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传承诸师修心语录选集-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的警惕,这是对后学有情而说的。总之,一心学法,是必须'舍此世心”。我从上师座前,听到这样的开示——侍徒们可喜是出家众,没有顾虑我死后将会有怎样的结果到来。我自己是想往生兜率,阿底侠尊者的座前。我对于尊者的教义,正直无误地谨记心中,以此而今是无过可言.....'等语。
  三十三、博多瓦将示寂时,他说:'我须得在师佛前,发誓言:从今以后,知道使我们钻入里面而不易出的,确是为着此世的一切考虑分别。以此当舍此世心。发誓不作毁灭佛教的败类——佛教中的枭鸟和乌鸦这两种飞禽吧!:这是他教诫众徒的话)说后眼泪盈眶,不久也就示寂。
  三十四、彭裕地方发生战乱,寺众都在摒挡一切,收拾行装,善知识伯贡嘉仅穿起他的法衣,手中持着水瓶而说道:'现在比我这样摒挡收拾再好的办法有吗?'后来,博多瓦听得他的情况,欢喜说道:'应该是他那样的摒挡收拾法。对!应以伯贡嘉的收拾法为是。'(没有世间沾滞)
  三十五、又人众争先恐后去到喀湿弥罗班抵达座前,拟探问究竟正见时,伯贡嘉说:'我唯恐只是在闻的当中,就把这人生混过。如果众人仍然要去穷究正见的话,寡闻的我明天也拖泥带水,后天也拖泥带水地坐着,这样怎能行?我也生起了一种去探究的思想——即是所谓何处能闻,闻而后烦恼将会减轻,烦恼一减轻,而魔事也就无机可乘之法。我虽是没有作过多闻,而烦恼确实往减轻方面消除着在。我想假设闻而后诸烦恼仍然没有减轻的这一问题,用什么来作答呢?我想起一种答法——也就是口中以师师相传来作答,而内心确是在想这下我将会作一导师吧!或许将会作一位大修士吧!或许将会作一位上座长老吧!或许将会作一位领袖人物吧?'(仍未舍此世心)
  三十六、昔大德卓位奢贡波说:'有大修行者,榜其门上书出闭关若干时限,其动机乃在沽名,故其修行为不清净。'博多瓦有弟子问法与非法的差别,以何为重?博多瓦答道:'能去烦恼者为法,不能去烦恼者为非法,以此学法者,其烦恼日增,仅为此生名闻利养,即为未入法门之象。'
  三十七、妥默让波大师说:'修行正法中,最大的障难,无过于此世空想。以此一切勤求修学诸佛所喜道的人们,都应当首先思念'暇满难得”,及'死来无定期',而励力当修不贪恋于此世这一法门。他所作教诫颂中有词说:“上师三宝前敬礼,能以最胜功德光,照除过翳尽无余,佛及菩萨前敬礼,修法方便我旨说:趣向正法解脱道,作障之大超一切,即成此世荣华心,以故诸行当舍此。任作闻思修等善,杂此恶心如百味,鲜美中渗臭恶物,良好变劣定无疑。师友亲明作斗诤,不避苦乐粗恶言,干辛所成诸受用,随此恶心被驱使。为损他财自身心,努力剧烈作斗静,自他今后两俱损,彼心此世魔入住,手中虽捧经教灯,为名利故作斗诤,步堕罪岩失差眼,此世恶心所翳障。虽施多财为求名,及从眷等大施因,得果极小且恶劣,皆由此世心霜摧。虽勤守戒由利锁,名缰缠缚背解脱,轮回牢狱之坚锁,确在此世恶心中。虽久修定由贪嗔,自赞毁他故斗诤,经修寂止心不寂,由有此世莠苗根。病魔盗贼怨敌等,称为正法之灾障,然心堪能成道用,唯此世心是法魔。由欲如理修正法,知求此世诸荣华,彼为正法之魔障,一切时中喜与离。成此世荣亦非易,成亦受用无自在,自我决定死将至,彼时财眷等无益。离财眷等愈成苦,思此应舍此世谋,死来决定期无定,死时能益唯正法。受生决定处无定,任何生处唯法益,秋积春用虽无定,春粮秋空是痴愚,死时决定唯法益,现不起修最为愚,以故名利此世荣,诸谋心行当舍离,死时决定能益法,常不放逸勤修行。:
  三十八、温萨巴舍弃世间八风,所有悦意与不悦意种种分别,引有古德两句语录说:'将一切尊荣寄之于吹风,将一切低贱弃之于流水。以强制方便(坚固定力)断离内外散乱杂想,一心不乱地住寂静地,猛利专修甚深道瑜伽。'
  三十九、洛桑却季绛称大师引嘉色仁波伽颂说:'为后生计如涸网(涸泽撒网),心思劳顿愿望空,盛衰聚散应细思,除法之外何可依。'
  四十、又洛桑却季绛称大师教训其首要弟子仲巴·洛桑当却绛称说:'虽是说先求多闻,继到山林勤修的人士很多,但是在这上面(指多闻),将不会去到山林,与及彻底完成精修。是须得去到山林后,闻思修三者结合而作,以善知识博多瓦来说,诚然是一位博览经论大海的大德,但是不是现在的学法僧院中,讲说与听受者可比。你住山林,暂依你叔父仲巴·嘉操巴来问难决疑。可是不要同住在一起,应当作一位舍此世心。完成住山精修的行者。'
  四十一、颇公说:'世间八风,总摄为名闻、衣、食三者,不唯求足,且欲圆满,非必不要,但须不贪着。今日为东方国王,甚有荣威,然心不着追求,听其自来(此即舍此世)。不汲汲于衣食尚易,不贪名则甚难。反之穷乏至于一无所有,然犹想着异日或当富饶,亦不能说为舍此世,故虽穷极,不能拾者,仍不能拾。虽极富饶,心能拾者,亦可说为能拾此世。'
  四十二、上师教授说:'念死无常有所通达,则生起现在须修之决定,复重在须舍此世之贪恋,不然,所修之法不能入道。'
  陆  思恶趣苦:
  一、思地狱苦:如释迦世尊《本生经》中说:'于三宝、业果驳以为无,生寒地狱。'
  二、《密经》中说:'缘于上师生嗔恚,生嗔一念等一劫,所积善根尽摧毁,若犯密戒根本罪,直至未忏净之间,刹那等劫住地狱。'
  三、《入行论》中说:'对于菩萨若生嗔,生嗔刹那等一劫,长住无间地狱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