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拜占庭的威尼斯也是有名的商城,比萨、热那亚、佛罗伦萨等都是意大利的 

贸易大城。西亚的巴格达是国际贸易城市,中国唐代的长安,宋代的汴京、 

临安、元代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 

     都市生活习俗最突出是表现在商业上,西欧的城市里遍布纺织、印染、 

皮毛、珠宝、金银,绸缎等行业,有手工业作坊,有商店;西欧城市生活习 

俗表现在行会制度上。城市繁荣推动了文学艺术、民间和宫廷的文化娱乐活 

动。巴格达有歌舞娱乐的场所。汴京有瓦舍勾栏。城市的出现,使各种节日 

活动显得更加有声有色,形成万人空巷的规模宏大的庆典。如欧洲的狂欢节, 

不仅街道上人山人海,各种戴假面具的人物狂歌劲舞,而且街道两旁楼房的 

窗户和凉台上也都是围观的人,其热闹景象绝不是农村可比拟的。中国城市 

习俗在宋代得到长足发展,商业店铺的活动形成规律。夜市繁荣、酒店、饭 

店、茶食、衣服鞋帽的买卖俱全,并发展出各种特色商品,创出了名牌。瓦 

舍勾栏的各种伎艺演出丰富多彩。正月十五灯节,皇帝与民同乐。彻夜放花 

舞灯,达到城市生活的最高潮。 


… Page 8…

                             二、欧洲生活习俗 



     中世纪前期,欧洲出现了众多的蛮族国家,蛮族人最终取代罗马成为欧 

洲的统治者。 

     5—10世纪是欧洲中世纪生活习俗发展的第一阶段,这阶段社会文明程 

度还比较低,罗马的古文明被破坏,新的文明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以法国 

来说,迟至公元10世纪,全国大部分人不识字,只有神职人员掌握文化。这 

时期欧洲人还远不能正确认识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他们的习俗中还有着原 

始性、神秘性的色彩,还有着氏族部落时期一些野蛮习俗的痕迹。比如6世 

纪法国颁布的《萨利克法典》还沿用氏族时期的神明裁判。神明裁判不是依 

靠事实和证据,而是相信神明会做出判决。比如两人争讼,无法断定谁是谁 

非时,就把二人的手放入沸水中,没有烫伤则为胜诉,有烫伤是神明惩罚, 

则为败诉。许多原始民族都使用过神明裁判法。另外他们的禁忌富有神秘性, 

比如《萨利克法典》对于剪掉别人头发,尤其是剪掉儿童头发的,给以严厉 

处罚。在那时代,法国人还认为头发里藏着人的灵魂,剪掉头发几乎和要人 

的命一样。掌握别人的头发就可以拿走他的灵魂。不仅是法国,其他国家也 

有类似的禁忌,英国10世纪后期尚流行类似的习俗。这个历史时期不仅封建 

王朝的礼仪还没有形成,就是封建王朝的制度也很不完善,帝国靠武力征服 

而取得的权力,查理大帝没有象样的宫廷,他率领部下在自己的几个庄园巡 

行,由庄园提供各种军需品。这阶段教会的势力不断加强,教皇国形成,各 

地教会都占有大片领地,僧侣成为封建主,在物质和精神上对群众产生着更 

大的影响,与宗教有关的各种习俗开始逐渐形成。 

     11—15世纪是欧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世纪欧洲民俗发展的第 

二个阶段。在封建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文化得到发展,文明程度大为提 

高。神明裁判法被废除了,城市发展起来,城市习俗开始形成;封建王朝政 

治制度更加完善,开始注重礼仪;主要的几个民族国家形成,如英国、法国、 

意大利。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更加严密。这个阶段民俗中宗教色彩很强, 

世俗的成分也增多了;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在不断 

发展变化。如咖啡的饮用,威士忌的饮用,都在这一时期开始;大部分的宗 

教节日习俗是这个阶段形成的。 

     从5世纪末到15世纪中期是欧洲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北方民族不断南 

移,从日耳曼人社会变成封建的欧洲社会。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物质文化水 

平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改变了,在新的社会形态中,创 

造出中世纪欧洲丰富多采的民俗。 



                                1。节日习俗 



     要了解欧洲的节日习俗,首先要研究基督教的宗教节日。宗教节日既有 

宗教意义,也融汇了各种古老习俗。基督教创立初期,遭到罗马帝国残酷迫 

害,不能公开活动,教徒们把宗教庆典巧妙地与罗马节日活动结合起来,以 

避免迫害,保护教徒生命。4世纪以后罗马定基督教为国教,教会与罗马的 

矛盾得到解决,宗教节日庆典按以前的定制延续下来,如圣诞节就是罗马农 

神节改造的。欧洲从古以来有许多农事节气的古老习俗,基督教为适应人民 

长期以来的习俗,把宗教节日与世俗节日合一,以便群众接受。中世纪以后, 


… Page 9…

罗马古老的农业节日都被宗教节日习俗取代了。 

     下面先介绍一下中世纪有民俗意义的宗教节日。 



     (1)宗教节日 

     ①主显节 (1月6日)。据《新约圣经》记载,耶稣曾经三次向世人显 

示他的神性。第一次(见于《马太福音》2章)是耶稣诞生时,三个东方占 

星学者看到伯利恒升起一颗明亮的大星,他们来到伯利恒,看到那颗星星一 

直在他们前面移动,到了圣母玛利亚分娩的房子上空才停下来。他们看到圣 

母抱着一个刚生下来的婴儿。这个婴儿就是耶稣。三个学者马上伏在地上拜 

见圣子。并且把他们带来的宝盒打开,把黄金、乳香和没药献给他。这就是 

耶稣在三位非犹太人的学者面前第一次显圣,显示他是上帝派来的基督。这 

一天是1月6日(相当于公历1月18日或1月19日),称为“主显节”。 

又称为“三王来朝节”。第二次是耶稣传道受洗时,“圣灵”变化成鸽子降 

在他的头上。显示出他是上帝的儿子。第二次显圣 (《见于《马太福音》2 

章)又叫“主领洗节”。东正教和其他东方教会更注重第二次显现。第三次 

显现 (《见于《约翰福音》2章)是在迦拿城的婚礼上。迦拿是加利利的一 

个城镇,位于拿撒勒东北约8英里的地方。有一次迦拿的一家人娶媳妇,耶 

稣和他的母亲及门徒们都参加了婚宴。婚礼进行中酒喝光了。玛利亚对耶稣 

说:“他们没有葡萄酒了”。这家里有六个犹太人洁身用的石缸,每缸可以 

盛两三桶水,耶稣对佣人说:“往缸里倒满水吧”。佣人把缸都装满了水。 

耶稣让他们舀出来给管宴席的人,管宴席的人一尝是上好的葡萄酒。这是耶 

稣的又一个奇迹,从此声望大增。这是第三次显圣。 

     为了纪念耶酥的三次显圣,基督教规定每年1月6日为主显节。主显节 

时人们除了进行宗教仪式外普遍地要大吃大喝一通。据《英语国家史略》(温 

斯顿·丘吉尔著)记载,公元878年1月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与入侵的 

丹麦人大战,撒克逊人的司令部和宫廷设在威尔特郡的奇普纳姆。那是主显 

节的夜晚,经历长期艰苦生活的撒克逊人庆祝这个宗教节日以自娱,因而放 

松了警惕,只顾虔诚地举行礼拜仪式,或喝得酩酊大醉。致使敌人乘虚而来, 

遭到惨重的失败。由此可见,人们庆祝节日以自娱,吃喝是一个主要内容。 

     欧洲各国庆祝主显节风俗也有所不同。在法国,主显节的吃进一步发展 

为富有特色的节日馅饼。这种馅饼中有一只包有蚕豆等物,吃到的人被举为 

节日国王。在塞浦路斯基督徒燃起篝火虔诚祈福。 

     ②圣·瓦伦丁日(2月14日)。这个节日起源于古罗马的牧神节,后来 

发展为情人节。古罗马人每年2月15日都要祭祀掌管自然的牧神卢佩库斯。 

那一天有青年男女的聚会。会上有一个装着许多姑娘名字卡片的盒子。未婚 

男子可从盒中抽任何一张名片,并与这张名片上的姑娘作为节日伴侣,如果 

青年喜欢这个姑娘便可以继续交往。这种节日习俗常常使一对对青年男女结 

成终身伴侣。基督教对这种盛行一时的异教的仪式无法制止,就试图以纪念 

一个基督教的殉教者来取代古代习俗,他们选中了瓦伦丁主教。 

     公元270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二世为了战争和镇压人民起义需要兵员,颁 

布法令,不准青年结婚。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对此十分不满,又没有办法。这 

时基督教恩特兰纳的瓦伦丁主教约请青年爱侣到他的教堂去举行婚礼,成全 

了许多人。罗马皇帝克劳狄二世派人把瓦伦丁抓到宫里,劝他皈依罗马诸神, 

以免死刑。瓦伦丁神父坚决拒绝。瓦伦丁被关入监狱,他爱上典狱长的女儿, 


… Page 10…

盲姑娘阿斯特里乌斯,并为她治疗眼疾使她重见光明。瓦伦丁神父由于拒绝 

背叛基督教,最后被乱石和木棒打死,死后又被斩首示众。瓦伦丁临刑前给 

姑娘的告别信最后写“你的瓦伦丁敬上”。姑娘在瓦伦丁死后眼睛又失明了。 

     瓦伦丁主教死于2月14日。不久又一叫瓦伦丁的主教也于2月14日被 

杀。 

     公元496年罗马教皇取缔了2月15日的牧神节,规定2月14日为圣·瓦 

伦丁节。在这节日中保留了抽签的方式,但盒子里装的不是未婚姑娘的名条, 

而是基督教圣徒的名条,男女都可以抽签。教会这样作是希望他们仿效圣人 

去生活。但是名条抽中的圣徒的名字,不免使青年人感到索然无味。 

     罗马的牧神卢佩库斯统领着大自然和人间的婚姻,并在2月中让情人相 

会,男女求爱。这种习俗反映了人们的愿望和青年人的需求,但严厉的教皇 

坚决地否定了这一节日的内容,当时是无人敢违抗,无人敢恢复过去的抽签 

活动的。于是青年男子采取了另外一种手段,他们在这一天给自己心爱的姑 

娘赠送情人卡,用来表达对她的爱情,这就是圣·瓦伦丁卡。目前发现的最 

早的情人卡是 1415年由奥尔良公爵查理斯在伦敦塔狱中写给妻子的情人 

卡。 

     ③谢肉节 (狂欢节2月)。谢肉节也是基督教的一个节日,时间一般是 

在四旬斋 (又叫大斋)节的前三天,其间举行大的庆祝狂欢活动。 

     谢肉节的名字是从拉丁语Carne vale而来,意思是“与肉告别”。因为 

教会规定大斋节期间要长时期的禁止吃肉和娱乐活动,所以人们趁封斋之前 

举行宴饮舞会,尽情享乐。 

     据《基督教百科全书》(丁光训,济南出版社)第三章说“狂欢节,特 

指”“天主教徒所过的狂欢周”,该节名称,内容、时间,因地而异,一般 

始于大斋前的主显节。 

     狂欢节的情况,通过安东尼·芒戴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一斑,“罗马 

有一次狂欢节,大约持续三四天,他们称之为 ‘谢肉’。这一期间教皇有意 

离开罗马,听任城中喧闹狂欢。绅士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有的装扮成女 

郎,有的则扮成土耳其人,总之,每个人都显得稀奇古怪。他们不是骑马就 

是坐在车上,没有人徒步行走,因为徒步行走过于危险。满街车马横冲直撞。 

我还从没见过如此疯狂的场面。” 

      “艺妓们兴高采烈,他们在窗台上铺上床单,人就斜靠着站在上面,听 

凭下面的绅士们将香水之类抛洒在自己脸上。” 

      “人人都戴着面具,因此彼此面对面也不知道是谁。如果有人嫉恨某人, 

也许这时就是诛杀仇敌的最好机会,谁也不会制止他,这时刻,法律业消声 

匿迹……伤害事件层出不穷,有的是蓄意谋杀,有的则遭车马的践踏或冲撞。 

然而,人们对此毫不在意,照样狂欢不误。”(《狂欢史·中世纪和文艺复 

兴》,100页,安东尼·戴芒著) 

     从以上记述可以看出狂欢节中人们化了妆或带上假面具上街游行,街边 

窗口也站着人。窗口的人与街上的人互相嬉闹,因为戴着假面谁也不认识谁, 

这种活动可掩饰许多暗中的活动甚至罪行。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在人们的喧嚣欢闹声中,时钟敲响了12下,大街小 

巷顿时安静下来,四旬节开始了。 

     谢肉节的发源地是天主教街较多的南欧,意大利、法国、瑞士等国,特 

别是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尼斯等地方。从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狂欢 


… Page 11…

节一度趋向衰落,狂欢节总有着纵欲的倾向,宗教改革首先要求神职人员坚 

持独身,禁欲行为逐渐蔓延开来。新教国家一般不举行狂欢节。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狂欢节是迎春节日,人们戴上假面,或脸上涂上彩 

色,或扮动物,载歌载舞,不相识的人们在狂欢节中互相嬉戏。市中心胜马 

可广场上年轻人进行生命战胜死神、春天战胜冬天的表演。他们穿着盔甲, 

手持长矛,模仿战场上的战斗情景,以春天胜利表达人们迎春的喜悦心情。 

     德国狂欢节是古已有的传统活动,实际上是农民的春节,节日的活动表 

现农民抵御恶魔,驱逐寒冬,庆祝丰收,迎接春天的内容。德国狂欢节要持 

续两三个月,从11月11日开始直到来年复活节前四十天。它的高潮是在最 

后一个星期。狂欢节有大型的集会、舞会,也有小型聚会,人们在狂欢中狂 

放不羁。狂欢节的最高潮是狂欢节结束的前一天,这一天一定是星期一,有 

 “疯狂的星期一”之称,内容是化妆游行和狂欢集会。 

     捷克的冬至节后是狂欢娱乐的时候。各地区有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都 

是古代的风俗。 

     在西利那的契契曼尼和罗蒂斯,人们使用一种象征自然灾害的野牛面 

具。古时候,野牛到处破坏庄稼,因此农民要献礼给“野牛”让它躺下,以 

便让马铃薯生长更好。另有一种风俗,罗蒂斯的农民一面唱歌,一面将“野 

牛”杀死。每逢节日人们要戴起动物面具,唱歌欢乐。 

     在西利那地区,狂欢节戴的面具用草绳子编成,它象征丰收。人们常用 

稻草编带子做裙子。 

     另一种风俗在基苏卡很流行,青年人抬一个布做的人像,把它叫“婴孩”, 

到处奔走,挨户访问,主人给他们吃的东西。 (取材于克尔希曼利《斯洛伐 

克农村的狂欢节》引自《外国风俗趣谈》) 

     瑞士的狂欢节更有民族特征。据李念培著的《瑞士》一书记载,瑞士的 

楚格市狂欢节前后另有三项古老的活动。a、圣阿加莎日(2月5日)之前的 

星期三,面包师、磨坊主、糖果商到教会一起聚餐。城市的孩子们聚集在中 

心广场,高呼:面包师,给吃的。面包师等人给孩子们投下小点心、香肠之 

类的吃的。圣灰节前的星期一,楚格街上出现谢尔大婶的形象。据说,古时 

候谢尔大婶的男人经常喝酒,烂醉如泥,大婶把他用篮子背回家。大婶身后 

有七个穿彩服的傻子。孩子们在这个活动中会得到糖果。中世纪法、英有一 

种“极乐社会”的团体活动,这种活动的主持者是“傻王子”、“疯妈妈” 

 “荒唐神甫”。瑞士的谢尔大婶与以上形象前后出现,其间是否有联系,还 

待考证。瑞士人民创造出善良的谢尔大婶,使狂欢节,别有一番情趣。在忏 

悔的星期二,大家在街上进行化装舞会。 

     瑞士西南部瓦莱洲,有个叫勒琴塔尔的小山谷,山谷中有四个村子,专 

门制作面具,冬天开始进行制作生产,到狂欢节时戴。“狂欢节戴上它,披 

上兽皮、麻片,带着大牛铃,到处吓人。” (《瑞士》)这个风俗曾被教会 

禁止。这一风俗源于古代,从穿着看也是上古中古的产物。那时人们相信鬼 

神,认为有恶鬼住在烟囱里,飞出时满面是灰,制作面具,装成可怕的样子 

用以破鬼。 

     最有讽刺意义的是,教会规定的忏悔的星期二,不仅没有人去忏悔,反 

而是狂欢节的最高潮。“人是欢乐而生的”,欧洲人通过这些民俗活动把自 

已的意愿充分表现出来,他们要充分享受生之欢乐。 

     ④大斋节 (斋戒节、封斋节、四旬斋节)。大斋节在每年复活节前40 


… Page 12…

天为节期,是基督教的斋戒节期。教会规定节期内不准举行结婚仪式,禁止 

吃肉,停止一切非宗教性娱乐活动。(可以吃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