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欧文学简史(上)-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姆 (1921—)是波兰战后科学幻想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告诉人们:人 

类在各种科学领域中,总是不断的探索,发现,努力认识自己以往不曾认识 

的东西,不可墨守陈规,也不可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斯坦尼斯瓦夫·狄加特 

的小说《旅行家》(1858)企图说明一个道理,夙愿和它的不能实现之间可 

悲的矛盾,在一个人身上是永远存在的,每个实现个人夙愿的尝试都将遭到 

失败。安杰耶夫斯基的《渣滓》(1981)展现了六十年代华沙文艺界的情况, 

官方要求艺术为它的利益服务,艺术家反对控制。塔杜施·诺瓦克(1930—) 

的作品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反映当代农民的思想感情,宗教信仰,道德观念 

及农村的风俗习惯。威廉·马赫(1917—1965)的《黑海滨的群山》(1961) 

被认为是波兰“反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以人们之间的仇杀为主题,但作者 

在某些章节中,干脆脱离故事情节,以主人公或作者与小说中讲故事的人对 

话的方式,发表对当代文学、社会和人的看法。他们认为,由于二十世纪的 

战争灾祸和科技进步的影响,人类的生活变得纷纭复杂,因此作家需要探索 

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对小说中的时空观念应有新的理解,他们笔下人物的流 

动也可违背正常的逻辑,这种表面上看来的混乱和荒谬正是生活的真实。塔 

杜施·孔维茨基 (1926—)的 《当代圆梦书》(1971)写一群人在某个地方 

的巧遇,而这中间又穿插着他们对往事的回忆,各种叙事交替出现,结构奇 

特。卡齐米日·布兰迪斯的 《浪漫情调》(1960)、《生活方式》(1963) 

和《市场》(1968)也是对于小说形式的新的探索的一种表现。 

     这一时期写战争和占领时期的作品数量很多。塔杜施·霍乌伊(1916—) 

的《我们世界的末日》(1951)描写奥斯维辛集中营对犹太人的屠杀和他们 

的反抗。《天堂》(1972)揭露希特勒匪徒的杀人实验。科尔内尔·菲利波 

维奇 (1913—)的小说反映集中营囚徒的各种感受,揭露一些至今逍遥法外 

的希特勒刽子手的罪恶心理。切什科的《哀诗》描写在波兰反法西斯战争最 

后几个礼拜,人民军某部一段痛苦的行军的过程。茹克罗夫斯基的《受过战 

争洗礼的人们》(1961)写一群人民军战士在战胜法西斯德国后,和一伙成 

了武装土匪的国家军分子展开的一场激战。海伦娜·阿乌德尔斯卡的《鸟道》 

 (1973)和《晴和的秋天》(1974)反映占领时期旅居苏联的波兰侨民对祖 

国的怀念和他们返回祖国旅途的艰辛。 

     这一时期的历史小说创作中,泰奥多尔·怕尔尼茨基(1908)甚为多产。 

他的小说大都取材于古希腊罗马至中世纪的历史,但他有时凭主观想象再现 


… Page 32…

历史,和真实相去甚远。泰尔列茨基也是个多产作家,他的历史小说主要反 

映波兰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民族解放运动。霍乌伊的 《玫瑰和燃烧的森林》 

 (1973)写革命领袖瓦林斯基在沙皇监狱中最后几天的生活,他想到了他的 

青年时代,他的同志和朋友。安杰伊·库希涅维奇(1904—1993)的历史小 

说《第三王国》(1975)颇为著名,它写的是战后德国的一场政治斗争,一 

个共产党员过去受法西斯主义的迫害,战后却为德国战犯辩护,因而遭到年 

轻一代的谴责。 

     在1956年以后的诗歌中,最有成就的是切斯瓦夫·米沃什 (1911—), 

米沃什早在战前就写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华沙秘密编辑出版反 

法西斯诗歌,战后曾在波兰外交部供职,1951年留居国外,先在巴黎,1960 

年迁居美国。从五十年代起,他在国外发表了二十多部诗集和小说,主要的 

有《白画之光》(1953)、诗的论文》 (1957)、波别尔王和其它的诗》 

 (1962)、《中了魔的古乔》(1964)、《没有名字的城市》(1969)、《日 

出日落之地》(1974)、(诗歌集)(1977)及长篇小说《权力的年龄攫取》 

 (1955)和《伊斯塞谷》(1955)等。这些作品深入到了战后政治、哲学、 

历史、文化诸方面的题材,揭露了现实生活中的虚伪、空谈、浮华、欺骗、 

不求实际,吵吵闹闹的现象。他认为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个人不能表现自己 

的真诚和坦荡,因而失去了自由,成为“历史和生物本能的看不见的力量和 

俘虏。”米沃什因为“在自己的全部创作中,以毫不妥协的深刻性揭示了人 

在充满着剧烈矛盾的世界上所遇到的威胁”,表现了“人道主义的态度和艺 

术特点”,于198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国内,许多诗人这时期都热衷于写农村题材,但风格各异。斯坦尼斯 

瓦夫·卡塔克这时期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写的是农村的生产劳动和自然风光, 

常将现实和梦幻连在一起,富于童话色彩。杨·波列斯瓦夫·奥若格(1913 

—)的诗也描绘农村的大自然,他把自己看成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大自然 

给他们欢乐,也给他带来痛苦。耶日·哈拉塞姆维奇 (1933—)热衷于在诗 

中叙述优美的民间故事,描绘农村绚丽多姿的景色。米龙·比雅沃谢夫斯基 

 (1922—1983)的诗大都反映城市郊区穷人的艰难处境。还有一些诗人涉猎 

题材较为广泛,如博格坦·德罗兹多夫斯基 (1931—)的诗歌继承了布罗涅 

夫斯基革命诗歌的传统,表现了他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塔杜施·鲁热维奇(1921 

—)的作品反映了社会上人情淡薄,他希望人们克服自私,增强团结。安娜·卡 

明斯卡(1920—)的诗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她认为社会上充满了矛盾,只有 

在家庭里才能找到温馨和和谐。斯坦尼斯瓦夫·格罗霍维亚克的 诗描绘了 

一个肮脏和下流的世界,有讽刺意味。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1 923—) 

的诗反映了人在世界上的孤独。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冷淡,因而不 

能达到相互理解,人和他所处的环境也存在的各种矛盾,不可克服,他对他 

所处的不幸无力抵抗。兹比格涅夫·赫尔贝尔特 (1924—)的诗揭露了现实 

社会的冷酷,表现了他对真理的追求。 

     1956年以后的戏剧形式多样,影响较大的剧作家有斯瓦沃米尔·莫罗热 

克(1930—)。他是波兰战后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他的剧作通过一些荒 

诞可笑的情节,对社会上的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虚假、荒谬和自相矛盾的 

现象作了无情的揭露,有的剧作富于政治色彩,其中以《探戈舞》最著名。 

剧本写几代人都在为更新规矩礼性而努力,但最年轻的一代又认为这种努力 

已经够了,他们要求获得一个安稳的局面,结果他们的努力都落空了,只有 


… Page 33…

那些讲究实际利益的人才获得了成功。鲁热维奇除创作诗歌外,也是一个很 

有影响的剧作家,他的剧本《卡片集》(1961)的形式独特,剧中主人公在 

他的亲属和朋友看来,既是个孩子,又是个成年人,既是歌剧院老板,又是 

企业家,因为他的生活经历代表了一代人的经历。《见证人——我们的小稳 

定》 (1962)写一些人由于追求物质享受,忘了别人的痛苦。《干净夫妻》 

 (1975)意在揭示夫妻性爱的意义,可是男女主人公的相爱却表现得十分怪 

异和荒诞。 



                                                                  (张振辉) 


… Page 34…

                                 捷克文学 



     捷克是欧洲的一个内陆国家,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自公元九世纪有文 

字记载的文学起直至今日,她孕育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诗人、 

文化名人,像宗教改革家扬·胡斯、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浪漫派诗人马哈、 

女作家聂姆曹娃、戏剧家狄尔、诗人扬·聂鲁达以及历史小说家伊拉塞克等 

人的作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而斗争的作家和诗人,像沃 

尔凯尔、诺伊曼、玛耶罗娃、奥勃拉赫特等,是捷克第一共和国时期文坛上 

的主力军。特别是捷克表现主义戏剧的创始人恰佩克、《好兵帅克》的作者 

哈谢克和反法西斯的英雄伏契克等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诺贝尔文学奖的 

得主塞弗尔特以及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昆德拉、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剧作 

家哈韦尔等都是当今捷克著名的文人。他们中的有些作品在历史上起过进步 

作用,今天还继续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笔珍贵的文学 

遗产。 


… Page 35…

                          二十世纪以前的文学 



                                    1 



     捷克人属于西斯拉夫民族,他们的祖先生活在现今捷克的波希米亚、摩 

拉维亚地区。捷克国的形成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九世纪中叶出现的大摩拉维 

亚国,是最古老的捷克人的国家。 

     捷克有文字记载的文学始于九世纪。大摩拉亚国君主拉斯蒂斯拉夫从拜 

占庭请来了两位传教士康·基里尔和麦托迪两兄弟,他们创造了古斯拉夫文 

字,是捷克九至十一世纪的书面语言。此时,除这两位传教士翻译的《圣经》 

和一些祷文外,还出现了许多用古斯拉夫文写的传说故事和宗教赞美诗,如 

 《主啊,怜悯我们吧!》 

     十世纪以后,捷克同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发生多次战争,在胜败 

无常的过程中,德意志封建主常常迫使捷克处于帝国藩属的地位,从而使西 

方拉丁文化随之渗入捷克境内,形成拉丁文化和古斯拉夫文化并存的局面。 

公元十一世纪,拉丁文化占统治地位。在拉丁文化中,除记述地方圣哲的传 

说故事外,还出现了一些爱国主义的拉丁文作品,其中最优秀的作品为科斯 

马斯的《捷克编年史》。该书叙述了自原始神话时代一直到作者(1045—1125) 

逝世那年为止的全部捷克历史。书中字里行间充满了炽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叙述的历史形象生动,语言恢谐,是捷克古代较杰出的一部作品。 

     十二世纪以后,捷克文逐渐成为书面语言,开始出现用捷克文写的诗歌, 

如《圣瓦茨拉夫,捷克大公啊!》。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颂歌,曾 

一度成为国歌。 

     十三世纪初,即普热米斯王朝统治末期,捷克社会进入封建主义繁荣时 

期。这一时期,德国封建主大量向捷克移民,他们在捷克国内形成一个德国 

教俗封建主和城市贵族的特殊社会集团,他们同日益日耳曼化的普热米斯宫 

廷及上层贵族相勾结,剥削和压迫捷克人民,从而加深了捷克社会的民族矛 

盾和阶级矛盾。这时在文坛上则有一些下层贵族大力倡导用捷克文写作,热 

情讴歌贵族的骑士精神,以表达他们对德国教俗封建主的憎恨和对本民族的 

热爱。捷克骑士文学的代表作是《亚历山大大帝》和《达利米尔编年史》等。 

前者是捷克最古老的世俗叙事诗,以中世纪时期在欧、亚、非地区广为流传 

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他的骑士精神、显赫战功及其治国政见, 

想以此谏劝捷克王室振兴祖国。后者属于韵文体的编年史,记述从捷克始祖 

至十四世纪初的全部历史。 

     十四世纪下半叶,特别是卢森堡王朝约翰之子查理一世统治时期(1346 

—1376),捷克经济与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查理一世(帝号为“查理 

四世”)实现了历代捷克国王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梦想。帝国朝廷所 

在地布拉格成为欧洲最著名的城市之一,是当时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中 

心。 

     查理皇帝于1347年在布拉格创办了查理大学,成为全国 的学术中心。 

     十四世纪下半叶,捷克和其他国家的文化接触更加频繁,邻近各国纷纷 

派学生来查理大学留学,同法国和意大利的文化关系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 

主要是由于卢森堡王朝时代倾向于法国文化所致。 

     查理四世时期,捷克文坛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文学开始描写普通世 


… Page 36…

俗人民的生活,并揭露封建社会的矛盾,这就促成捷克市民文学的兴起。这 

一时期的捷克诗歌以下层人民创作的抒情诗和讽刺诗最为突出,如讽刺诗集 

 《赫拉德茨手稿》反映了十四世纪捷克的市民生活,暴露了中世纪贵族、僧 

侣们的罪恶。这一时期出现了捷克世俗剧,其中较著名的是闹剧《卖油膏的 

人》,它对中世纪庸医的欺骗行为进行辛辣讽刺的同时,进一步揭露了封建 

制度的黑暗腐败,有较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一时期的散文文学,以一些下层 

传教士写的哲学论著较为突出。其中杰出的代表是传教士什季特尼 (1335— 

1400),他的《基督教日常问题六篇》论述了中世纪社会和伦理问题,批评 

了上层贵族的一些恶习。 

     查理四世时期,捷克封建社会虽然颇为繁荣昌盛,文学也有了进一步的 

发展,但由于查理四世本人及其整个王室的挥霍无度,上层贵族和僧侣的贪 

婪腐化,人民的负担十分沉重,封建社会的矛盾日益深化,捷克进步文学面 

临新的社会考验。 



                                    2 



     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中叶,捷克历史上爆发了波澜壮阔的“胡斯运 

动”。自十三世纪以来,德国封建主把持了捷克王国的一切大权,使其逐渐 

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组成部分;在经济上虽有所发展,但社会阶级对立日益加 

剧。由于教会权力的无所不在,更由于世俗和宗教的上层剥削阶级大多数为 

德国显贵,这就使社会压迫、宗教压迫和民族压迫交织在一起了。因此,捷 

克人民反对社会压迫的阶级斗争从一开始就具有宗教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性 

质。从十四世纪后期开始,捷克人民掀起了反对教会的运动。到十五世纪, 

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杰出的宗教改革家和爱国者扬·胡斯 (1371— 

1415),他出身贫苦。青年时代,他克服了重重困难进入查理大学攻读哲学, 

后留校任教,不久升任校长。他深受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的影响,并进 

一步提出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没收教会的财产。1402 

年,胡斯在布拉格伯利恒教堂任传教士,宣传宗教改革,揭露教会上层和德 

国大贵族的罪恶,深得广大人民和捷克中产阶级的拥护,也引起教会上层的 

恐惧和仇恨。他们禁止胡斯传教,并以开除教籍等手段来威胁他。1414年, 

皇帝齐格蒙德将胡斯骗去参加康斯坦茨会议,并强迫他放弃自己的学说,遭 

到胡斯拒绝。于是,教廷以异端的罪名对胡斯处以火刑。1415年7月6日, 

胡斯在康斯坦茨广场被活活烧死。 

    胡斯一生用拉丁文和捷克文写了许多论著,它们不仅是重要的政治论 

著,而且也是生动的文学作品,在捷克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如《论教会》、《信仰、十诫和主祷文的释义》、《论神职的买卖》、《布 

道录》等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宗教生活中正确的道德原则,深刻的批判了 

当时教会的罪恶,洋溢着他对捷克民族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胡斯用拉丁文 

写的《论捷克语正字法》一书中所阐述的新的正字法和基本原则今天仍在使 

用。 

    教廷处死胡斯之后,布拉格人民举行了多次集会表示抗议。1419年布拉 

格市民起义,全国各地的农民组织暴动。在胡斯改革的旗帜下,掀起了震撼 

全欧的“胡斯战争”。这次伟大的革命运动中,人民大众创作了许多革命的 

诗歌,其中著名的诗集有:《伊斯特普尼采圣歌集》、《布丁辛纳手稿》和 


… Page 37…

 《无上光荣的捷克皇冠之歌》等。 

     1434年5月30日,胡斯军左翼在利潘尼战役中遭到失败,胡斯战争至 

此结束。 

    胡斯革命运动在整个捷克社会生活中影响深远,成为捷克人民民主斗争 

的起点、人民革命斗争精神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在黑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