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告别婆娑-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葛瑞: 我很想多问一些关于火星的事情,但这回的讨论内容已经够我慢慢消化一阵子了。
  白莎: 葛瑞,火星的事情“实在无关紧要”。但你总不会真的相信自己是猿猴的后裔吧!人类生命(humanoid)有很多不同的存在形式。小我造出身体时,其实在刹那间已经完成了,只是在时间模式下,显现为先后不同的个别事件而已。身体的形象出自投射,是内疚和恐惧让它更加实质化。根据小我剧本中的安排,身体变成了自然演化的结果,死亡也变得跟生命一样“自然”。其实,死亡根本就不存在。葛瑞: 我懂了。包括了电视新闻在内,都一样是小我设定好的把戏,要我跟着它一起定别人的罪,这跟其它幻觉的目的如出一辙。即使我们这儿的地方新闻也在玩同样的游戏。
  白莎: 是的。那些地方警察为了显示他们不是白白混一口饭的,常常会召集一些新闻记者,来拍他们捕捉路边流氓的现场。
  葛瑞: 喔,我的社交生活前途黯淡了。
  白莎: 正经一点。临走前,我们还要提醒你一件事,你正着手在写的这本书跟你无关,跟我们也无关。我们来此,只是为了带给人类一个灵性讯息(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准备好接受它),这讯息就是:你这虚幻的一生只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好好完成这“真宽恕”的人生课程;如果你能够接受这个信念,那么你便堪称为大智慧者了。虽然你常狗嘴吐不出象牙来,但你真的做得很不错,一直努力宽恕,纵使有时会拖延好几分钟,有时甚至需要几小时才转得过来,但你已经胜算在握了,这一认知必会加强你的决心和耐力。阿顿: 以后几个月里,千万不要忘了,只有那个目标你活,世界不值得。你把宇宙看得如此崇高伟大,纯粹是因为习惯成自然。这也难怪,除了你最近几次特殊的灵性经验以外,这个娑婆世界成了你这一生仅存的记忆。《奇迹课程》这样问你:舍弃痛苦岂能算是一种牺牲?成人岂会因为放弃童玩而恼怒不已?已透过慧眼而瞥见基督圣容的人,岂会回头那座屠宰场而恋恋不舍?凡是已由世界及其一切病态脱身的人,绝不会回头去诅咒世界。但他必会庆幸自己摆脱了世俗价值向他的一切牺牲。白莎: 今天就到此结束,我亲爱的弟兄,祝你圣诞佳节愉快。当挑战来临时,勇往超前吧!最后让我们再给你一段话,为你打一打气:
  你只须相信这一点就够了:上主愿你安居天乡,没有东西阻挡得了你回归天堂降临于你的。连你最难谱妄念,最怪异的想像,最黑暗的恶梦都不算什么。它们抵挡不了上主赐你的平安。。
  第13章 真祈祷与富裕
  我曾要求过你,变卖所有的一切,施舍给穷人,再来跟随我。我的意思是:你若能不再投资于这世界,你方能教穷人看出他们的财宝之所在。所谓的穷人,是指那些投资错误的人,他们才真的贫穷。阿顿和白莎曾经答应过,我们会谈一谈“什么才是真正的祈祷”,他们还会教我如何把圣灵的指引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直觉上,这很可能是我们下回要谈的主题,因为我最近突然对《奇迹课程补编》中的一文感到兴趣,不但用心去研读,还试着活出来,而它所谈的正是这一主题。我的两位朋友说好会在一九九八年的八月来访。在他们到来之前,我利用七月的国庆假日那周,拜会了那位被白莎推崇为将会名垂青史的奇迹教师。
  过去五年间,我们的读书会会长常借我肯尼斯(Kenneth Wapnick)的录音带,我偶尔也会听一听,由于我对阅读的兴趣不大,所以这些录音带颇能帮我更深地了解此书的要旨。当然,我也可以纯粹在家自修,但多一些指导也不错,我一直很想参加一次肯尼斯的研习会。时候终于到了,凯伦与我由缅因州的荒僻小镇出发,驾车前往纽约州的另一乡野小镇Roscoe,总共十小时左右的车程,磨蹭了五年的心愿总算实现了。当我们抵达“奇迹课程基金会”所座落的塔拉拉湖(Tennanah),一看到湖畔如诗如画的美景,两个人更是欣喜非常。这三天的“时间与永恒”研习会,大约有一百五十位学员参加,大部分的学员来自纽约州,也有不少来自美国各地,甚至飘洋过海而来的都有。当我怯生生地和身边的学员交谈时,发现这群人大都是来自各界的菁英,我一点都不觉得意外,这或许就是奇迹学员特有的资质。那三天里,我们在自助餐厅跟肯尼斯照过几次面,最让我惊讶的两个发现即是,他平易近人的态度以及高度的幽默感,这是我不曾由他的录音带里听出的特质。
  我很难描述那几天的感受,只能说,那个研习会带给我很大的转变,当我离开时,内心更加深信不疑:即使我无法掌控生活中的各种逆境,但如何去看待它们,却永远在我的掌控下。那是我当时的心得。★ 即使我无法掌控生活中的各种逆境,但如何去看待它们,却永远在我的掌控下。
  两年之后,也就是西元两千年,我又去了Roscoe一趟,再度参加肯尼斯的研习会。到了那儿,才知道基金会计划迁离纽约州,搬到三千里外的加州南部小镇Temecula。失望之情当然难免,但我相信肯尼斯伉俪必然在J兄的指引下,知道怎么做是更好的。何况加州本来就是灵修新思潮的大本营,我很期待有一天也能远赴西部去探访他们。不论如何,我由衷感谢那两次研习以及和肯尼斯的会晤。那个夏天,我在家里常常想到匮乏与富裕的问题,这也是我下回想要跟阿顿及白莎谈的主题。我觉得美国人的物质需求之高,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回顾过去,在“大萧条”时代的美国人,只要有屋栖身,有食物果腹,就感恩不尽了。虽然也有一小撮人活得很阔绰,但绝大多数的民众都在生存边缘挣扎,只要没有挨饿受冻,就谢天谢地了。一直到一九五〇年初,美国人的消费心态,还处在“锱铢必较”的阶段。那时,除了年轻的一代,大部分的美国人仍有“大萧条”的记忆,因此还很强调节俭的美德,这让美国企业伤透了脑筋。但从五〇年代开始,电视广播逐渐普及,可以说每个家庭、每个角落,都直接浸沐在五光十色的广告诱惑之氛围中,这给企业带来莫大的商机。首次,全美国人都能从电视广告上看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而且觉得唯有拥有那些东西才会幸福,人们毫不警觉自己的贪欲是那么禁不起引诱。大约到五〇年代中期,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商机无限,资本主义趁胜追击,华尔街随之兴起。到如今,人们宁可贷款消费,再也不顾量入为出的原则了,常爱买一些浮华不实,甚至累赘无用之物,去塞满他的房子——尽管他一向没有那些东西也照样过得很好。不仅如此,因着电视广告的推波助澜,街坊邻居或亲朋好友之间,也愈来愈喜欢比较谁更富有了。从物质的角度来讲,富裕未必是件坏事,但对于人心的影响可大了,它使人的眼光愈来愈集中于物质层面,与小我的秘密伎俩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可想而知的,从此,人心也愈来愈缺乏节制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则是,凡是电视上没有报导的事情,便失去了重要性。例如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一日,智利经由民选的总统竟被美国情报局所雇的凶手暗杀了,电视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只因美国有意扶持另一个右派领袖。随后数年,被这傀儡政权凌虐屠杀的智利人民多得不可胜计,当全世界为此暴行而发指之际,美国人民却浑然不觉,只因为电视上没有详实的报导。一九九〇年,美国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没有资格参加欧洲联盟,因为按照欧洲的法律,死刑的存在让美国落于“不文明国家”的行列,而失去了加盟的资格。
  当然,推到究竟,这一切仍是小我预先写好的剧本,而我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我承认,宽恕通常不会即刻浮现于我心中,但不论耽搁多久,它迟早还是会现身的。
  一九九八年八月的一个下雨的午后,阿顿和白莎第十三次来访,白莎一脸笑容地开始我们的谈话。
  白莎:嗨,葛瑞,真高兴看到你,又会面了,真好。我们很高兴你去看肯尼斯了,当然你不必亲自见他,一样也能学到他的观点,但跑这一趟很值得,不是吗?
  葛瑞:真的如此,很棒的会晤,我真没想到这位博士这么风趣。
  白莎:老弟,欢笑乃是圣灵的招牌,只要你对世界太过认真,你就被它逮住了。
  ★ 欢笑乃是圣灵的招牌,只要你对世界太过认真,你就被它逮住了。
  葛瑞:嗯!我要记住多笑一点。我的宽恕还是常常慢了几拍,你一定知道我今天想要谈什么,我希望在接受圣灵指引方面做得更好。对了,我非常感激你们这样纵容我,让我想到什么就问什么。白莎:一切都在计划之内。我们就讨论一下那超乎世界的指引之源吧!我们今天不会逗留太久,所以让我们马上切入正题。你念过那一篇文章了吧!
  葛瑞:当然,我喜爱得不得了。
  白莎:那么让我们先说说“什么才是真祈祷”,你该如何在不求“附带利益”之下而获得附带的利益。
  葛瑞:能否打个岔?
  阿顿:请说,我们正是为你而来的。
  葛瑞:我最近想到,从圣方济一直到德蕾莎姆姆那些道地的圣人,都是虔诚可敬的灵修人士;这让我不禁怀疑,自己哪里配当上主的使者,你知道我不是那种虔诚派的。
  阿顿:随时记住这一点,唯有你的宽恕能证明你的虔诚,而你如今已经愈来愈习惯宽恕了。你大概已经忘了,几年前,宽恕对你绝对不是轻易的反应。现在,你每次宽恕之时,只要记得把它当作你给自己以及给上主的礼物,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葛瑞:多谢,我会继续努力的。但我真的缺乏那一股劲,不觉得有必要写这本书,也不想东奔西跑,去充当《奇迹课程》的发言人,你知道,我的声音一点都不悦耳动听。
  阿顿:如果你真不想做的话,就无需勉强;如果你决定一试,不妨记住一件事:摩西也没有悦耳的声音,希特勒的声音倒是挺动听的。外在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讯息的内涵。何况,你如果放胆伸出头来试一试,其结果,可能让你自己都吃惊呢!总之,别忘了一点,你是说给自己听的,外面没有任何人;你随时都该这样提醒自己。
  至于你说的“那一股劲”,人们之所以会有强烈的性欲,或是对工作的狂热,其实是在害怕死亡,或者说是他们感受到生命“大限”的威胁。至于你这类提不起劲的懒虫,只是把死亡的恐惧投射到其他方面去了。这时,你只需记住,害怕死亡或害怕上主,都是何其荒谬的事。葛瑞:说实话,我还真怕我的夏威夷之梦会破碎,没有想到我对这个岛的执着还挺深的。
  阿顿:你大可不必为此而感到内疚,想搬到夏威夷去住,有什么可非难的呢?每个人都得找个地方栖身,只是各有所好而已,所以不必再为此自责了。连鲸鱼都聪明得知道该去夏威夷过冬,你也不笨,为何不能去那里?葛瑞:“长安居,大不易”,我只担心自己的经济条件在那儿撑不了多久。
  阿顿:那是因为你把马车架在马的前面了。算你好运,我们今天所要谈的,正是如何帮你把马放回马车的前面。
  白莎:你必须先了解一点,不论你的境遇如何,你都是纯洁无罪的。世上有些人会为自己的贫穷感到内疚,有些人则为自己的富裕感到内疚;你可曾想过,在你数不清的轮回梦境里,你曾经富过多少世,又穷过多少世?但要记得,没有一世是真的,都是一场徒然的梦。我曾经提醒过你,如果你已经真正把握了这部课程的基本理念,你所学到的那些原则,必然能够套用在具体的生活之中。比如说吧,当你十分渴望某个东西时,表示你一定已经把自己视为一具身体,或是认定自己跟上主分裂了;否则,你怎么可能还会渴望任何东西?你若是一个灵,或与上主一体的,你便一无所需了。只要你能记起自己其实不是这一具身体,便不难后退一步,看清自己渴望之物何其虚幻,何其无价值。再澄清一次,我们不是要你放弃世上任何物质,我们只是教你如何去看它而已。你若有所需求,表示你是匮乏的,才会有此欲望;这时你应记得,其实是自己有意用它来取代上主。因此,你与祂的分裂才是问题的症结,你只是在做一个匮乏的梦,这全不是真的。从此,你不会把世间任何一物的价值置于另一物之上了,你会记得它们全是同样的虚无。基督一无所需。如果你有所需求,表示你着眼于小我的脆弱;你若一无所需,表示你已着眼于基督的大能。
  ★ 如果你有所需求,表示你着眼于小我的脆弱;你若一无所需,表示你已着眼于基督的大能。
  葛瑞:如果我喜欢夏威夷,只是看准了它的美丽才做此选择呢?
  白莎:想要如愿以偿,有一个方法,就是把你见到或想象中的美景,当成富裕的基督的一个象征。例如:在你生日那一天,即使是狂风暴雨,使你无法出门欣赏美景,但美景仍会在它真正所在之处,也就是在你的心中。阿顿:在你的个案中,匮乏显现为一种经济问题,那仍是你潜意识的内疚引发出来的。不要为此难过,世上还有更糟的呈现方式的,你的问题远比罹患绝症或其他棘手危机要好多了。你现在已经知道该如何去宽恕它了,你的血压正常,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数一数你的福气并感谢吧,你的人生课题还算是容易应付的。更何况,你的宽恕已经慢慢唤醒你对生命真相的觉知了。葛瑞:我已经慢慢明白该如何祈祷,如何与上主同在了,但我还不太明白你说的“附带利益”这个观念。
  阿顿:好吧,我们就简单地解释一下,然后就该告辞了,让你自己好好地练习。“熟能生巧”!记得吗?
  你不妨这样去看:如果虚幻的娑婆世界永远变化无常,而上主却是永恒不易的,你会选择哪一个作你所需资源的来源?匮乏的问题只是分裂之念的象征,只因你把信心全放到不可信赖之物上,问题才严重起来。你若认为自己的资源都是来自世间的某物,比如事业、工作或是特殊才能,那么世界一有变化(世界保证是变化无常的),你就落难了。你那虚幻的资源随时都有失落的可能。除非你的终极资源是不可能变化,也不可能失落的,那么,你才算是把信心放对了地方。如今,你可以把过渡性的工作及努力,当作一种工具,象征着你那源源不绝的资源的一种形式。如今,你的终极源头成了取之不尽的泉源,它会以“灵感”的形式随时给你具体的指引。万一你谋生的工具“坏了”,又有什么关系,你无须紧抓着不放,因为那不是你真正的“资源”所在。你的终极资源若是源源不绝的,那么一个工具坏了,很快会有另一个工具前来递补,它会很自然地透过“灵光一现”的方式出现的。这是最好的安心法门,因为你知道你绝不可能失落那个终极资源的。葛瑞:我慢慢体会到你所说的话了,但你能否更具体地形容一下那个“附带利益”?
  白莎:好的。J兄在中的解说算是相当具体了,但你与上主的合一必然是抽象的。日后,你寻找的答案通常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刻突然浮现,你可以称之为“与上主结合的余波或余响”。你既然已经读过这篇文章,让我再为你复诵其中一段精华:祈祷的秘诀就是忘却你自以为是的需求。祈求具体之物,就等于先看到了罪,再去宽恕它。同样的,当你祈祷时,也应撇开自己的具体需要,将它们全交托到上主手中。如此,它们便成了你献给祂的礼物,这等于告诉上主:你无意在祂面前设置偶像,你唯祂的圣爱是求。★祈祷的秘诀就是忘却你自以为是的需求。
  我来举个实例吧!当你冥想时,不妨观想自己牵着J兄或圣灵的手,迈向上主。然后想象你把所有的问题、追求的目标以及执着的偶像都当成一种礼物,放在祂的祭台上。你不妨告诉上主你对祂的爱,并且感激祂对你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你的生命永远安全无虞,永远一无所缺。然后,安静一会,沉浸在“上主不只把你创造得像祂一样,还永远与你同在”这一真相里。此刻,决心放下一切,结合于上主的爱内,让自己全然消失于合一的喜悦中。数日之后,也许在你吃三明治时,或是在电脑前工作,突然灵光一闪,冒出一个灵感,答复了你的问题。你可知道,灵感的原文inspiration的字根就是in spirit;你一与灵性结合,答案自然出现。人们终日忙着要求上主答复他们的需求,如果他们知道如何祈求的话,也该知道答案会如何出现才对。祂的答复绝不会是有形可见的,而是由你心中冒出的一种无声无息的指引,也就是一个灵感,称之为“上主之爱的回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