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丹人中有许多是信奉穆斯林教的,每天要祷告五次,工程项目部特意在营地里建起了祈祷处,供他们祈祷时使用。斋月期间,穆斯林教徒白天不能进食,物探项目的领导就相应地减短野外施工时间,并且特意把晚饭搞得丰盛一些,为了让他们保持体力,还特别提供奶粉和糖茶。因为物探多是季节性施工,雇员时居时散。每次工程开始,一旦张贴出招聘布告,人们就一传十、十传百,骑着毛驴或骆驼赶来报名。这些人大都是先后几次与ZPEB的物探项目合作,与ZPEB建立起了很深的感情和友谊。他们到处打听ZPEB的消息,等待施工季节的到来。有时上午贴出布告,他们下午就都赶来报名;原始丛林没有电信业务,不知是使用何种联络方式得知的信息?
在苏丹南部的石油6区和1/2/4区的当地人中,能被招聘参加ZPEB的物探项目工作,已成为一种荣耀。每次季节性停工,大家都依依不舍;每次得到开工消息,都高兴的到处传诵。许多当地的年轻人,放弃其他招聘机会,专门等待ZPEB的物探项目开工,理由就是ZPEB的人,“沙迪格”!
一位黑人司钻“哈米德”,本来自己经营着一个规模不算小的面粉加工厂,并且效益也不错。可一听到ZPEB物探项目开工的消息,就把面粉厂一关,来ZPEB工作,说,在这里干起来愉快!
有一个叫阿巴斯(音译)的雇员,自物探项目进入苏丹以来就跟了施工队工作,积极肯干又十分认真负责。他负责看管的那台测量仪器车,除去直接对这辆车负责的高级工程师唐沙,别人乱摸乱动,他一概不答应,坚决不允许打开仪器车的门。他那股认真又有点固执的劲儿,让人觉得十分可爱。测量组另一位年龄较大的苏丹雇员(在苏丹,50余岁已是高龄人),是推土机手,名字叫法拉拉(音译)。法拉拉工作细心,对设备保养得十分认真,生活中从来不提任何要求,很得中方人员信任尊重。2001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169物探队的一位项目人员在穆格莱德见到了法拉拉。那时,法拉拉因为生病不能工作,又生活无着,正在这南部小城的街道上流浪度日。项目部的人员回来说,法拉拉因生病“玛非”了(苏丹语:失业)。项目部的人听了,心里都很难过,马上采取行动,为法拉拉自愿捐款一百四十多万苏丹镑(三千多元人民币),让他去医院里把病治好,并且又在队里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谈起在ZPEB的工作阅历和结识的中国朋友,法拉拉很动感情。他过去曾为美国雪佛莱石油公司工作,他说还是“中国人好”,中国人不歧视他们。这个法拉拉,只要遇到中国人,无论相识与否,都会竖起拇指,说:“沙迪格,沙迪格!”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在ZPEB做工的不少当地年轻黑人,“请假”回家参与部落仇杀,往往一去不再回头……
值得一提的是,ZPEB还制定了苏丹雇员来中国石油基地培训的计划。2004年春天,第一批二十余名来自非洲丛林的黑人弟兄,乘国际航班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而后来到中原石油管理局的濮阳基地接受业务培训。在这里,他们受到了HSE知识、井控技术、现场安全管理、H2S防护、消防急救等基础项目培训。中原局培训中心专门为他们配备了业务能力强的英语教师,并且专门翻译了部分适用教材。这些来自苏丹的青年学员,十分珍视ZPEB提供的学习机会,经过考核与现场实习,都获得了国际石油商务协会颁发的结业证书。作为苏丹石油业的骨干力量,他们将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
在原始丛林里的巴里拉部落小镇,还传颂着一个“朋友村”的故事。苏丹的旱季严重缺水,丛林里的游牧部落生活十分困难,一般都是逐水而居。而从巴里拉往南,就进入政府军和反政府军经常交火的地带,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1998年的年底,项目经理马峰在巴里拉营地见到几个苏丹当地居民,说村落里有3000名居民,准备往南部迁移。在苏丹的原始丛林地带,3000名居民,已经是很大的部落了。他们请求ZPEB的工程人员帮村里挖一个储水坑。马峰去那个叫“廓连廓”的部落看了居民的生活状况之后,心里感到十分沉重,不但为部落挖掘了储水池,还用120万苏丹镑为部落的小学校提供了学习用具以及学生桌椅。后来他们又听说学校的老师也没有办公用的桌椅,就专门从苏丹首都喀土穆订做了桌椅配给老师使用。此后每年,中原物探项目部在南部施工的队伍,经常派人去“廓连廓”部落村看望那个小学校的师生,并提供一定的帮助……
另一所小学校,在离巴里拉营地三十公里的丛林里,平时趴在地上学习的黑人子女也用上了正规的桌椅。那天,我离开巴里拉的石油营地,在去机场的石油路边,见到一群快乐的黑孩子聚集在路边的水塘戏耍;我撂下车窗玻璃向他们招手,他们仰着黑黝黝的灿烂的小脸,欢快地高声喊着:
“沙迪格,沙迪格!”
喊声一直追下很远。
我心里不由一阵感动。友谊就像一粒种子,今日种下了,明天一定会有灿烂的收获!
……
应该顺便交代一下的是,我在动笔写这部书稿之前,决心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前期采访,尽可能全面地掌握ZPEB国外石油工程人员的第一手资料。殊不知这想法实在有些天真:就如人们所已经熟知的那样,因为石油工作性质的居无定所,“时而天南、时而地北”绝非夸张之词!采访的过程中,以为在中原的石油基地未能采访到的,在国外的施工地或许仍有机会。有些拟定要采访的对象,原本已经约好某日会面,到时一问,却已在飞往某国的航程中。及至我随后到达那里的时候,他们又已经飞往另外一个国家……
现在,ZPEB的石油工程队伍,已经扩展到非洲、中东地区以及南部美洲等十几个国家。像中华故事里那个“逐日”的夸父一样,这支英雄的石油铁血军团,正为中国的强大而赴汤蹈火!有人认为,ZPEB在非洲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近几年,仅在苏丹的中国石油合作项目中,中国的石油工人每年为祖国赢回的五百多万吨的份额石油,相当于奉献给祖国一个中型油田!
中国石油项目在苏丹的成功运转,不仅为中国的海外石油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合作经验,使中国在非洲的石油资源中获得了利益,而且促进了中苏关系的友好发展。据说,近几年,苏丹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增长,增长指数在两位数之上。ZPEB的许多石油工程人员,在苏丹工作八年之久。他们评价说:苏丹在变化,一天一个样!
这是中国石油人国际能源合作中一个互惠互利的成功典范。
当初参与工程竞标落选的法国道达尔公司总裁感叹地评价说:“只有中国人才能把这个项目做好!”
苏丹总统巴希尔一再表示:“是中国石油公司帮我们开发了油田,感谢中国对苏丹的支持和援助!”
就在采访期间,ZPEB的石油工程队伍,又肩负着祖国光荣又沉重的使命,分别踏上进入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中东以及南部美洲大地施工。我终于意识到,要先按照拟定的表格如期采访,那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你或许永远无法追得上石油人的步伐——我们还在盘算这支队伍刚刚走过的历程时,在哪方的险山恶水之间,他们已经又在创造着新的业绩!
现在见诸文字的这些,只是ZPEB非洲石油工程的一个缩影。
再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要离开这片太阳灼伤的土地了,在登上回国航班的时候才忽然想到,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要到了!
不知在丛林里施工的ZPEB的朋友们怎样度过节日?
也不知道,今年的春节,是否依如往常?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家乡雪花飞舞时,也同是你们的祥瑞……
2004年1月初稿 5月修改
幸福的荒漠
林 因 寒 鸣 李 晓
翻开新世纪的页码,人们吃惊地发现:战争、颠覆、恐怖袭击、人头落地、石油价格暴起暴落……地球上到处沸腾着血腥的热点!几乎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都会感受到时代的剧烈震颤……
——人类射出的每一粒子弹,几乎都和石油关联。
——题记
第一章行之嘱
卡塔尔的诱惑
“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的脑袋却变得越来越大!”
坐在飞往中东的国际航班上,ZPEB国际工程部的经理杜军先生忽发奇想。
说地球“越来越小”,是因为十几小时之前,还在中原石油基地办公室里处理日常事务,现在,航班却已经飞临波诡云谲的波斯湾上空……
如果顺了这顺序一路想下去,说人的脑袋“越来越大”,也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个人的脑子里,何时装下过这么多的事情?中国与中东产油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海湾战争与国际石油价格的关系,卡塔尔石油储量以及施工条件,当地风俗习惯和生活物资保障问题,甚至连多哈国际机场当日下午空中气象变化也不住地在脑海里翻个儿……应该说,有许多条看不见的线索,将这个地球上的许多事情串联在一起,并且事事都与自己——本次航班的一个来自中国ZPEB的乘客有着某些息息相关的牵连,脑袋能不说“大”?
还有……
无限遐想之中,杜军不由想起,在离开中原油田基地来卡塔尔参与这项石油工程竞标之前,负责国际石油工程的副局长李春第嘱托的一句话:卡塔尔杜汉油田的石油钻井项目,是我们进入中东石油市场的一个机遇,虽然包括美国、德国等十八家石油跨国工程公司出手参与竞标,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ZPEB也要志在必得……
他对杜军说:要审慎出手、抓住机遇不放!
大概是觉得心里还不踏实,思忖了一会儿,又一次加重语气,特意叮嘱了一句:
“这是ZPEB的大局!”
这会儿,杜君仍然能够感受到,这位ZPEB国际工程的筹划和指挥者,在讲出“大局”这个字眼时所传递出的那种分量。
由古至今,大凡远行之初,我们的古代仁人先贤,往往会有一番感心动腑的殷殷叮嘱,以寄托缱缱绻绻的牵挂之情。远行前的殷殷嘱托,传递的是一种由古至今的智慧和信念,激励着人生的向上。十里相送,话语不长,却凝聚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情感。诸如“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其间,一所小小乡野客栈里的古道热肠,跨越历史的重山复水,一直传诵至今,让远足的游子无论身在何处,都感受到远行之嘱的关爱绵长。
然而这次,杜军却强烈地感受到,“大局”二字的托付之分量,已绝非“浊酒一杯,清泪两行”的古代先贤们的依依惜别情怀。他清醒地意识到,现在,他所接受下的这份远行之前的嘱托,并非仅仅是来自某一个人的期待;大时代需要大智慧。站在他身后的,是一个伟大民族殷切相望的身影……
飞机已经抵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沙迦机场;在这里转乘海湾公司的班机,几十分钟,就可到达目的地卡塔尔了……
杜军对坐在身边的项目伙伴开玩笑说:“伙计,战争开始了!”
同行的王秉胜是个老成持重的人,他淡淡一笑,表情显然也不轻松……
公元1999年的这个初夏,来自中东阿拉伯半岛国家卡塔尔的诱惑,吸引着众多国家政要和石油业人士关注的目光。一个不大的项目,竟然招来多个国家的二十六家石油工程承包商!同ZPEB一样,在这个“能源问题”日益迫切地摆上政府案头的世纪末,人们已经开始勾画着新千年石油企业的发展之路——在即将开始的这个新世纪,充满变数和不安的世界石油市场,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开局?
此时的中国,历经十余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迅速增加。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石油消费急剧增长,虽然中国的石油产量在世纪末已达1.6亿吨,供需矛盾依然日渐扩大。从1993年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年进口原油数千万吨。预计到2010年,石油供需缺口将达亿吨左右。并且,作为信号,一方面不断增加,一方面不断减少——中国内地的不少油田,产油量日益受到严峻考验。可想而知,一个泱泱大国,如果依赖大量进口国外石油,显然会因安全程度降低而给国家带来多种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改善能源供求渠道,实行新的国家石油战略——中国的石油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化分工合作,尽快在国外建立起稳定和可靠的石油生产和供应基地,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务之急的战略需求。
这一历史重任,又一次落在中国石油人的肩上!
对中国石油企业来说,这也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机遇。
卡塔尔,地处波斯湾南岸的半岛之国,人口60余万,国土面积只有11000平方公里;这里多属热带沙漠,常年干旱缺水,国民经济的支柱为石油收入。ZPEB海外石油工程人员的目光投向这个中东岛国的时候,在卡塔尔施工的钻机只有12部,其中七部还是从事海上石油开发。卡塔尔对外招标的杜汉油田的一个作业区,工程需求也仅为两台12000英尺的钻机,几十口井位。
项目不大,何以会如此牵动着ZPEB决策者的心,如此坚定地要进军这一阿拉伯半岛的弹丸之国?
“春江水暖鸭先知”。与新中国石油事业一起长大的李春第,年少时就献身于新中国的石油事业。他最初工作的是位处黄河下游冲击平原的一个油田,在一次突如其来汹涌海潮围困井场的险境中,他放弃了自己所有的物品,只将平时所读的那些书籍,装进一只编织袋里、外面又套了一只面袋,将那只沉重的“书袋”扛在肩上,在没腰深的海水中摇摇晃晃吃力地跋涉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爱书的人,与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应该是有着某种必然关联的。或者把这话反过来说,如果把一个企业,交到一个不热爱书籍——人类精神财富的人手里,很难想象他会有如此的精神——危急关头会将企业生命一样扛在肩上……
就是这样,几十年的野外生涯风雨颠簸,几十年的苦读好学,使他逐渐成长为一名睿智敏锐、执著于事业的企业领导人。
在中原油田,职工们还传说着这样一件事情:在席卷全球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不少企业对企业前景表现出不安情绪,有的甚至出卖工程设备已解无米之炊。在那几年的时间里,诗人中原石油钻井三公司经理的李春第,却逆水行舟,乘势出击,开拓了企业在中国西部的石油市场。并且,虽然当时的中原油田也处在发展的困惑之中,他却借机购进了不少相对先进的石油工程设备,并且大张旗鼓地引进技术人才和聘用优秀大学毕业生。当时,在许多企业资产流失的情况下,公司的国有资产却大幅增值!
当然,这在当时企业萧条的状况下,自然会有不少人——包括一些领导者都有点儿难以想通——国企困顿,收入减少,大批职工面临下岗的困境,人心惶惶之中,李春第却高扬国企大旗招兵买马;然而,当遍及亚洲的金融危机结束之后,随之而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却为当时的举动提供了答案:ZPEB的海外石油工程长足直进,当时购进的那些设备这时都先后派上了用场。在亚非以及南美的十几个国家的石油合作项目中,显示了ZPEB的装备和技术实力!油田的数万职工,至今还对李春第当时对企业发展的这一高瞻远瞩啧啧称道,将此举誉为一个领导者振兴石油企业的“大手笔”!
在九十年代的开头几年,ZPEB就派出了进军非洲的第一支石油队伍,先后在苏丹、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到世纪末,他们的石油工程队伍,已经在十几个国家站稳了脚跟,开始了与产油国以及西方跨国石油公司的合作与竞争。如今几年过去,他们已经捷足先登地培养壮大了自己的海外石油市场,也培养锻炼了自己的海外施工队伍,初步具备了与国际石油市场相适应的竞争能力。此间,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一直是他们关注的战略要地。
如果仅从地面上看,阿拉伯半岛地区荒漠遍布,干旱缺水,植物难以存活。仅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自由港迪拜为例,大街上一排排迎风摇曳的椰树,浇灌用的却是海洋净化水!甚至市政绿化使用的土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