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04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画菊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问菊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簪菊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影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菊梦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残菊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 暂时分手莫相思.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 》《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黛玉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李纨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黛玉道:“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 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拆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李纨笑道:“固如此说,你的‘口齿噙香'句也敌的过了。”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 ‘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宝钗笑道:“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湘云道:“‘偕谁隐',‘为底迟',真个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 〃李纨笑道:“你的‘科头坐',‘抱膝吟',竟一时也不能别开,菊花有知, 也必腻烦了。”说的大家都笑了.宝玉笑道:“我又落第.难道‘谁家种',‘何处秋',‘蜡屐远来',‘冷吟不尽',都不是访,‘昨夜雨',‘今朝霜',都不是种不成?但恨敌不上‘ 口齿噙香对月吟',‘清冷香中抱膝吟',‘短鬓',‘葛巾',‘金淡泊',‘翠离披',‘秋无迹',‘梦有知'这几句罢了。”又道:“明儿闲了,我一个人作出十二首来。”李纨道:“你的也好,只是不及这几句新巧就是了。”


  大家又评了一回, 复又要了热蟹来,就在大圆桌子上吃了一回.宝玉笑道:“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说着,便忙洗了手提笔写出.众人看道: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 坡仙曾笑一生忙.黛玉笑道:“这样的诗,要一百首也有。”宝玉笑道:“你这会子才力已尽,不说不能作了,还贬人家。”黛玉听了,并不答言,也不思索,提起笔来一挥,已有了一首.众人看道: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宝玉看了正喝彩,黛玉便一把撕了,令人烧去,因笑道:“我的不及你的,我烧了他.你那个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诗还好,你留着他给人看。”宝钗接着笑道:“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说着也写了出来.大家看时,写道是: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写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又看底下道: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说着,只见平儿复进园来.不知作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话说众人见平儿来了,都说:“你们奶奶作什么呢,怎么不来了?〃平儿笑道:“他那里得空儿来.因为说没有好生吃得,又不得来,所以叫我来问还有没有,叫我要几个拿了家去吃罢。”湘云道:“有,多着呢。”忙令人拿了十个极大的.平儿道:“多拿几个团脐的. 〃众人又拉平儿坐,平儿不肯.李纨拉着他笑道:“偏要你坐。”拉着他身边坐下,端了一杯酒送到他嘴边. 平儿忙喝了一口就要走.李纨道:“偏不许你去.显见得只有凤丫头,就不听我的话了。”说着又命嬷嬷们:“先送了盒子去,就说我留下平儿了。”那婆子一时拿了盒子回来说:“二奶奶说,叫奶奶和姑娘们别笑话要嘴吃.这个盒子里是方才舅太太那里送来的菱粉糕和鸡油卷儿, 给奶奶姑娘们吃的。”又向平儿道:“说使你来你就贪住顽不去了. 劝你少喝一杯儿罢。”平儿笑道:'多喝了又把我怎么样?〃一面说, 一面只管喝,又吃螃蟹.李纨揽着他笑道:“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命却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


  平儿一面和宝钗湘云等吃喝,一面回头笑道:“奶奶,别只摸的我怪痒的。”李氏道:“嗳哟!这硬的是什么?〃平儿道:“钥匙。”李氏道:“什么钥匙?要紧梯己东西怕人偷了去, 却带在身上.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 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 〃平儿笑道:“奶奶吃了酒,又拿了我来打趣着取笑儿了。”宝钗笑道:“这倒是真话. 我们没事评论起人来,你们这几个都是百个里头挑不出一个来,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好处。”李纨道:“大小都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 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他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老太太那些穿戴的,别人不记得,他都记得,要不是他经管着,不知叫人诓骗了多少去呢.那孩子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说好话儿,还倒不依势欺人的。”惜春笑道:“老太太昨儿还说呢,他比我们还强呢。”平儿道:“那原是个好的,我们那里比的上他。”宝玉道:“太太屋里的彩霞,是个老实人。”探春道:“可不是,外头老实,心里有数儿.太太是那么佛爷似的,事情上不留心,他都知道.凡百一应事都是他提着太太行.连老爷在家出外去的一应大小事, 他都知道.太太忘了,他背地里告诉太太。”李纨道:“那也罢了。”指着宝玉道:“这一个小爷屋里要不是袭人,你们度量到个什么田地!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他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平儿笑道:“先时陪了四个丫头,死的死,去的去,只剩下我一个孤鬼了。”李纨道:“你倒是有造化的.凤丫头也是有造化的.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 我倒有个膀臂。”说着滴下泪来.众人都道:“又何必伤心,不如散了倒好。”说着便都洗了手,大家约往贾母王夫人处问安.


  众婆子丫头打扫亭子,收拾杯盘.袭人和平儿同往前去,让平儿到房里坐坐,再喝一杯茶.平儿说:“不喝茶了,再来罢。”说着便要出去.袭人又叫住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和太太还没放呢,是为什么?〃平儿见问,忙转身至袭人跟前,见方近无人, 才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几天就放了。”袭人笑道:“这是为什么,唬得你这样? 〃平儿悄悄告诉他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袭人道:“难道他还短钱使,还没个足厌?何苦还操这心。”平儿笑道:“何曾不是呢.这几年拿着这一项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只他这梯己利钱, 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袭人笑道:“拿着我们的钱,你们主子奴才赚利钱,哄的我们呆呆的等着。”平儿道:“你又说没良心的话.你难道还少钱使?〃袭人道:“我虽不少,只是我也没地方使去,就只预备我们那一个。”平儿道:“你倘若有要紧的事用钱使时, 我那里还有几两银子,你先拿来使,明儿我扣下你的就是了。”袭人道:“此时也用不着,怕一时要用起来不够了,我打发人去取就是了。”


  平儿答应着,一径出了园门,来至家内,只见凤姐儿不在房里.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 坐在那边屋里,还有张材家的周瑞家的陪着,又有两三个丫头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 众人见他进来,都忙站起来了.刘姥姥因上次来过,知道平儿的身分,忙跳下地来问〃姑娘好〃,又说:“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


  起摘下来的, 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平儿忙道:“多谢费心。”又让坐,自己也坐了.又让张婶子周大娘坐眼圈儿都红了。”平儿笑道:“可不是.我原是不吃的,大奶奶和姑娘们只是拉着死灌,不得已喝了两盅,脸就红了。”张材家的笑道:“我倒想着要吃呢,又没人让我.明儿再有人请姑娘,可带了我去罢。”说着大家都笑了.周瑞家的道:“早起我就看见那螃蟹了,一斤只好秤两个三个.这么三大篓,想是有七八十斤呢。”周瑞家的道:“若是上上下下只怕还不够。”平儿道:“那里够,不过都是有名儿的吃两个子.那些散众的,也有摸得着的,也有摸不着的。”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 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平儿因问:“想是见过奶奶了?〃刘姥姥道:“见过了,叫我们等着呢。”说着又往窗外看天气,说道:“天好早晚了,我们也去罢,别出不去城才是饥荒呢。”周瑞家的道:“这话倒是,我替你瞧瞧去。”说着一径去了,半日方来, 笑道:“可是你老的福来了,竟投了这两个人的缘了。”平儿等问怎么样,周瑞家的笑道:“二奶奶在老太太的跟前呢.我原是悄悄的告诉二奶奶,‘刘姥姥要家去呢,怕晚了赶不出城去.'二奶奶说:‘大远的,难为他扛了那些沉东西来,晚了就住一夜明儿再去. '这可不是投上二奶奶的缘了.这也罢了,偏生老太太又听见了,问刘姥姥是谁.二奶奶便回明白了.老太太说:‘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请了来我见一见.' 这可不是想不到天上缘分了。”说着,催刘姥姥下来前去.刘姥姥道:“我这生像儿怎好见的.好嫂子,你就说我去了罢。”平儿忙道:“你快去罢,不相干的.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想是你怯上,我和周大娘送你去。”说着,同周瑞家的引了刘姥姥往贾母这边来.


  二门口该班的小厮们见了平儿出来,都站起来了,又有两个跑上来,赶着平儿叫〃姑娘〃.平儿问:“又说什么?〃那小厮笑道:“这会子也好早晚了,我妈病了,等着我去请大夫. 好姑娘,我讨半日假可使的?〃平儿道:“你们倒好,都商议定了,一天一个告假,又不回奶奶,只和我胡缠.前儿住儿去了,二爷偏生叫他,叫不着,我应起来了,还说我作了情.你今儿又来了。”周瑞家的道:“当真的他妈病了,姑娘也替他应着,放了他罢。”平儿道:“明儿一早来.听着,我还要使你呢,再睡的日头晒着屁股再来!你这一去,带个信儿给旺儿, 就说奶奶的话,问着他那剩的利钱.明儿若不交了来,奶奶也不要了,就越性送他使罢。”那小厮欢天喜地答应去了.


  平儿等来至贾母房中, 彼时大观园中姊妹们都在贾母前承奉.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并不知都系何人.只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一个丫鬟在那里捶腿,凤姐儿站着正说笑.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贾母亦欠身问好,又命周瑞家的端过椅子来坐着.那板儿仍是怯人,不知问候.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 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 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家活也没人作了。”贾母道:“眼睛牙齿都还好?〃刘姥姥道:“都还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 〃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贾母道:“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说的大家都笑了.贾母又笑道:“我才听见凤哥儿说, 你带了好些瓜菜来,叫他快收拾去了,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象你们田地里的好吃。”刘姥姥笑道:“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依我们想鱼肉吃, 只是吃不起。”贾母又道:“今儿既认着了亲,别空空儿的就去.不嫌我这里, 就住一两天再去.我们也有个园子,园子里头也有果子,你明日也尝尝,带些家去,你也算看亲戚一趟。”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间.你住两天罢,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老太太听听。”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说着, 又命人去先抓果子与板儿吃.板儿见人多了,又不敢吃.贾母又命拿些钱给他,叫小幺儿们带他外头顽去. 刘姥姥吃了茶,便把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与贾母,贾母益发得了趣味. 正说着,凤姐儿便令人来请刘姥姥吃晚饭.贾母又将自己的菜拣了几样,命人送过去与刘姥姥吃.


  凤姐知道合了贾母的心,吃了饭便又打发过来.鸳鸯忙令老婆子带了刘姥姥去洗了澡, 自己挑了两件随常的衣服令给刘姥姥换上.那刘姥姥那里见过这般行事,忙换了衣裳出来,坐在贾母榻前,又搜寻些话出来说.彼时宝玉姊妹们也都在这里坐着,他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 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说的书还好听.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 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因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象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 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