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告别婆娑-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莎:就别费力了,我们只是恭喜一下而已。
  阿顿:我也在此恭喜你领受到一点点房屋境界的滋味;世间无常之物以后大概现也吸引不了你了。你将来宽恕时会变得更容易一点。
  葛瑞:你是否暗示昨天小店里那件事?
  “作者按:我昨天在店里等候付钱时,柜台的店员却一直在讲电话,我和其他顾客等了好几分钟,开始觉得不耐烦了。我突然想起了个练习,于是设法提醒自己,这景象是我一手导演出来的,然后宽恕那个店员并没有对我做的事情,同时也宽恕了自己。没想到,那店员突然放下了电话;大概连这一幕也是我自编自导吧!阿顿:没错!反正奇迹全是同一回事。当你那样宽恕时,你的心灵所受到的益处是超乎想像的。几年前的你,大概已经翻脸了,即使你至多不过给店员一个白眼。你表现的不错,虽然并非每次都那么成功,再接再厉的!至于那个启示经验,你如今已经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了,这类经验将来还会发生的,只需按照同样的方法修下去,结果(即使只是惊鸿一瞥)会自然现前的。
  葛瑞:还有几次经验也让我感到无比平安喜悦。我实在不需要什么“高峰经验”,光是那种美妙的感觉,就很够意思的了。
  阿顿:你是指去年夏天,你驾着除草车在草地上扯着嗓门大叫:“上主之子自由了!上主之子自由了!”一点都不担心保守派的邻居听到。
  葛瑞:呀!那正是我!
  阿顿:在我们进入正题之前,你可有什么问题?
  葛瑞:鸡跟蛋,究竟哪一个先出现?
  阿顿:这还用说吗?两者同时出现,跟娑婆世界里所有的东西一样。在幻境里,那此东西显得各有渊源,其实不然。让我们讲些正经的吧!
  白莎:你将来会有不少类似世间所谓的“通灵”经验(只有启示不属于此类,因为它直接来自上主),大部分经验纵然有些灵性的味道,仍非直接来自上主,而是源自于你自己的潜意识,它们很可能象征着你的“正念”。我们不妨在此澄清一下这类经验吧!<教师指南>说过:当然也有不少“通灵“能力与本课程的精神相符。世界对天人交流所设的限制,正是阻挠人直接体验圣灵的主要障碍……
  你必须记住,面对这类通灵能力,你只可能有两种反应,不是把它弄假成真,就是宽恕它。有此先见之明,任何新的能力出现时,你都应该交托给圣灵,由他来主导。
  <教师指南>说了,没有任何一种能力不是大家所共有的…圣灵也随时提醒你,你一点都不特殊,千万别因之而自视不凡。没有一样真实而道地之物会沦为诳骗的伎俩。
  随时记住你人生的目标所在,唯有天堂是永恒的,你在天堂之外所做出的一切都属于“无常”,这些事情怎么可能重要?你得随时留意自己的心态。只要好好练习宽恕,你的觉力一定会逐日增长的。他的觉识逐渐增长,便会发展出某些连自己都感到惊讶的能力来。然而,他所有的能力,比起当他记起自己的神圣性时的粲然惊喜,简直不堪一提。他所有的学习与所有的功夫都指向这一个伟大的终极惊喜,他不会甘心让途中遇到的零星惊喜而耽搁前程的。葛瑞:多谢提醒,当然也感谢J兄的苦口婆心,我了解事情的本末轻重了,尤其自从那一次的“惊喜”以后。
  阿顿:很好。你最好心里有所准备,以后我们的拜访会愈来愈短,顺便聊聊各种话题,答复你可能会有的疑问,这都只为了鼓励你继续练习宽恕而已。最重要的还是你与圣灵一起全心全意地练习宽恕,别因为我们停留的时间愈来愈短而感到失望。你不是小孩子了,何况,我们敢保证,我们很清楚你的一举一动,我们一直都在你身边。葛瑞:我相信你的话。对了,我开始动笔了,相信你们早就知道了。能不能给一些建议?
  白莎:当然,我们知道你迟早会认命,写出一点东西来的。你的反应够慢的了,总算还没到无可救药的地步。我在说笑,别当真了。
  我们知道你有一点不知所措,但我们很高兴你还是硬着关皮去做。不要被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吓倒了。记住,写书的目的是为了传达观念,你改写的那首莎士比亚诗挺可爱的,内容也算真实。只要将你的意思传达清楚,就有资格称为作家了,不必担心什么写作原则,说句实话,英文本身就是个无聊的语言,但我最好还是少批评为妙。葛瑞:否则可能显出你的文化水平不够。
  白莎:也许吧,就像我们这一本书,同样显出你的英文也不怎么样!
  葛瑞:你言下之意要我别担心英 文 老师会怎样评论我的写作风格?
  白莎:正是,我很高兴佻没有强奸我的本意。
  葛瑞:我喜欢听你讲脏话。
  白莎:我想我们该进入正题了。你只需记住,如果有人批评你的书,或说些负面的话,就宽恕吧!记住你的首要任务,不论你在忙什么。
  阿顿:当你着手编辑时,也可以穿插一些题外话,把我们的对话内容贯穿起来,才显出一个整体性。那些叙述应该出于你自己,只要观念不与我们的谈话内容相矛盾,而且以我们的访谈内容人作为轻此书的底本,也就行了。葛瑞:写完以后呢?我该怎么办?
  白莎:你可以效法<多玛福音>的榜样,把你的书埋在赶得及某地,十五个世纪以后被人挖掘出来,你就会一夕成名了。
  葛瑞:你可真会说笑,能不能针对眼前这一世给一些建议?
  白莎:好!这事你说别担心吧!我们私下会告诉你怎么做的。
  葛瑞:你好多指点指点,因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甚至怀疑自己有写书的本领,但我会放手一试的。
  阿顿:我们知道,你不必担心写得好不好,就去写吧!现在还有什么问题?
  葛瑞:想不起来,最近的几次事件让我兴致颇为高昂的。
  阿顿:最近几次经验确实给你不少信心,这不难理解;除此之外,你就没有疑问了吗?
  葛瑞:好吧!你先前说过,将来会多谈一些有关你的身体及声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会顺便解释一下天使或圣母显灵的事件。
  有一次,我参加Cracille的灵修活动时,有人给我一张Medjugorje的圣母像,她在一九八O年曾经显现给一群小孩。由于我自己与你们的特殊经历,使得我跟那群孩子有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其中一个孩子叫做Lvanka,已经长大了,她被緬英州的天主教会邀请来演讲,我去看过她,你一定知道这事。虽然她的每一句话都得透过翻译,但我超常她的经验绝非虚构,她说的是真话。那次活动还展示了另一张圣母像,大约是四百年前显示给一位先生的,圣母把自己的形象留存他的汗衫上,如今被供为墨西哥的Guadalupe圣母。根据科学家的分析,照理说,那件汗衫大概不满十年便会朽烂掉,如今已经五个世纪了,那件衣服还安然无恙地供在教堂里。总之,我就亲眼目睹了两张相隔四百六十年的圣母像,有一张还是相片呢!最不可思议的是,她们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模子打造出来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阿顿:我们说过,所有的形象都是心灵投射出来的,它们可能来自正念或圣灵,也可能来自妄念或小我。圣母的形象也是出自潜意识,可能出自一个人的投射,也可能是集体投射的结果。你提到圣母像都具有西文人的特质,根本不合两千年前以色列妇女的脸相,那是现代的心灵合成出来的形象,就像J兄在现代人心目中的形象一样;他们从未看过他,那些形象都是人类的集体意识投射出来的模样。圣母玛利亚显现出来的形象,通常描绘得非常细腻,因为她所示现的那几位都是全神贯注;她看起来十分眼熟,因为这些形象属于人类心理所具有的“原型”。我们知道,你对集体意识的“原型”象征已经不陌生了。这些显灵究竟代表什么?它们要表达的是圣灵的爱,那才是真正的内涵,不论个人或集体的心灵赋予了那个爱何种形式。葛瑞:你是说,圣灵的爱是真实的,那形象却是我们自己投射出来的。
  阿顿:一点也不错。白莎说过了,任何一种有相的存在,都在象征另一个东西。圣灵不管形式,只管爱。圣灵的爱是可能进入娑婆世界,经过你的正念而形成某种形状。外在的形式是出自心灵的投射,它背后的爱则是真实不虚的。这一原则足以解释圣母玛利亚、天使以及各种高灵上师的显灵事迹,同时也解释了两千年前J兄被钉死后显现给我们的背后真相。那时,我们的心已经准备好接受他的爱了,于是他的爱便以我们能接受的形式显现我们眼前。此刻,我们的爱也同样地以你所能接受的“身体及语言”形式而显示在你面前。补充一句,我们可没说是大脑制造出这些形象来的,这些有形的具象是整个心灵幻化出来的。我们既然说过,只有一个心,那么从这角度推论下去,每一个个别的物体,只可能出自同一个分裂的心了。我们的爱是真实的,我们的身体跟你的身体都是梦中的影像而已。我们在这次访谈一开始提到,“我们”造出了这些身体,那是指我们的爱;当白莎说,J兄被钉十字架以后,造出了另一具身体与我们交流,也是此意。那些虚幻形象背后的真正内涵是他的爱,至于那些形象特质则是昏睡的心灵所投射出来的。白莎:由于人们通常在身体死亡前就悟道了,那么已经悟道的高灵自然也可能显得像是活在人间似的。只是他们知道自己并非真的活在世上,也没有重返人间的必要,除非有人需要他们的爱来拉一把。我再重复一遍,是那自以为分裂的心在幻境中赋予了这个爱种种外形,那些高灵上师早已悟道,哪里还需要任何形象来验身!葛瑞:真有意思。但你知道,有些人会说,你们是我的小我投射出来的。
  阿顿:随他们说吧!你阻止不了的。你也可以当面反问一名:难道小我会教人化解小我吗?魔鬼会教人逃离地狱吗?
  葛瑞:正中要害!你其实是在教小我怎样跟自己作对。
  阿顿:你真会举一反三。
  葛瑞:我想,你对显灵事迹的解说也澄清了佐治亚盛传的故事,一妇女自称马利亚显现给她,还传她讯息,那些讯息一听就是佐治亚乡下妇女讲的话。也许马利亚真的显灵也说不定,那个讯息也是以她所能了解的形式出现罢了。阿顿:不错。那位乡下妇女蛮诚心的,那简单的讯息也只是针对需要它的人而说的。
  葛瑞:何不谈一谈不愉快的主题,例如:炸掉奥克拉荷马联邦大楼的那个疯子,我实在忍不住把我的内疚投射在这些混蛋身上。虽然我们心里有数,是我的疯狂意念投射到那个世界上的,是我们选择以案例来面对内心隐藏的小我念头,但我想,不少人会跟我一样感到难以消化这类说法。这等于要我们相信,不论罪行多么卑劣,罪犯不过是供我们面对潜意识内疚的代罪羔羊而已。言下之意,我们若想重获自由,就必须宽恕他并没有真正做出的事情!阿顿:是的。小我很知道如何“请君入瓮”,我们很容易被捲进人间悲剧的漩涡里。虽然你必须宽恕,但面对这类处境,你该注意几件事情。首选,即使你决心把它看成一场虚幻的梦,并不表示你不该同情在梦中受苦的人。你也曾失去亲人,那时如果有人跟你说这一切都是幻觉,你会有何感受?你会因为别人无法体会你的痛苦而更加生气,不是吗?失去亲人的人,必须经历一段伤痛期,你永远都应尊重别人的感觉及信念。为此,我们说过,《奇迹课程》的观点还需好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满足一般社会中人的心理需求。让他们继续去忙婚礼、葬礼、上教堂、打官司吧!这都是社会所热中的活动。《奇迹课程》与任何仪式无关,它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次,你若在那种场合宣说一切遭遇都是自己选定的剧本,也会同样地自计没趣。等到人们开始想真理时自然会学这些课程,不要在他们痛失亲友的时刻急切乱说。
  显然,那位炸弹客若学过宽恕,而不是一味地仇视的话,那场悲剧根本就不会发生。若有人告诉你,宽恕在现实人生中并非那么实际,不要相信这种说法,它影响之大,足以左右整个世界。选择真宽恕,且以圣灵为师,这不可能是小我的剧本;若要摆脱小我的剧本,“你”不能不另做选择。葛瑞:若有人在婚礼或葬礼诵读《奇迹课程》的话,你不至于反对吧!
  阿顿:如果他们想要如此,当然随去了。
  葛瑞:我想,任何类似奥克拉荷马大爆炸的惨剧,就像天文学上的“大爆炸”一样,都象征着小我想要毁灭天堂的那个分裂意向。
  阿顿:一点也没错,只是大多数人缺乏这一背景知识,无法作此联想。还有其他问题吗?
  葛瑞:有。我在一九七八年参加了一次EST的集训,他们用了所谓的Be…Do…Have的技巧?,教人如何活出而且获得自己想要之物。后来不少心灵讲师也都沿用这个方法。它的基本观念就是要我们放下“努力”、“奋斗”的心态。例如,你若想成为伟大的音乐家,就去“活”成一位伟大的音乐家的样子,去“做”伟大音乐家所做的事情,那么你自然会“有”伟大音乐家该有的东西。EST创办人Werner Erhard是位优秀的教师,纵使有不少人攻击他,他对当时的我有相当大的启发,虽然我的功名之路一直摇摆不定。不知你对这类Be…Do…Have的训练有何看法?阿顿:我们不会阻止你用这类技巧的,但是我们着眼的是醒来具足的富裕,透过跟上主的结合,自然受到启发,活出你醒来就“是”、本来就会去“做”,也醒来就“拥有”的。我们何不等到下回谈到相关主题时,再正式答复佻对成功和富裕的疑问?顺便在此一提,伟大的音乐家最重要的还是勤奋练习、长时间的练习,我很怀疑你能绕过这个挑战,你到其他的捷径。
  葛瑞:我懂你的意思,只是如果心态上先把自己当成伟大的音乐家,只是如果心态上先把自己当成伟大的音乐家,确实会让人练得起劲一点。
  阿顿:这倒是真的,还有问题吗?
  葛瑞:有!阿顿。白莎讲了促成她最后一世悟道的宽恕实例,你还没讲你的故事呢!你若未善尽教导之贵,小心上主的义怒临头!
  阿顿:少审判了!我在最后一世学到了这个口头禅。好,让我也说说我的故事吧!不过让我再提醒一次,当你成道以后,你才会真正了解世界只是你的一幕电影而已,让我问你一下(虽然我们以前谈过这事了),当你晚上做梦时,甚至有时还没睡着,只是闭起眼睛就会看到一些影像,以及某些声音,对吧!葛瑞:对!我睡着后的梦境,就跟现在看到你一样真实。
  阿顿:很好。大部分的人都不会追问,你是用什么官能看到梦中影像的?你的眼睛根本是闭着的,表示你不可能用肉眼去看,这一点非常重要!
  葛瑞:我懂你的意思,我一定是用心去看的。
  阿顿:对。你以前在大白天也曾看到一些影像,让你心惊肉跳,其实,真相是:大白天你醒着的时候,即使眼睛是张开的,也不真的是用肉眼在看,它跟你在睡梦里的状况其实是一样的,一直是你的心灵在负责「看」。虽然你把看的任务指派给身体官能,其实你的心一直在越俎代庖,帮你听,帮你觉,帮你做,绝无例外的情形。身体本身不过是你所投射的一部分而已。等你成道以后,才会真正明白,你所看见的电影全是自己的投射,而且不是出自别人的心灵,因为心灵只有一个,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再说,判断别人其实是非常愚昧的事情。当然,投射出娑婆世界的层次,和你目前经验的层次是不同的分裂层次,因此,你若把它当真,它就会显得非常真实。在身体的存在层次上,它所经历到的,好像都在身外;其实显示在你身外的一切,只是你心灵投射出来的「宏观景象」,而你此时此刻所经验到的,则是一个「微观景象」,也是出自同一个投射。我们说过,唯有你的诠释,也就是你的批判或宽恕才是决定它的真实或不实的因素,这话绝对错不了。等你真正活出宽恕之后,痛苦或任何不适之感都会相形地减低,甚至消失。请小心,我并没有说,痛苦或不适的外在原因会消失。在理论上,一位大师仍可能死于癌症,或是像 J 兄一样被人谋害,但他不会感受到其中的痛苦。身体的痛苦不在了,心里的苦自然不会产生。那么痛苦的虚幻起因究竟还在不在那儿,又有什么影响?葛瑞:我从未这样想过,世界一向喜欢凭着外在的模样来评判,但大师很可能不受外表发生的事情所苦,甚至根本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世人会说:这人死于癌症,怎么可能是觉悟之人!其实,那很可能是这人最后的宽恕课程,而他已经顺利过关了。阿顿:这是你不该凭表相来评论的另一个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