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庭:土尔扈特部落的家庭以父系为家长,“一般由父母及子女组成,妻子听从丈夫,子女服从父亲(卫拉特蒙古简史编写组编《卫拉特蒙古简史》下册,第398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但家中事务还是比较尊重妻子的。
青年男子成婚后,可在父亲的蒙古包附近共同游牧,也可以在一起吃饭,一起生活。成年男子到有了子女后,父母往往让他们另立炉灶。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也有几世同堂的,往往以壮年男子当家理事,年长男子仍为家长,决策家中大事。
家庭财产:在牧区儿子成家后分给一部分财产,女儿出嫁也陪嫁一部分财产(包括牲畜),父母的家业由幼子继承。无子嗣的过继给兄弟或本族中亲近之人,贵族由长子继承。
失去丈夫的妇女与儿子们分遗产时,可分家产的四分之一或六分之一,父亲死后尚未出嫁的女儿应当跟随自己的母亲,分遗产时,女儿没有继承遗产的权利。丈夫去世后,如儿子尚小,妻子可以支配家庭财产,如需改嫁,只能带走娘家陪嫁的那部分财产。
土尔扈特人很少有离婚的、有“棒打不离蒙古包”之说。如果夫妻离婚,子女全部归男方;如果丈夫提出离婚,女方可以带走娘家陪嫁的财产;如果女方提出离婚,任何东西不得带走。
土尔扈特人对于孤儿、孤女、养子、养女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不歧视和虐待,要给养子成亲,要分给遗产,要给养女陪嫁妆,并视为神圣的职责。
婚姻:土尔扈特人婚姻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王公贵族、殷商富甲也有一夫多妻的。同一血缘关系的人不得成婚,如要成婚,须在7代以上方可,一般实行部落外婚。有条件的王公贵族,为了后代更加聪明健康,甚至要和北京、青海、甘肃、内蒙的科尔沁部落、喀尔喀部落、鄂尔多斯部落等蒙古族部落通婚。例如:满楚克札布的夫人乌静彬就是内蒙古喀拉沁部落亲王,原民国政府蒙藏院院长贡桑诺尔布的女儿。札萨克王公和公主不得与平民成婚,其它贵族与平民之间均可通婚。贵族青年未出牛痘者不得结婚,出痘者称为熟人,未出痘者为生人。结婚一般女嫁到男家,也有男到女家入赘的。贫苦牧民有换亲的习惯,即某一家的姑娘嫁给这一家的男青年,而这一家也把姑娘嫁给某一家的男青年。妇女死了丈夫之后,要嫁给亡夫的哥哥或弟弟以及同一家族的平辈男子,有兄去弟继嫂的习惯。一般妇女丈夫死后,大都不改嫁。土尔扈特人的婚姻大多父母包办,父母不在世的则由亲属中的长辈作主完婚。开始婚配的年龄没有什么限制,从指腹为婚到15…16岁订婚不等。结婚前,青年男女很少自由交谈,男女结婚年龄,元、明、清、民国时期为15…16岁男子大多成亲,女的一般比男的大两三岁不等。
男女订婚,首先由男方父母带着礼品或派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如果有意成亲,就假意让女孩的其他亲属作主,并一一说出主要亲属的姓名,男方父母或亲属就带着礼品去女方亲属家献哈达。如果对方同意就收下哈达和礼品,不同意就退回。过些日子,男方还会去求亲,直至女方亲属同意为止。如果女方早订有主或坚决不同意,要向男方亲属直接说明,以免男方再求。
送一酒:女方父母同意后,男方父母其中1人带着1壶酒,1条哈达、糖果、茶叶、食品等去女方家,女方父母尝了这壶酒,礼仪结束。
送二酒:男方父母2人带两壶酒和两条哈达、糖果、食品等去女方父母家,女方父母请女方大部分亲属尝这壶酒。
送三酒:男方亲属3人带3壶酒和3条哈达、糖果、茶叶、食品并给女方父母、哥嫂各1块布料,举行完这一仪式就要订婚。女方此时会请有血缘关系的大部分亲属来喝三酒,说明两家即成亲家,青年男女不得再找别人。男方归去时,女方要送毛巾、五谷、糖果,以此作凭证。订婚后,很少有解除婚约的,如果女孩订婚后生病,男方要请医生治疗;如果不幸死了,男方要请喇嘛念经送葬。
送羊(也叫送四酒):订婚后,男方亲属去女方家问何时结婚,如果女方父母同意尽快完婚,就会告诉女孩的属相,男方按女方的属相去喇嘛那里选定日子完婚。过后,男方派人到女方家告诉结婚成亲的确切日期。男方就派4个人按事先商量好的带上4条哈达和1只羊、4壶酒到女方家里,女方会请一些客人来商议结婚的日子和嫁妆数量。
送衣(也叫送五酒):在规定的日子里,两家亲属几个人一起上街给女方买嫁衣。一般根据男方的条件买3、5、7、9、13套不等。买衣前后,男方父母还要请客在街上吃一顿饭;买完嫁衣后,男方5个人要带着5条哈达和5壶酒、羊肉送往女方家,女方要请客人看男方买的新嫁衣。如果这些客人中有人认为哪一件不合适或还缺什么,就让另买好后送来,衣物交给女孩的母亲,双方长辈对着嫁衣唱五酒歌。
赠腰带:在结婚的前一夜,男方派司仪等若干人连同新郎在黄昏之时骑马来到女方家,女方家人出门迎入房中饮茶酒,唱礼歌,女方父母要给新郎赠1杯酒,唱1支歌,送1套新装,再赠1条绸缎腰带,意即要他当家立业,要勒紧裤带过日子,要有精神当家理事。夜深礼毕,男方上马意欲归去,却发现新郎的马鞭、马蹬丢失(实为女方故意收藏),男方来宾中的新郎和大部分陪伴都归去,只留下能歌善辩的两男一女重入房中欢歌通宵达旦。
唱婚礼歌:土尔扈特人称为婚礼仪式套曲,包括迎亲歌、盛装歌、祝箭歌、赞马歌、祝喜歌、名宴歌、献奶歌、献吉利果歌、献茶歌、赞祖先歌、劝戒歌、贺喜歌、报宴歌、祝酒歌、论酒歌、赞河水歌、亲家歌、姑娘歌、母亲歌、父亲歌、报时歌、送亲歌、赛马歌、头门歌、献哈达歌、赠荷包歌、婚仪歌、揭头盖歌、男女互拜歌、拜双亲歌、祝愿歌,全套赞词、祝词、献词共两千余行。每支歌近百行,有的喜庆异常,有的趣味横生,有的滑稽诙谐,有的捉性逗情,使婚礼有趣的高潮一个接着一个。
迎亲:迎亲的队伍须在中午之前到达女方家,迎亲时,要带只活羊和1支煮熟的羊,新郎在路上要唱祝酒歌,迎亲的人要接唱,使之达到高潮。
在这吉利的日子里,
新郎洒酒祭祀苍天。
祈盼诸神降福给我,
山神水神各路神仙。
保佑婚礼顺顺当当,
保佑夫妻心心相连,
保佑来宾欢欢乐乐,
保佑两家团团圆圆,
保佑财礼受到珍视,
保佑送礼开心张脸,
保佑牛马不发疫病,
保佑两家百年有缘。
迎亲的新郎等人来到女方家门,新娘的几位本家嫂子挡在门前,男方要赶快拿出羊的胸脯肉和酒,请几位女方嫂子尝肉喝酒。嫂子们唱道:
阁下是何方男子汉,
来到这里有何设想?
若是打猎的英雄,
就应顺着山路去追赶豺狼;
若是赶路的旅行者,
就该顺着大路走向远方;
若是远来经商的商人,
就该顺着近路走向市场;
身骑披红挂彩的高头大马,
前呼后拥的为什么这样?
新郎和伴郎合唱:
我们是赫赫有名的,
经过万里长征归来的土尔扈特人;
我们是名载史册的,
真诚热爱祖国的土尔扈特人;
我们是英勇智慧的,
江格尔子孙。
请向亲爱的光荣的黄金家族,
去报告喜庆的佳音。
过去是九世的佳缘,
如今是十代的姻亲。
除旧布新,喜上更喜,
由远变近,亲上加亲。
千里迢迢献上喜礼,
希望亲家开门纳亲。
嫂子们要出几个谜语,让新郎猜,新郎要故意猜错,并说谦意礼让的话,如新郎口才不佳,年轻腼腆的,要让伴郎说话,然后女方嫂子唱:
我们的族长不允,
说婚姻嫁娶都有经典,
先祖的家法不能擅变
带来的礼物应车载斗量,
要看看是否合乎热闹的婚宴,
新郎伴郎齐唱:
啊!拜神的有长长的哈达,
见先辈有白白的哈达。
带来雄狮般的整牛啊,
带来了长锐角的全羊啊,
带来美酒啊。
带来你们心里美滋滋的,
你丈爹丈娘的,年轻英俊的,
一个女婿半个儿啊。
这时欢歌笑语达到高潮,女方父母赶快把新郎、伴郎迎进门喝茶唱歌,女方家人及伴娘便开始给新娘换嫁衣,并给新娘戴嫁帽(说明做姑娘的时代已经结束)。给新娘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给新娘穿嫁衣的人属相,都事先由喇嘛按生辰八字测算。换好嫁衣后领入父母的房中,“新娘的父母兄弟姐妹、姑嫂及亲友们给新娘献酒,献歌欢送”(李行力、加·奥其尔巴特著《中国新疆民族民俗知识丛书·蒙古族》第58页,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6年版)。新娘献酒献歌惜别,新娘及母亲、姐妹以泪歌别,唱出嫁歌。待女方唱完歌后,男方的主婚人给新娘的父母献酒献歌。歌的大意是新娘的父母养了位好姑娘,他娶到家之后,一定像待亲生女儿一样。然后给新娘的舅妗、叔婶、翁姑、兄弟姐妹献酒献歌,并开始抢着新娘和嫁妆上路(双方事先定好的嫁妆)。娶亲的队伍一路祭天祭地祭山祭水,并洒上烟酒糖果,以图吉利。陪嫁新娘的伴娘一般是女方的姑嫂婶姐(一定是结过婚的人),新娘到男方家后即举行婚礼,一拜天地水火,二拜男方父母舅妗、叔婶、翁姑及爷爷奶奶,男方长辈每人送一份礼,新娘的父母要送金银首饰。三是新郎新娘互拜,女方伴娘将他们头发打成结,意为结发夫妻,两人唱结发夫妻歌:
蓝天,由彩云来连结,
草原,由绿草来连结。
树木,由根段来连结,
夫妻,由头发来连结。
高山,保佑我们白头偕老,
流水,保佑我们日日和好,
苍天,保佑我们福星高照,
大地,保佑我们良缘结牢。
民国时期男子已不留辫子,女孩也开始剪短发,往往以头缠的绸带代替举行结发仪式,婚礼闹洞房要通宵达旦,女方嫂子陪新娘一夜,要代替新娘给闹洞房的人唱歌。第二天新娘的母亲、姐姐带若干人给新娘揭床围幔,举行揭床围幔仪式后,男方的父母要给女方的亲属每人送一份礼物。揭床围幔的人当天返回,返回前把新娘的衣角缝在蒙古包上,表示夫妻永远相爱,白头偕老。婚礼结束,男女当晚合房,其他人不再闹房,如果王公贵族,要闹3天洞房。新娘见新郎的哥哥、姐夫,要以手绢遮脸,甚至终生不得正眼相看。如果男女家贫无法成亲,大家要帮助成亲。新娘在结婚3天内不能出门远走,不能干活,新娘生育孩子后才能回娘家。如果两年后还不生孩子,可回娘家,但不能进房内,只能在门外见面吃饭,当天返回。
丧葬:土尔扈特人死后,遵行火葬、土葬葬法。人死后,将死者双手合十成祈祷状,右卧式,并于当天就去喇嘛那里告诉死者的死亡时间、属相,喇嘛按历法确定日子为死者送葬。送葬这天要请喇嘛为死者脱衣擦身,死者用白布包好,不穿寿衣,意即光身来人间,死时也光着身走向天国,死的时辰决定将死者的头朝什么方向,然后喇嘛端坐在死者的头部念经,超度死者亡灵,经毕确定死者丧葬形式。
火葬:是火命人、金命人、木命人所用的丧葬形式,就是把死者在墓地掩埋,过一段时间请喇嘛念经,取出尸骨烧成灰,再掩埋,将骨灰撒在高山河流最干净的地方,或死者生前最喜爱的地方,如果死者是有威望的喇嘛,则将其骨灰做成法体,供在喇嘛庙里。
土葬,是土命人和水命人所用的丧葬形式,选定墓地挖坑,安葬入殓前在墓坑边撒些糖果、酒肉等食品,祭祀土地神明,以示大地接纳死者入地。随葬品有盐、茶、米、麦、豆、糖、酒等食品,意为让死者仍然享用,埋葬时堆一个土包即可,不立墓碑。
办完丧事后,家属将死者生前所用的衣服、物品、坐骑赠送给喇嘛和邻居,如果死者没有什么新衣,要买新衣送喇嘛,表示死者所用物品都带到另一个世界,不缺日用。人死后3天内禁止从屋内倒、扔任何东西,也不往借任何东西,怕亡灵超度受阻碍。死者家的所有妇女7天内不洗头,不梳头。第3天、第7天、第49天3个祭日期间,死者家属要请喇嘛来家中念经,超度亡灵,家中人不杀牛羊,不剪发,以示哀悼。每年清明节要拿马奶、酒肉、果品祭奠,周年再祭奠一次。但是祭奠时不立碑、不烧纸、不供牌位,只请喇嘛念经。人死后,妻子为丈夫守孝百日,子女为长辈守孝49天,守孝期间不穿红着绿,不理发,不欢宴。父母死后,子女要将其父母生辰年月、姓氏家族、主要事迹、等级身份都一一铭记于心,教育子女,熟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