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联邦的责任心。
九宽容智慧★“没有功夫把半辈子花在吵架上”约翰。海记下了 11 月 8日选举之夜在陆军部发生的一件极有意义
的事。在斯坦顿的办公室,古斯塔夫斯。福克斯在收看电报后忽然兴高采烈、神情若狂,因为他所憎恨的两个人都在选
举中被击败。林肯看了看他,说:“你的个人恩怨感情比我要强烈。或许我的这种情感太少了,不过,我从来不认为这
样做会有什么好处。一个人没有功夫把半辈子都花在吵架上。不论谁只要停止攻击我,我就决不记他的仇。”林肯的这
种思想在当天午夜又表达了一次,他对前来致意的小乐队说:“对于反对我的任何人所抱的动机,我没有指责之意。我
并不以击败任何人为乐。”
因此,即使对于这场即将结束的战争,林肯并不希望报复,而是希望“好好来研究这次事件中发生的一切,把它们
作为哲学从中获取智慧”。
10月 12 日,首席大法官罗杰。塔尼寿终正寝。联邦首席大法官是一个终生职位,这一职位的空出引起了若干人的
追逐。林肯律师事务所的朋友○。
布朗宁也试图谋取此职,他希望费森登前往白宫说项,但被拒绝。其他如斯坦顿、副法官斯韦恩、纽约著名律师埃
瓦茨及戴维。戴维斯等人都被推举到总统面前。而前财政部长蔡斯似乎并不仅仅只是对总统职位情有独钟,最高法院的
首席位置又舒服又稳妥无疑也具有充分的吸引力,他当然不会介意自己大材小用,因而一有机会就表示自己希望到最高
法院去。
林肯自有主见,他冷静地对待这一问题,不想操之过急,故而在 7周里不动声色,静观这个职位觊觎者们的表演。
蔡斯终于沉不住气,写下一封信给总统表示友好。林肯收读后颇有些忍不住,只想发笑。蔡斯想跟林肯斗,确实还差了
点。
得知林肯欲任命蔡斯,马萨诸塞州两位法官前往白宫含蓄地表示反对,其中霍尔法官记下了这一次会见:林肯回答
说:“蔡斯先生非常能干,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我认为他想当总统想得有点脱离了实际。他最近的表现并不一直都很
好。有人对我说:”现在正是搞垮他的时候。‘可我并不赞成搞垮任何人!不管是谁,只要他能做事而且做得不错,我
说就应当让他干。应当给他机会。“
有人告诉林肯,蔡斯曾说过许多关于总统的难听的话。林肯说,蔡斯先生说过这些话,反过来自己也说过不少类似
的话,这样便“收支相抵”了,林肯使用了蔡斯的财政术语,他并不记仇。
12月 6日,林肯将对蔡斯的任命送交国会参议院,参议院一致确认这项任命。
蔡斯成为首席法官,他不会再去对总统职位想入非非,同时,林肯也借此表明,他对激进派作了让步,或者说他朝
激进的路上跨了一步。
★宽容是林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宽容是林肯品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这种品德,他极不愿随便将人处死,为
此斯坦顿常常怒气冲天,战场上的军官们也喷有烦言。有一次马利根上校哭笑不得,因为总统发来一电:“要是你还没
有枪毙掉巴尼,请免。”他的好心肠曾有过一个极好的好结果例子。年纪不大的斯科特有一次自告奋勇替一个生病的战
友站岗,结果他在岗位上睡着了,因为他已两天两夜没合眼。此事的后果就是斯科特将被枪毙。总统知道此事后到他的
帐篷看望了他,和他谈了会儿天,然后告诉他明天的枪决取消了,还说斯科特欠下他很多债,问他是否愿意偿还。斯科
特表示自己大概可以凑足 5、6 百美元,显然误会了总统的意思,总统解释道,这笔债远远不止此数,只有用勇气和尽
忠守职才能偿还。斯科特最后英勇作战,直到伤重不起。临死的时候他让人捎信给总统,说自己已尽力还债,并再次感
谢总统容许他作为一个士兵战死疆场,而不是作为懦夫死于战友之手。
人的生命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了,那么,枪毙一个人有什么好处呢?因此,林肯希望士兵到战场杀敌而不是在后方
被枪毙。在罗斯克兰斯的军区,有一位少校因杀害另一少校而被叛处死刑。 11 月 19 日,林肯致函罗斯克兰斯:“这
封信仍决定把这一案件交你全权处理,而这里只要说明,你千万不要仅仅从杀人抵命的角度来考虑处理这一问题,而必
须想到怎样才能对将来的安全有利。”
林肯的宽容根源于内心深处,同时当他宽大为怀的时候,他所得到的“报答”也坚定了他这样做的信心。他的名言
是“在一天里做一件好事会使两个人同时感到快乐”。一位老妇人因丈夫免服兵役而对林肯十分感激,她含泪说道:
“再见了,林肯先生。我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了,我们天堂里见吧。”
这种朴素的感情使林肯为之深深感动,他送她出门,说:“出现了这么多难事,我担心,我是去不了你说的那个安
息之所了。但如果我去了的话,我肯定会找到你的。你祝愿我到那里去,我相信,这是你所能给我的最良好的祝愿了,
再见吧。”后来他对好友斯皮德说起此事时感叹道:“当我要死的时候,我希望了解我的人这样谈到我,说我一生总是
拔除荆棘,栽种花卉,因为我相信,花卉是会成长的。”
他有一种同情心,并随时推己及人。1862年,他所熟悉的伊利诺伊州布卢明顿的一位书记官阵亡。圣诞节前,他致
函他的女儿范妮。麦卡洛克:“当闻知你善良而英勇的父亲的死讯时,我深感悲痛”,并安慰她,“在我们这个充满悲
伤的世界中,任何人都会碰到哀痛;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将带来最大的苦痛,因为它往往是出其不意地降临”。林肯告
诉她,“唯有时间可以最后洗尽愁肠”,而克服哀痛的方法就是“立刻心情舒畅起来”。最后,林肯说:“你亲爱的父
亲在你心中的记忆,不应当是一种痛苦,而应成为一种悲痛而甜美的情感,它将比你以前所了解的任何情感都更纯洁、
更神圣。”
陆军部给总统送去一批文件,其中马萨诸塞军区副官长的一份报告说,莉迪亚。比克斯比夫人有 5个儿子在战场上
光荣献身①。 1864 年 11 月 21 日,林肯致函比克斯比夫人:“我感到不论我试图用什么样的言词来安慰你的如此巨
大的悲恸,也都将是软弱无力和于事无补的。但我仍得要向你说,你的儿子们是为拯救共和国而为之献身的,你当可从
共和国向你表示的感谢①实际上,比克斯比夫人五个儿子中,只有两个牺牲于战场,其余一个光荣退役,一个当了逃兵,
一个下落不明。
中得到安慰。我祈求天父减轻你失子之痛,只将对失去爱子的怀念留在你的心中,在自由的祭坛前你奉献出如此巨
大的牺牲,这种庄严的自豪感必须属于你。“
从哀痛的情绪中体验圣洁、庄严的情感,并以此安慰那些碰到悲伤的人们,使他们升华,而不是沉溺其中,这无疑
是林肯的伟大之处。
林肯不希望看到有人悲痛欲绝, 1864 年 11 月某天,他说:“只要我在这里待上一天,我就不愿意在任何人的胸
口上扎上一根刺。”他信奉《马太福音》所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他以仁爱待人,同时遵守“登山宝训”给敌人以爱。1864年 3月 18 日,“对那些家在我方境内,被我们关押着的
战俘”,林肯对斯坦顿说,“经过慎重的考虑,我认为这样被释放的人的数量无论如何也不会大到足以对我们产生多大
的危害,却将缓解一些忧伤,至少在一些值得表彰的事例中是这样的。”
缓解忧伤,化解戾气,战争本就残酷,如果能给人以快乐,即使那人是敌对的一方,而只要不会危害我们,为什么
不给呢?而给了之后“会使我从一种无法忍受的压力中摆脱出来”,对于林肯,那可能是人事方面的压力,但更多的则
是内心的压力。
因了内心的仁爱,他爱白人及黑人,爱友人及敌人,乃至推爱及于动物。他因此而发布大赦及重建宣言,只要有人
表示悔改,他就给人以悔改的机会。
但他同时知道,现在是在交战,“战争总得以一胜一败告终”, 1864 年 12 月 6日,林肯在国会咨文中说:“在
将目前可以找到的证据仔细加以考虑之后,我似乎觉得和叛乱头子举行谈判是决不会有任何用处的。除了分裂联邦,任
何其他条件他都决不会接受,而这恰恰是我们决不会,也不可能应允的。??他不可能自愿地再接受联邦,我们也不可
能自愿地放弃联邦。在他和我们之间的问题是十分清楚、简单和不可改变的。这是一个只能通过战争来考验,靠胜利来
裁决的问题。”林肯对什么都可以宽容,但对于分裂联邦的行为却绝不宽容,因此他的大赦对象不包括叛乱头子在内。
他把南部叛乱分子分为叛乱头子和南部人民,在宽容问题上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智慧,擒贼擒王,胁从不办。林肯相信南
部人民有很多是盼望和平和重新联合的。
当然,后来对叛乱头子也在考虑特别宽大。特别是对邦联总统戴维斯等人如何处置的问题,他也决定放他们一马,
并针对这个问题讲了一个故事:“当我在印第安纳还是个小孩的时候,有一天早晨我到一个邻居家去,发现一个个子和
我差不多高的男孩用绳子牵着一头浣熊。我问他干什么,他说,‘这是一头浣熊。爸爸昨晚捉到六头,除了这个可怜的
小家伙外,其余五头都被杀了。爸爸叫我守住直到他回来,我担心他会连这一头也杀了。唉,亚伯,我多么希望它跑掉!
’‘噢,那你为什么不把它放走呢?’‘那可不行,要是我把它放走,爸爸会把我揍扁的。但是,如果它自己跑掉,那
就什么事也没了。’”因此,“现在”,林肯说:“如果杰佛逊。戴维斯之流自己跑掉的话,那就什么事也没了。但是,
如果我们逮住了他们,而我又把他们放走,那么,‘爸爸会把我揍扁的。’”戴维斯后来没能跑掉,因而在监狱中过了
两年。
★黑暗之中一片耀眼的光辉林肯的宽容可以说也是取得胜利、达致和平的一种手段,因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强大,
同时分化敌人。不过,林肯的宽容更多只是针对敌人后方即南部人民,对于军队,林肯知道,还得予以狠狠打击,只有
打到敌人放下武器、停止反抗,和平才会到来。
因此, 1864 年 11 月,当林肯被告知谢尔曼将穿越佐治亚、打到大西洋时,林肯几乎没怎么加以考虑就同意了。
谢尔曼的目的很明确,以前战火一直是在边界州燃烧,南部还不知道什么叫战争,而现在要将战火烧到他们的领土,使
他们切身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恐怖,并打掉叛乱分子的傲气,“使他们见了我们就胆颤心惊”。谢尔曼与林肯不一样,他
深知战争本身就意味着残酷。攻占亚特兰大后,谢尔曼曾遇到一个问题,即如果让市民留下来,那他就不得不供养他们,
这很难做到;同时又得经常防范他们,那就太多麻烦,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因而他简明扼要地下令实施“空城计”,即
将市民赶出城去。为此而导致了与胡德的一场文斗,即互相写信指斥对方,这却使谢尔曼有机会坐下来好好地就战争作
了一番思考,结果认为应当将战争搞得越恐怖越好,要使敌人,不仅包括其军队,还包括其人民,都感到恐怖,“使他
们如此厌恶战争,以致在几代人的时期内不会再有人企图挑起战争。”
谢尔曼派托马斯这块“奇卡莫加的岩石”去镇守田纳西,在那里他拥兵6 万,足以对付胡德的 4万叛军。然后,16
日凌晨开始焚毁亚特兰大的军事设施,无法控制的大火将全城烧掉近三分之一,之后,高唱《约翰。布朗之歌》开始了
他们的征服旅程。
“那天天气特别好,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凉风习习,大家的心情异常兴奋,都感到有什么事即将发生,虽说模模
糊糊说不清楚,但仍充满了新奇冒险感和强大的吸引力”,谢尔曼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在我们的后面,亚特兰大城
的废墟在延烧,浓烟直窜长空,像黑色的棺罩滞留在被毁的城市上空。”
这支部队共 62000精兵,分成 4个纵队前进,以侦察兵探路并有骑兵两侧巡逻配合。他们的任务就是破坏:破坏铁
路,将铁轨制成“谢尔曼绞索”
或“戴维斯领带”;破坏城镇和农庄。谢尔曼虽说曾命令不准偷抢,并对富人与穷人区别对待,但实际上为了获得
给养,必然会使许多人遭受池鱼之殃。
那是“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有人认为,它“流出的熔岩”达“60英里宽、300 英里长”。谢尔曼领着他的精兵
强将声势浩大地开进邦联腹地后悄然无声,林肯很是挂念, 12 月 6日,在国会咨文中谈到战争的时候,他差不多是急
不可耐地谈到了“这一年度中”的这一“最引人注目的军事行动”,他说,“这将表明我们的相对力量已大为增强,表
明我们的总指挥官感到有能力面对、并控制住敌军的各部分兵力,而且还能分出如此装备精良的一支大部队来进行这一
次远征活动。”对于这次远征,谢尔曼深知它是以行动结果为评说基础的,因为如果失败,这次进军就“会被认为是只
有蠢驴才会干的轻率的冒险行动”。林肯尽管对行动意义作了评说,但心中始终惴惴。同日,林肯对小乐队歌手们说:
“我们大家都知道他已走进什么地方去了,但我没法预测他将从什么地方走出来。”因此他建议“为谢尔曼和军队欢呼
三次”。
在林肯为谢尔曼担心的时候,谢尔曼的军队几乎是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向前推进,每天行军 10 英里。令他感到麻
烦倒不是敌人,而是那些视他们若救星的黑人,因为这将增加部队的负担,所以他为劝他们不要跟随而费尽口舌。不过
到 12 月 10 日,他们离萨凡纳只有平均行军速度 1天的路程了。随后不久,谢尔曼与联邦舰队取得联系,首先攻克麦
卡利斯特要塞,再计划攻克萨凡纳。
谢尔曼在海边的攻击还没开始,西边,托马斯在田纳西将他“奇卡莫加的岩石”绰号改成“纳什维尔的大锤”,因
为 12 月 15 日,在纳什维尔,托马斯挥锤一击,胡德所部就成了一堆碎玻璃,使南部这座已显支离的大厦又露出一个
破窗。
胡德早在谢尔曼挥师东进的时候,即领兵西北而上,以托马斯为目标,试图吸引谢尔曼回师增援,但谢尔曼不为所
动。胡德于是长驱直入,直到离纳什维尔不很远的富兰克林才遇到阻击。勇猛胡德丝毫不将罗斯克兰斯放在眼里,下令
正面进攻。11月 30 日,他付出了 6300 人的惨重代价。胡德这时实力受损,进则只有失败,退则士气不振,进退两难
之际,罗斯克兰斯先撤退而至纳什维尔以与托马斯会师,胡德遂率军紧追,直至纳什维尔城南。在那里,胡德兵力已降
至不到 3万人,远非托马斯的对手。
华盛顿看到胡德像只飞蛾一般撞到了托马斯的蜘蛛网上,却迟迟不见托马斯出来吃掉,至为着急。格兰特也一再命
令托马斯出击,却仍不见他行动,恼怒之下于 13 日派洛根前往接替指挥,而洛根还没来得及到那里,托马斯就挥舞起
了他准备达半月之久的锤子:装备精良的骑兵,结果差不多是一锤定音。胡德被打得落花流水,军队损失大半,最后羞
愤辞职。
第二天,林肯向托马斯和其所部全体官兵表示感谢,一支大部队被基本歼灭,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开端”,而
“辉煌的胜利就在你们眼前,千万不要放过它。”
5 天之后,谢尔曼准备好了一份厚礼:“萨凡纳城,连带 150门重炮和大量的弹药,还有 25000包棉花”在圣诞节
前送给林肯,林肯随即给谢尔曼写了一封洋溢着快乐的信:“在你离开亚特兰大向大西洋海岸进军的时候,我虽不能说
十分担心,但的确也很为不安;但由于感觉你的判断必然更为可靠,也想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当时没有阻拦
你。现在这次行动成功了,一切功劳应全归于你,因为我相信,我们这些人所做的最多也不过默许而已。??这次胜利
不仅为我们带来明显的、直接的军事上的利益,它同时还向全世界表明,你的部队完全可以兵分两路,让较强大的部分
去完成一件重要的新任务,而剩下的部分仍足以对付原来和它对峙的全部——胡德的军队,这将会使得一直坐在黑暗中
的人,忽然看到一片耀眼的光辉。”
★消灭奴役就是最大的仁慈林肯信奉自由平等原则,他不愿看到当一些人从自己脸上流的汗中吃到面包①时,另一
些人却从别人脸上流的汗中吃到面包。他的仁爱之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