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台发出新的情报,使盟军已经塑造好的强大的战斗序列形象更加伟大壮观。每一
个为自由而战的双重间谍人员部以高昂的情绪工作着。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情报的检
查与校对,使之互相协调,百分之百地保证不出现一个漏洞。然而,有时人们却经
常出些容易被忽略了的细节性的错误。正是这种错误,使波波夫领导的间谍网遭到
了毁灭性的打击。
5月中旬的一个深夜,MI6处的人急匆匆地赶来对波波夫说:“达斯科,艺术家
(约翰尼的化名)已被捕。听说是与金融走私有关。但德国人已经查到了他的通讯
册。总部希望你乘敌人还未发觉,赶快回里斯本通知其他人员转移,然后潜逃到比
利时,我们到那里接应你。”
听到这个消息,不啻五雷轰顶,波波夫禁不住一阵晕眩,他本能地感到,其他
潜伏在德占区的谍报人员都会被德国人逮捕起来,严刑拷打,直到用各种卑鄙的手
段结束他们的生命……于是,波波夫星夜兼程地赶到里斯本,开始营救和组织逃亡
工作。然而事实证明,一切都为时太晚,几乎在“三驾马车”手下的欧洲谍报人员
都没能逃脱纳粹的魔爪,就连他本人,在营救过程中也险些被纳粹抓获。
很快,纳粹的统治在大炮声中土崩瓦解了,作为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利刃的“
三驾马车”的工作也彻底结束了。历史最终以正义战胜邪恶的结束语掀开了崭新的
一页。然而,在熙熙攘攘的英国海德公园的公墓群旁,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总能发现
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不分春夏秋冬、不管雨雪风霜,每个星期天的黄昏都会在这里
安详地坐上那么一两个钟头。他就是为二战立下赫赫功勋的世界超级双重间谍达斯
科·波波夫。面对如血残阳,这位老人是在垂悼亡友,抑或是在眷念往事?也许每
个人都会对此作出不同的回答,但每个人都会铭记:历史不会忘记这些为人类幸福
而孜孜奉献的人们!
十大超级间谍
第十章 笑面虎
——武尔夫
人类就象一个永恒的竞技场,在这里,正义与邪恶、民主与专制,真善美与假
恶丑的不断较量推动人类社会向某一难以预测的方向前进。这个竞技场中的表演者
无疑就是人本身。然而,由于不同的人的素质、背景和遭遇各不相同,他们表演的
角色、水平也就仪态万千。
武尔夫,这位谍报史上的天才人物,无疑进行了极其精彩的表演。作为一名双
重间谍,他一面为二战时的同盟国搜集最重要的政治、军事情报,从而为正义战胜
邪恶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另一方面,他又以虚假情报成功地欺骗了纳粹德国,以致
于直到战争结束他们仍将他视为忠诚于纳粹的间谍。他的精彩表演已受到当代人的
交口赞誉。
10.1 暮色朦胧的空降地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也使人们想出了种种避免更大灾难的非战争手
段,那怕是令人最讨厌的不光采之举。
1940年9月6日晚,在英国白金汉郡的一片田地里,夜色朦胧。只听见隆隆飞机
发动机声由远而近一滑而过。空中摇摇晃晃出现了一个黑点,由高而低,由小变大
,迅速下垂。大约在距地面四五百米的高空,黑色物体下降速度突然变慢,随即在
其上空出现了一个锥形大包。一阵渐浙沥沥的声响过后,那个黑色物体连同上面的
锥形包一起稳稳地落在田野中。
浓浓的夜色缓缓褪去,不知过了多久,当天色变亮的时候。
一位农家少女发现庄稼地里好象有人踩过。就在她返回家的路上,她发现了一
位眼光异样的陌生人。按照警察局长前几天的吩咐,她把这一情况报告了警察所。
一个小时后,这个陌生人被带到埃尔兹伯里警察所,军情五局的军官们立即确
定了他的身份。
他是一名27岁的瑞典机械工,代号3719号间谍,昨晚被空投到当地,充当德国
间谍。经审问得知,他乘座的是一架德国空军王牌飞行员之一卡尔·加顿费尔德少
校驾驶的全黑色海因克尔·伊尔飞机。加顿费尔德被特地挑选来担任德国间谍空渡
到英国的任务。
3719号间谍的真实姓名是:戈斯塔·卡罗里。他曾在英国住过一段时间,英语
非常熟练。他的母亲是德国人。纳粹上台后,卡罗里便与他们共命运。
由于在降落时,他所携带的特制德律风根收发报机击昏了他的头,因此没能避
开英国军事情报五处设下的警戒网。卡罗里曾是引起德国秘密情报机关注意的征募
人之一。他被选为德国入侵英国之前潜入英国的德国间谍先遣队员。在汉堡,卡罗
里接受了阿布威军官们的严格训练。从英语到英国地理、历史,从情报人员的情报
意识到情报的收发密码,训练非常全面。最后,阿布威的军官告诉他:当他着陆时
,整个英国已处于一片混乱,他很容易进人间谍活动而不被发现;那里的特工人员
将迎接他的到来,并给他以极大的帮助。最后,卡罗里还被告知,在他进入英国后
的几周内,德国就将占领英国。 卡罗里被编入一个称作“莉娜队”的间谍小组,负责管理他们的是汉堡空军一
处的尼古劳斯·里特少校。空投间谍任务仅仅是德国“海狮计划”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英国军情五局和伦敦警察厅刑事部特别分部已打入了
这个间谍网,而且正在操纵这个网中的一名间谍分子充当双重间谍。而德国阿布咸
组织却丝毫未发现。
无论德国人怎样制订他们的间谍潜入英国的方案,英国的反间谍组织皆了如指
掌。事实上德国人在英国长期经营的主要间谍网已被全破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前的几个月里,英国军清五处的陆军少将弗农·凯尔爵士曾准备了一份一旦英国
宣战将予以逮捕的德间谍人名单。
英国在许多方面都提出了使用双重间谍的建议,诸如被战争卷入军情五处的那
些大学、精神病学者和热心的谍报军官。但是,假如没有温斯顿·邱吉尔的全力支
持,这种妙计是永无实施之日的。在文洛事件之后,英国秘密情报局在欧洲的组织
遭到全面破坏。当时,迅速获取情报只能靠从纳粹那里刚逃出来的人的口供和空投
英国的敌特分子。
英国军情五处专门设立了一个特别部门,这就是BI(a),未来双重间谍运用
体制的核心和胚胎。它是一次小心谨慎的实验,开创了反间谍活动和假情报艺术的
新篇章。实质上,它等于是破获间谍与向敌人不断供应假情报的结合。但由于它与
众多部门的权限密切相关,因此实施起来十分困难。从外交部、军情五处和六处、
作战部、海军部、空军部到内部安全警务部,无论多么复杂,作为一个真正的经管
双重间谍的机构,它确实是情报机构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革命。
1940年,军情五处处于混乱之中。他的第一把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幸存下来
的弗农·凯尔,也是军情五处的创造人,已经退休,然而他留下的事业却无人继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军情五处把其中一部分搬到了“苦艾灌丛”的英国监狱
。在那些日子里,甚至连上流社会人士出门也要乘坐公共汽车。当汽车到达监狱所
在的车站时,售票员就高声喊一声:“军情五处的人全部下车啦!”
后来,军情五处的那些业余人员们建立了被称之为双重间谍运用体制的一整套
策略和方法。它从BI(a)开始,发展成为一个由双重间谍委员会控制的组织,其
主席是对德国了如指掌的马斯特曼爵士。
讯问卡罗里的BI(a)军官们将他带回到他降落的白金汉地点,要他找出他隐
藏的降落桑这对军情五处来说,并非无谓之举,它对了解德国空降特务的行踪很有
价值。在英国军情五处的威胁下,这位被德国一直视为敢作敢为智勇双全的卡罗里
,现在显然已经瘫软下来,并且愿意同英方合作。
卡罗里被推上一辆汽车,飞快地奔向里士满,那里有军情五处的一个秘密拘留
中心。这座大厦是一座维多利亚式建筑,建筑的西翼有一组由30多间单人牢房组成
的有高度安全设施的房屋,内装有最现代化的录音设备和监听装置。拘留中心的头
头是“假眼”斯蒂文斯上校。这位戴单片眼镜的“独眼龙”上司,使他的所有囚犯
甚至手下人望而生畏。审讯地点在这座大楼的最下层,由斯蒂文斯和斯廷森少校主
审。
他们向卡罗里透露了他们所获得的情况,如此清楚与详细,立即使卡罗里精神
上垮了下来,他感到自己简直是德国阿布威的玩物。他外向的性格立即在斯蒂文斯
这个“独眼龙”的冲击下,变得温顺听命。他感到性命攸关的震惊。一个多小时之
后,他就只想如何幸存下来,免遭处死。谈判后,交易达成了。卡罗里与BI(a)
中心的罗伯逊少校达成协议,在免除死刑的前提下,他愿意同英国合作。为了把这
笔交易敲定,他又提出:假如军情五处同意给他的一位同志同样的待遇,他将说出
此人预定在最近几天内抵达英国的详细计划。
德国派往英国的3725号间谍的计划就这样被泄露了,这个新间谍就是武尔夫·
施密特。
10.2 进入射程 武尔夫·施密特,父亲是德国人,曾服务于德国空军,母亲是丹麦人。第一次
世界大战开始时他被母亲从德国带回丹麦,住在丹德边境地区。武尔夫不仅是德国
公民,而且已加入纳粹党。
武尔夫是一个身材颀长、金发碧眼的帅小子,富有才华。他非常喜欢希特勒的
《我的奋斗》的哲学思想,是个地道的纳粹追随者。外表看去,非常讨人喜欢,而
且具有彻底的负责精神和健全的神志。他是吕贝克大学法律系的学生,受纳粹所谓
瓦格纳浪漫主义的影响,这个时期他就开始热衷于维护祖国的狂热行动。
他乐于冒险的性格,使他自然成为德国秘密间谍人员的招募对象。
武尔夫·施密特后来被普雷托里乌斯选中,主要在于他对丹麦的了解,在纳粹
入侵丹麦时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施密特本来就能读写英文,也能说一点,但却
带有明显的外国口音。他作为德国阿布威的间谍被派往英国前夕,接受了全面的训
练,从他的语言上、间谍技能上等等。据说由于施密特悟性高、名声好,里特少校
才确信他是派往英国的理想人物。施密特曾在欧洲、非洲等地广泛旅行,当里特问
到他愿在他的英国假证件上用什么名字时,他说,他能想到并且喜欢的是哈利·约
翰逊这个名字。
1940年9月19日夜间,武尔夫·施密特登上一架德国军用飞机,朝英国飞去。
他想着,几个星期之后,也许伦敦就成为第三帝国的领地了。当3725号跳出他的飞
机向剑桥郡和哈福德郡交界地区伞降时,他还洋洋得意,完全不知道他正在堕向早
已布好的天罗地网之中。
正在施密特打开伞向下降落时,他突然发现飘移的方向在变化,他正在越来越
近地靠近一个飞机场尽头的高射炮群。他意外地发现,炮兵好象毫无觉察,一点反
应也没有。他心中忽然一亮,是不是这个飞机场已被纳粹的其他先遣部队占领了?
着陆时,他的降落伞碰上了一棵树,他的足踝在黑暗中被扭伤了。埋藏了降落伞,
他一瘸一拐向附近的一个村庄走去。教堂清脆悦耳的钟声给他一种平安无事的感觉。
七八月里,英国几乎每夜都遭到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在空袭的掩护下,不少
纳粹间谍分子被空投到英国乡村。当3725号着陆时,德国最高司令部某些指挥官乐
观地认为,对英国的入侵战略行动,在几个星期之内就可实施。
施密特放好了无线电收发报机,然后在村外的树窝里寻找了栖身之地。黎明时
分,他试图寻找失落的手枪,结果没有找到。
在村子里,他买了一只新手表,吃了一份早餐,然后,他决定去火车站。
疼痛的脚使他行走不便,在走过一个村口时,看见了一台抽水机,于是他决定
去洗洗脚,以减轻痛苦。就在他洗脚的同时,一个国民巡逻兵走了过来。“请拿出
你的证件,先生”,他的外国口音,加上伪造的英国身份证,使这位巡逻兵觉得有
些诧异,于是,他被带往剑桥警察局。
3725号间谍不知道,在他空降前夕,他已彼出卖。英国军情五处的官员早已通
知他降落地点的陆军和警察当局。一名陆军军官和一名下士已经在附近的一个谷仓
那儿听到黑暗中飞机飞近的声音。声音消失后,下士发现了一把降落伞消失在树丛
中。军官和下士立即开始了跟踪。正当他们不紧不忙的观察时,国民军巡逻兵已捷
足先登。要把这个德国人弄到军情五处,看来他们不得不立即插手,一旦一个间谍
在公开场合被抓,就不再可能成为双重间谍,因为德国无论如何也能得到他被抓的
消息。
军情五处的军官们很快见到了这个相貌堂堂的德国3725号间谍,他们用德语对
话,一开始,他还以为这是化装的德国间谍来迎接他呢。当他意识到他已被俘时,
他感到极为震惊。经过短暂的查问,他被塞进了一辆黑色货车,驶往军情五处020
营地。
武尔夫·施密特对自己突然被捕感到十分吃惊,更为惊奇的是,他受到了彬彬
有礼的接待。按照训练时阿布威的理论和出发前训练官员告知他的,他将看到的英
国居民狼奔狗突、乱作一团,如同在法国、丹麦和荷兰所发生的一样。事实上并非
如此,他看到的是一个平静的、秩序井然的社会。从他偶然听懂的警卫人员的对话
中,他也获得了同样的看法。
汽车绕过白厅,缓慢地驶过议会大厦和威斯特敏斯特。施密特看到如此熟悉的
道路,如此熟悉的议会大厦,他的念头在翻来覆去的变化着,就象上下抖动的车轮。
由于卡罗里详尽地报告了施密特的情况,因此,在英国反间谍机构中,才第一
次有了一个完整的外国进入英国的人的档案材料。
军情五处把武尔夫·施密特看作是一个理想的试验对象,他们试图先在精神上
摧毁他的防线。
审讯立即开始。他面前是两名陆军军官和哈罗德·迪尔登博士。迪尔登博士毕
生对侦探事业感兴趣,是一个侦探小说迷。他身着便服、衣衫褴楼,香烟灰沾得满
身都是,一头蓬乱不堪的自发,看上去令人生畏。
“当我被带到那里审问时,我被这位穿便服的奇怪老人强烈地吸引住了。他正
在翻一本杂志,我走进来时,他只瞥了我一眼就又继续翻看着杂志。我简直不能将
我的眼睛从他身上移开。”
几年之后的施密特这样讲述着他当时的感受。
审问是一种彬彬有礼的交谈,很少提什么问题,仅仅提出种种暗示,如军情五
处已掌握了他的什么情况等。
“加顿费尔德!”当一名审问官刚提到他的飞行员的名字时,施密特立刻惊叫
道。他难以相信,难道连他的飞行员他们也知道?
施密特并不象卡罗里,不断地审问、威胁和利诱,不可能立即生效。但是军情
五处的时间不多了。他们估计,施密特的上司也许期望他3天之内要通过无线电收
发报机向他汇报,否则阿布威就会认为他不是死了就是被俘了。电讯联系的任何延
误,都可能引起阿布威的怀疑。于是,审问暂停。
审问官们开始商议对策,看施密特会发生怎样的心理反应。
他能与英国合作吗?如果可以,可靠程度如何?
迪尔登感到,施密特并非像卡罗里那样容易被吓倒。他认为,在某些方面,施
密特是独一无二的,也许恰恰由于这一点使他比卡罗里更有价值。施密特不仅受过
良好的教育,而且性格倔强、意志坚强。
迪尔登认为,有一点使军情五处大大占了施密特的上风,他已感到震惊。一旦
他明白军情五处已掌握了他的全部情况,他就会从内心里垮下来。在施密特身上,
有一点必须利用,那就是他有幽默感,这正是他可能转变的因素。
BI(a)最优秀的领导之一逻伯逊上校立即大加称赞:我的天,你说得对极
了!你知道吗,我一直在琢磨,施密特使我想起了谁呢?现在,你一提起幽默感;
我就知道那是谁了。他大象哈利·塔特,那位音乐厅的喜剧演员。因此,如果我们
真的把他转变过来,我提议他的代号就叫塔特。如何?
“好主意”,立即有人应道。
不久,阿布威的3725号就成为英国谍报机关控制下的双重间谍,并以“塔特”
为代号。
施密特可能已猜到他的朋友卡罗里出卖了他,但也可能他还在纳闷,是不是英
国已破译了德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