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应部经-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十一
  
    诸比丘!譬如染丝者或画师,用染料、胭脂、姜黄、蓝、茜,善磨之板、壁、布片,以画男女之像,肢节悉现。诸比丘!如是之无闻凡夫,反覆而起色,起受……想……行……识。
  
  十二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受……嵯……行……识……乃至……
  
  十三~十四
  
    “诸比丘!是故于此处……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 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九c)。
    2 “名为行之画”。“是游方之画”,名为数论婆罗门外道。彼等以布作裤,由善趣恶趣画种种幸、不幸,说若行是业必得是果,持此而游方(原注)。
    3 “所思”原本cittata由暹罗本cintita改之。
  
  '一O一' 第九 手斧之柄(船舶)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说知见而诸漏灭尽,非不知不见。
  
  四
  
  
    诸比丘!以如何知见,而尽诸漏耶?此是色,此是色之集,此是色之灭。此是受……想……行……识也。此是识之集,此是识之灭。诸比丘!如是知见,而尽诸漏。
  
  五
  
    诸比丘!若比丘不勤勉修习而住者,虽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解脱诸漏”,无执取而心不得解脱诸漏。
  
  六
  
    所以者何?应言不修习故。不修习于何耶?不修习四念处,不修习四正勤,不修习四神足,不修习五根,不修习五力,不修习七觉支,不修习八支圣道故。
  
  七
  
    诸比丘!譬如有八、十、十二之鸡卵,鸡则不正孵抱于此,不正暖之,不正孵之。 
  
  八
  
    彼鸡虽希望雏能“以足、爪、鸡冠,或口嘴以破卵壳,安稳而出生”,彼雏却不能以足、爪、鸡冠,或口嘴以破卵壳,安稳而出生。
  
  九
  
    所以者何?诸比丘!虽有如是八、十、十二之鸡卵,鸡则不正抱于此,不正暖之,不正孵故。
  
  十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不勤勉修习而住者,虽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无执取而心不得诸漏解脱。
  
  十一
  
    所以者何?应言不修习故。不修习于何耶?不修习四念处……乃至……不修习八支圣道故。
  
  十二
  
    诸比丘!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虽不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 
  
  十三
  
    所以者何?应言修习故,修习于何耶?修习四念处、修习四正勤、修习四神足、修习五根、修习五力、修习七觉支、修习八支圣道故…
  
  十四
  
    诸比丘!譬如有八、十、十二之鸡卵,鸡乃正抱于此,正暖之,正孵之。彼鸡虽不希望“雏以足、爪、鸡冠,或口嘴、破其卵壳,令安稳出生”,彼雏能以足、爪、鸡冠,或口嘴,破其卵壳,安稳出生。
  
  十五
  
    所以者何?诸比丘!如是八、十、十二之鸡卵,鸡乃正抱于此,正孵故。
  
  十六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虽不希望“无执取,而心恿诸漏解脱”,无执取而心解脱诸漏。 
  
  十七
  
    所以者何?应言修习故。修习于何耶?修习四念处……乃至……修习八支圣道故。
  
  十八
  
    诸比丘!譬如石匠或石工匠弟子之斧柄现其指迹,现其母指迹。彼虽不知“我手握斧柄所损,今日几许、昨日几许、明日几许”,而只知损之损。
  
  十九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虽不知“我漏之尽今日几许、昨日几许、明日几许”,以知漏之尽。
  
  二十
  
    诸比丘!譬如海上有船舶,以藤缀缚而漂流于六月水上,冬则漂着于陆地,缀缚被风日所曝。彼缀缚又被云雨所沾3,容易耗损腐败。
  
  二一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诸结容易损耗腐败。”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七a)。
    2 以下至本经之终,和增支部经典原典四、一二五以下刖文。
    3 “沾”原本abhippavatthani由暹罗本abhippavutthani改之。
  
  '一O二' 第十 无常性(想)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以修习无常想,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贪,永尽一切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四
  
    诸比丘!譬如田夫,秋时执大犁而耕,以断一切生长之根。诸比丘!如是修习焦常想,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欲,永尽一切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五
  
    诸比丘!譬如割婆罗波草人,割波罗波草,以捉其端而振动上下,振动左右,振动而弃之。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六
  
    诸比丘!譬如庵罗果脱离于树干,着于树干之庵罗果,悉随于此。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七
  
    诸比丘!譬如重阁之一切重檐之向于屋顶、趣于屋顶、集于屋顶,以屋顶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八
  
    诸比丘!譬如诸根香中,以随时檀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九
  
    诸比丘!譬如诸核香中,以赤檀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十
  
    诸比丘!譬如诸华香中,以夏生之花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十一
  
    诸比丘!譬如诸小王悉随属于转轮王,转轮王为其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十二
  
    诸比丘!譬如诸星之光明,悉不应于月光十六分之一,以月光为其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十三
  
    诸比丘!譬如秋时,空豁无云时,日升于苍天,以除一切虚空之闇冥,辉耀热照。诸比丘!如染修习无常想,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贪,永尽一切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摔。
  
  十四
  
    诸比丘!如何修习无常想?如何多修习者,永尽一切欲贪……乃至……永断一切我慢耶?
  
  十五
  
    此是色,此是色之集,此是色之灭,此是受……想……行……识之集,此是识之灭。
  
  十六
  
    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如是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贪,永尽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一、七0c)。
    (第五)华品(终)
    此品之摄颂:
    河流华泡沫
    牛粪与指尖
    清净二系绳
    手斧柄无常
    中五十经终
    中五十经品之摄颂
    封滞阿罗汉
    所食长老名
    以为华品匠
    第二五十经
  
  注:1 原本…sambhayam以暹罗本…savhayam改之。
  
  
犍度篇 蕴相应(下)
  
  第三 后五十经
  
  第一 边品
  
  '一O三' 第一 边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四边。以何为四耶?有身边,有身集边,有灭边,有顺身灭道边是。
  
  四
  
    诸比丘!何为有身边耶?名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边。
  
  五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集边耶?当来有之渴与爱、喜贪俱而为乐着于彼彼。谓:是欲爱、有爱、非有爱。诸比冬!此名为有身集边。
  
  六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灭边耶?彼渴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定弃、解脱、无著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灭边。
  
  七
  
    诸比丘!何为有顺身灭道边耶?即八支圣道是。谓:正见……丈至……正定是。诸比丘!此名为有顺身灭道边。
  
  八
  
    诸比丘!有如是之四边。”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八b)。
  
  '一O四' 第二 苦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苦、苦集、苦灭、顺苦灭道,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苦耶?名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苦。
  
  五
  
    诸比丘!以何为苦集耶?当来有之渴爱……乃至……非有爱是。诸比丘!此名为苦集。
  
  六
  
    诸比丘!以何为苦灭耶?彼渴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定弃、解脱、无着。诸比丘!此名为苦灭。
  
  七
  
    诸比丘!以何为顺苦灭道耶?即八支圣道是。谓:正见……乃至……正定。诸比丘!此名为顺苦灭道。”
  
  '一O五' 第三 有身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有身、有身之集、有身之灭、有顺身灭之道,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耶?名为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
  
  五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之集耶?当来有之渴爱……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身
  之集。
  
  六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之灭耶?彼渴爱之……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身之
  灭。
  
  七~八
  
    诸比丘!以何为有顺身灭之道耶?即八支圣道是。谓:正见……乃至……正定。诸比丘!此名为有顺身灭之道。”
  
  注1 汉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八b)。
  
  '一0六' 第四 所偏知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为汝等'说所知法、偏智、偏智人,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所知法耶?诸比丘!色是所知法,受……想……行……识是所知法。诸比丘!如是名为所知法。
  
  五
  
    诸比丘!以何为偏智耶?诸比丘!乃贪欲之灭尽、嗔恚之灭尽、愚痴之灭尽也。诸比丘!如是名为偏智。
  
  六
  
    诸比丘!以何为偏知人耶?乃名阿罗汉。具寿之名某甲,姓某甲者。诸比丘如是名为偏知人。”
  
  注1 汉诸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九a)。
  
  '一O七' 第五 沙门(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四
  
    诸比丘!于诸沙门、婆罗门,而不如实知此五取蕴之味、过患者,诸比丘!彼于沙门、婆罗门中,虽是沙门、婆罗门,但我不肯许,又因彼诸具寿于现法,非自证知、现证具足住沙门、婆罗门之义。
  
  五
  
    诸比丘!然而,诸沙门,婆罗门如实知此五取蕴之味、过患与出离者,诸比丘!我肯许彼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中是沙门,于婆罗门中是婆罗门。又因彼诸具寿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住沙门、婆罗门之义。”
  
  注1 汉译未详。
    2 以下原本有省略由暹罗本补之。
  
  '一0八' 第八 沙门(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
  
  四~五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不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与出离者……乃至……知……者……自证知、现证具足住……。”
  
  '一O九' 第七 预流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四
  
    诸比丘!圣弟子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与出离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趣于三菩提。”
  
  '一一0' 第八 阿罗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也。
  
  四
  
    诸比丘!比丘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与出离,不执取而解脱故。诸比丘!此比丘名为漏尽阿罗汉。梵行已立,所作已辨,舍弃重担,达得己利,以尽有结,正知解脱。”
  
  '一一一' 第九 欲贪(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于色须断欲、贪、喜、爱。若如是断彼色者,即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四~六
  
    受……想……行……
  
  七
  
    于识须断欲、贪、喜、爱。若如是断彼识者,即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一一二' 第十 欲贪(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于色须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若如是断彼色者,即截断……及根……乃至……
  
  四~五
  
    受……想……
  
  六
  
    于行须断欲……乃至……。若如是断彼行者,即如截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七
  
    于识须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若如是断识者,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边品终此品摄颂曰:
    边与苦有身
    偏知二沙门
    预流阿罗汉
    以及二欲贪
  
  
  
  第二 说法品
  
  '一一三' 第一 无明(比丘)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无明。说无明者,以何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道。
  
  五~八
  
    不知受……想……行……乃至……顺识灭道。
  
  九
  
    比丘!此名为无明,如是为无明人。”
  
  注1 汉译未详,第一一五经参照。
  
  '一一四' 第二 明(比丘)
  
  一~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四
  
    “大德!明。说明者,大德!以何为明?如何为明人?”  “比丘!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知色,色集……色灭……顺色灭道。
  
  五~八
  
    受……想……行……乃至……知顺识灭道。
  
  九
  
    比丘!此名为明,如是为明人。”
  
  '一一五' 第三 说法者(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