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应部经-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 七十二人者,或系指梵天界之诸天数。
  20 读为tasma。
  21 vatasila vattam(禁戒与'善'行)(注释)
  22 婆迦梵天。前生住恒伽河岸为一出家众,曾依神通解救五百商队之渴苦。
  23 在耶尼河岸,村民受到群盗之劫掠,依神通曾予解救。
  24 恒伽河上流之一家族与下流之一家族相交往,并顺流泛舟游览。千盖牙卡龙王兴怒此,乃分水作二分以覆其舟。婆迦以神通化加鲁它岛,破龙王救助众人。上述三则故事出自南传藏三二、三三五页(婆迦梵梵大本生故事)。
  25 古昔名婆迦凯沙瓦,释尊于其弟子称劫波,认弟子其正智,进荐凯沙瓦弟子于国王,其此善根。出自南传藏三一、五四五页(凯沙瓦行者本生故事)。
  26 杂阿含经卷四四.一九(大正藏二.三二四c)
  27 杂阿含经卷四四.一七(大正藏二.三二三c)
  28 paccekabrahma同于辟支佛,独有梵位,非如梵众天、梵辅天之孤独梵天。
  29 此宫殿在梵天座落处之北方,故称辉耀北方。(注释)
  30 动乱(pavedhitam),谓为寒暑等所扰。
  31 杂阿含经卷四四.一六(大正藏二.三二三b)
  32 无可度量是漏尽者。漏尽者如斯之戒行定等不可度量。不能了知、分别其不可量度之漏尽者。瞿迦利迦计量此漏尽者,只有混乱而已。
  33 杂阿含经卷四四.一六(大正藏二,三二三b)
  34 同于前经。
  35 都头梵天原为瞿迦利迦比丘之师,今见比丘贬毁舍利弗、目犍连而得罪,而未警告。
  36 稳和。原文pesala注释为piya…sila。
  37 二句作一句。
  38 垓(nirabbuda)是将零再加三十六之数。
  39 秭(abbuda)是将零附加五十六之数。Jataka 111;P。360参阅《梵汉辞典》二O七页。
  40 杂阿含经卷四八.一二(大正藏二.三五一b)
  41 底本之vassasatassa vassasahassa读为vassasatassa vassasatassa。
  42 杂阿含经卷四四.一三(大正藏二.三二二b)
  43 五髻童子修静虑生梵界。常以童子形游方,故称常童子。
  44 杂阿含经卷三八.三(大正藏二.二七六b)
  45 杂阿含经卷四四.一四(大正藏二.三二二c)
  46 原文jatu me dittham注释为ekamsena maya dittham.
  47 na itiha ititham ti并非如斯之言传而来。
  48 原语ekasmim brahmacariyasmim在注解中解释作ekaya dhammadesanaya(作于一种教法)
  49 原语maccuhayinam注释作marana pariccaginam khinasavanam(脱死漏尽者)
  50 此经偈只在增一阿含经卷三七.二(大正藏二.七0八c)
  51 杂阿含经卷四四.二O(大正藏二.三二五b)
  52 此末罗族之沙罗囿园之沙罗行树,乃迎向东方而排列,而向北方回转,故称Upavattana。
  53 沙罗双树者,乃两棵沙罗树,其根干枝叶皆如缝合而盘错在一起。
  54 得力者balappatto=dasavidhahana balappatto证得十力之士。
  55 santim arabbha解释为其有无余涅槃之义。
  
  
  
   第七 婆罗门相应
  
  第一  阿罗汉品
  
  '一' 第一 陀然阇仁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其时,有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妻,名陀然阇仁,信乐佛、法、僧。
  
  三
  
    时,陀然阇仁,将近于运食与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发三次之欢喜语:“归命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乃至……归命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
  
  四
  
    如是言已,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以此谓陀然阇仁曰:“此卖女不论何时、常语彼秃头沙门之功德。卖女!今我应论破汝师。”
  
  五
  
    “否也!婆罗门!包含世界于天界、魔界、梵天界,包含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中,不见得能论破我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然则,汝婆罗门!去!去即当自知。”
  
  六
  
    时,婆罗堕婆阇之婆罗门、忿怒不喜而诣世尊处。诣已,与世尊相致问交谈而坐一面。
  
  七
  
    坐一面之婆罗堕婆阇姓婆罗门,以偈言世尊曰:
    杀何物乐寝   杀何物不悲
    杀害何一法   瞿昙卿赞叹
  
  八
  
    '世尊:'
    杀忿是乐寝   杀忿无有悲
    婆罗门毒根   以为最上蜜
    忿怒之杀害   圣者是赞赏
    如是之杀法   其杀无有悲
  
  九
  
    如是言已,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是最胜。瞿昙是最胜。瞿昙!犹如令倒者起,覆者显露,示迷者以道,如有眼者得见物形,如闇中之灯明,如是瞿昙请调种种法。我归命世尊瞿昙、法、僧伽。我得于世尊瞿昙之处出家及具足戒!”
  
  十
  
    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得于世尊之处出家及具足戒。
  
  十一
  
    得具足戒不久,尊者婆罗堕婆阇,单独隐栖,不放逸、虔诚、精勤而住,彼正是良家之子,为成就无上梵行,由家'出'无家而出家,于现法得入自知自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十二
  
    于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二' 第二 谗谤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于沙门瞿昙之处,由家'出'无家而出家。
  
  三
  
    忿怒不喜,来诣世尊处。诣已,以激烈恶语谗谤、非难世尊。
  
  四
  
    作如是言已,世尊于此告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曰:“婆罗门!汝如何思惟耶?有朋友亲戚骨肉者、客等来造访汝否?”
  
  五
  
    “唯然,瞿昙!时常有朋友亲戚骨肉者、客等来造访我。”
  
  六
  
    “婆罗门!汝如何思惟耶?汝予与彼等坚食、软食及美食否?”
  
  七
  
    “唯然,瞿昙!我时常与彼等坚食、软食及美食。”
  
  八
  
    “婆罗门!若彼等不受者,则将成为谁之物耶?”
  
  九
  
    “瞿昙!若彼等不受者,彼等食物当属我者。”
  
  十
  
    “婆罗门!如是汝谗谤不应谗谤我,诽谤不应诽谤我,非难不应非难我。我不受汝之此等。婆罗门!彼则是汝之物。谗谤返还其谗谤者,诽谤返还其诽谤者,非难返还其非难者。婆罗门!此谓'主客'共食4、共来往。我不与汝共食、共来往。婆罗门!此是汝物。婆罗门!此是汝物。”
  
  十一
  
    “王与王臣今如是知尊者瞿昙:“沙门瞿昙是应供者,然瞿昙亦将怒。””
  
  十二
  
    '世尊:'
    无忿自调御   是为正生活
    有正智解脱   寂静如是人
    忿由何处起   以忿还忿者
    更为是恶事   不以忿还忿
    战得二胜利   知他之所忿
    静己正念人   自及他两方
    皆行于利益   彼乃自与他
    两方之医师   于法无知者
    以此为愚人
  
  十三
  
    如是言已,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乃至……我今归依世尊瞿昙、法、僧伽。愿于世尊瞿昙座下出家得具足戒。”
  
  十四
  
    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得于世尊之处出家及具足戒。
  
  十五
  
    又,尊者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得具足戒不久,单独隐栖,不放逸、虔诚、精勤而住。彼正是良家之子,为成就梵行,由家'出'无家而出家,于现法得入自知、自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十六
  
    又,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为一阿罗汉。
  
  '三' 第三 阿修罗王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阿修罗王婆罗堕婆阇婆罗门,闻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于沙门瞿昙之处,由家'出'无家而出家。
  
  三
  
    忿怒不喜,来诣世尊处。诣已,以激烈不善之语,谗谤、诽谤世尊。
  
  四
  
    如是言已,世尊默然。
  
  五
  
    时,阿修罗王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沙门!汝胜利!沙门!汝胜
  利。”
  
  六
  
    '世尊:' 
    口出粗恶语   愚者以为胜
    然实胜利者   乃知堪忍人
    以忿还忿者   更为是恶事
    不以忿还忿   战得二胜利
    知他之所忿   静己正念人
    自及他两方   皆行于利益
    彼乃自及他   两方之医师
    于法无知者   以此为愚人
  
  七
  
    如是言已,阿修罗王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言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八
  
    又,此尊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成为一阿罗汉。
  
  '四' 第四 毗兰耆迦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毗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闻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于沙门瞿昙座前,由家'出'无家而出家。
  
  三
  
    忿怒不喜,来诣世尊处。诣已,默然而立一面。
  
  四
  
    时,世尊知毗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心之所念,以偈告毗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曰:
    清净无秽恶   以污无垢人
    恶还其愚人   逆风撒细尘
  
  五
  
    如是言已,毗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世尊!是最胜者。我今归依世尊瞿昙、法、僧伽。愿于世尊处得出家及具足戒。”乃至……“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六
  
    又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成为一阿罗汉。
  
  '五' 第五 不害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不害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三
  
    坐一面之不害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我是不害。瞿昙!我是不害。”
  
  四
  
    '世尊:' 
    若如其名者   汝实为不害
    然而不害于   身口以及心
    以不害他者   始名实不害
  
  五
  
    如是言已,不害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是最胜者……乃至
  
  六
  
    又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六' 第六 萦髻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萦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三
  
    坐一面之萦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偈白世尊曰:
    内外之缠縺   人人迷此缠
    奉问于瞿昙   谁利此缠縺
  
  四
  
    '世尊:' 
    智慧人住戒   以修心智慧
    热心深慎者   彼应离缠縺
    以离于贪着   乃至嗔无明
    漏尽阿罗汉   解脱于缠縺
    名之以及色   障碍及色想
    无余尽消灭   此悉断缠縺
  
  五
  
    如是言已,萦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六
  
    又其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七' 第七 净者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时,净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三
  
    坐一面之净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于世尊处,语此偈曰:
    虽持戒苦行   世间之如何
    婆罗门不清   明行具足者
    唯此是清净   其外无净者
  
  四
  
    '世尊:' 
    虽多唱驮咒   埃满内不净
    外依于欺瞒   非生婆罗门
    譬如刹帝利   婆罗门毗舍 
    首陀旃陀罗   下水清扫人
    精勤而不挠   常勇猛精进
    达最胜清净   知此婆罗门
  
  五
  
    如是言已,净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六
  
    又,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八' 第八 拜火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时,其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行火供,煮酪米饭,为拜火供牺。
  
  三
  
    时,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于王舍城家家乞食,至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家。至而立于一面。
  
  四
  
    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见世尊乞食,以偈白世尊曰:
    三明等具足   生高有多闻
    明行具足者   受食我乳饭
  
  五
  
  '世尊:'  
    离多唱驮咒   埃满内不净
    外蔽于欺瞒   非生婆罗门
    以知于宿命   见天界恶趣
    及达生之灭   圣者力成满
    有此三明人   三明婆罗门
    明行具足者   我受食乳饭
  
  六
  
    “尊者瞿昙且受此食!尊者是婆罗门。”
  
  七
  
    '世尊:'
    我唱此偈者   非为得食者
    婆罗门于此   知见者非法
    诸佛之唱偈   以斥其代价
    婆罗门法住   是为生活道
    漏尽悔行静   完全大圣者
    依事奉饮食   是为功德田
  
  八
  
    如是言已,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九
  
    又,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九' 第九 孙陀利迦
  
  一
  
    尔时,世尊住拘萨罗之孙陀利迦河边。
  
  二
  
    时,又有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于孙陀利迦河边行火供,作拜火供牺。
  
  三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行火供,以完成拜火供牺、立座、回顾四周:“谁应受食我此剩肴供物耶?”
  
  四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见世尊包头坐于树下。见已,以手持剩肴供物,右手执水瓶,以趣近世尊。 
  
  五
  
    时,世尊闻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之足音,摘去头包。
  
  六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此人秃头,此人秃头者。”从此欲折回。
  
  七
  
    然则,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又生如是思念:“婆罗门亦有秃头者,我宁诣而以问其生。”
  
  八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以此白世尊曰:“尊者之生者何?”
  
  九
  
    '世尊:'
    勿以问出生   唯问其行为
    微木亦生火   虽然生为卑
    智慧有骏敏   止恶有惭愧
    是为圣者生   依真所调顺
    以具悉调顺   到达于圣道
    成就梵行人   带来供牺牲
    呼报出食事   是人值供养
    以给于供牺
  
  
  十
  
    '婆罗门'
    于我此供牺   善为于供养
    今见如师者   以前未见故
    我剩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