉庆祝最为庄重。西孟加拉邦印度教国王让人在王宫里 

搭神棚祈祷,以后才逐渐扩展到民间进行祈祷活动。 

     神像是用“黄麻”、“香蕉叶”和“泥土”制作而成,节日前就准备材 

料进行制作。塑造出一尊“骑在雄狮背上”,十只手宰杀牛魔王姿势的杜尔 

迦女神。 

     孟加拉的印度教徒在女神节前除打扫房屋外,还成群结队去恒河——印 

度教的圣河沐浴。他们不仅纯洁了身体,也纯洁了灵魂。孟加拉女神庙在节 

日里修建一新,庙内再现女神战恶妖的形象。泥塑全部彩绘着装,栩栩如生。 

孟加拉是夜间祈祷,人们涌向女神庙,双手合十向女神拜祝祈祷,敬奉上鲜 

花,水果和木苹果树,以后就是欢庆歌舞。 

     节日最后一天是活动的高潮,人们把神像请下来,载歌载舞运往圣湖或 

圣河,放入水中。运送神像过程中,教徒们虔诚地双手合十,目送女神升天 

的场面。船把神像沉入水中,一些教徒甚至跳入水中护送神像,“心情沉重”, 

悲戚哭号,以示对女神依依不舍之情。 

     人们在回家的路上,因为想到女神已安然回自己的家,心情又轻松愉快 

起来。 

     ⑤保护节。保护节在印历5月(公历7—8月)的圆月那一天。保护节又 

叫手镯节。它是印度的重大节日。 

     节日的来源据《印度各邦历史文化·北方邦》说,神和恶魔之间进行了 

激烈的战争,恶魔连连获胜,神节节败退。最后因陀罗——天神王也打败了。 


… Page 63…

准备弃首府而逃亡。他把大臣和导师祭主 (木星)请来商议,要跟恶魔决一 

死战。这时因陀罗的妻子说:“夫君,不要怕,我自有办法克敌制胜。第二 

天早晨,她在丈夫手上套了一个保护圈”。再战时,果然魔王被保护圈吓跑。 

     每年保护节,姐妹们都要给兄弟们手上戴上个手镯“拉凯”,以保护兄 

弟平安无事。兄弟们也给姐妹们送鲜花、礼物,以表达兄弟姐妹之情。《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