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应部经-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是我闻。一时尊者大迦叶,尊者舍利弗住波罗奈之仙人堕处鹿野苑。



  尔时,尊者舍利弗,暮时由宴坐起,来近大迦叶……礼敬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对尊者大迦叶作是言曰:



  “友,迦叶!于此不热诚、不知愧,则不达菩提、不达涅槃、不达无上之安稳。然热诚与知愧、则得达菩提,得达涅槃,得达无上之安稳。”



  “友!如何不热诚、无愧,不达菩提、不达涅槃、不达无上之安稳耶?如何热心知愧、得达菩提、得达涅槃、达无上之安稳耶?”




  “友!此有比丘,对“未生之恶不善法,于我使生时,为不利。”此为不热诚。对“已生之恶不善法、不舍离,为不利。”此为不热诚。对“未生之善法,于我不使生,为不利。”则为不热诚。对“已生之善法,于我使灭,为不利。”此为不热诚。”友!如是为不热诚。
  



  友!无愧者何耶?友,于此有比丘,对“未生之恶不善法,于我使生时,为不利。”此为不知愧。对“已生之恶不善法,于我不舍离,为不利。”此为不知愧。对“未生之善法,于我不使生,为不利。”则不知愧。又,对“已生之善法,于我使灭时,为不利。”此为不知愧。友!如是为无知愧。



  友!如是之不热诚与不知愧,不达菩提、不达涅槃、不达无上之安稳。
  



  友!热诚者何耶?友!此有比丘,对“未生之恶不善法,于我使生,是为不利。”如此是为热诚。对“已生之恶不善法,于我使不舍离,是为不利。”是为热诚。对未生之善法,于我使……”是为热诚。友!如是为热诚。




  友,愧者何耶?
  友!于此有比丘,对“未生之恶不善法,于我使生,是为不利。”此则知愧。对“已生之恶不善法、于我使不舍离,是为不利,”此是为愧。对“未生之善法,我使不生,是为不利。”是为愧。对“已生之善法,于我使灭,是为不利。”此为愧。

十一

  友!如是之热诚与知愧,得达菩提、得达涅槃、得达无上之安稳。”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汝等入于在俗之家,当如月喻,整身调心而走近。入于在俗之家,应常如新来比丘之谦虚。



  诸比丘!譬如有人,对眺望古井、山崖、川渊,宜整身调心。诸比丘!同此,入于在家,得整身调心近以趋近,对于在俗人众应谦虚。“诸比丘!迦叶如月喻,整身调心近于在俗之家。于在俗之家如新来比丘之谦虚。



  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比丘应如何适于进入在俗之家耶?”



  “大德!世尊为我等之法本,世尊为我等之教导者,世尊为我等之归依处。善哉,大德!世尊显示此所说义,诸比丘闻世尊之所说,当受持奉行。”



  尔时世尊,以手挥向虚空曰:“诸比丘!譬如此手之对虚空,无著、无捉、无缚。诸比丘!同此,比丘如何趣于在俗之家耶?于俗家,当心亦无著、无捉、无缚。应念:“欲得者将得,欲为功德,则将成就。”



  又如对己之所得欢喜满足,于他之所得亦欢喜满足。比丘!如是之比丘,适宜入于在家。诸比丘!迦叶虽近任何之家,于在俗之家,为心无著、无捉、无缚,彼念欲得者将得,欲为功德,则将成就。



  又如对己之所得欢喜满足,对他之所得亦欢喜满足。



  诸比丘!如是之比丘,适宜入于在俗之家。



  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比丘之不净说法者,为如何耶?比丘之净说法者,为如何耶?”

十一

  “大德!世尊为我等之法本,世尊为教导者,世尊为归依处。善哉,大德!世尊显示此等所说之义,诸比丘闻世尊之所说,当受持奉行。”

十二

  “诸比丘!若然,当谛听,当善思念,我将说。”彼等诸比丘向世尊奉答曰:“唯然,大德!”
世尊曰:

十三

  “诸比丘!任何之比丘,以如是之心,对他人说法者:“实为我闻法,闻法生欢喜,欢喜而向我示其欢喜之表态。”诸比丘!如是为比丘之不净说法。

十四

  诸比丘!任何之比丘,以如是之心,对他人说法者:“法乃由世尊善说者,于现世不隔时而有果报,可得说来见之法,而导于涅槃。识者各各应自知之法。实为我闻法,闻法而予了解,了解而更如法修行。”如是乃契于善法之性质,向他说法,由悲愍、哀怜之哀愍为始,向他人说法。诸比丘!如是乃比丘之净说法。

十五

  诸比丘!迦叶以如是之心说法:“法由世尊所说者。于现世不隔时而有果报,可得说来见之法,以导于涅槃者,识者各各应知之法。实为应我闻之法,闻法而予了解,了解而更如法修行,”如是乃契于善法之性质,由悲愍、哀怜之哀愍为始,向他人说法。 

十六

  诸比丘!我嘱迦叶,或嘱如迦叶者,教诲汝等。依所教诲者、汝等须如是修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比丘应如何适宜入于在俗之家耶?比丘应如何不适入在家耶?”



  “大德!世尊为我等之法本……”,世尊曰:



  “诸比丘!任何之比丘,以如是之心入于在家:“对我唯行施、勿不施。对我唯多施、勿少施、对我唯施胜,勿施粗。对我唯速施、勿缓施。对我唯尊重施、勿不恭。”



  诸比丘!若彼比丘以如是之心,近于在家,若不旃与,因此彼比丘生怒,彼因之感受苦、忧,“少施非多……施粗非胜……施缓非速。”因此比丘生怒。彼因之感受苦、忧。施不恭敬、非尊重。因此比丘生怒,因之感受苦、忧。诸比丘!如是之比丘乃不适宜入在俗之家者。



  诸比丘!比丘以如是之心近于在家于他家对此事得作如何考虑耶?即:“唯对我施、勿不施、唯对我多施、勿少施,唯对我施胜,勿施粗,唯对我速施、勿缓施。唯对我施尊重、勿不恭。”



  诸比丘!若彼比丘以如是之心近于在俗之家,虽不施与,比丘亦不因此生怒,彼因之不感受苦、忧。“少施非多,施粗非胜,施缓非速,施不恭敬,非尊重。”比丘不因此生怒,彼因之不感受苦、忧。诸比丘!如是之比丘,适于入在俗之家。



  诸比丘!迦叶以如是之心入于在家。于他家得作如何之考虑耶?即:“唯对我施、勿不施,唯对我多施、勿少施,唯对我施胜、勿施粗,唯对我速施、勿缓施,唯对我施尊重、勿不恭。”



  诸比丘!若彼迦叶,以如是之心近于在家,虽不施,迦叶因此亦无怒,彼因之不感受苦、忧。施少而非多,迦叶因此无怒,彼因之不感受苦、忧。施粗而非胜, 迦叶因此无怒,彼因之不感受苦、忧,施缓而非速,迦叶因此无怒,彼因之不感受苦、忧。施不恭而非尊重,迦叶因此无怒,彼因之不感受苦、忧。



  诸比丘!我嘱迦叶,或嘱如迦叶者教诲汝等,对所教诲,汝等应如是行。”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



  尔时,尊者大迦叶,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对坐于一面之尊者大迦叶,世尊作如是曰:“迦叶!汝龄老矣,此等可弃舍之粗布粪扫衣,于汝犹重。迦叶!然则,汝可执家主之衣,食所谓之食,住于我侧。”



  “大德!我于长夜,住阿兰若,而赞叹住阿兰若。为乞食者,而赞叹乞食者。为着粪扫衣者,而赞叹着粪扫衣。为持三衣者,而赞叹持三衣。我少欲,而赞叹少欲。我知足而赞叹知足。我远离,而赞叹远离。我无交往而赞叹无交往。我精勤,而赞叹精勤。”



  “迦叶!汝观几何之义,长夜住阿兰若,而赞叹住阿兰若……为乞食者……着粪扫衣者……持三衣者……少欲……知足……远离……无交往……精进而赞叹精进耶?”



  “大德!我以观二义,长夜以住阿兰若,赞叹住阿兰若……为乞食者……着粪扫衣者,持三衣者……少欲……知足……远离……无交……精勤而赞叹精进。”



  其一方面,观自之现法乐住;他方面,为切望后人入随见,哀愍后人。彼等实乃为佛、随佛之弟子,彼等长夜住阿兰若者,赞叹住阿兰若者……乞食者……着粪扫衣者……持三衣者……少欲……知足……远离……无交……精勤而赞叹精进者。彼等如是为入,此长夜为彼等之利益与幸福。 



  “大德!我观此等二义,长夜住阿兰若,赞叹住阿兰若,乞食者……着粪扫衣者……持三衣者……少欲……知足……远离……无交……精勤而赞叹精进。”



  “善哉,善哉!迦叶!为众多人之利益而行,为众多人之幸福,为世闻之哀怜,为人天之利益、幸福而行。”



  “然则迦叶!汝可舍弃所执之粗布粪扫衣,行乞食、住于森林。”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



  尔时,尊者大迦叶来诣世尊之处……



  对坐于一面之尊者大迦叶,世尊作如是曰:“迦叶!汝可教诫诸比丘。迦叶!汝可对诸比丘设示法语。迦叶!我或汝应对一切诸比丘教诫。我或汝应为说一切法语。”



  “大德!今告诸比丘甚难:“告诸彼等有难色。”彼等不忍,所教不能率直执受。大德!我见此处与阿难共住之班达比丘及与阿那律共住之阿宾吉伽比丘,互为卓越之论议。“请来,比丘!谁之所语较多耶?谁之所语较优耶?谁之所语较长耶?””



  尔时,世尊言告一比丘曰:“比丘,汝来!可告以我语:“师唤尊者等”即向与阿难共住之班达比丘及与阿那律共住之阿宾吉伽比丘。” 



  “唯然!大德!”彼比丘奉答世尊,然后近至彼等诸比丘处。近已,告彼等诸比丘曰:“师唤尊者等。”



  “友!唯然。”彼等答彼比丘,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对坐于一面之彼等诸比丘,世尊作如是言曰:“诸比丘!汝等相互论议卓越之事,为真实耶?‘且来,比丘!谁之所语较多耶?谁之所语较优耶?谁之所语较长耶?’””“大德!唯然。”



  “诸比丘!我对汝等曾作如是说法:“诸比丘!汝等应论义相互卓越之事。”如何知说如是法,“且来,比丘!谁之所语较多耶?谁之所语较优耶?谁之所语较长耶?”“大德!是不然。”



  “诸比丘!若知我未对汝等说如是之法者,何故汝等愚人、得知、得见,于如是善说之法、律下出家,相互:“且来,比丘!谁之所语较多耶?谁之所语较胜耶?谁之所语较长耶?”论议此卓越之事耶?”

十一

  尔时彼等诸比丘,稽首世尊之足,白世尊言:“大德!我等本篇闇愚,本为痴愚了本为不善,罪制伏我等。我等于如是善说之法、律出家,相互:“来,比丘!谁之所语较多耶?谁之所语较胜耶?谁之所语较长耶?”论议此卓越之事。大德!我等已知其为罪,以后当再不犯,望世尊摄受。”

十二

  “诸比丘!实汝等本为闇愚,本为痴愚,本为不善、罪制伏汝等。汝等如是,于善说之法、律出家,相互:“且来,比丘!谁之所语较多耶?谁之所语较胜耶?谁之所语较长耶?”论议此卓越之事。诸比丘!汝等已见其罪,且如法忏悔,我对汝等之忏悔摄受。

十三

  诸比丘!见罪为罪,如法忏悔,以后入于自制,乃于圣者之律有利益。”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



  尔时,尊者大迦叶,来诣世尊处……



  对坐于一面之尊者大迦叶,世尊作如是曰:“迦叶!汝宜教诫诸比丘。迦叶!汝宜向诸比丘说示法语。迦叶!我或汝皆应教诫诸比丘。我或汝皆应法语说示。”



  “大德!今甚难向诸比丘说示,彼等对所说有难色。彼等不忍,所教不能率直执
受。



  大德!无论何人于善法不信,不知惭于善法,不知愧于善法,无精进于善法,无慧于善法者,则对彼夜或昼来,于善法唯有退没不能增大。



  大德!譬如月之黑分,夜或昼来,色减退,圆减退,光减退、广袤减退。大德!同此,无论何人不信于善法,不知惭,不知愧。无精进,无慧于善法,对彼夜或昼来,于善法退没,不能增大。



  大德!不信之人为退转。大德!不知惭之人为退转。大德!不知愧之人为退转。大德!懈怠之人为退转。大德!恶慧之人为退转……忿怒之人……大德!嗔恨之人为退转。大德!不受教诫之比丘为退转。



  大德!无论何人有信于善法,知惭于善法,知愧于善法,有精进于善法,有慧于善法,则对彼夜或昼来,于善法增大,无退没。



  大德!譬如月之白分、夜或昼来,色增长,圆增长,光增长,广袤增长。大德!同此,凡人于善法有信、……有惭……有愧,有精进,于善法有慧,则对彼夜或昼来,于善法增大,无退没。



  大德!有信之人为不退转。大德!知惭之人为不退转。大德!知愧之人为不退转。大德!精勤之人为不退转。大德!持慧之人为不退转。大德!无忿之人为不退转。大德!无恨之人为不退转!大德!受教诫之比丘为不退转。”

十一

  “善哉,善哉!迦叶!迦叶!任何之人不信于善法……不知惭……不知愧,无精进,无慧于善法,则对彼夜或昼来,退没于善法,无增大。

十二

  迦叶!譬如于月之黑分,夜或昼来,色减退……广袤减退。迦叶!同此,任何之人,不信于善法……不知惭,不知愧,无精进,无慧于善法,则对彼夜或昼来,于善法退没,无增大。

十三

  迦叶!不信之人为退转。……不知惭……不知愧……懈怠、恶慧、忿恨之人,迦叶!此为退转。迦叶!无教诫之比丘为退转。

十四

  迦叶!任何之人,有信于善法……知惭、知愧、有精进,有慧于善法,则对彼夜或昼来,增大于善法。

十五

  迦叶!譬于如月之白分、夜或昼来,色增长、圆增长、光增长、广袤增长,  迦叶!同此,任何之人,有信于善法,知惭、知愧、有精进,有慧于善法,则对彼夜或昼来,增大于善法,无退没。

十六

  迦叶!有信之人为不退转,知惭之人……知愧、精勤、持慧、无忿、无恨之人,迦叶!此为不退转。迦叶!受教诫之比丘为不退转。”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粟鼠饲养所。



  尔时,尊者大迦叶,来诣世尊之处……



  对坐于一面之尊者大迦叶,世尊如是曰:“迦叶!汝宜教诫诸比丘。迦叶!汝宜对诸比丘说示法语。迦叶!我或汝须教诫诸比丘。我或汝应说任何之法语。”



  “大德!今对诸比丘说法甚难,彼等对所说有难色。彼等不忍,对所教不能率直执受。”



  “然则迦叶!往昔有长老比丘住阿兰若,赞叹住阿兰若。为乞食者,赞叹乞食者。为着粪扫衣者,赞叹着粪扫衣者。为持三衣者,赞叹持三衣者。为少欲者,赞叹少欲者。为知足者,赞叹知足。为远离者,赞叹远离者。为无交往者,赞叹无交往。 为精勤者,赞叹精进者。



  今有比丘,为住阿兰若者,赞叹住阿兰若者。为乞食者,赞叹乞食者。为着粪扫衣者,赞叹着粪扫衣者。为持三衣者,赞叹持三衣者。为少欲者,赞叹少欲者。为知足者,赞叹知足者。为远离者,赞叹远离者。为无交往者,赞叹无交往者。为精勤者,赞叹精勤者。长老之诸比丘,对彼比丘以座相请:“请来,比丘!此比丘何名?此比丘实为幸,此比丘实以学为欲。请来,比丘!请坐此座。”



  迦叶!如今,年少之比丘,如是思惟:“实今有比丘,为住阿兰若,赞叹住阿兰若……为乞食者……为着粪扫衣者……为持三衣者……少欲……知足……远离……无交往……精勤者赞叹精进。长老之诸比丘,以座请彼比丘:“汝来,比丘!此比丘何名?此比丘实为幸,此比丘实欲学。请来,比丘!请坐此座,”令彼等入此状况,乃为彼等长夜之利益与幸福。



  迦叶!又,今有长老之诸比丘,住则非为阿兰若,对住阿兰若不赞叹。非乞食者,不赞叹乞食者。非着粪扫衣,不赞叹着粪扫衣者,非持三衣者,不赞叹持三衣 者,非少欲,不赞叹少欲者。非知足,不赞叹知足者。非无交往,不赞叹无交往者。非精进,不赞叹精进者。



  今有著名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