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佛指南-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实修实证,不立文字」。而禅宗行者修行证入的分齐,也便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若问此宗行证的位次如何,那就有不容在言说上表示之处。
  此宗行证的位次,虽不可说;至於此宗修行渐顿的程度,古德也还说过,所谓: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又谓:
  「言虑泯绝,不立阶位」。
  可知此宗的修行,乃是一超直入,而不经一切的行位的。历来大德在判教的上面,称此宗的顿教;便是因为此宗的修行顿即,而直接显示诸法实相之故。
  在各宗的里面,唯三论与禅,独标真谛,直显般若的理体。而在这两宗之内,三论宗的教法,尚可藉诸经论说示;至此宗的行证,则必须於实际上体会。所以三论又或称为观照般若之教,而此宗又或称为实相般若之教。
            净土宗
  净土宗修行,虽然不拣根机,无论五逆十恶的人,闻名信受,皆可往生;在这人人可行人人可证的法门的行证上,但也还有种种的差别,可得而言。
  本来此宗的因行,便是观佛与念佛;所欲达到的,便是往生净土。而最後的果位,便是成佛。从此土修行以至於往生,是一段落;从生入彼土以至於成佛,又是一段落。因为往生之後,即有无量胜缘,使行者自然增进,至於佛地。既然往生,成佛自不成问题。所以在此宗的行者,所侧重的,却专在於净土的往生;因此之故,而称净土宗。
  净土往生,原不像他宗有所谓五十一位的行证。但依经论所载,却还有三辈九品的阶位。
  三辈往生,开之则为九品。
  生因 具三种心 或复慈心不杀 具诸戒行 乃至读诵大乘方等
  经典 修行六念 回向发愿 具此功德 往生彼国
  (一)上品上生  生相 阿弥陀佛 观世音大势至 无数化佛菩萨 比丘声闻 诸天大众 现七宝宫殿 持金刚台 放大光明 授手迎接既生 如弹指顷 往生彼国 霎时见佛闻法 即悟无生法忍 须臾遍事十方诸佛 次第授记 得无量陀罗尼门生因 善解义趣 於第一义 心不惊动 深信因果 不谤大乘以此功德 回向愿生
  (二)上品中生  生相 临命终时 阿弥陀佛 与观音势至 无量大众 持紫金台授手迎接既生 如一念顷 即生彼国 经宿花开 见佛闻法 七日得不退转 遍事十方诸佛 经一小劫 得无生忍 现前授记
  生因 亦信因果 不谤大乘 发无上道心 回向愿生
  (三)上品下生  生相 临命终时 彼佛二菩萨等 持金莲华 化五百化佛来迎既生 往生宝池 一日花开 七日见佛 三七日乃闻诸妙法 然後遍事诸佛 经三小劫 住欢喜地
  (以上三品 又称上辈生者 系明大乘机根众生往生之相)
  生因 受持五八诸戒 无诸过患 以此善根 回向愿生
  (四)中品上生  生相 临命终时 阿弥陀佛 与诸比丘众 放光说法 赞叹出家华台迎往既生 未举头顷 即得往生 莲华寻开 闻四谛法 即得阿罗汉道
  生因 一日一夜 持八斋戒 或沙弥戒 或具足戒 威仪无缺回向愿生
  五)中品中生  生相 临命终时 阿弥陀佛 与诸眷属 放光持华来迎既生 生彼宝池 七日花开 见佛闻法 得须陀洹 经半劫巳成阿罗汉
  生因 孝养父母 行世仁慈 临终闻净土事 及彼佛本愿
  (六)中品下生  生相 命终即生彼土既生 生经七日 遇观音势至 闻法欢喜 经一小劫 成阿罗汉
  (以上三品 又称中辈生者 系明二乘机根众生往生之相)
  生因 造众恶业 无有惭愧 临终闻赞十二部经首题名字 又遇智者 教念阿弥陀佛
  (七)下品上生  生相 临终 彼佛遣化佛化观音势至来迎既生 经七七日华开 观音势至放光为说十二部经 经十小劫得入初地
  生因 毁犯诸戒 应堕地狱 临命终时 地狱众火俱至 遇善知识 为说阿弥陀佛威德光明等等
  (八)下品中生  生相 於是狱火化为凉风 吹诸天华 华上有化佛菩萨来迎既生 生经六劫 莲华乃开 观音势至 为说经法 应时即发无上道心
  生因 造诸恶业 应堕恶道 临终苦逼 善友告令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九)下品下生  生相 命终见金莲华 犹如日轮 霎时往生既生 生满十二大劫 莲华方开 观音势至 为说妙法 及灭罪法 应时即发菩提之心
  (以上三品 又称下辈生者 系明造恶众生往生之相)
  虽开为九品,尚不过是略举往生的等级;若广说之,便有九九八十一品,乃至无量数品的位次。
  此外尚有以疑惑心,修习净业者;所生之处,便是净土的边地疑城胎宫的里面。虽然也有七宝宫殿自然衣食等等的依报,但於五百岁中不能见佛闻法,此又较诸下品往生的行位,更逊一筹。
  以上所说,乃是由修行以至往生的行证,而非是由修行以至成佛的行证。由往生而成佛,其行证自是顿即。至由修行而趣求往生,也就可不经多生,而速疾趣入。所以此宗虽是间接的显示诸法实相,而实是顿即成佛的行证。
            真言宗
  此宗直显诸法实相,开示即身成佛之教。如说「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建立三种成佛之义,以明一宗行证的阶段。
  三种成佛者:
  一理具成佛,谓一切众生的身心,即是金胎两部的本体;所谓胎藏界的理体,金刚界的智德,於凡夫中,本来具足。众生与佛,同一法性,此即谓之理具成佛。
  二加持成佛,谓众生既具本觉的功德,复以修习瑜伽之故,与诸佛相互感应;而此三密加持,遂成即身成佛的妙行;依此妙行,以开显众生本有的果德,此即谓之加持成佛。
  三显得成佛,谓修行成满,证入无上的悉地,本来具足的理智万德,至此完全开显,此又谓之显得成佛。
  又此三种成佛,亦可以本有修生二门约言之:理具成佛,即谓人人具有本来之佛体,属本有门。加持成佛与显得成佛,即谓三密加持,显发真如本性的一切万德秘藏,此均属之修生门。依本有门,即是显示实相的真谛;发心即到,不历阶位。依修生门,便又是显示实相的俗谛;从本不生中,假立行位。
  至说此宗的行证阶位,虽从因至果,皆不外乎显佛的境界;但表德有分满,内证有差别,不得不在无阶级上,假分阶级。故依大日经,说有「六无畏」「十地」「三劫」的位次,以示此宗行证的阶级。
  一·善无畏
  二·身无畏
  三·无我无畏
  四·法无畏
  五·法无我无畏
  六·一初法平等无畏
    一·欢喜地
    二·离垢地
    三·发光地
    四·焰慧地
    五·难胜地
    六·现前地
    七·远行地
    八·不动地
    九·善慧地
    十·法云地
  (又此十地 即是表示菩提心十转开明的功德 地地具有十波罗密 位位具足理智的万德而无有高下)
  初劫   断粗妄执
  第二劫  断细妄执
  第三劫  断极细妄执
  又古德常谓「入真言门,便登初地」;故此宗修行,一超直入;如金刚顶经所谓:地前不立位次,地上立十六大菩萨位。此十六大士的内证,即是吾人自心本具的佛性,亦即阿? _生弥陀释迦之四德,亦即大日如来之德。吾人若将此十六大菩萨的秘德,完全开发;即能立即成就佛果;而现身显证於诸法的实相。
  金刚萨 菩萨
  金刚王菩萨
  金刚爱菩萨
  金刚喜菩萨
  金刚宝菩萨
  金刚光菩萨
  金刚幢菩萨
  金刚笑菩萨
  金刚法菩萨
  金刚利菩萨
  金刚因菩萨
  金刚语菩萨
  金刚业菩萨
  金刚护菩萨
  金刚牙菩萨
  金刚拳菩萨
  至就断惑而言:此宗所说,与显教各宗所谈,却又大大不同。显教各宗,因就众生的情见,而说有染净的分别;认一切烦恼妄惑,有断除的必要;故又称为情有断,亦称为过患断。至於此宗,直显实相的当体;生佛一如,理本一味。而无有染净的差别;由於菩提心的开发,一切烦恼,即无不转为一切功德;此又称为理无断,亦称为功德断。显密二教断证的关键,即在此处。
           己 果位
  如前所述各宗的行证,虽有渐次与顿即的差别;至其趣入的果位,却同即於实相的理体。於此,若问各宗所趣的果位如何?那就有如起信论说:「唯佛能知」。又法华经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法华论说:「谓如来能见能证真如法身,凡夫不见故」。由此看来,可知如来的果地,原是不共凡夫;各宗所显的实相境界,可就有难以说示之势了。
  甚深的佛地,虽不可说;但是为欲开导一切有情,使众生知所欣趣;因此如来在一切的经论上,也就开一甚深微细的实相,而 说有依正的二果。所谓正报,便是佛身。依报,便是佛土。大乘各宗说示如来的果地,便可以这身土二者概括之。
  佛有三身:一者法身,二者报身,三者化身。或又名为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此三身者:法身为觉体,报身为觉相,化身为觉用。法身唯佛能知,又名佛所见身。报身菩萨所见,又名菩萨所见身。化身凡夫可见,又名凡夫所见身。
  法身 自性身 佛所见身  (唯佛能知)
  佛身  报身 受用身 菩萨所见身 (菩萨见之)
  化身 变化身 凡夫所见身 (凡夫能见)
  佛身之说,不出三身;但此三身的名数,颇有开合的差异:或立为二身,或又说为四身,五身,乃至十身。说虽有别,却皆以三身为本位。
  因有佛身,即有佛土。法身所居的,即法性土。报身所居,即是报土。化身所居,即是化土。或又名为自性土,受用土,变化土。
  法性土 自性土 (法身所居)
  佛土   报 土 受用土 (报身所居)
  化 土 变化土 (化身所居)
  佛土亦有多种开合的说法不同,而亦以三土为本位。
  如上所举的三身三土,便是各宗所显的如来果地的通途。大乘各宗的行证,即然同是趣入诸法的实相;其所显示的佛地,当然也是平等一味,而没有高下优劣的差别。不过因为各宗的教义,系从实相的各方面而发挥;因之各宗所显的果位,也就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如次,便是历举大乘各宗所显的果地。
             法相宗
  此宗说示唯识的教义,以进趣於转识成智的果位;转变有漏的心识,而为无漏的实智。转第八识而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而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而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而为成所作智,此所谓四智心品。即依此四智,以显说如来的身土果位。
  此四智心品,如成唯识论说:
  「一大圆镜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性相清净,离诸杂染,纯净圆德,现种依持;能现能生身土智影,无间无断,穷未来际;如大圆镜,现众色像。
  二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
  三妙观察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善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摄持无量总持定门,及所发生功德珍宝;雨大法雨,断一切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
  四成所作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为欲利乐诸有情故,普於十方,示现种种变化三业,成本愿力所应作事。」
  由此四智圆满,而证入涅盘的妙镜。涅盘有四:一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二有余涅盘,三无余涅盘,四无住处涅盘。如是四种涅盘,总名清净法界;唯净无漏,微妙甚深,自内证故。
  此清净法界,合以上四智心品,又称五法。此宗说示如来的三身妙果,复依此五法以为开显。如成唯识论举有二师的解说,而以第二师说为正义。所谓「清净法界,是自性身。大圆镜智,是自受用。平等性智,是他受用。成所作智,是变化身。妙观察智,是说法断疑智,并摄於他受用变化二身。」
  自性身        清净法界
  自受用身  大圆镜智
  他受用身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变化身        成所作智
  既有佛身,当有佛土。此宗说示如来的净土,亦有三类:一法性土,为自性身的所依。即是真如的理体,非是色摄;形量大小,不可称说;譬如虚空,遍一切处。二受用土,为受用身所依。此有二种:一为自受用身所依,是自受用土。此土乃大圆镜智相应的净识,周圆无际,众宝庄严;能依身量,遍一切处。二为他受用身所依,是他受用土。此土乃由平等性智大慈悲力所成,为利他无垢纯净的佛土;能依身量,亦无定限。三变化土,为变化身的所依。此土乃由成事智大慈悲力所成,随诸有情,化为佛土,或净或秽,或大或小,能依身量,亦无定限。
             三论宗
  在此宗的教义上,便是直显如来实相的理体;一切万法,本自寂灭;何况如来的果地,更自空不可得。如中观论如来品说:
  「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如来无有性,世间亦无性。」
  如是如来亦非实有,更何有如来的身土可言。所谓「一切所有,皆是戏论;」如来的身土,亦复如是。
  但在此宗为以方便说法,复立有真俗二谛:就真谛上,本来是无相无说;但为开立方便,就俗谛上,也还有如来的身土可言。所以在大乘玄论上:亦说有三种佛身,与三种佛土。
            天台宗
  此宗说示三谛圆融的妙理;其所显示如来的果地,亦复三身互融,三土相摄;三即是一,一即是三;不一不异,不相隔历。
  先说此宗所立的三身:
  一者法身,乃法性本有的理体。竖穷三世,横极十方;有佛无佛,无不满,此又名为毗卢遮那如来。如法华文句所谓「有佛无佛,性相常然」,即是此身。
  二者报身,即是契合法身如来的大觉智相。法身无限,报身亦无限;此又称为卢舍那佛。所谓「以如如镜,契如如智」,即是此身。
  三者应身,即是大觉的外用。应现成道,化益众生,此即释迦如来。所谓「和於功德法身,处处应现,八相成道,转妙法轮」,即是此身。
  如上三身,即是理智悲三德。配之三谛:法身为中谛,报身为空谛,应身为假谛。三谛圆具而融通,三身无碍而相即。此三身中,举其一身,即摄余二;举一法身,即具有报应的二身;举一应身,即具有法报的二身。如法华经说:
  「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又说:
  「我成佛以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只劫,常住不灭」。
  如是法身之中,具有三十二应身的相好;释迦牟尼佛,亦复具有法报的理智。可知法身以外无报应,应身以外无法报;三身即一,可以类推。
  科科 法身(中谛)(理德)毗卢遮那佛
  科科 佛身 报身(空谛)(智德)卢舍那佛  即一佛身
  科科 应身 (假谛) (悲德) 释迦牟尼佛
  更由佛身而推至佛土,亦复如是。一切如来的法报应土,互相融即,无一非是实相如如的境界。
  哭     同居土
  哭     方便有余土
  哭     实报土    报土
  哭     寂光土    法性土
  又此宗概括如来一切的教法,别为藏通别圆的四教。而在四教的里面,所显如来的身土,便各有所不同:如藏教所说的果位,便是劣应身土。通教所说的果位,便是胜应身土。别教所说的果位,便是报身报土。圆教所说的果位,便是圆具法报应的三身三土。
  科科科     藏教佛  劣应身、同居土
  科科科     通教佛  胜应身、方便有余土
  科科科     别教佛  报身、实报土
  科科科     劣应身、同居土
  科科科     胜应身、方便有余土
  科科科     报身、实报土
  科科科     法身、寂光土
  此宗建立於四教中的圆教的上面,因之所显的果位,便是三身圆具三土融即的一实相境。
            华严宗
  此宗与天台同立於圆教的地位;但天台说示三身融即的妙理,此宗却开显十身圆具的极谈。从竖的方面,直说一切众生国土乃至融身虚空,无非佛身;此又谓之「融三世间的十身」,或又称为智度论中,也说有「真身」「应身」的二身,或说有「法身」「生身」的二身「解境十佛」。从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