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传承诸师修心语录选集-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十三、爱执自我之过,如《入行论》说:'举世一切苦,皆从我爱生。'
  四十四、《修心铠护轮论》中说:'吾人心不趣善道,善行日益退损,以自爱执故,但为现前安乐诱惑,不希后世利乐,遂不勤行善法,身病心恼,亦由自爱执而成,身病多由不适之饮食而成,所谓百病从口入,明知彼损害身体之物,以爱执故,贪其味着,过量食之即成病。推之兵难王害,怨仇盗贼,令心忧恼,无边恶业,皆由自爱执而来。'
  四十五、昔诸大德说:'失物非贼窃,乃自爱执所窃,莫不由自爱执聚物所致。'复喻'自爱执为守管三界牢狱卒,杀害入于善法根苗之屠夫,毁坏禾稼之冰雹,'特呼之为'凶兆凶煞'。
  四十六、《修心要论》说:'一切不愿意、不安乐,不顺道、不吉祥,皆由我爱执故,今以正知正念常注视汝,不为汝所支配,而远离汝。'
  (七)爱执他者之胜利
  四十七、他爱执之胜利,如《入行论》说:'尽世所有乐,皆从利他生。'若无有情对境,六度四摄,如无田地,于何下种,则无福资可言。一切利乐,皆莫不由
  有情而来。经中说:'怙主有情,较如意珠,尤为可贵。'
  (八)明白他相换义
  四十八、自他相换义,如《入行论》说:'自他不相换,世间亦无乐。'此言若不修自他相换法,即世间之乐,亦不可得。”
  (九)自他相换修法
  (此后十、增上意乐,十一、菩提心修法,与七因果教授相同,故从略。)
  四十九、大菩萨切喀瓦在上师侠惹瓦前问道:'我阅读书中有这样的语句说:'盈润及胜利,施与他众生,亏折及失败,皆归我取受。:这话是否有很深含意?……我想发生掉举散乱的时候,这话或对自心是有益的。'侠惹瓦大师答道:'我的怙主导师呀!(对众生尊称)说什么对你心利益与否的话,你如果不想成正等正觉的佛,那就作罢。如果要想成的话,不依这一法,是不可能成就的啊!'切喀瓦复请求道:'那末,我们是信经论教义的学法者,对于那样的话,我请引一经教来决疑。'于是侠惹瓦说:'对于怙主龙树来说,莫有谁不引以为量的。他所著的《宝鬘论》中有颂句说:'愿彼诸罪业,咸集我成熟,所有我善根,尽归彼成果。'(切喀瓦多次恳求,后来始得此一菩提心教授。依师十二年,勤修得证。以上二师,均为甘丹派中承传此一教授之导师。)
  五十、甘丹派大德朗日塘巴的修心八颂说:'常将爱乐心,以之对众生,愿我胜宝身,思维成大义。与谁结伴时,众中自居卑,愿以我念绳,绕他生胜爱。诸行察自心,烦恼刚起时,愿自他恶作,强制立回退。性恶诸众生,被苦压迫时,愿如遇宝藏,生起难得爱。他者对我嫉,责谤等不情,亏懊愿自受,胜利献他人。愿我对谁众,极思利彼心,对我纵毒害,观作是我师。显隐诸利乐,愿供如母众,诸母害与苦,我愿密取受。八风污勿染,知诸法如幻,愿以此胜慧,解脱无贪着。'
  五十一、有一次纳谟瓦、侠窝贡巴、朗日塘巴三师聚会中,提出如果现时将死,当怎样作的问题。纳谟瓦说:'现在将死,也当这样作,也当这样作事业(因当时正作供师大供养盛会)。'侠窝贡巴说:'除修菩提心外,没有其他可作的。'朗日塘巴则说:'那怕我现刻将死,连发心的念诵,我也丝毫没有作念诵的打算。二由于这位大菩萨发愿为利一切有情故,愿受地狱苦,往生地狱去,直到示寂时,清净境相频频现起,急呼这如是好!净相频现,何不如我愿呢?)
  五十二、朗日塘巴曾经这样说:'不管怎样做去,或是在作一些护持戒律,或是作了少许思修,及一些福业的当中,甚至不管说怎样的一种甚深经卷等,一开口就是说:——一切过失是自己的,一切功德是怙主有情的。这一关键在于将一切利益和胜利,都给与其他有情,一切亏损和失败都归自己取受的心。如果不是这样,他就还没有获得知解。'又说:'生在六道有情中,哪一处是无定的,可是不管生在哪处,都要不忘对于一切有情,作利益的心,哪怕是眼睛瞎了,也不失这一法门,耳聋了,瘫痪了,手足跛残了,舌僵声哑了,也都不丢失这一法。'
  五十三、朗日塘巴曾经这样说:'我呼出的气息,也没有作过一次凡俗的呼出。我于任何时间中,我没有离开过依出入息修取舍的菩提心法。'
  五十四、朗日塘巴在博多瓦前请示说:'我今夏发现我身体太坏,不思饮食,现修无常及轮回过患,生起了出离心,由于没有去恶修善的功能,诸根的识别,也很不安舒。以此求师赐我一种教授法门。'博多瓦答道:'阿底侠尊者身中诸大,是寒热平匀的安舒现象,这样对后世有利益吗?……'对他说出颂言开示道:'所谓苦功德,能以厌除骄,对众起悲心,耻恶而作善,这是你应作的去作吧!'朗日塘巴受教后,从当天晚上,感觉身体稍安,渐次也就痊愈。
  五十五、后来朗日塘巴成为勒乌树巴的再传弟子,勒乌大师对他说:'你所有的这些功德和安乐,不是从他方面而来的,而是从芏菩提心所生的果。'
  五十六、切喀瓦对于爱自己之执着,获得调伏而生起决断,他曾经这样说:'往昔修持力,生起醒悟故,多种胜解因,得从诸苦恼,恶说诋毁中,求得伏我执,教授秘诀法,现我纵死去,心中无愧悔!'他在一次讲《大乘最上要义论》时说:'我的所有善根和安乐,都应当施给怙主众生,众生的一切罪业和痛苦,我应当取受,愿我的心力有此堪能作到这样的目的吧!以此对自己我总是了解不净在我方面,对他有情我一点也没有这样的了解。'又说:'在我未遇着侠惹瓦还没有生起这样的决定时,任听受怎样的教法和教授,总是在想对于成佛来说,还有一种与这样不同的法门会来的,心中没有得到解决。我遇着侠惹瓦后,从他那里对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心中想到现在好了,比这一法门再好的,任在那里也没有,而生起决定。以此对于他法,我不垂涎,也不贪听,生起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五十七、切喀瓦作出《修心七义论》后,始建立向众宣说之规。他的名言中如说:'妄心何处起,起端应转变。所有观修者,如何能悦意?托钵行乞食,山林精修行。所有寺院众,如何能悦意?应对佛及师,祈祷求加被?所有施主们,如何能悦意?披着大氅衣,静坐岩窟里。所有少小们,如何能悦意?老母天龙前,诵经回善根。所有说法师,如何能悦意?独自喝稀羹,渡过此一生。官吏俗绅们,如何能悦意?独自勤增长,一切善法行。'又说:'为着衣与食,曾受几多亏,现应如伤兽,疾起行苦行,轻弃自贪欲,依师与经语,无谬皆成办,现今纵死去,心中无悔愧!'
  五十八、切喀瓦直到临终时,还说:'听世间中任何一种声音,都没有比得上修心的声音悦耳的。因此,你们对着我的耳朵,宣诵这声音吧!现在,我没有产生怎样的欲望,我唯一的欲望是为一切有情利义故,愿入地狱。怎奈现刻纯是极乐世界的境象,显现我前。'
  五十九、季布瓦说:'现在说来真实的,比较这一法精深要的,是没有的。本来不是对众公开宣说的法,但是大善知识切喀瓦无暇来聚集瞻洲一切地区所有为了希求修心教授的被化众生,一一都作指导解说。因此,作为对众公开宣说的法,也就是这样成为法规的。'又说:'在这'季”地区,自己也没有佛堂的当中,我的想法,是以修心教授,作唯一修行的。我的本尊也是以这修心教授,作唯一本尊。以此任来什么散乱等绿,我的修心教授(自他相换)也不曾失掉,并且一切通达证悟,也是在数念修心句义中而生起的。'
  六十、克珠杰赞宗喀大师功德说,'大师之呼吸,均可饶益诸有情。'学行等功德,更无论矣。此由大师修'自他相换'任运自如,呼皆予乐,吸皆拔苦,等同密法金刚念诵功德。如《宝鬘论》说:'由我取诸苦,由我予诸乐。'
  (十)  增上意乐:与前七因果教授相同
  (十一)菩提心修法:亦与七因果教授同,于此再补充诸德修菩提心语录如下:
  六十一、小俱萨黎(亦称弥勒瑜伽师,系金洲大师和阿底峡尊者的上师)有修慈心、悲心、菩提心的悟道歌颂说:'为度一切父母众,以我所有五惑毒,引出卜众生之五毒,并以离贪等善根,平分给与六道众,若如是作轮回中,自我刹那亦  —不游。但愿未证菩提问,所有将受惑因果,于此生中全尽受,今年今月愿尽出,今日现时愿尽受,依此小苦广断方,愿我此心成纯洁。'又在恒河畔修时,得见至尊弥勒,他作歌道:'闻除恶趣苦之歌,思断生死树之歌,修速证得菩提歌,慈悲菩提此歌奇!烦恼五毒如敌摧,但汝取之修心奇!若舍自利勤他利,仍游轮回无此语,故毫不沾自利心,他弃我取是修诀,大乘经教虽无边,此中未摄无丝毫,以故汝之金刚歌,说为闻思修亦可。世间皈处善士军,十方诸佛之心髓,汝心出现真希有!'又有歌颂道:'从无始来联亲眷,所有父母诸众生,我皆思安于菩提,以此法行供慈尊。尔时毫不沾自利,全心全意修利他,此即菩提心修要,以此法行供慈尊。发现任何不意乐,毫不抛失披忍镗,以恩所抚诸人士,恩将仇报仍乐抚,以此法行供慈尊。纵遭不幸沉疴迫,未曾信依非法人,由吝啬报虽穷困,未以邪命作衣食,以此法行供慈尊。所有恶朋虽围攻,亦不报以治彼法,总于行坐仍何行,盲目从事全不作,以此法行供慈尊。虽然如是于诸法,不作丝毫实有想,此为菩提之修要,以此法行供慈尊。如是行供此善法,为令我心净治故,祈慈尊眷受此供,受而加持净我心。'
  六十二,甘丹派诸大德说:'修心亦属缘起之理,此乃有造作事,缘具焉得不成。'此言先由造作,久则缘具,后成真实。
  六十三、《修心要诀》说:'苦乐作助伴。'此言遇苦乐皆当取为修菩提心之助伴。遇苦则思一切有情具此苦者,不知凡几,应修'入法'。遇乐则思一切有晴,皆应具此,则修'施予法'。
  六十四、大伦觉巴在仲敦巴尊者座前,将自己的清净行持和三摩地的通达情况,陈述后,请上师仲尊者印证时,仲尊者说:'你虽是算得守戒清净,那怕是细微罪过,也没有沾染;你修的三摩地也是到妙善的地步,那怕是在你的耳根中击着大鼓,你也能无所触觉。但是你如果对于我的教授——慈心、悲心、菩提心还没有生起的话,那末,我总疑虑这是你应该昼夜忏悔之点!'
  六十五、发生大饥荒的时候,施主供来大量食粮,而请求仲尊者宣说一下阿底峡尊者最宝贵的教授,仲尊者说:'多思念死无常,与及业与果;还应当清净守护所承许的戒律仪;应多修慈心、悲心,而令菩提心坚固不失。以此为出发点,从而积资忏罪,这也就是上师阿底峡尊者的真实无上教授。明后你们或许想是由于没有值遇着阿底峡的原因,其实就真值遇着尊者本人,他的教授,除此而外,也就没有更重要的教授。如果你们想是恐怕没有遇见着仲老居士吧!其实遇见着也不过除这些教授外,没有更重要的教授。'
  六十六、仲尊者示寂时,对博多瓦开示说:'以后汝应以经教为师,常和眼眵相伴…口宜阅经教)……往贤善心方面做去,将会与殊胜者相值遇的。'善知识觉窝勒问道:'尊者所说'贤善心'是否指的是菩提心?'仲尊者答道:'是喏。'说后也就示寂了。
  六十七、甘丹派善知识卓隆巴说:'我有一次在阿底峡尊者前,领会教法时,尊者教诫说:'当效法常啼菩萨那样的精进!'善知识仲敦巴也教诫说:“总之,任何不多作思维,应当是为圆满菩提,而勤奋以求。
  六十八、博多瓦说:'我的想念中,除了想念他方面获得胜利,我就心生欢喜!他方面安乐,我心生喜悦!他方面愉快,我心生快感外,我没有生起过想我自己胜利等来到,我才生欢喜的念头。当我看见两人结伴同行的时候,我总是只想着这两人和气同心管多好啊!'
  六十九、博多瓦在作了一次清净的安居修夏后说:'我在那一坐夏里,哪怕是一刹那的凡俗分别,我都没有生起过。'
  七十、甘丹派善知识普穹瓦说:'对于行法,应知、应解、应闻,复应当生起极大毅力而作,虽是应当改变地方习俗而作,但也应当'自他相换',或不同流合污世间法而作,应当接受毁谤恶语,应当将心比己作为心印而作。'
  七十一、甘丹派大德杰贡巴曾经这样说:这一菩提道次第根本论文是阿底峡尊者传授给贡巴瓦的,本论的讲说及诵授等大半根据博多瓦所讲授而作。我们不以自己的文献为足,而复参阅其他文献来增广讲义,并且无繁言废语夹杂其中。这譬如不管弓箭拉得怎样满怀,而所缘只是一个箭头的尖端,以吾辈大乘人来说,其所缘应只是利他的一个心绪。'
  七十二、让谟瓦问桑杰温大师道:'阿阇黎曾亲见若干本尊诸佛?阿阇黎主要的观修是哪一种?'温大师答道:'我意乐观察时,刹那刹那,见着有如微尘数诸佛菩萨,如果以我们承传的教诫宗规来说,不是以亲见本尊,获得神通为主要的观修,而是以发起菩提心、如幻双运为主要的观修。'
  七十三、有施主出征时,请妥默让波大师修法事,大师只是祝祷说:'我们谨向三宝和护法,请求加持双方乱事和息下去,愿所有一切恶心暴行都和息下去。'他绝不说愿一方得胜,一方失败,并且说:'你们也应当这样作,你们虽是希求战胜,然而纵不得胜,如果战事得到和息,双方也就可以足愿,这样作对施主方不欺骗。'又大师听说某某得到安乐的时候,他每说:'这就好了!'十分喜悦!并且作这样的颂说:'我以痛苦风吹播,使谁愿如乌云集,泪如雨下哭雷震,如是弃绝不应耶?我以安乐阳光照,使谁颜如莲花开,启唇笑露白银牙,如是不作合理耶?'
  七十四、又妥默让波大师对痛苦有情,亲眼看见,更不必说,哪怕是听说如此这般痛苦时,他立刻说:'唉呀!我可怜的母亲啦!'悲惧而泣不成声。他听说常念有情的大德朗日塘巴是常时面有愁容,他说:'如果思念我那如母有情的痛苦,哪里会有半点笑容。这点我也是没有的。'边说也就流下泪来。并且作有颂说:'舍弃诸苦所迫众,唯求一己之寂乐,此如抛弃火坑母,自往清凉池中沐。母众舍弃自安乐,为利我故受诸苦。数超山海尘数量,我今如何弃彼等。从无始来屡益我,诸母有情被苦逼,见闻思亦心无动,我心岂非钢铁铸?昔屡除我苦诸母,阿鼻火中焚烧时,对彼若不生悲念,自虽人面实兽心!'又颂说:'由谁舍弃自利乐,为利我等取苦受,若心舍弃有情众,闻大乘法有何用?以故为度无边众,当生无上菩提心,舍弃自利直间接,成办利他是胜士。'
  七十五、又妥默让波大师说:'对于自我,我作这样的商讨:——善巧、戒严、贤良三德,好像任何也没有,但是对于自以为贤良的骄态,这种自过,大如山岳,而未观见。对他人微尘之过,很能分晓,住在自利心中,而说是在作利他,这样虚伪的学法人,唯以此世营谋为企图。由汝过去对自己行为,未知观察,自我欺骗,以此受无量痛苦!现在仍旧是对于解脱轮回与恶趣苦,没有定解。这是由汝自己所作之过。现在如果欲求常乐,应住寂静处所全心全意信依上师三宝,远离世间八法,不与乐世间八法者为友,断自利纠缠,生起利他护皑,舍弃我慢与怨恨之心,卑躬自处,思维诸大德正士的清净作风,生起苦行的坚忍等。'
  四白法中
  七十六、《师子问经》中有文大意说:'累生于菩提,梦中尚不舍,未睡何须说,此菩提心如何成?问依何方便而成?'佛答:'随时随地于自所度化有情,正引导之入于圆满菩提,以是力(方便)故,能令我自己累生累世虽梦寐间,亦不忘失菩提,以是心不舍。'不舍谓不舍所愿,谓不失愿菩提心,于累生中,皆不离希求圆满菩提之愿。
  七十七、于诸有情生大师想,如侠惹瓦说:'我等虽作琐屑之善,然无增长之相,而坏尽之相,则甚多。于芏菩萨及法侣,以嗔恨轻蔑,是生疮疤而坏尽也。以是若能将此及于菩萨所生疮疤断之,则如《集学论》中所说之依于补特伽罗而起之损失,皆将不生,以不知芏门萨于何有故,应如《迦叶问经》所说:'于诸有情,生大师想。'四黑法中
  七十八、上师教授说:'有说犯四黑法,即舍菩提愿戒。宗喀巴大师则以舍菩提心,及舍有情心,生起此二种,乃舍菩提愿心条件。其余犯四黑法,及与四白法相违者,但退而非舍。余诸誓受学处,因摄于十八重四十六轻,然若尚未受菩提行戒,(寂天轨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