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八
阿难!正心……阿难!非正心,为意行,缘此而生苦乐。
十九
阿难!于此等诸法,不生无明。阿难!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无有其身缘此而生内之苦乐。无有其语缘此而生内之苦乐。无有其意缘此而生内之苦乐。缘此而生内之苦乐,无其田(无生起之余地)、无其事、无其理、无其论事。
'二六' 第六 优波摩那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尊者优波摩那来诣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优波摩那,向世尊作是言曰:
三
“大德!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大德!又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他作。大德!又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亦他作。大德!又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
四
大德!于此,世尊是作如何说?如何语耶?若我等答世尊之所说,应如何说示耶?不可无实谤世尊。我等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将不住于难诘处。
五
“优波摩那!我说:“苦是缘生。”“依何而成耶?依触而有苦。”如是是我所说,无有因无实谤我,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则不住于难诘处。
六
然则优波摩那!彼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亦云:“缘触有苦”……彼等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是无因生,”亦云:“缘触而有苦”。
七
然则优波摩那!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不依触、无得经验,”彼实不知此处。……沙门婆罗门说示:“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不依触无得经验,”彼实不知此处。
'二七' 第七 缘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为全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何为老死耶?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发、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部类,各种众生之殁、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之老与此之死,诸比丘!此谓之老死。
四
由生之集,而有老死之生起。由生灭,而有老死灭,唯此八支圣道,是趣老死灭之道迹。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五
诸比丘!生者何耶?……
六
诸比丘!有者何耶?……
七
诸比丘!取者何耶?……
八
诸比丘!爱者何耶?……
九
诸比丘!受者何耶?……
十
诸比丘!触者何耶?……
十一
诸比丘!六处者何耶?……
十二
诸比丘!名色者何耶?……
十三
诸比丘!识者何耶?……
十四
诸比丘!行者何耶?诸比丘!有此等三行:'即'身行、语行、心行。诸比丘!此等谓之行。由无明之集,而有行之生起;由无明之灭,而有行之灭。唯此八支圣道,乃趣行灭之道迹。即正见……正定。
十五
诸比丘!圣弟子知如是之缘,知如是之缘起,知如是之缘灭,知趣如是缘灭之道迹。诸比丘!此等圣弟子谓达见27,亦云达见,谓达此正法,谓见此正法,谓具足学智,谓具足学明,谓入于法流,谓圣明达慧,亦谓建立不死之扉。
'二八' 第八 比丘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如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
四
知生,……
五
知有,……
六
知取,……
七
知爱,……
八
知受,……
九
知触,……
十
知六处,……
十一
知名色,……
十二
知识,……
十三
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
十四
诸比丘!老死者何耶?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发、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部类,各种众生之殁、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之老与此之死,诸比丘!此谓之老死。
十五
由生之集,而有老死之生起,由生之灭,而有老死之灭。唯此八支圣道,乃趣老死灭之道迹。即:正见……正定。
十六~二四
诸比丘!生者何耶?……诸比丘!有者何耶?……诸比丘!取者何耶?……诸比丘!爱者何耶?受、触、六处、名色、识者何耶?……
二五
诸比丘!行者何耶?诸比丘!有此等之三行。即:身行、语行、心行是。诸比丘!此等谓之行。由无明之集,而有行之生起,由无明之灭、而有行之灭。唯此八支圣道,乃趣行灭之道迹。即:正见……正定是。
二六
诸比丘!有比丘,知如是之老死、知如是老死之集、知如是老死之灭、知如是趣老死灭之道迹。
二七~三六
知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知行之集、 知行之灭、知如是趣行灭之道迹。
三七
诸比丘!对此,比丘谓之达见,亦云达见、达此正法、见此正法、具足学明、入于法流、圣明达慧,建立不死之扉。
'二九' 第九 沙门婆罗门(之一)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十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知老死之灭、不知趣老死灭之道迹。……不知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不知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灭、不知趣行灭之道迹。
十三
诸比丘!不知此等之彼等沙门或婆罗门,于沙门非正沙门、于婆罗门非正婆罗门。又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或婆罗门之义,于现法自知,非入实证而住者。
十四~二四
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知行之 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
二五
诸比丘!知此等之彼等沙门或婆罗门,于沙门是正沙门,于婆罗门是正婆罗门。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与婆罗门之义、于现法得自知入实证而住者。
'三0' 第十 沙门婆罗门(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三
尔时,'世尊宣曰:'“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知老死之灭、不知趣老死灭之道迹,彼等实不知住于超脱老死之处。
四~十二
不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
十三
不知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灭、不知趣行灭之道迹,彼等实不知住于超越老死之处。
十四
诸比丘!如何沙门或婆罗门,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者,则知住于超越老死之处。
十五~二三
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
二四
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处。”
此颂曰:
二之十力缘 异学与浮弥
及优波摩那 缘与比丘二
沙门婆罗门
第四 伽拉罗刹利品
'三一' 第一 生者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世尊说已,即从座起,入室。
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弗曰:此乃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言:
对法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
舍利弗!以此略说之事,应依广说解明其义。如是说时,尊者舍利弗默然。
三
世尊再向尊者舍利弗说……尊者舍利弗,再默然。
四
世尊三度向尊者舍利弗曰:“舍利弗、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言:
对法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
友!舍利弗!以此所略说之事,应依广说,解明其义。”尊者舍利弗三度默然。
五
“舍利弗!视此为不生者耶?舍利弗!视此为生者耶?”
六
“大德!以正慧如实见之“此乃生者,”以正慧如实见之“此乃生者,”生者以行厌离、离贪、灭。”“以正慧如实见之,彼乃食生耶?以正慧见之。”“彼乃食生。则行食生之厌离、离贪、灭。”“因彼食灭,生者乃灭法,如实依正慧见之耶?因彼之食灭,生者乃灭法,如实依正慧见,则行灭法之厌离、离贪、灭。大德!是如是学。”
七
“大德!究法者为何耶?大德!此生者以如实正慧见。此乃生者依如实正慧见生者有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依如实智慧见,彼食乃生。依如实智慧见之,彼食乃生者,则有食生之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彼依如实正慧见之食之灭,生者是灭法,依如实正慧见彼食之灭,生者乃灭法者。则有灭法之厌离、离贪、 灭、无取着、解脱。大德!如是为法之追究者。
八
大德!如是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曰:
对法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
大德!我以此所略说,依如是广说,以知是义。”
九
“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依如实正慧见之此为生者、依如实正慧见,此为生者,生者则行厌离、离贪、灭。依如实正慧见,彼食生。依如实正慧见,彼食生者,则行食生厌离、离贪、灭。依如实正慧见,由食之灭,生者是灭法。依如实正慧见,依彼食灭、生者乃灭法者。则行灭法厌离、离贪、灭。舍利弗!是如是学。
十
舍利弗!究法者何耶?舍利弗!依如实智慧见之,此乃生者。依如实正慧见,此乃生者,生者则有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依如实正慧见之,彼为食生。依如实正慧见之,彼为食生者,则有食生之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如实依正慧见之,依彼食之灭,生者乃灭法。依如实正慧见之,依彼之食灭, 生者乃灭法者,则有灭法之厌离、离贪、灭、无取着、解脱。舍利弗!如是乃究法者。
十一
舍利弗!如是为波罗延那(经)阿逸多之所问中言:
法之追究者
有学及凡夫
问此等威仪
请友以说示
舍利弗!以此略说,依如是广说,是义即可明。”
'三二' 第二 伽拉罗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伽拉罗刹利比丘,走近尊者舍利弗。近已,与尊者舍利弗俱相致问、交谈问候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伽拉罗刹利比丘,向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友!舍利弗!牟犁破群那比丘已舍戒还U矣。”“我想,彼尊者乃于此法与律中,是不得安慰。”
四
“然,尊者舍利弗于此法与律中得安慰否?”“友!我于此法与律中,是无惑。”
五
“友!于当来之事,又云何耶?”
“友、我于当来之事,是无疑者。”
六
尔时,伽拉罗刹利比丘则从座起,来诣世尊座之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七
坐于一面之伽拉罗刹利比丘,向世尊作如是言:“大德!尊者舍利弗自说:“得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不再有生。””
八
尔时,世尊告一比丘曰:“来,比丘!汝以我语告舍利弗:“友!舍利弗!师唤汝。””
九
“大德!唯然!”彼比丘奉答世尊,诣尊者舍利弗之处。诣已,向舍利弗曰:“友!舍利弗!师唤汝。”
十
“友!唯然!”尊者舍利弗答彼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
一面。
十一
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曰:“舍利弗!汝自说:“得智,如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不再有生。”此事真实耶?”“大德!勿以此等之句,以此等之文谓非义。”
十二
“舍利弗!良家之子应依如何法门以记智耶?时而可如是记说耶?”
十三
“大德!我亦不如是说。大德!此等之句,不依此等之文说义。”
十四
“舍利弗!若对汝作如是问:“友!舍利弗!云何知,云何见,而称说:“我,自得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不再有生耶?”舍利弗!汝如是被问,如何作答耶?”
十五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如何知、如何见、自得智、称说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有生。”大德!如是问我,应如是答:
十六
“友!生乃有因,依其因灭,于其因尽,则知生已尽。于因之尽,知生已尽,而“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更不有生。”大德!如是之问,我则如是作答”。
十七
“舍利弗!若再以如是问汝:“友!舍利弗!生又由何因、何集,依何而生,以何为本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十八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生又以何为因……以何为本耶?”大德!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友!生为有因、为有集、依有而生、以有为本。”大德!对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十九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舍利弗!有又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以何为本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二十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有又以何为因……以何为本耶?”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友!有以取为因、以取为集、依取而生、以取为本。”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一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取以何为因……?”
二二~二三
“舍利弗!若如是问汝:“友!爱又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以何为本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二四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又爱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依何而生,以何为本耶?”大德!如是问,我如作是答:“友!爱以受为因、以受为集、依受而生、以受为本也。”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五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舍利弗!如何知、如何见时,汝无乐着于受耶?”舍利弗!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二六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如何知,如何见时,汝无乐着于受耶?”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七
“友!此等有三受。三受者何耶?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是。友!此等之三受是无常。如是无常苦时,而不乐着于受。”大德!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二八
“善哉,善哉!舍利弗!舍利弗!此法门亦略得作答,即:如何所受皆是苦。”
二九
“舍利弗!若又如是问汝:“友!舍利弗!如何自称得解脱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有生耶?”舍利弗!对如是问,汝如何作答耶?”
三十
“大德!若如是问我:“友!舍利弗!如何自称得解脱智,知生己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来此生耶?”大德!对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三一
“友!我于内解脱,依一切取灭,住于正念。住正念故,诸漏不随增,我不认我。
?对如是问,我如是作答。”
三二
“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此为略说此义之法门。依沙门所云之诸漏,
三三
世尊说已,即从穑胧摇1说戎盥椅藁螅乙丫∥抟伞!?br》
三四
尊者舍利弗,于世尊离去未久、向诸比丘曰:
三五
“友!我先前尚未经验时,世尊起初问我,时我是愚昧。友!世尊初问于我予随喜耶?友!我作是念:
三六
“世尊!若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问我,我亦一日,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答世尊。
三七
世尊!若一夜以异文、异方K之义问我,我亦一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答世尊。
三八
世尊若一日一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问我,我亦一日一夜,以异文、异方便之义,奉答世尊。
三九
世尊若二日二夜,以此义问我,我亦二日二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十
世尊若三日三夜,以此义问我,我亦三日三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一
世尊若四日四夜,以此义问我,我亦四日四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二
世尊若五日五夜,以此义问我,我亦五日五夜,以此义奉答世尊。
四三
世尊若六日六夜,以此义问我,我亦六日六夜,以此义奉答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