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三国闲话大全-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公孙老头摆出著名的白马阵去和袁绍开片。那袁绍利用猛将麴义的重步兵一路砍来,严纲被斩,公孙老儿丢盔卸甲,哇,此时帅呆的赵云又来了,一枪刺翻麴义(史料记载那家伙原来是应该于七年后被袁绍杀的,此处移花接木了),袁绍军集体大乱。 
  到此处,想来对军事略有研究的人都看出问题了。冷兵器时代,重步兵的方阵和列队作战的方式,绝非一个人冲刺可以杀退,最多可以起到斩将使之混乱的作用。而演义里却写袁绍军集体撤退(幼稚得象电子游戏,可见老罗没打过仗。其实一阵乱箭过去赵云不完了吗?)袁绍吓得屁滚尿流。这是赵子龙出山第一战,漂亮之极。 
  后来赵云一直没什么戏,跟刘备去救了徐州,后来分别。“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而别。”恶心啊……而且不完全统计,这也是刘备演义中第一次哭,呵呵,子龙可是揭开大哭天才刘备哭戏的第一人哦。 
  其后一直到卧牛山,赵云杀了裴元绍,随了刘备。当时他和刘备相见,好似书桓遇到了依萍,具体我不说了,大家看书去。 
  刘备在曹操官渡作战时偷袭汝南,曹操回师(历史上是曹仁以绝少兵力大破刘备,可能老罗觉得刘关张赵被曹仁打败没面子吧)大破刘备,但子龙有戏:在关键时刻背后偷袭撂倒了高览(大家记得官渡时高览和许楮打了N个回合不分胜负哦),救了刘备一条命。大家一起逃到了新野。 
  赵云在新野期间几场戏都是担任刘备的贴身保镖(历史上他也一直是刘备的主骑,即私人保镖队长,或称卫队长),什么护送刘备去襄阳什么的都是他出场,然后曹仁大军杀来,子龙负责破了八门金锁阵(注意,自从步入诸葛亮时代后,子龙的戏明显比较足了,比关张都多,但历史上其实那段时间他根本星光暗淡,下回说)。然后诸葛亮来了,子龙又立功了,等等。接着,发生了赵云一生中最惊人的一战:长板。 
  其实历史上,长板之战只是一次刘备的彻底失败,赵云是随同刘备撤退,护送他的老婆孩子的,没有什么七进七出的事(至少史书上和各种野史都没有,不知道老罗怎么编的)。那次最出风头的是张飞临水一喝,那是史书有记载的。但在演义里,子龙是够酷,一口气杀那么多人,厉害啊。而且曹操还下令:不许放箭。须知曹操此人虽然爱才,但哪是那么妇人之仁的人?所以老罗这个是败笔,假得太明显。另外,他所杀的夏侯恩在历史上一直跟着张燕在北方镇守没有去打江南,不知道当时怎么出现还背剑。他所杀的两个姓钟的都是钟会的叔叔,当时都在长安防御马腾,不知道怎么会到长板。反正长板在历史上破绽甚大,学者都认为是虚构。我这里只说演义里:赵云一口气杀了五十多将,最后还和张合挑了一场,没分胜负。算得勇武。他一生的名气也就此铸就。长板赵云后来和白马关羽、当阳张飞一起四处传扬,巍为传奇。 
  后来就是赤壁,子龙护送了孔明,又劫了曹孟德,算是吓人。但是,注意,赵云此时的地位隐然已可和关张并列。以至于周郎给孙权写信:“刘备以枭雄之姿,关张赵等熊虎之将,必非池中物……”他已和关张并列了。 
  但是,猫腻正在这里。翻史书,原文是“关张等熊虎之将,世之虎臣……”压根没这个赵字。 
  然后,赵云的戏不多,一长段都是庞统魏延他们的戏。后来马超来了,和张飞战N回合不败。投降后,有两个不厉害的将领来,“子龙已斩二人之头,献于筵前。马超亦惊,倍加敬重”,使子龙也在马超面前显了一下。 
  再后来,子龙一直无戏。一直到了定汉中时,黄忠猛立战功,子龙跟着他去汉水,当时子龙是黄忠的副将。黄忠被围,子龙单骑而入,救黄忠还,然后摆空营计,弩箭射退曹操。这是子龙演义中第一次成功的策划。也堪称经典。也赢得了“一身是胆”的称号,封虎威将军——实则虎威将军和李广飞将军一样,都是大家的称呼,无此头衔。一直到汉中平定,关张马黄各拿了前后左右将军头衔,而子龙只有一个很小的镇军将军,比魏延还差得远。但老罗安排了一个“五虎将”,把赵云列到第三位,也不知道为什么。 
  之后赵云的戏逐渐少了,刘备被陆逊击败,子龙出马,救了刘备杀了朱然。冤枉啊,朱然明明活得比赵云还长,怎么那会儿就死了呢? 
  南征定孟获时,子龙已经成了老将。作用很大,但是不再那么意气风发了。顺便说一下,当时马超是骠骑将军,诸葛亮自领大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都有人了,而魏延是镇北将军,而赵云则“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与魏延完全一样待遇。 
  公元227年,孔明北伐了。赵云七十岁了(这里插一句,赵云长板时意气风发,那是207年。离他七十岁时斩五将时差20年,大家可以算出长板时赵云几岁)。赵云自请为先锋(但是忽略了一件事:如果作为先锋,那么他必须受到前督部魏延的指挥——不过可能为了顾及他面子,老罗没写他被魏延指挥。呵呵。再者当时他和魏延地位相等), 
  斩五将。吓跑了夏侯小儿。当时都说:“今日方信长板之事!”可见那段传奇真是神话一般了(其实我不想说:韩家五将在各种历史上还是查不到。我查了N遍)。 
  然后在与曹真做战中杀了曹遵(曹遵在历史上似乎是在赵云死后六年与乌丸流骑作战死的)。 
  然后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事关全局:诸葛亮撤兵。 
  赵云和邓芝担任斜谷方面军的总指挥。 
  赵云独自断后,刺倒一将,吓倒一将。那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刺倒的敌将。 
  那也是诸葛北伐最漂亮的一次军事行动之一,虽然与历史有出入,但那不愧为一次杰出的军事行动,我认为可以和李广马邑之战相比。可惜是作为败军处理,虽然退军得当,足见其将才。 
  然后他死了。一代良将,当阳长板的豪杰,截江夺帝的英雄,也是五虎将时代最后一个见证者,病死了。 
  追称顺平侯。 
  老罗嫌不过瘾,让后主下诏追封他为大将军。 
  可惜连这个大将军都是老罗编出来的。 
  其实老罗画蛇添足,顺平侯已经是县侯,国家重臣的象征了。 
  赵云是蜀汉重要的将领。与关张马黄并列,是刘备的得力助手。虽然他一生最高军衔也只是征南将军。 
  其子赵统,赵广,碌碌无为。 
  当阳长板时见路人指点:此乃子龙过处也。 
  诗曰:“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十六)祸水     
  三国是男人的天下,红楼是女人的天下,水浒是汉子的天下,儒林是书生的天下,聊斋是鬼的天下,西游是妖的天下,封神榜是白痴的天下——我说这话有根据的,封神榜里一帮人智商普遍不高,对白造作,诗歌淫亵,动不动就“祭出法宝收入囊中”。中国小说一向都太偏激太绝对,看人家法国拉伯雷大师,写《巨人传》把庞大古艾写那么完美,还是如实写了他撒尿及其他一系列不文明举动,中国的小说里但凡写英雄绝不写他吃喝拉撒,不信您查去。 
  说远了。单说这三国,女人实在少得很,不过上场的都是美女。二乔貂蝉不必说,一些配角,例如孙郡主、赵夫人,也是如此。而给我印象特深的,就是邹氏。 
  话说曹操攻宛城,张绣自分必败,直接听贾文和的话降了,太平无事。无巧不巧,曹操是个老色狼,当时喝醉了就问侄子:“城中有妓女否?”那侄子也不争气,还谄媚:“看见一个美女。”“带来!”于是拉来一看,是张绣婶婶。我当时暗地一算年纪,不对啊,那年曹操四十二,张绣差不多四十上下,那女人至少得有四十吧,乃半老徐娘。当时心里不由对曹操产生极大的唾弃情绪。曹操说得话很无耻:“久闻大名愿共枕席。”那邹氏居然不恼——请注意,想象一下,在街上一个担任国家要职的老男人拉一个徐娘半老的阿姨:“吾与汝作爱何如?”回答百分之九十九是:“流氓!”而二千年前的邹阿姨却一口答应,还说:“城中不便,不如移兵城外”。当时我真是吓得不轻。 
  然后就是著名的育水事故。典韦殒命,曹昂战死。曹操的绝影马也完了。 
  战争的最后,其实我很想知道那个女人在哪里。按照覆巢无完卵的理论,她一定死在了乱军之中。抬头一想,这也是她唯一合理的死法。就象我始终宁愿相信史记里说:西施在吴灭后被范蠡沉入了太湖而死,虽然,我的家乡无锡还有范蠡与西施传说中的故园。 
  我也在想典韦。那个疯子,那个虎狼,那个完全的杀人狂。他是否明白他是死在一个女人的一句话中。而我在猜度曹操的眼神。当他正在营帐中春宵一刻时,陡然听得杀声卷地而来,回头看见邹氏那一笑,他会是怎样的心情? 
  唯一确定的是,曹操不会杀邹氏。在那个时刻,他会逃走,但不会杀邹氏。如果换了刘备,则定会先杀了邹氏,仰天叹曰:“皆备之过也!”假意要自杀,然后由张飞夺下他的刀,然后狼狈而逃。因为曹操一向对比他强的人是很佩服的。 
  故事的尾声很简单。大概三年后,官渡大战前夕,张绣接受贾文和的意见投降。曹操拉着贾老头的手说:“使吾信重于天下者,子也。”意思是,使我的信誉让天下人信服者,就是你啊。 
  张绣后来在官渡战中发挥了作用,后来大概在赤壁大战前死去,封扬威将军还不知是什么。 
  贾文和一直活到魏国建立,封了太尉。 
  典韦的儿子典满当了中郎将,默默无闻。 
  如是而已。 
  邹氏,育水,宛城。一切的一切只是大时代的一个过客,风雷耀动的时代里一滴雨水。 
  而那个女人,那个曹操和典韦都低估了的女人,不知是否有时会在这些男人,这些英雄的脑子里偶尔占据一会儿地位。即使历史是由男人书就,但写上一些标点的,也许真的是女人。 
  一直想单独写写这个姓邹的,但每次提笔,总是无从下手。 
  因为,始终无法猜出,她在想什么。            
(十七)貂蝉     
  中国古来的英雄所热爱的,除了江山便是美人。因为你如果对钱财孜孜不倦或者有其他啥的癖好,人家很容易就诟病你玩物丧志。可是对美人大有兴趣是人之大欲也,没什么可说的。而女人又是最可怜的。中国历史是男人胡写的,而一旦到关键时刻,男人就懂得赖帐说是女人搞坏的。周是褒姒笑没的,商是妲己妖坏的,连武大郎都是潘金莲风骚死的。而董贼自然理所当然是被女人弄死的。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 
  公元191年,是年董贼57岁,而按照演义的安排,貂蝉十六岁。说实话,貂蝉挺倒霉的,她只是院子里叹口气,或许是因为少女怀春,或许是因为新衣服弄脏了,或许是因为月考考砸了,又或许是因为刚看了琼瑶或者是亦舒的小说而在那里自伤身世,王老头就死过来骂:“贱人将有私情耶?”貂蝉只好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长叹。不想为大人窥见。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那也就是句客气话。我猜王老头当时是这么想的:“哈,这丫头,跟我玩花伙哪?我就知道你在外头有男朋友了。我得不着我还就不让你如意。”当时就想出这么一招来。作为貂蝉一方,很可能是这么想的:“啊,我能和吕布结婚吗?万人迷吕布?”于是就糊涂地肯了。 
  后来就是著名的连环计了。貂蝉的表现极佳。以吕布如此帅哥,追他美女多了,却还会对这个女孩子“神魂飘荡”,可见貂蝉没有做公关是很可惜的。而董贼直接说:“真神仙中人也!!”那么貂蝉的魅力无庸置疑了。 
  但下面就是对她极大的考验。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是一个很麻烦的事。这两个东西虽然白痴,但是毕竟有父子之名,只要前后一对质,很简单地就可以把情况搞明白。我考虑在此期间,董贼一直倾向于貂蝉而不听吕布可能有这个因素在里面:董贼是陕西人,貂蝉则是陕西米脂人,方言相近。而吕布是九原人,地处蒙古,国语水平估计也就和陈冠希差不多,很难交流。 
  董贼死后,演义做了交代:“吕布至眉坞,先取了貂蝉。”而后来貂蝉又在下邳做了回蠢事,劝吕布休要突围。然后吕布死,貂蝉不知所踪。以她的经历,如果写一本《我和两个男人不得不说的故事》,那么定能名震天下,不过可能年久失传了。毕竟美女作家的书一般是不长久的。 
  民间有诸般传说,渲染貂蝉和关羽的事,不多赘言了。 
  谈一下貂蝉的真名,在关汉卿的一个剧本里,她姓任,名红昌。因在宫中掌管貂蝉帽,所以赐名貂蝉。 
  我以前想貂蝉的结局时,设想了很多,都不尽如人意。现在一想,央视版的貂蝉结局,倒是最好的:紫陌红尘,西风古道,风尘恋恋,老马旧车。貂蝉身着红裳,最后凝望了一眼那曾经风虎云龙的长安城,然后黯然垂下车帘。这一刹那,千年的风尘被她锁在车外,天下已经与她无关。 
  有歌云:“说什么眉坞春深,全不晓天意人心。远离了富贵烦嚣地,告别了龙争虎斗门,辜负了锦绣年华,错过了豆蔻青春,为报答司徒大义深恩,拼舍这如花似玉身。从今后再不见尔的身影,也再不闻尔的声音。貂蝉已随着那清风去,化做了一片白云。” 
  那首歌给我印象很深很深。 
  每次想起,想说什么,总是无从说起。 
  所谓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十八)于禁     
  于禁者,在演义中首次出场是曹操招兵买马时,“又有一将引军数百人,来投曹操:乃泰山巨平人,姓于,名禁,字文则。操见其人弓马熟娴,武艺出众,命为点军司马。” 
  当时他的地位与李典、乐进、吕虔等类似,次于夏侯与曹家兄弟。 
  在曹操突击徐州时,他与夏侯敦、恶来一起作为前锋——可以说是骁勇善战的表现吧。 
  后来在历次与吕布或者其他军阀混战中,于禁都会出现。大多情况下是诸如:“忽然两彪人马杀出,左有于禁,右有谁谁”这样凑数的。与吕布的濮阳会战,于禁出过一个主意说“袭其西寨”,那次也就引出了恶来著名的“五步乃呼我”的故事。 
  在曹操徐州围城时,刘备来援救,有如下场景:“寨内一声鼓响,马军步军,如潮似浪,拥将出来。当头一员大将,乃是于禁,勒马大叫:‘何处狂徒!往那里去!’张飞见了,更不打话,直取于禁。两马相交,战到数合,玄德掣双股剑麾兵大进,于禁败走。张飞当前追杀,直到徐州城下。” 
  注意,能享受被刘备张飞夹攻的人,一共只有三个:吕布、张任,还有就是于禁。 
  在宛城之战,著名的战事发生:曹操被张绣偷袭,恶来战死,全军溃退。夏侯敦所部青州军下乡劫掠,被于禁沿路杀掉。张绣军到,于禁率先出战,身先士卒,大破张绣。本来一次彻底的完败居然有个好结局。 
  演义和《三国志》里,关于这段都有精彩描写:“绣复叛,太祖与战不利,军败,还舞阴。是时军乱,各间行求太祖,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未至太祖所,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诣太祖自诉。禁既至,先立营垒,不时谒太祖。或谓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禁曰:‘今贼在后,追至无时,不先为备,何以待敌?且公聪明,谮诉何缘!’徐凿堑安营讫,乃入谒,具陈其状。太祖悦,谓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绝对是将才之举。冷静。 
  后来历次军事行为,于禁都多少参与了。在赤壁还当了水军总督——代替蔡张那两个死鬼的——但成效大家都知道了。 
  实际上在历史上,于禁的战绩是与张合张辽等并列而毫不逊色的。《三国志》上说:“ 
  及太祖领兖州,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属将军王朗。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 
  才任大将军,那是把他拔到了足以左右一个国家军事才能的高度了。 
  在与河北军作战中,战绩则:“太祖初征袁绍,绍兵盛,禁愿为先登。太祖壮之,乃选步骑二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